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山区反季节蔬菜栽培研究—以信宜县山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信宜县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蔬菜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信宜县山区露地种植反季节蔬菜的适宜海拔高度和栽培措施,为广东省山区合理利用垂直气候资源,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哀牢山区大叶茶种植的气候优势和类型分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哀牢山区域大叶茶种植的气候资源优势,确定了降水、相对湿度、年雾日等大叶茶气候区划指标,划分了大叶茶在哀牢山区种植的不同类型区域。  相似文献   

3.
利用亚热带山区夏秋季的温凉气候条件种植蔬菜,是改善由于高温影响所形成的蔬菜“秋淡”的重要措施.本文在过去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浙江省主要山区夏秋季气候特征,并根据有关蔬菜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浙江主要山区发展夏秋蔬菜的适栽高度和不同蔬菜的经济栽培上限,以期合理地利用山区农业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4.
林丽红  张璐 《中国农业气象》1998,19(6):24-26,43
对黔西北山区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高产稻田分别在不同时期进行小气候观测,初步总结出黔西北山区高产稻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确定适宜的种植品种与密度,为黔西北地区发展粮食生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区,夏秋干旱、倒春寒、寒露风等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危及水稻生产,影响产量.在目前生产条件尚未根本改善的情况下,栽培技术上要着重于避灾,主要是选用不同熟期的“对路”水稻品种(组合),实行分带种植;推广保温育秧技术,适时早播,避过伏秋旱和寒露风;改进育秧技术,增施氮素肥料,以增强秧苗抗寒力,减轻或避免倒春寒危害.以达到武陵山区水稻高产、稳产、多收.  相似文献   

6.
对鄂西山区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调查和考察,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气候资料图表;根据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森林资源、特用植物、中草药的自然分布和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状况,对如何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1981年四季度,结合当年夏秋之际发生在秦巴山区西部的暴雨洪灾对一些工程设施影响的谢查,我们对秦岭山区某工地的泥石流灾害情况、形成条件和规律进行了一些勘测。勘测场地处于西秦岭山区的一个较大的河谷地带,不少建筑物处于河谷两侧一些沟谷的出口地带。在1981年8月间,当地连降大雨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水、滑坡、崩坍、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其中泥石流沟就有十余条。泥石流不同程度地毁坏了几十栋建筑物,所携物质抬高了河床的高程,加剧了洪水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探索粳稻"甬优538"在武陵山区的最佳播种时期,为粳稻在武陵山区示范推广提供高产栽培科学依据。2015年,通过在龙山县石羔镇中南村粳稻"甬优538"不同播期栽培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甬优538"在武陵山区海拔500 m左右地区在4-5月播种,产量很高,4月8日左右播种产量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宁南山区冬小麦农田休闲期保护性农业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区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保护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不同时期多个保护性农业试验土壤水分数据比较分析。[结果](1)在干旱的情况下,免耕留茬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土壤表层(0—20cm)含水量。(2)在免耕的情况下,随着秸秆留茬高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呈现增加趋势。(3)在降雨量较大且降雨量具有连续性的情况下,常规耕作处理在土壤表层保蓄了较多的土壤水分(0—20cm),免耕秸秆覆盖处理能够增加土壤20—80cm土壤水分含量。(4)冬小麦休闲期种植豆科作物,降低了土壤水分,其降低幅度与降雨量以及种植密度有关,种植密度越大,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越大。[结论]免耕+留茬耕作措施能够提高冬小麦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含量,覆盖作物降低了休闲期土壤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茶叶作为我国国民的一种常用饮品,逐渐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目前,由于受到经营不善或者是技术管理水平不够等问题的存在,我国山区的茶叶产量和质量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做好山区茶叶种植技术及有效管理至关重要。基于此,研究山区茶叶种植技术,探讨山区茶叶种植管理措施,为我国山区茶农在山区茶叶种植技术管理方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南丹县早春番茄青枯病综合防治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对番茄青枯病以及不同杀菌剂防治番茄青枯病进行防效试验,并对番茄青枯病最佳施药时间试验,提出综合防治措施。4种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对防治番茄青枯病均有一定的效果;5种药剂防治番茄青枯病试验中,第一次调查结果可知新植霉素和康地蕾得的预防效果最好,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康地蕾得、农用链菌素和新植霉素效果较好。综合防治应包括种植前的合理轮作、土壤消毒处理、清除病源以及种植前使用药剂进行防治,预防番茄青枯病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郭兴章 《中国农业气象》1999,20(1):41-42,55
针对黔江山区烤烟地膜覆盖易造成生长中后期早衰,致使烤烟品质差,产量低,难于大面积推广的问题,于1997年进行大面积多点不同时期揭膜试验,结果表明,适时揭膜能充分发挥地膜的效益,达到早熟,优质,高产;黔江山区适宜揭膜期为多雨期间伏旱期过渡的时期6月下旬,即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8℃烤烟旺长始期为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山区玉米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优化改进。玉米种植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以及玉米质量的高低。在实际工作中,要尽量摒弃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在山区玉米品种的选择、施肥以及灌溉等方面进行改进。基于此,就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管理以及改进措施展开详细论述,不断提高山区玉米的综合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几年广东茂名地区橄榄产量丰歉悬殊气象成因的分析,以及本市山区气候资源分布特征研究得出橄榄生长各阶段的适宜气象条件,提出了发展橄榄生产的有效技术措施,对茂名的经济建设、发展“山上茂名”,开辟茂名另一水果特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巴西陆稻在亚热带丘陵山区的生态气候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998年巴西陆稻的分期播种试验,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品种对比试验有机肥可以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巴西陆稻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盆瘠能力,在本地区种植高度以400-800m为宜;分蘖力弱,保证基本苗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溶山区的自然特点和旱土作物生长发育规律,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在岩溶山区实现旱粮持续高产高效的雨养旱作生态农业发展之路:①以农田基本建设为基础保持水土,培肥土壤;②按照降水规律,合理安排作物品种与播期;③实行多熟立体种植;④不断改进旱粮高产栽培技术体系;⑤推广粮、经多熟制;⑥恢复和建设农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天祝县是国内最适宜种植藜麦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覆膜栽培技术的应用,藜麦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但土壤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筛选出适宜寒旱山区藜麦栽培应用且环保的覆盖材料。以露地种植为对照,研究了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等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藜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不同地膜均能使藜麦的生育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产量提高。其中覆盖白色地膜时促使藜麦生育时期提前和生育期缩短的效果较为明显;覆盖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时灭草效果相对较好。覆盖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的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2 748.37、3 483.66、3 088.24 kg/hm2,较对照露地种植分别增产7.41%、36.14%、20.69%。综上认为,银灰色可降解地膜可作为既增产又环保的藜麦覆膜栽培覆盖材料在寒旱山区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米米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筛选出适合武陵山区种植的优质品种,选出6个优质稻新品种,开展适应性试验,针对田间性状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修文县2001-2004年延晚番茄的播期、品比试验资料进行统计计算,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当地发展延晚番茄的气象条件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修文县夏秋气候温和,夏无酷暑(无35℃以上的高温),雨水较多,光照适中,适宜延晚番茄的种植;同时分析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番茄品种和播种时间,为当地发展延晚番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区局地气候的小网格研究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山区局地气侯除受宏观地形因子影响外,还要受复杂的小环境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分析山区局地气侯的差异,更好地对山区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应用小网格方法,引入地形因子,修定气候学方程,采用数学方法建立1km热量、降水方程;对北京山区进行分析计算的结果表明,它较好地反映了地形对气候资源的影响,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月平均温度误差不超过0.6℃,年降水量绝对误差不超过40mm,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