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亚麻5作物的4种不同轮作体系、1个轮作周期的试验,分析了不同前茬对甜菜根产量及效益、甜菜茬对后作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是甜菜的最好前茬,比其它茬口增产块根10.8%~14.4%,纯效益可增收26.5%~37.1%;甜菜茬种玉米、大豆比种其它作物产量高、效益好;从产量和效益综合分析,较好的轮作体系应为:大豆一甜菜(亚麻)一玉米,或大豆一甜菜一玉米一小麦。  相似文献   

2.
夏花生重施前茬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花生重施前茬肥比重施后茬肥增产十分显著。即在冬小麦,夏玉米和夏花生两年四茬作物,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常规施肥的冬小麦,夏玉米和夏花生,比重施后茬花肥的分别增产8.00%、6.49%和10.48%;重施前茬粮食肥的比重施后茬花生肥的依次增产19.47%,25.04%和18.76%。粮食和花生混合总产,常规施肥和重施前茬肥,分别比重施后茬肥增产8.18%和18.63%,纯增效益分别增加8.62%和  相似文献   

3.
在黑龙江垦区852农场研究了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机械阻力等土壤物理特性及对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为中长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09年进行,轮作顺序为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和玉米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处理为免耕、灭茬还田、旋耕还田和传统耕作;玉米试验圃(前茬为大豆)处理包括免耕、直播还田、旋耕还田和传统耕作.结果表明: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免耕和灭茬还田处理生育前期的土壤温度分别比传统耕作低3.38℃和2.6℃,玉米圃(前茬为大豆)免耕和直播处理同期的土壤温度分别比传统耕作低1.93℃和1.39℃;春季播种期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免耕和灭茬还田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高于传统耕作9.3 %和4.8%,玉米试验圃(前作为大豆)免耕和直播还田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高于传统耕作16.0 %和12.6 %;此外,免耕模式的5~20 cm深度的土壤容重和0~25 cm的土壤机械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模式,但是均未达到对作物根系生长产生抑制的阀值;免耕和灭茬/直播还田模式前期的耕层低温并未对产量构成不利影响,与传统耕作相比并未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4.
前茬施锌对后茬棉花的残留效果石佑华,吉建国,徐斌江苏省如东县农业局226400由于受石灰性成土母质的影响,我县土壤大部分有效锌供应不足,其含量平均只有0.29mg/kg,远低于作物生长的临界值0.5mg/kg。多年来,三麦、棉花、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  相似文献   

5.
玉米原垄卡种大豆增产技术黑龙江省8510农场韩远征,李秋,涨莉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场管理局科研所冯海红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技术就是在玉米茬原垄越冬的基础上,第二年在原垄上播种大豆。1992~1994年,我场推广了玉米原垄卡种大豆1.25万亩,平均亩产183...  相似文献   

