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市奶牛基地育成母牛的初配年龄采用18~20月龄、体重达400千克开始进行初配,平均配准月龄一般为21月龄或以上。从1990年后,采用16~18月龄、体重达350千克进行初配,平均配准月龄一般在20月龄左右。为了加快奶牛的发展,提高饲养奶牛的综合效益,近年来,我市奶牛基地通过缩短哺乳期,加强犊牛、育成母牛阶段的精心饲养管理,对育成奶牛进行了提早配种的效果对比试验,观察13~14月龄体重达320千克时进行初配,对其受胎率、生长发育、犊牛初生重和产乳量的影响,从而为当地养牛专业户推广奶牛提…  相似文献   

2.
三河母牛传统的初配月龄在18个月以上,与黑白花母牛初配月龄15个月左右相比,投产晚,饲养成本高,影响经济效益.因此,笔者自1999年以来,在加强育成母牛饲养管理的前提下进行试验,对育成母牛进行提前配种,形成了一个12~18月龄均有配种受胎的群体.笔者对其奶产量进行统计分析,从头胎产奶量、适宜初配的较佳月龄,找出适应寒冷地区三河母牛最佳初配种月龄,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芦台农场对200头荷斯坦小母牛从初生至18月龄每月分别称重,分析其生长发育和日增重情况。200头母犊的平均初生重为38kg,在合理饲养管理条件下,犊牛和育成牛的平均日增重除1月龄为485.0g,2月龄为565.2g,4、5月龄为690.7、684.0g外,其余各月龄均在700g以上,其中9、10月龄在800g以上。满14、15、16、17和18月龄,分别有39、49、39、22和13头达到最低配种体重(375kg)要求,至18月龄合计有162头,占总头数的81%,说明犊牛和育成牛在现行饲养标准下生长发育正常,因此推行的饲养标准和管理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选用83头14~15月龄的育成母牛分成两组,试验1组选小以牛冷冻精液配种,试验2组对公牛不进行筛选,即用大、小型公牛的冷冻精液本性中。另选46头18月龄的母牛作为对照组,称其为晚配件,也行人工授精,所用公牛与试验2组相同。试验结果表明,早配的试验1组与晚配件相比投产月龄提前4.1个月/头,可提高乳牛终身产奶量,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每头可增收节支2373元,胎衣不下率减少2.3%,产活犊率提高3%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杨柳青农场奶牛场现饲养奶牛766头,其中成母牛461头,育成和青年母牛245头,犊母牛60头。为天津市中等型牛场。为加速发展奶牛,提高牛群质量,降低转群饲养成本,奶牛场从1978年开始在加强犊母牛培育、育成和青年母牛饲养管理等措施下试行对育成母牛提前配种。初配月龄由过去的18月龄提前到15月龄,体重达到350公斤。到1982年底,试行组(15—17月龄)共配孕184头,对照组(18月龄以  相似文献   

6.
芦台农场对200头荷斯坦小母牛从初生对18日龄每月分别称重,分析其生长发育和日增重情况。200头母犊的平均初生重为38kg,在合理饲养管理条件下,犊牛和育成牛的平均日增重除1日龄为485.0g月龄为565.2g,4,5月龄为690.7,684.0g外,其余各月龄均在700g以上,其中9,10,月龄在800g以上,满14,15,16,17和18月龄,分别有39,49,39,22和13头达到最低配种体  相似文献   

7.
<正> 育成牛提早投产,能够降低育成牛的培育费用,但对其产奶量是否有影响,持不同看法。现在初配月龄,初配体重、基本上按原南方奶牛协作组规定。17—18月龄配种,26—27月龄产犊。在当时饲养条件和技术水平较低时较为合理,随科学饲养水平提高,育成牛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能否适当提早投产?以便提高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对省畜牧良种场奶牛二场在饲养条件相似的83—85年度投产的177头母牛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月龄投产与其经济效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事奶牛生产多年,知道过去为培育高产母牛强调育成母牛的初配年龄不易过早,但经笔者实践证明,初配年龄为17个月龄的母牛其第一胎泌乳性能和犊牛初生重同22~24月龄配种的母牛并无多大差异。近年来,在国内外为了提高牛群的繁殖力,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快育成母牛的发育,及早地达到初配要求体况,使发育好的育成牛在15~16月龄配种,24~25月龄产犊,这样便缩短了母牛一生中不能生产的年限,增加了产犊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现就育成母奶牛早配快繁技术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育成乳牛的初配月龄,国内外已进行了一些试验和报道。在丹麦和加拿大,黑白花母牛分别是14和15月龄初配;我国上海在15至16足月初配。过去18月龄始配的传统方法,在生产上现已明显提前。浙江嘉兴乳品厂牧场从70年代中期开始,对部分青年母牛实行提前配种。在1982—1983年的配种年度里,从12到18月龄均有配种受胎的群体。作者对该年度受配的青年母牛第一胎产奶量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适宜的初配月龄,以达到  相似文献   

