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哈尔滨地区15个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顶荚形成初期的不同冠层叶面积指数(LAI)、不同冠层光截获(RLI)、全冠层光合生产率(RDMP)等光合生理生态性状对株荚数(NPP)、株粒数(NSP)、株粒重(SWP)、粒茎比(SSR)、主茎荚数(PMS)及主茎荚/节(PNMS)等产量性状多元回归方程集合的分析,明确该光合生理生态性状对此等产量性状形成效应及其对株型改良的影响。进而,在哈尔滨地区大豆生育期、结荚习性、叶形、种粒大小、化学品质及抗病虫性等生态类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哈尔滨地区亩产450斤左右的无限结荚习性大豆顶荚形成初期的理想株型优良冠层模式。试图为大豆理想株型育种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工掐顶对大豆株型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掐顶显著增加掐顶下部节位分枝的发生,改变株型结构,株高降低,成熟期推迟,主茎、分枝结荚比例改变,单株结荚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野生大豆抗旱性鉴定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史宏  刘学义 《大豆科学》2003,22(4):264-268
1999年对410份野生大豆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基础上,2000—2002年对13份野生大豆做进一步抗旱性评价,并与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抗旱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中存在高度抗旱基因型,其中ZYD1936、ZYD3654的平均抗旱系数大于0.6500,系1级抗旱材料,且抗旱性稳定。平均抗旱系数与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均呈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正相关。高度抗旱野生资源的特点:生育日数120天左右,株高200cm左右,主茎明显,主茎节数较多,分枝数较少且短,结荚部位较低;中型椭圆叶,紫花,棕毛,无限结荚蔓生习性;小粒、黑种皮、椭圆粒,以二、三粒荚为主,一粒荚次之,四粒荚较少,一级抗旱材料的四粒荚比栽培大豆多。  相似文献   

4.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株型特征与产量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株型特征、生长动态、光合能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其产量形成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型间有明显的差异,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节数和茎粗的最大生长速率较大,出现时间较晚,能促进干物质的后期积累;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铁丰29号和沈农6号的叶柄角度较大,分枝角度较小,利于光在作物群体内的分布,冠层光合速率较高,能加速光合产物的形成.在人工光源条件下,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光合速率高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但两者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说明决定大豆产量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方法,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19份无限结英习性大豆品种和17份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根系性状存在差异,与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相比,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根量多,根体积庞大,根表面积大,侧根发达。  相似文献   

6.
淮豆4号是一个早熟、优质、高产的夏大豆品种,其全生育期103~106d,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毛,分枝2~4个,株高55~75cm,主茎15节左右,株型直立,抗病抗倒。卵圆叶,淡褐色荚,单株结荚平均在35.6个,每荚实际粒数在2.01左右,子粒椭圆,淡褐色脐,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雪峰 《大豆科学》2011,30(4):585-588,595
对黄淮海地区通过审定的212份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育成品种比70年代育成品种分枝和单株荚数分别降低26.04%和1.66%,百粒重和脂肪含量分别增加了23.17%和7.32%。株高、底荚高度和生育日数90年代育成品种最低;主茎节数80年代育成品种最少,比主茎节数最高的70年代育成品种减少18.37%;在黄淮海育成大豆品种中,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所占比例持续增长,但还是以有限结荚习性为主,无限结荚习性大豆所占比例一直在下降;圆形叶的比例逐年增加,而披针叶和椭圆叶比例有所下降。随着年代推进,在分枝数和单株荚数下降的情况下,由于百粒重的增加,单产也随之增加。蛋白质含量以90年代育成品种最高;脂肪含量逐年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结荚习性是大豆的一个主要的形态性状,在育种上,已被国内外许多育种工作者所重视。Thseng与Hosokawa(1972)用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杂交,结果表明:全株荚数、主茎节数、主茎荚数、每株粒重等有明显的超显性现象,而结荚习性及其它性状只有部分显性。对于不同结荚习性品种杂交,其生育日数及早熟性的遗传研究较少。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结荚习性杂交对其后代生育期及产量因素的遗传关系,为培育早熟高产品种,正确地选配亲本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新品系──高作一号高作1号是山东省高密密县植保站和山东在科院作物所由不稳定品系(8205)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0.8-1.5米,亚有限结荚习性,叶卵圆形,紫花,灰毛,主茎粗壮,分枝随密度而变化,以主茎结荚为主,主茎16节...  相似文献   

10.
正特征特性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椭圆形叶。紫花,棕毛。平均生育日数98d,中熟品种。平均株高54.7cm,结荚高度12.9cm,主茎节数11.6节,有效分枝数2.5个,单株有效荚数31.4个,单株粒数  相似文献   

