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丹东地区泥石流活动发展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东地区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宽甸、凤城、岫岩三县,泥石流活动影响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8.3%。区内泥石流首先在宽甸县东部鸭绿江沿岸局部地区发生,然后向西延伸,向南北扩展。新中国建立以来,泥石流活动具有逐年加剧之势。泥石流的加剧,主要是破坏森林资源、不合理堆放废弃土石、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库区骆驼沟为大渡河的一级支流,2005年7月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彻底摧毁了进山公路,改造了与大渡河交汇处至以上1.6 km长的堆积区地貌,迫使骆驼沟改道,幸未造成人员伤亡。骆驼沟流域面积大,纵坡降缓,沟谷开阔,是一条比较成熟的河流,但却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支沟垄龙沟距主沟沟口很近,且为一条典型泥石流沟,能够为主沟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大量固体物质来源;(2)主沟汇水面积广,可形成大规模洪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能将垄龙沟大量固体物质带到沟口;(3)强降雨因素。此外,从地形条件及物源储量来看,骆驼沟泥石流正处在发展阶段,对沟口公路干线、居民建筑物依然存在较大的威胁,但对水电站库容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本溪市下马塘镇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8月辽宁省本溪市下马塘镇施家村发生泥石流灾害,冲毁房屋20多间,良田9.3hm2,死亡19人,经济损失达2 000余万元。此次泥石流灾害是在地质构造、土壤植被、地形地貌及降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防治此类泥石流应通过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坡面来水来沙,减少固体物质在沟道中的堆积;采取拦挡、调节和排导措施,使泥石流发生时能顺利通过,或堆积在预定区域;建立泥石流灾害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4.
三岔河流域高山带裸露的岩石地表与其35°以上的陡峻地形一同构成了迅速汇流的有利条件;夏季高山带5℃~10℃左右的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引起冰舌末端发生冰体崩解或山缘积雪发生雪崩?进入沟道,并在较短时间内融化,形成激发泥石流的冰雪消融洪水?目前,由于提供泥石流的这种水源和沟道内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条件依然具备,所以,泥石流爆发将仍处于活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冻土的分布特征、物理力学特性与典型热融滑塌路段的研究,分析了冻土产生热融滑塌破坏的机制,进而对冻土斜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和预测,最后提出一些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4年9月11日四川省茂县刁花沟发生泥石流灾害,共淤埋28户民居、2座电站,冲毁约13 hm^2农田、2处养猪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与地质勘测,详细分析了刁花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和活动,而强降雨是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素。通过采样分析得到泥石流的容重为1.509 t/m^3,属于稀性泥石流,流速最大值为7.07 m/s,泥石流最大流量为324.29 m^3/s。  相似文献   

7.
通南巴区块为中石化川北矿区一大主力区块,日产天然气约30万m3,后期开采空间巨大。通过前期研究表明,受地形条件限制,目前区块内钻井及采气场地多处于盆谷地带,井场在钻井及后期采气过程中经常遭遇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井场的安全运营,为彻底查清山洪泥石流对井场的危害程度及其发育特征,本次研究选取2010—2012年区块内6口井井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明井场所处沟谷基本特征,统计泥石流受灾情况,在总结各沟谷基本特征参数的前提下,总结了区内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后期爆发频率及规模;同时从定量角度计算了区块内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尤其是泥石流峰值流量等参数值,为后期井场选址建设及防治泥石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所研究滑坡位于四川东部某市境内,滑坡变形分布较为零散,规律性相对较差。鉴于该滑坡紧邻市区,危害严重,对其进行了成因机制的分析及稳定性的评价研究,以期为该滑坡的防治与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该滑坡为一小型土质顺层古滑坡体,受下覆基岩面的控制和滑坡体西北侧开挖临空面的影响,滑坡发生沿S82°W方向的滑动,同时向临空面产生方向约为N37°W的局部次级滑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工况下,该滑坡将沿主滑方向发生失稳。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某滑坡体成因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滑坡地处长江左岸万州区,体积60×104m3,目前滑体上存在局部拉裂,待三峡库区蓄水升高后,滑体前缘处于175m水位以下,滑体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对坡体上的居民以及三峡库区都将造成极大危害,影响严重.在深入分析滑坡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定量计算评价其稳定性,最后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樟木沟泥石流对西藏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樟木口岸具有较大威胁,为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在研究樟木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数量化综合评判方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该泥石流沟的易发程度进行了评价。综合评判结果显示,樟木沟为一条轻度易发泥石流沟,但有偏向中度易发泥石流的倾向。此外,对沟道断面清水流量的监测结果表明,樟木沟内常年流水是樟木镇松散层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对樟木滑坡群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昌黄联土林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黄联土林位于安宁河左岸的谷坡地带,它是发育在一套冰水冻融泥石流堆积体之上的地貌景观。