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家致富》2012,(19):20-21
在浙江省开化县杨林镇青峰村,有一片像城市绿化带似的,但又非绿化带,而是15亩绿荫下的100多个水泥池,共1000多平方米,是该村叶理荣的石蛙人工养殖基地。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之一,营养价值可与野生甲鱼媲美。叶理荣今年已74岁,1996年4月,他得知野生石蛙在深山老林里并不多见,且售价较高,便萌发了探索人工养殖石蛙的念头。当年,他购进20对种蛙试养,只养了半个月,却没有一个成活。之后的几年里,他又买来几十对石蛙,采取仿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2.
近2年来,山东省平原县三唐乡姚屯村党支部书记张成峰带头养殖蛋鸭,为群众成功地辟出了一条致富路。他投资20多万元养殖蛋鸭万余只,年收入1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8  相似文献   

3.
养牛蛙常见,而养石蛙就不多见了,因为难养。位于有千年古驿道之誉的房道镇高山曹岩村,有位名为黄立家的村民,依靠自己长达10年的不懈努力,终将石蛙养殖成功,走出了一条特种养殖致富路。石蛙又名棘胸蛙、石鸡、棘蛙、石鳞、石蛤等,主要分布在南方,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一种名贵山珍,因其肉质细腻,并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  相似文献   

4.
李文 《农家致富》2014,(6):20-21
日前.江苏省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民刘士富在对自家软壳蟹养殖塘口进行消毒.为明年扩大软壳蟹养殖做准备。刘士富是白马湖软壳蟹合作社的理事.他与120多名合作社成员一样.在2013年通过软壳蟹养殖获得了10多万元的收益.每亩较常规螃蟹多收入1500多元.  相似文献   

5.
石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诸省深山密林涧溪流中,上世纪90年代初进行人工驯养,经过几十年的养殖技术研究,到目前终于成功的对野生娃的驯养、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培育、成蛙养殖,比较完整的技术形成,为加快这一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缓解目前石蛙市场紧张趋势,编写这套养殖技术。不妥之处,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6.
石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诸省深山密林涧溪流中,上世纪90年代初进行人工驯养,经过几十年的养殖技术研究,到目前终于成功的对野生娃的驯养、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培育、成蛙养殖,比较完整的技术形成,为加快这一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缓解目前石蛙市场紧张趋势,编写这套养殖技术。不妥之处,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7.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磷,是一种栖居在深山密林、山涧溪流的珍稀两栖动物,素有“蛙中皇后”之称。石蛙营养丰富,含有高蛋白、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防癌抗癌之功效。近几年来,由于野生资源急剧减少,而市场需求呈逐年增长势头,使得养殖石蛙比其它水产更具诱人的经济效益。通过试验证明,封沟养殖石蛙生长快、饲料省、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南省扶沟县陈大楼村生猪养殖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和特色,走出了一条依靠生猪养殖业实现兴村富民的发展路子,年出栏生猪25000余头,年创效益400多万元,农民人均来自养殖业的收入达1120元,占纯收入的49.2%。1999年,村民陈同和、陈长安为其亲戚帮忙养猪,从中学到了技术,看到了前景。2000年,2人回村各自投资30多万元搞起了规模养殖,经过3年多的发展,饲养母猪达68头,年出栏生猪1500余头,创利润30多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时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群众发展生猪养殖,迅速在全村形成了“一户上,多户跟,多户带全村”的发展局面,推动了全村生猪养殖业和养殖大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佘洪楼今年56岁,2007年4月,他联合两位村民投资300多万元,搞起了肉牛养殖,平均每年出栏肉牛1000头,每年收入达到100万元。但赚钱的同时,养殖场1天产生5方牛粪,一旦不及时处理,臭气熏天不说,还会滋生细菌,对养殖非常不利,这让佘洪楼异常头疼。一个偶然的机会,佘洪  相似文献   

10.
石蛙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山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石蛙肉质细嫩沽门,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捉和环境的恶化,石蛙资源量日渐匮乏.采用仿生态的养殖模式养出来的商品蛙品质好,养殖风险小,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广西蒙山县黄村镇道冲村新屋坪组的龚庆基,2009年7月高考落榜到广东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龚庆基在电视里看到了北方人养殖林蛙成功的故事,他一边看一边想,北方有林蛙,南方有石蛙,村旁的山上就有野生的石蛙,如果能把这些野生石蛙放到家里驯养,也是一件能发家致富的事。从那以后,龚庆基就下定决心试养石蛙。当年,他辞掉了工作回乡。  相似文献   

