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护地辣椒的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发病特点1.病害种类多,苗期低温高湿,光照差,容易诱发猝倒病、立枯病和病毒病,定植后,白天温度忽高忽低,光照差,生长弱,昼夜温差大,湿度高,凝结露水时间长。容易  相似文献   

2.
<正> 1 发病特点 1.1 病害种类多,苗期低温高湿,光照差。容易诱发猝倒病、立枯病和病毒病,定植后,白天温度忽高忽低,光照差,生长弱,昼夜温差大,湿度大结露时间长,容易诱发炭疽病、疫病、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等。 1.2 受春保持地环境变化大的影响,发病速度快,发病严重,单一化学防治效果差,而且容易造成农药污染。 1.3 多种病害混合侵染,田间症状不易  相似文献   

3.
<正>1猝倒病和立枯病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立枯病又称死苗,这两种病害在田间有时单独发生,有时混合发生,发生最多的主要是早春茄果类和瓜类。发病规律:温度低(10~16℃)、湿度大、光照弱、播种过密易发猝倒病;温度高(20~24℃)、土壤水分多、播种过密、施用未腐熟肥料、徒长等均易诱发立枯病,一般情况是前期为猝倒病,后期易发立枯病。  相似文献   

4.
1猝倒病和立枯病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立枯病又称死苗,这两种病害在田间有时单独发生,有时混合发生,发生最多的主要是早春茄果类和瓜类。发病规律:温度低(10~16℃)、湿度大、光照弱、播种过密易发猝倒病;温度高(20~24℃)、土壤水分多、播种过密、施用未腐熟肥料、徒长等均易诱发立枯病,一般情况是前期为猝倒病,后期易发立枯病。  相似文献   

5.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立枯病又称死苗.这两种病害在田间有时单独发生,有时混合发生.发生最多的主要是早春茄果类和瓜类。发病规律:温度低(10。16°C)、湿度大、光照弱、播种过密易发猝倒病;温度高(20~24°C)、土壤水分多、播种过密、施用未腐熟肥料、徒长等均易诱发立枯病.一般情况是前期为猝倒病,后期易发立枯病。  相似文献   

6.
春季是育雏养鸡的黄金季节,但春季温度低、雨水多、湿度大,雏鸡容易患病,尤其是2周龄内的雏鸡更容易得病死亡.要想使鸡长得快、长得好、成活率高,在饲养管理上要严格把好"六关".  相似文献   

7.
由于保护地通风透光条件差,温度高、湿度大,施肥不当易产生肥害。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面积试验水稻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菌克毒克用于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对水稻生长无药害,且稻苗高出0.7%~2.1%。  相似文献   

9.
水稻育秧过程中的青枯病、立枯病,对水稻育秧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应用40%水稻苗病清拌种,或一叶一心期喷雾,对水稻青枯病、立枯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80%以上,同时,具有壮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温室及大棚蔬菜育苗期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及大棚蔬菜如黄瓜、茄子、辣子、柿子、莲花菜、菜花等育苗期间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和沤根.立枯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苗床温暖潮湿、通风不良或幼苗徒长易发病;猝倒病的发病条件是低温高湿,当土壤温度低于10℃且湿度大时,不利于菜苗生长,易诱发猝倒病;沤根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生沤根时,根部不发新根和不定根,根部发朽腐烂而造成地上部萎蔫,主要原因是苗床温度过低,浇水过量或遇连阴天发病重.  相似文献   

11.
正冬春季设施栽培辣椒若遇连阴雨,无法通风散气,造成棚内低温高湿环境,引发多种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等,若处理不当则损失惨重。该类病害的防治要点:①有条件的设施应适当提高棚内温度,温度升高至28℃以上时可适当通风,降低棚内湿度;②尽量采用膜下滴灌,减少水分蒸发;③药剂防治时建议采用喷粉或弥粉法,可降低棚内湿度,尤其是弥粉法所用粉剂颗粒直径为10微米以下,  相似文献   

12.
<正>误区之一:施肥多,长得快。许多菜农往往对温室菜地投入大量肥料,以求多产出。其实,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全盐含量浓度为2~3克/千克,浓度超过6.5克/千克时,根系会出现反渗透而枯死。特别是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有机肥分解快,磷有效性比露地高2~3倍,氮挥发量大时施肥过量极易引起肥害。  相似文献   

13.
水稻立枯病的探讨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水稻苗立枯病的病因、发病症状、病原、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技术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1.错误地认为施肥重长得多其实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全盐含量浓度为2 000~3 000毫克/千克,超过6 500毫克/千克,根系会出现反渗透而枯死,产量自然会下降或生长不好。特别是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有机肥分解快,磷有效性比露地高2~3倍。氧挥发量大,施肥过量极易引起  相似文献   

15.
水稻育秧过程中的青枯病、立枯病、对水稻育秧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应用40%水稻苗病清拌种,或一叶一心期喷雾,对水稻青枯病,立枯病的平均防效果达80%以上,同时,具有壮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立枯病主要在 15℃以下低温侵害稻芽谷 ,4月中旬以前室内温度在 11~ 15℃ ,盘育播种后在室内暗化为立枯病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如播后使稻苗在 2 0~ 2 5℃条件下生长可以控制其发病。研究表明 :机插盘育秧床土用壮秧剂 2 5 0倍处理 ,在秧苗 1叶 1心、2叶 1心期用 5 5 %敌可松可湿剂 45 0倍茎叶喷雾各 1次 ,防治秧苗立枯病和培育壮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正>误区一:施肥越多长得越好。有许多菜农说温室是高投入高产出菜,就往温室菜地大量投肥,以求多产出。其实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全盐含量为2000×10-6~3000×10-6,超过6500×10-6根系会出现反渗透,反而导致植株枯死,产量下降。特别是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有机肥分解快,有效  相似文献   

18.
油菜根腐病,又称立枯病、纹枯病。病菌发育最适宜温度25℃左右。高温、连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易染病。一般在遭受连阴雨造成烂根烂种现象。土壤黏重、苗龄过长及田间排水不畅、湿度大发病重。其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试验证明:13%福·多·甲种衣剂具有兼治水稻苗期数种病害的特点,对水育秧田的立枯病、稻瘟病和绵腐病均有较好防效,建议使用药量以药种比1∶50为宜。  相似文献   

20.
用 4 3%敌·甲WP 2 5g/m2 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显著 ,预防效果在 99%以上 ,治疗效果达 80 % ,并能促进稻苗的生长发育 ,对苗高、茎粗、叶龄和根数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