10.
对育成乳牛初配月龄的探索,国内外进行了不少试验和报道。在丹麦和加拿大,黑白花母牛分别于14和15月龄初配;我国上海市黑白花母牛一般在15至16月龄试行初配。传统的18月龄始配明显不经济。嘉兴乳品厂牧场从1979年开始对部分青年母牛实行提前配种。在1982—1983年的配种年度里,提前配种的牛只较多,形成了一个从12月龄到18月龄均有配种受胎的群体。笔者拟对该年度受配的青年母牛转群产完第一胎奶的产量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从头胎产奶量看,适宜初配的较佳月龄,以达到经济饲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选用83头14~15月龄的育成母牛,将其分成两组进行早期配种试验。试验1组选小型公牛冷冻精液配种。试验2组,对公牛不进行筛选,即用大、小型公牛的冷冻精液配种。对照组为46头18月龄的母牛,称其为晚配牛,所用公牛类型与试验2组相同。试验结果表明,与晚配牛相比,早配的试验1组每头母牛的投产月龄提前4.1个月/头,可使乳牛终生产奶量高,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每头可增收节支2373元,胎衣不下率减少2.3%,产活犊率提高3%,母牛的利用率提高6%左右。  相似文献   

12.
育成母牛提早配种在生产中应用的效果焉忠俊王梅冯丽荣岑福英(黑龙江省8511农场)8511农场现有奶牛6557头,其中成母牛3728头,育成牛2332头,犊母牛697头,为黑龙江省大型牛场之一。为加速奶牛业的发展,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牛群质量,我场从80...  相似文献   

13.
1 育成母牛的性成熟与体成熟 育成母牛的性成熟期是指生殖生理机能成熟的时期,一般为12-14月龄,表明母牛具有繁殖能力,佴不一定可以配种。育成母牛的体成熟期是指机体各部分的发育已经成熟,一般为16~20月龄,表明母牛能够配种。育成母牛的初情期、性成熟期、体成熟期受母牛的品种、饲养管理条件、营养状况和环境气温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一般情况下,育成母牛应在18~20月龄,体重400 kg左右进行初次配种.为观察15月龄、体重达到360kg以上的育成母牛进行配种的效果,笔者对齐齐哈尔、富裕等地的2个奶牛场及6个养牛大户的育成牛15、18月龄配种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奶牛生产的发展,对奶牛的不孕虽已重视,迄今收效仍然不大,最近对南方十二个省、市、自治区部分奶牛场母牛的不孕情况进行了调查。按照南方地区对不孕牛的概念: 1 育成母牛三次以上配种末孕的或超过30月龄不能投产的。 2、经产母牛的空怀天数超过90天以上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无角美利奴育成母羊早龄配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早龄配种母羊15月龄时的剪毛后体重、剪毛量比同龄非早配母羊低,初产时的产羔率较常规配种组也低;但早龄配种母羊在羔羊离乳后生长迅速,于17月龄配种时的体重已接近对照组母羊,早龄配种与常规月龄配种母羊的子-代母羊的生长发育、生产和繁殖性能均无明显的差异。母羊体重40kg以上早龄配种对母羊及其子代的生长发育,生产与繁殖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场自1964年开始,就把育成牛初次配种月龄提早到15—16月龄,经20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育成牛早期参加配种是可行的。我们利用1980—1981年度产犊的育成牛资料,经过统计处理,也说明育成牛早期(即体重达到350公斤,或达到15—16月龄)参加配种,产犊后,其产奶量与满18月龄以后参加配种的母牛的产奶量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育成期是指以犊牛断奶后到配种月龄的阶段。这阶段的饲养水平关系到母牛第1次发情、配种、妊娠和产奶等生理功能,此阶段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产犊后三个月未能受孕的繁殖适龄母牛及育成母牛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满24个月龄,体重已超过300千克,从未发情或配种后超过三个月仍未妊娠,均可认为难孕牛,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产犊后三个月未能受孕的繁殖适龄母牛及育成母牛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满24个月龄,体重已超过300千克,从未发情或配种超过三个月仍未妊娠,均可认为难孕牛,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