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山地茶园间种绿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山地茶园约占茶园总面积80%以上,其特征是:梯层绕山成行,梯面宽窄不等,梯壁亦无绿枝垂挂,园顶常为“和尚头”。在一些耕管不善茶园,土层浅薄,茶行裸露,雨天水土流失,茶树未老先衰,幼茶迟以开采。如何克服此种状况,利用茶行空隙地套种不同绿肥改良土壤,增加养分,梯壁种植多年生绿肥爬地兰保持水土均  相似文献   

2.
山地茶园梯级化是茶农长期累积的保持水土的宝贵经验。当前梯层茶园占菜园总面积的比例很大,如闽东茶区梯层茶园约占80%左右。梯壁保护不好,会逐渐内迁或塌陷,种植匍匐性绿肥作物于茶园的梯壁,由于绿肥的茎叶遮盖土壤,避免雨水直接侵蚀,  相似文献   

3.
黄花鲁冰是茶园绿肥良种,属冬季豆科绿肥,耐寒耐贫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它根系发达,固氮能力较强,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对于山地茶园的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防止杂草滋生,减少管理花工,改善幼龄茶园微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发育等均有较明显效果.黄花鲁冰绿肥,套种于茶园行间,鉴以其生物量大,种子繁殖系数大,易种植,对幼龄茶园生长发育极有利,此绿肥可在幼龄茶园大面积推广种植.福安市社口镇是"以茶为主"的农业镇,全镇茶园面积1.86万亩,引种黄花鲁冰效果很好,现将其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分析安溪茶园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类型,提出退茶还林、种植生态树、改造前梗后沟、种植绿肥、精细化管理等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省的茶园多分布于丘陵、山坡上、虽然新式茶园都是等高梯级茶园,但梯壁、园间裸露空间大,特别是茶树幼龄期与更新改造期,茶园土壤暴露面大,遇到暴雨、台风雨时,常常引发水土流失,易造成崩梯断层、耕作层浅落、.茶树生长不良.近些年来,为了保持水土、防止冲刷,广大茶区已开始建立生态型茶园,重视茶园绿化工作.积极推广种植绿肥是生态茶园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选择适宜茶园种植的好绿肥将成为茶区关注的问题.现根据多年的观察与实践,推荐一种茶园好绿肥--日本草,供各地推广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省现有茶园的土壤裸露面比较大,土壤暴露部分约占百分之二十至五十。由于肥管不足或茶树种植株数较稀,树冠复盖度不大;山地梯层茶园梯壁梯沿空隙面大,加以人为刮草皮的习惯,更显得光秃秃的;茶园内外大小路面,也是锄得干干净净的,满园赤红,暴露了土面,以致人为破坏已有的生  相似文献   

7.
刘显庭 《中国茶叶》2000,22(3):17-17
谷城是一个山区县,80%是山地。为探索一种适应山区坡地种茶的新方法、新技术,加速山区茶园建设,从1988年起,笔者在该县五山镇进行了坡地植茶试验和实践,在现行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坡地茶园“反梯种植”技术,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现行茶园密植技术在坡地应用的局限性 密植茶园的兴起,是茶叶种植技术的革新。这种种植方式不仅能早成园、早投产,而且成国后能全部免耕,既节省了劳力,又减轻了劳动强度。但这种种植方法只适用于平坦地带,应用到山坡地,则只能通过修筑梯地,在梯面密植。这样,不仅在建园时需要投入…  相似文献   

8.
“全国茶叶会议纪要”指出:“一定要搞好茶园基本建设”。新茶园基本建设是多方面的,做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是主要矛盾。新辟的山地茶园,山地坡度太大(超过30度以上),茶园道路设置,梯园结构不当,没有植被土壤暴露面大或水土保持措  相似文献   

9.
华安铁观音生态茶园建设遵循茶叶的生产特点,尽可能的营造适宜茶叶生长的环境条件,从地块选择,茶园规划,标准建园,适当密植,防护林及遮荫树种植,梯壁留草、套种绿肥,科学施肥、修剪,病虫害综合治理,改善铁观音茶园生态环境,提高了茶叶质量安全,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六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6):30-31
1.茶叶采摘生产茶园采摘夏茶,有条件地区尽量实施机采。2.茶园除草施肥茶同杂草生长影响茶树生长的要进行一次除草,北方茶区注意适量增施肥料,施肥与除草相结合。幼龄茶园施肥量适当增加,还可根据当地特点选择种植夏季绿肥。  相似文献   

