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成熟期不同的丰香、索非亚2个草莓品种为试材,测定开花前后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植物激素的IAA、GA3、ABA含量及GA3/ABA的比值变化,旨在揭示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与内源植物激素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草莓果实的发育呈双“S”曲线,第一次快速生长期IAA和GA3含量迅速升高,而ABA含量急剧下降;果实缓慢生长期IAA含量达最高值,且GA3和ABA含量也呈上升趋势;果实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期至成熟,IAA含量增长缓慢且维持在较高水平,ABA含量变幅不大,而GA3含量急剧减少。其研究结果为在草莓上应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果实发育、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物超微弱发光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佐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092-3094
介绍了生物超微弱发光现象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难点及其在医学、农业、食品、环保上应用的可能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植物的超微弱发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微弱发光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自1923年发现超微弱发光以来,其已成为生物物理中光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生物超微弱发光的机理、发光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UBL的品种特异性、UBL与植物的抗逆性、UBL在农事管理中的应用等有关问题作介绍。  相似文献   

4.
以3个香蕉品种‘巴西蕉’‘粉蕉’‘皇帝蕉’为供试材料,利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整个生育及成熟期果皮、果肉的多酚含量,探索不同香蕉品种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多酚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发育成熟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香蕉果实整个生育期,多酚物质含量果皮均大于果肉。多酚物质在香蕉果皮、果肉生长发育期迅速积累,到采收期下降,采后果皮多酚物质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果肉多酚物质基本维持不变。用外源乙烯和1-MCP处理后发现,与对照果实相比,乙烯促进其多酚物质的积累,而1-MCP抑制其积累。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生物超微弱发光的机制和检测方法,综述了超微弱发光与蔬菜种子活力、蔬菜作物的抗逆性、品种特异性、代谢及生长动态以及绿色蔬菜的关系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在农业上人们试图用超微弱发光作为一种耐盐碱性、抗旱性、抗热性、抗寒性乃至抗病性的指标,为抗性育种与栽培以及抗性资源开发等提供一种新的灵敏的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验证脱落酸候选受体FaPYL2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八倍体‘蒙特瑞’草莓(Fragaria×ananassa cv.‘Monterey’)果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农杆菌介导法瞬时果实侵染、亚细胞定位及等温滴定量热仪试验对FaPYL2进行功能鉴定。【结果】FaPYL2基因的表达随着草莓果实成熟而增加,并在片红期达到峰值。过表达FaPYL2基因促进果实成熟,增加花色苷和可溶性固形物积累,降低果实硬度,而沉默FaPYL2基因结果相反。另外,定位于细胞质中的FaPYL2直接与脱落酸结合,解离常数为67.56μmol/L,符合受体结合特性。【结论】FaPYL2作为一个潜在的脱落酸受体,正调控草莓果实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张桂霞  王英超  付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80-9181,9184
[目的]探索草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方法]以盆栽草莓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草莓成熟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草莓果实的成熟,果肉硬度逐渐下降,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蛋白质含量也呈先降后升趋势。[结论]草莓果实的成熟软化是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铝胁迫诱导大麦根尖细胞超微弱发光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超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对酸铝胁迫下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尖的超微弱发光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麦种子正常萌发过程中,2个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表现出不同的发光曲线.在铝胁迫过程中,4个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尖发光值大小依次为:沪麦8号浙皮2号>早熟3号>嵊县无芒六棱.这一顺序与用根生长率鉴定的耐铝性能力大小的排列顺序相一致,说明可以用根尖超微弱发光的大小来鉴定大麦品种的耐铝性.  相似文献   

9.
旨在明确柿果实发育过程中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柿果实最佳商熟期研究以及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18个不同甜涩类型的柿种质资源为材料,探索并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的单果重、色泽指数、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单宁以及抗坏血酸含量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选品种的果实发育呈“S”型生长曲线;果实的色泽指数在缓慢生长期发生明显的上升趋势,主要形成于第2快速生长期;硬度在缓慢生长期之前较为稳定,在第2快速生长期显著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V”型变化趋势,“V”型的底部位于缓慢生长期的开始。同时,甜柿和涩柿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单宁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甜柿的单宁以及抗坏血酸含量在第1快速生长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随后保持在较低水平;而涩柿的抗坏血酸含量在第1快速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呈下降趋势,在第2快速生长期下降到较低水平;涩柿的单宁含量开始保持稳定,当进入缓慢生长期开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此趋势一直持续到第2快速生长期。综上所述,无论是甜柿还是涩柿,缓慢生长期是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果实色泽形成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积累的开始。研究结果为柿栽培“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蟠桃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熟期蟠桃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早露蟠桃和英格尔蟠桃为材料,采取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确定单果重变化趋势,并据此对相应发育时期果实果肉组织进行固定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早露蟠桃在果实发育初期及果重迅速增大期超微结构差异不大,细胞壁结构完整;果实发育后期细胞壁中胶层开始溶解,至盛花后70 d时细胞壁明暗分区结构已丧失;英格尔蟠桃在果实发育后期可观察到结构完整的线粒体等细胞器,至盛花后110 d仍可观察到细胞壁的明暗分区结构.[结论]细胞超微结构分析认为英格尔蟠桃耐贮性优于早露蟠桃;英格尔蟠桃果实的适宜采收期可根据采后用途的不同来确定.  相似文献   