文中重点阐述了土林发育的自然地质背景:气候、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提出了土林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内外动力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景观。具有一定规模的黄联土林拥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一定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危害及其成因,总结了滑坡泥石流防治特别是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对今后的滑坡泥石流防治,从政策法律、灾害调查、预警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危险性评估制度、经费筹措和试点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澄坪村"7·16"泥石流灾害成因机理及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为类似灾害的防灾减灾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灾后野外调查开展相关分析。[结果]湖南省安化县马路镇澄坪村梨树坪让家沟流域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气象水文方面具备良好的孕灾条件;由于2014年7月16日的持续性强降雨作用,沟道上游一侧形成了一个约5.20×10~4 m~3的滑坡堰塞湖,随后堰塞湖迅速溃决并形成了强大的溃决型泥石流,冲溃了下游的两道拦砂坝,并形成了高达190.65m~3/s的峰值流量。[结论]安化县澄坪村"7·16"泥石流灾害是一次典型的滑坡灾害转换成泥石流的灾害链,而下游两道堵塞坝的堵溃过程进一步放大了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规模,具有典型的堵溃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两龙滑坡特征及转化泥石流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两龙滑坡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根据滑坡在滑动过程的特征,将滑坡的运动特征划分为主滑区、流化区和流动区。分析了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并对四川盆地盆周山区地质灾害提出减灾防灾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松坪滑坡变形主要表现为滑坡后部蠕变拉裂和滑坡前缘的蠕滑,目前坡体局部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对该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尤为重要。根据坡体的结构及形态特征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判定松坪滑坡的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同时采用地质分析及量化评价方法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良好;但在天然+暴雨的条件下,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风化作用对沟谷型泥石流发育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发育环境的三大条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源。风化作用对产生泥石流固体物源的影响很大。以岩石的坚固系数为基础,研究了物理及化学风化对形成泥石流固体物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物理风化是形成泥石流物源的主要原因,冰劈作用往往造成强烈的物理风化,有利于泥石流的发育(2)化学风化不直接提供固体物源,但碳酸根离子的存在使化学风化不利于泥石流的发育。研究得出岩石坚固系数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修正方法,最终得到形成泥石流的地质因子。形成泥石流的地质因子在汶川地震影响区内判别泥石流的暴发与否的应用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加积型红土很好地记录了中国南方第四纪以来风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但相应风化强度下古土壤成壤细节仍尚待进一步揭示。本文以庐山东麓海会剖面(L-HH)为研究对象,借助土壤微形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风化强度下古土壤成壤特征,并结合粒度、色度、磁化率、地球化学等指标,进一步探讨加积型红土成土环境及网纹机制。结果表明:(1)加积型红土土壤基质以黏土、胶体为主,并具有一定铁质侵染。沿剖面自下而上,胶体含量由70%减少至50%,黏土胶体与碎屑配比由8:2逐渐变化为6.5:3.5,成壤强度呈减弱趋势。(2)土壤孔隙和形成物类型沿剖面的变化差异较好地记录了土壤水分及其干湿变化。网纹红土层以线状大孔道为主,连通性好,铁质迁移活跃,铁锰质胶膜沿孔道分布且多层叠置,部分铁质胶膜有脱色现象,指示水分充足,干湿变化频繁。网纹黄棕色土层大孔道减少,孔洞、囊状孔隙增加,有一定连结性,铁锰胶膜多沿孔隙壁淀积,铁锰质结核也尤为丰富,指示水分减少,干湿变化仍然频繁。黄棕色土层,孔道极少,以面状裂隙、囊状及不规则状孔隙、孔洞为主,连结性差,淀积胶膜多为扩散-团聚型,水分少,铁游离程度降低。(3)土壤孔隙及其发育程度与网纹化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裂隙产生、加宽、连通是网纹化的物理学基础。(4)剖面土壤微形态特征与粒度、色度、磁化率等环境指标间有良好对应关系,是解读红土形成环境、季风演化和网纹化机制的重要土壤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红土坡地崩岗侵蚀过程与机理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崩岗是广泛发育于华南红色风化壳坡地上的各种崩陷地形,其危害性很大。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条形崩网,叉(分支)形崩岗、瓢形崩岗、箕形崩岗和劣地崩岗等几种类型,其形态演变过程经历了前期的水蚀为主阶段,以及后期的重力侵蚀为主阶段,崩网的发生与下述几种情况有关:红土的机械组成特征,以及与水作用发生的变化;风化壳内的各种软弱结构面的存在;大暴雨触发作用以及各种地形要素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西常家河滑坡区为研究区,在分析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区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的地形地貌分布特征以及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在分布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滑坡体上黄土洞穴发育密度明显增大、发育程度增高。研究了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成因机制,认为黄土滑坡对黄土洞穴发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黄土土性、节理裂隙、水力条件以及微地形地貌来实现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对黄土洞穴成因、发育特征的认识,而且对黄土滑坡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