12.
湖北鄂州市梁子湖区鱼珠养殖协会会长陈世洲,年近五旬,与水产养殖打了,30年的交道,并在鱼珠养殖的路上走过了十个春秋。他是全市第一个开发鱼珠养殖的村民,先后自费到外地学习6次,在华中农业大学闭门啃了3个多月书本。1995年他大胆承包了6.7公顷水面实行鱼珠混养,当年产值达100多万元。走上了富路的陈世洲心里时刻记挂着村民.他看到许多村民的鱼池地处洼地.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畜禽养殖效益全面看好,一个家禽大棚赢利几万元、一个猪场赢利十几万元的比比皆是。但在近日的调查中发现,面对同样的市场行情,一些专业养殖户的效益却相差很大,甚至有的呈现“冰火两重天”。如山东省武城县一养殖场全年出栏生猪8000多头,纯收入近500万元,而某县一存栏百头规模的养猪场,由于管理不到位,又遭到疫病侵袭,非但没有赢利,反而赔了十多万元。同样,一些肉鸡、奶牛等畜禽养殖户也遇到了类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山蛙、石鳞。是我国野生蛙类中最珍贵的食用蛙和药用蛙。自古以来,石蛙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石蛙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清凉解毒、滋补强身之功效。由于长期以来人工养殖技术没有突破,市场上稀有的石蛙均来自于野生捕捉。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15.
石蛙,是我国大型的食用蛙之一,商品蛙重大多在150-200克。这种蛙皮肤粗糙,雄性的胸部还长有不少黑色的肉刺,因此也有人叫它棘胸蛙。如今,在我国的浙江、江西等地,已有不少养殖户人工养殖石蛙。据了解,这石蛙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性,就是不喜欢在水里吃东西,养殖户为了遵循它们的这种习性,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新农村》2013,(10):20-20
在浙江省浦江县浦南街道宋溪村,有个省级现代渔业园区——馨香苑生态农场泥鳅养殖基地。该基地负责人张宝余说,至今他已投入1000多万元,2012年养了22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泥鳅,赚了200多万元,经济效益要比以前养殖“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草、鳙鱼)多好几倍。现在,基地主要繁殖培育泥鳅,附带养殖黄颡鱼、鲫鱼、青虾和“四大家鱼”等。  相似文献   

17.
<正>7年时间的石蛙养殖经历,让她有了一个外号——"蛙妹"。这个"蛙妹"可不得了,中央电视台曾对她进行为期1周的跟踪采访,深入挖掘她的创业故事,她就是家住重庆市秀山县膏田镇的杨亚飞。2009年,杨亚飞到厦门探亲,发现福建石蛙卖得很火,而且供不应求,这让她看到了商机。回来后,养蛙的发财梦一发不可收拾,十多年开超市辛苦挣下的60余万元,被她一股脑儿地投入到养石蛙上面。  相似文献   

18.
在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的养殖圈里.熊海清的养殖年头不足最长的,只有二四年时间:销路小是最广的.除了本地.最远只销到武汉、黄石:产值也不是最高的.几年下来种植水稻、养殖牛猪的总销售额也只有几卜万元。但是他的养殖理念却处在先进之列.  相似文献   

19.
王胜 《当代农业》2014,(9):13-13
“前面挖深点.斜点,有利于排水。”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镇上雁村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时.吴培槐正指挥工人开挖对虾养殖基地排水泵。去年11月,投资400多万元的养殖基地成立,吴培槐未出一分钱.凭着十多年的养殖经验.技术人股让他当起了规模合作社的大老板。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镇八总桥村36组,近200个南美白对虾大棚有序排列着,大棚内的虾塘波光粼粼,青年农民张冬新正和工人一起抛撒饲料。张冬新曾经营多年的农资、农副产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通州南美白对虾养殖尚属空白。2009年,张冬新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投入50多万元首批试养了30亩南美白对虾。为了掌握养殖的核心技术,他先后多次到浙江、上海及周边县市的养殖基地学习,同时每天抽空在网上了解相关的养殖知识,其余大部分时间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