6.
2009年采用大区试验,在前茬小麦免耕和耕作方式下,自然条件下对夏玉米田进行土壤含水量变化及夏玉米产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夏玉米整个生育期降雨量为339.5 mm,前茬小麦两种耕作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都在13%以上,并且两种方式不同土层平均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在夏玉米需水高峰期,相应的有效降水使土壤含水量能够满足夏玉米生长的需要。前茬小麦免耕和耕作下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7 839.2、8 074.5 kg/hm2,差异不显著。因此,前茬小麦免耕可节省劳动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消除犁底层对作物根系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两熟种植模式一直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种植模式,冬季作物以小麦为主,夏季则以玉米、大豆、棉花和薯类等作物为主。为研究不同夏播前茬作物对后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玉米(T1)、大豆(T2)、花生(T3)和甘薯(T4)四种夏播作物,在播种前和收获后检测田间土壤养分变化,以及后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大豆收获后,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29.75%和43.93%,远高于其他前茬处理;花生收获后,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与播前相比基本保持平衡;四种前茬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玉米前茬和花生前茬处理下,小麦产量和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大豆前茬和甘薯前茬处理,小麦产量比甘薯前茬处理分别提高38.15%和31.13%。花生前茬能够有效提高后茬小麦籽粒干基蛋白、湿面筋含量和籽粒容重,大豆前茬能够提高后茬小麦籽粒的干基淀粉含量,甘薯前茬能够提高后茬小麦的出粉率。总的来看,选择花生做前茬,在保持后茬小麦产量较高的同时,能够提高小麦籽粒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关中平原地区不同作物茬口对冬油菜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不同 茬口,包括休闲茬口(FW)、大豆茬口(SW)、毛苕子茬口(HW)和玉米茬口(MW)对冬油菜土壤养分含量、地上部干 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磷养分吸收积累、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冬油菜生产适宜的前茬作物,为加强冬 油菜生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休闲茬相比,大豆茬、毛苕子在冬油菜关键生育时期土 壤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以大豆茬提升土壤养分效果最为明显,而玉米茬各土壤养 分含量均有所下降;大豆茬、毛苕子茬冬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休闲茬分别提高26.05%、13.12%,玉米茬下降 2.74%;氮素积累量较休闲茬分别提高30.86%、14.86%;磷素积累量较休闲茬分别提高37.03%、20.35%,玉米茬氮、 磷素积累量较休闲茬降低12.76%、3.48%;与休闲茬相比,大豆茬、毛苕子茬冬油菜籽粒产量显著提高29.48%、 17.77%,玉米茬与休闲茬冬油菜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茬、毛苕子茬增产归因于土壤养分、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磷养分积累量以及单株角果数的增加。因此,在关中平原地区,大豆、毛苕子是冬油菜生 产适宜前茬作物,而大豆是提高冬油菜籽粒产量、氮磷养分积累的理想前茬作物。  相似文献   

9.
一地四收栽培技术是以脱毒马铃薯为前茬,下茬复种早熟玉米和红小豆,并在玉米沟内套种绿萝卜。这项技术可有效提高土地、光、气、热等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0.
花生残留氮对玉米效益的估计J.F.Mcdonagh等众所周知.在热带有利条件下,花生从大气中固定大量氮。在80天的生长期间固氮达80~150kg/公顷。当花生或其它豆科作物残茬掺合进土壤时,所提供给后作的残留氮估算值变化不一定,一般占施氮总量的20%...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前作土壤对烤烟生长和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前作土壤在相同条件下对烤烟生长和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茬作物为水稻和油菜的土壤对烤烟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使其烟叶化学成分的协同性得到明显改善;而前茬作物为烤烟的土壤对促进烤烟生长的效果不如前茬作物为水稻和油菜的明显,且其烟叶化学成分指标明显变差;而前茬作物为玉米的土壤,不仅明显抑制了烤烟的生长,而且对其烟叶化学成分的协同性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明确东北地区长期连作玉米田土壤除草剂残留对后茬大豆的影响情况,在东北春大豆区共采集了10份前茬玉米田土样进行盆栽生测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合理使用除草剂的玉米地块对后茬大豆基本安全;使用烟嘧磺隆及过量使用阿特拉津、乙草胺除草剂对后茬大豆苗期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土壤肥力的影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文镇开展了5种不同前茬作物(茶树-星油藤、水稻-星油藤、香蕉-星油藤、玉米-星油藤、空地-星油藤)对星油藤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以空地-星油藤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电导率与空地土壤pH、电导率均呈显著差异。微量元素全锰、全铁、全锌和全铜的含量低于世界和全国土壤平均水平,重金属元素全锌和全铜单项污染值小于1。以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综合评价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的土壤肥力水平依次为:玉米-星油藤茶树-星油藤香蕉-星油藤水稻-星油藤空地-星油藤。综合考虑,以前茬作物为玉米和茶树的星油藤土壤肥力较好。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豆科作物基因库的研究概况Б.С.Курлович,М.В.Петрова在前苏联第一批豌豆、绿豆、鹰嘴豆、兵豆、蚕豆和其它豆科作物材料是1916年由在伊朗和帕米尔山区考察时收集到的。经过对材料多方面研究后他得出结论,作物的西南起源中心是鹰嘴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在不施氮肥情况下,通过引进豆科间作作物使2种禾谷类种植制增加生产力、氮产出率和地面覆盖率的效果。在土壤低氮水平下种植的小麦或大麦行间栽培固氮豆科作物,1989—1992年在墨西哥多数处于雨养条件下,发现与对照禾本科作物产量(分布于1一4t/ha)相比,没有一种豆科作物使禾本科作物减产,而在某些情况下豆科作物附加的总生物量要高于对照1倍以上.不同的豆科作物试验表明了对不同种植者需要的适应性,间作的豆科作物于生物量在其后种植的饲草作物长柔毛野豌豆情况下可高达6.5t/ha,蚕豆(Viciafaba)可收1.4t/ha的干豆加3.5t/ha的绿草.间作下总生物量产生的土地当量率高达1.54。作物冠层光照测定表明,间作制较单作禾本科作物接受的光辐射比率高,从而说明了产生总生物量的差异大。此外,叶片氮素水平为3.8%,说明间作更科作物固定的氮素大于小麦作物移去的氮素.本文还对间作制下通过增加地面覆盖防治土壤侵蚀及增加土壤有机质投入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不同茬口对小麦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茬口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测定玉米、大豆、花生、甘薯4种不同作物收获后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对不同茬口下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玉米茬相比,大豆茬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提高,花生茬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提高,甘薯茬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下降;大豆、花生和甘薯茬有利于小麦植株养分的积累,并能显著提高千粒重,但甘薯茬的小麦产量显著低于玉米茬。因此,大豆和花生可作为冬小麦种植区两熟复种模式的适宜前茬作物。  相似文献   