11.
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IAA及其代谢相关酶的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草莓果实中生长素的代谢变化及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利用HPLC定量测定了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瘦果和花托中的吲哚乙酸(IAA),结合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和TIBA处理考察了草莓果实中IAA含量以及不同存在状态的生长素氧化酶(IA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综合分析了草莓果实中IAA 的变化特性、可能来源及其与生长素代谢相关酶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盛花期的草莓瘦果(离生雌蕊)和花托中已存在一定水平的IAA,瘦果中的IAA含量远高于花托中的;授粉受精后IAA含量逐渐上升,花托和瘦果中分别在绿熟前期和白熟前期出现峰值,并在转色期出现小峰值。②瘦果和花托之间生长素的运转与生长素极性运输体系密切相关。果实发育前期,花托中IAA含量与细胞质可溶性IAO、以离子键结合的IAO的活性显著负相关;发育前期和后期IAA含量与POD活性显著正相关。表明草莓花托中对IAA的氧化分解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IAO,而POD除了参与IAA分解之外,可能还与维持生长素的动态平衡、协同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收期草莓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章姬”和“0362”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DPPH,TEAC和FRAP值)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随采收时期的推移,章姬、0362红熟期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呈上升趋势;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两品种间存在差异。统计分析表明,草莓果实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总酚与DPPH,TEAC和FR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8,0.8812,0.8419。因此,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Ca、K、Fe、P的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李莉  杨雷  郝保春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5):1048-1050
对达赛莱科特和447-3草莓果实发育期Ca、K、Fe、P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矿质元素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草莓施肥和品质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草莓果实发育期间果实内4种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Ca>Fe>P;K在整个草莓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维持较高水平;Ca、P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较高,随果实发育成下降的趋势;Fe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高—低—高—低—高—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肥城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1年生‘白里’肥城桃为研究材料,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肥城桃果实绿熟期、白熟期和完熟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中共检测到63种香气成分,这些香气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酯类和内酯类化合物。醛类物质主要为C6醛类和芳香醛类化合物;醇类物质主要为C6醇类和C5醇类化合物,芳香醇类化合物含量极少,C6醇类化合物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随果实的成熟,酯类物质的含量迅速上升,这主要是由乙酸乙酯含量增加所致。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仅在白熟期和完熟期能检测到。己醛、(Z)–3–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2–环己烯–1–醇是未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E)–2–己烯醛、乙酸乙酯、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是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5.
以砀山酥梨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叶片以及一年生枝条内各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各器官间的相关性,以期为砀山酥梨合理适时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片内N、P、K、Zn、Cu、B含量呈下降趋势,Ca、Fe和Mn含量呈上升趋势,而Mg、S含量变化不显著;一年生枝条内N、P、K、Mg、S、Cu、Zn和B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Ca和Mn含量呈上升趋势,Fe含量呈波动性变化;果实内N、P、K、Ca、Mg、S、Mn、Cu、Zn和B含量呈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Fe含量先显著下降,后呈现出波动性变化。叶片中N、P、K、Cu、Zn、B含量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Ca含量与K、B呈极显著负相关,Mn和N、P、K呈极显著负相关;1年生枝条中N、P、K、Cu、Zn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Ca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n和K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中Fe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余各元素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N、P、K、Zn、B和果实、一年生枝条中对应的矿质元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砀山酥梨植株中营养元素的分配,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施肥时要根据矿质元素的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前施入。  相似文献   

16.
菠萝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观察了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N、P、K、Ca、Mg、Mn、Fe、Zn、Cu等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中的N含量在果实现红后40 d略有上升,而其他时期与P含量变化基本一致;K含量在果实生长初期有一个短暂的高峰期;叶片中的Ca、Mg含量总体上随着果实的发育而逐渐上升,并在果实成熟期有向上跃变的过程,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高低则表现为Mn>Fe>Zn>Cu.此外,果实和顶芽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含量也与叶片中的含量相似,但是两种器官的营养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7.
对2个酿酒葡萄品种“野酿2号”毛葡萄、“凌丰”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多酚物质的含量及其对DPPH.(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个酿酒葡萄在果实发育初期果皮、果肉的多酚都相对较高,最高的是“野酿2号”毛葡萄果皮多酚(36.27 mg/g)和果肉多酚(13.94 mg/g),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下降至果实成熟时,果皮多酚在果实完全成熟之后有小幅度的上升趋势,而果肉多酚的含量趋于稳定或稍有下降。果皮、果肉多酚整体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时期“野酿2号”毛葡萄是在果实转色期(坐果77d),“凌丰”最强时期是在果实硬核期(坐果54d)。  相似文献   

18.
柿果实成熟期间电学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柿果实频率特性及电学参数随果实成熟度变化的规律.【方法】利用LCR阻抗分析仪和平行板铜电极在24个频率下测定了4个成熟时期‘火柿’电学特性,分析了电学特性变化的生物学和电磁学机制.【结果】在100 Hz~5 MHz,随着测试频率升高,果实阻抗和电感呈幂函数下降,低频电导呈幂函数迅速升高;电容呈缓慢下降、快速升高、急剧下降波动性变化.果实从破色期至红熟期,不同频率下阻抗下降43.39%~58.84%,电感下降40.10%~59.51%,电容升高了67.28%~147.63%,电导呈显著上升趋势.果实电参数的频率特性是由于果实组织不均一性、不同频率下介电特性差异及电场在果实中的穿透能力不同引起的;不同成熟度‘火柿’电学特性差异是由果实组织结构和成分变化引起的.【结论】阻抗、电感、电容和电导是反映柿果实成熟度的敏感电参数,电学特性具有无损伤检测柿果实成熟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及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和精胺(Spermine,Spm)等3种多胺(Polyamines,PAs)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花后果皮PAO活性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从种子中未能检测到PAO活性;花后第2d果皮中的Spd含量最高,随后Spd和Spm含量变化大致呈“W”型,而Put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花后第2d,种子中的Put、Spd和Spm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在果皮中的含量,但在花后第2—8d迅速下降,随后降速趋缓;花后果皮和种子中3种PAs的总含量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且花后第2~8d种子中的PAs总含量远高于果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