11.
前言近四十年来,福建茶叶科技工作,围绕占全省土地总面积87%的山地这一中心,在茶树栽培技术上,从单项研究向多学科综合研究发展。开展了山地茶树气候生态特征、宜茶气候带的划分、高海拔山地的茶叶气候特点和茶叶的生态效应、建设“立体式”良性生态结构茶园等等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迈向21世纪,再创我省茶业科学的新辉煌。一、回顾历史,茶叶科研硕果累累(一)山地茶园规划、设计与开垦技术研究1954年,省茶科所就进行了《山地茶园规划与开垦技术研究》;1965年,张天福总结全省新茶园开垦经验,提出“表土回沟条垦法;19…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松溪县位于闽北山区,现有茶园面积52801亩,年均产茶1458吨,是福建省重要产茶县之一.该县茶园多为山地茶园,由于建园时基础工程差,加上近几年来农村生产体制转换时出现管理上的松驰,一些承包户对茶园重采轻养,忽视护理,导致茶园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茶树生长不良,生产水平低下.1994年全县采摘茶园38977亩,产量1195吨,平均亩产仅30.7kg,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提高该县山区茶园生产力水平,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护理措施.1.修复水土保持工程.松溪县的茶山大多是60年代开垦的,其中有50%的茶园是在25度以上的陡荒坡上开山做梯的条栽茶园.这些山地茶园不“穿鞋”、不“戴帽”,大雨一来,水、泥、砂一齐下冲,雨季过后茶根外露,夏旱季节弱小茶树干渴枯死.因此,修复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3.
怎样防御山地茶园水土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溪县有茶山面积52801亩,其中有半数是在25-45度的坡地上开山做梯,等高种植.由于建园时基础工程差,水土保持措施没跟上,所以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有的茶梯破坏,梯层变窄变斜,有的则顺坡直流.大雨一到,水流下冲,表土流失.大雨过后,茶根裸露,土层瘠薄板结,肥力不足,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据县水土保持办1987年普查,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46318亩,占总流失面积的36.7%.1994年全县茶叶平均亩产30.7公斤,如果不重视水土保持,加强防御措施,势必降低茶园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我县茶园现状,提出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用定位方式研究黔北湄湘地区25℃左右坡地非梯式茶园和梯式茶园低空与土壤温湿度的部位分布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非梯式茶园平均湿度高于梯式茶园,湿度的部位差异和季节变化小于梯式茶园;非梯式茶园平均温度略低于梯式茶园,日温差和季节温差又小于梯式茶园;夏秋高温季节非梯式茶园温度常低于梯式茶园,而冬春低温季节非梯式茶园温度又常高于梯式茶园。非梯式茶园水热分布的平衡效应与茶树对特殊气候的适应表现都相对好于梯式茶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区茶园面积666hm2,产茶500t。我区茶叶生产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发展茶叶生产,一手抓好扩种面积,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优质茶基地,一手要抓好现有茶园的巩固提高,迅速提高单产和品质,现根据我区低产茶园比重大、产量低、潜力大的特点,提出改造的技术措施。1 改园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对开垦质量差或不合理,造成梯层不等高或梯面向外倾斜,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沿梯坎基部用石头或草砖砌坎修补,也可以从梯层内侧挖新土筑坎加高,使梯层保持内低外高,以利水土保持,同时在每层茶园的内侧设置蓄排水沟,以蓄水固土。2 改土 …  相似文献   

16.
黄花鲁冰是从日本引进的冬季豆科绿肥,耐寒,耐贫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它根系发达,固氮能力较强,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对于山地茶园的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防止杂草滋生,减少管理花工,改善幼龄茶园微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发育等均有较明显效果.本所引种黄花鲁冰绿肥,套种于茶园行间,鉴于其生物量大,种子繁殖系数大,易种植,对幼龄茶园生长发育极有利,推荐此绿肥可在幼龄茶园大面积推广种植.现把我所引种黄花鲁冰所观察的特性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红壤茶园养分普遍较低,尤以氮磷含量更为贫乏,雨天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梯壁崩塌,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的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利用生物措施以求改土肥茶,保持水土,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本试验鉴于所内对多年生绿肥——爬地兰在幼龄茶园行间套种研究基础上,1981年春于福清东张茶场幼龄茶园行间布区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有不少茶园的土壤裸露面积大。由于树冠复盖度小,行间空隙大;山地梯层茶园梯壁梯沿的暴露面大;有的茶区,还把梯壁上的所有草类,都刮得干干净净。茶园土壤裸露,究是好是坏?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得到如下启示。  相似文献   

19.
《茶叶科学》1966,3(1):23
我场茶园属红壤土,土层浅,肥力差,加上开垦时深耕不够,下基肥少,1964年春以来,我们在深翻的基础上,狠施基肥,改良土壤。我们解决肥料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种植绿肥:这是用地养地、改良土壤、增加茶园有机肥的根本途径。前年冬种绿肥“满园花”900亩,春播猪屎豆、山豆1300亩,埋青达22000担。去冬今春又  相似文献   

20.
茶园开垦是整个茶园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建设的百年大计。茶园开垦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茶叶生产,因此,对此项工作要十分重视。但多年来,在开垦上看法不一,尤其是山地顺坡茶园更是经常争论的一个问题,同时也认为会关系到茶叶生产能否多、快、好、省适应“四化”高速度发展的一个大问题。鉴于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对茶园开垦基础工作必须作进一步的探讨。其次,为了茶叶高产、稳产,垦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