17.
甜菜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大豆、玉米和小麦为对照,探讨了甜菜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甜菜与种植大豆和玉米比,耕层土壤地温变化动态相似,在作物生育期间,甜菜耕层的地温不仅不低于对照,而且还略高于对照;甜菜生育期间,在根系的伸展挤压动力下,有助于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甜菜茬耕层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总量较高,各粒级团聚体的稳定性也较高;种植甜菜对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保持疏松的土壤结构有良好作用,甜菜茬土壤总孔隙度(0~40em)分别比大豆和小麦高1.8%~2.0%和4.3%~5.0%。  相似文献   

18.
旱作条件下油菜根茬对玉米两种土传病害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多熟种植模式下油菜根茬对玉米土传病害的防治效应,在湖北襄阳和甘肃甘谷两地连续进行了两年的油菜—玉米、小麦—玉米轮作试验。通过对后茬玉米接种丝黑穗病原菌和纹枯病病原菌,考察两种种植模式下后作玉米土壤养分、微生物特性、土传病害发生率以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油菜根茬粉碎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效氮、磷、钾的含量,在整个试验周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油菜茬后作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增加,而真菌减少。调查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显示,油菜根茬生物熏蒸作用降低了后作玉米两种土传病害的发生率。与小麦茬后玉米相比,油菜茬后玉米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在油菜—玉米种植模式下,油菜根茬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微生物环境,而且油菜根茬所具有的生物熏蒸作用对玉米土传病害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后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粮食增产主要靠提高农作物的单产水平,玉米和小麦套种是提高单产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大连地区常年玉米面积17.3万hm2,冬小麦面积1.7万hm2。该地区无霜期180d左右,年平均10℃以上积温4300~4500℃,出现“一茬有余,二茬不足”的现象。上茬种小麦,下茬种玉米生育期不够,即使种植中早熟玉米品种,也只能勉强成熟,影响产量;在种冬小麦时,由于播前时间紧,广大麦农很难适应;再加上米麦复种对水分要求高,大连地区水源不足,影响了米麦复种这种种植模式的推广。玉米和小麦套种既可克服大连地区年积温不够种两茬的缺点,又可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积温条…  相似文献   

20.
苏北射阳县大麦秋播前茬作物田蛴螬混合种群发生特点是:前茬不同作物田蛴螬混合种群发生量差异明显,花生田>大豆田>玉米田>山芋田>棉花田;混合种群演替现象是1973-1982年为高频重发生阶段,1993年以后进入轻发生时期。以棉花和花生的影响显著,其次是山芋和玉米,而大豆的影响较小。基于此,文末提出了蛴螬测报和防治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