11.
以18个西南大豆种质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降雨室模拟夏播大豆收获期的连阴雨天气,在R8期处理大豆材料以诱发籽粒田间霉变,对大豆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抗性与大豆主要农艺、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抗性与种皮颜色、种脐颜色及结荚习性显著相关;与株高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和脂肪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霉变抗性影响较大的3个性状为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株高、百粒重和脂肪相对含量亦间接通过单株荚数和主茎节数对霉变抗性产生显著影响。主茎节数多、株高较高、单株荚数多的深色小籽粒无限结荚大豆种质对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的抗性较好;种皮种脐颜色、结荚习性、脂肪相对含量可作为筛选抗籽粒田间霉变大豆种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山东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礼凤  徐冉  王彩洁 《大豆科学》2005,24(3):195-198
对50多年来山东省不同时期42个主要推广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演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品种的结荚习性由无限结荚习性为主到以有限、亚有限结荚习性为主;生育日数均缩短5.6d;株高降低23.2%,其中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降低27.1%,60年代至80年代降低0.4%,80年代至90年代以后增加5.8%;主茎节数减少3.1个;节间长度缩短0.4cm~0.9cm;分枝数减少1.5个;单株荚数减少33.7%;单株粒数减少31.7%;百粒重增加37.9%;单株生产力平均增加13.9%;产量提高48.7%.在本试验条件下,研究认为,今后大豆育种要从提高单株生产力着手,适当增加株高,缩短节间长度,增加主茎节数,进而增加主茎荚数,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大豆品种边际效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凤娟  杨庆凯 《大豆科学》1997,16(2):181-184
在31个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系)试验的4行区中间2行,分别取第1、2、3、4株,调查其产量构成性状并进行单株测产和考种,分析了不同性状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边际效应大小的排列为分枝数〉产量构成性状(单株荚数、粒数)、产量〉茎杆重〉百粒重〉粒茎比。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边际效应大于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品种间边际效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花生DNA导入大豆育种效果的研究/王丕武,张晓玲,张军…∥林农业科学。一1994,(3).一18~20利用花粉管通道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将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受体中,引起受体的结荚习性、株高、成熟期、主茎节数、分枝数、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对变异株进行选...  相似文献   

15.
选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系),以大豆等行距单作和带状单作为对照,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边际效应对大豆表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边际效应对大豆苗期和成熟期植株主茎长、平均节间长产生正向效应,对节数、茎粗、地上部生物量(或茎干重)产生负向效应;受综合边际效应—边际劣势影响,带状套作大豆的有效分枝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均发生负向效应。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大豆植株平均节间长和主茎荚数的边际效应指数(绝对值)大,表型可塑性强;就品种类型而言,无限型大豆较亚有限型和有限型大豆的边际效应指数(绝对值)更大,表型可塑性更强。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的边际效应指数与苗期平均节间长的边际效应指数显著负相关,与苗期地上部生物量及有效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等的边际效应指数显著正相关。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玉米收后大豆的边际优势难以弥补与玉米共生期间(苗期)的边际劣势,因此,选用边际效应敏感度低、表型可塑性弱的大豆品种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产量空间分布与结荚期的叶干重和鼓粒期叶面积分布均表现一致;与品种结荚习性类型有关,一般上层型品系多为有限型,均匀型和中层型品系多为亚有限型;而结荚株高、结荚高度及主茎分枝数很大程度上影响品种的产量空间分布特性,有相对较高产量的均匀型和中层型品系与上层型品系相比,具有显著高的株高和低的结荚高度和结荚节位。源库在空间的对应和相互协调是不同产量空间分布类型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山西省1973-2017年间审定的84份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和主茎节数以1980年代最高,而后逐渐降低,2010年后略有回升。单株荚数以1990年代最高。随着年代推进,在分枝数和单株荚数下降的情况下,由于百粒重的持续增加,单产也随之增加。平均产量由1970年代的1 992.5 kg/hm2提升到2010年后的2 964.34 kg/hm2,提高了48.8%。蛋脂含量以2010年后育成品种最高,主要是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在山西省审定的大豆品种中,有限结荚习性大豆所占比例持续增长,但还是以亚有限结荚习性为主,无限结荚习性大豆1990年代所占比例最高,随后下降。圆形和椭圆形叶片比例有所下降,而披针叶和卵圆叶比例有所增加,主要在于后者能够更合理利用光能。  相似文献   

18.
不同熟期大豆品种固氮活性为中热组>中早熟组>早熟组。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固氮活性为无限结荚习性>亚有限性结荚习性。以方差分析估算的大豆固氮活性的广义遗传力平均为42.21%,其中中熟组大豆品种为52.01%,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为51.10%。  相似文献   

19.
冀豆7号(原名3321),是由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培育而成,亲本组合为威莱姆斯×冀承豆1号,1992年3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决审定名。该品种株高80厘米左右,亚有限结荚习性,卵圆形叶,叶色浓绿,灰色茸毛,以主茎结荚为主,上下结荚均匀。株型紧凑,分枝少,主茎17—19节,叶柄与茎秆夹角小,植株顶部叶片上冲,秆强抗倒伏,适宜密植,抗旱、耐渍性强。单株结荚35个左右,以三粒荚为主,百粒重18克左右。黄皮、粒圆、淡脐、品质好,蛋白质含量43.08%、脂肪含量20.13%,属双高优质品种。榨油率及出豆腐率高,深受大豆加工和消费者欢迎。在生产上抗病毒病,霜霉病、角斑病和孢囊线虫病。生育期90天左右,一般比冀豆4号和鲁豆2号早熟7天左右,在河北省夏播区6月底播种也能正常成熟。在河南省南阳  相似文献   

20.
黔西北山区大豆资源丰富.品种生态类型各异。收集、整理归并资源225份,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规律性.从东到西.随海拔逐渐上升,温度逐渐下降。出苗至开花天数和全生育日数都有递增趋势;小粒种有减少趋势,大粒种则反之:白花品种逐渐减少,紫花品种则相反: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逐渐增加.无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则相反: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海拔逐渐上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