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改变酶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分析了星斑川鲽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胃、肠和肝胰腺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0,45,45℃;其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肝胰腺肠。胃、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5,40,35℃;其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腺胃。胃、肠和肝胰腺脂肪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5,30,30℃;其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腺肠胃。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塑料水槽中,观察了不同盐度条件下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10.60±0.27)g]的存活率、摄食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将星斑川鲽幼鱼从盐度为32.0的海水中直接移入盐度为24.0、16.0、8.0、0的低盐水中,在各个盐度下饲养96h后存活率均为100%;经盐度驯化后42d的各组鱼成活率也为100%。盐度0、8.0、16.0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24.0和32.0组;摄食率32.0组最高,16.0组最低;饵料转化效率16.0组最高,24.0组最低,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试验表明,低盐度有利于星斑川鲽白化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体重为(83.0±0.20)g星斑川鲽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APC)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的鱼粉对其氮磷排泄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氮摄入量、氮沉积率均呈先稳定后显著下降的趋势。氮排泄量与氮沉积率变化趋势相反,当鱼粉替代水平>30%时显著上升(P<0.05)。磷摄入量与磷排放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磷沉积率呈上升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可溶性磷酸盐排泄量随APC替代鱼粉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从保护养殖水体的角度出发,APC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4.
采用"饥饿(1、2 d)-饱食(6、5 d)-……"重复处理的方法,在温度(19±1)℃、盐度32±1的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的星斑川鲽[(26.02±0.30)g]的摄食、生长、生化组成以及能值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复饥饿再投喂处理对星斑川鲽的体重、全长的影响不显著,对比肝重的影响显著;对星斑川鲽体内脂肪、蛋白质、水分、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对星斑川鲽鱼体以及粪便中能值的影响也不显著;对星斑川鲽总摄食量、摄食率、食物转化率的影响显著,对排粪率、吸收率以及特定生长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饥饿再投喂重复处理的实验组的星斑川鲽均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小肽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5.30±0.03)g的星斑川鲽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25%、0.50%、0.75%、1.00%和1.50%小肽的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0.75%和1.00%添加组的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小肽添加量的提高,背肌的粗脂肪含量先下降后上升,除0.25%添加组外的其他各添加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和1.50%添加组的背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背肌水分和灰分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0.50%添加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添加组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添加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1.00%添加组为最高;1.00%添加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小肽可有效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的生长性能,促进脂肪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及抗氧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0.93%~1.00%为小肽的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6.
在含有30%的大豆浓缩蛋白及其酶解物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形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为大豆浓缩蛋白饲料(SD)、酶解大豆蛋白饲料(ED)、大豆浓缩蛋白补充晶体蛋氨酸饲料(SD-CMET)以及酶解大豆蛋白补充晶体蛋氨酸饲料(ED-CMET),喂养初始体重为4.81±0.01g的星斑川鲽幼鱼56天,通过比较其生长、血液生化标、消化以及体组成等,来评价补充晶体蛋氨酸对星斑川鲽利用植物蛋白及其酶解物的效果。结果显示ED-CMET比ED分别提高幼鱼的末重4.7%、增重率7.9%和特定生长率4.6%,且显著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总蛋白水平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并且还增强了肝脏ATP酶活性,提高了全鱼的粗蛋白含量(P0.05)。而与SD饲料相比,在大豆浓缩蛋白饲料中添加蛋氨酸(SD-CMET)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而对幼鱼其它指标无明显的影响(P0.05)。本实验结果说明在添加蛋氨酸无法改善星斑川鲽幼鱼利用大豆浓缩蛋白的效果,而酶解大豆蛋白中添加蛋氨酸能够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的生长性能,且一定程度的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和肝脏代谢转运,调节血脂代谢,并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组成。因此推荐在饲料中应用一定比例的酶解大豆蛋白,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晶体蛋氨酸。  相似文献   

7.
以初始体重9.19g左右的军曹鱼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系统进行为期6周的养殖实验,以寻求军曹鱼的最适饲喂频率。根据军曹鱼的营养需要,以鱼粉和大豆粉为主要蛋白源,以鱼油、豆油和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同时添加矿物质混合物、维生素混合物等,制作成粗蛋白含量45.1%、粗脂肪含量11.3%的实验饲料。设置5个饲喂频率,分别是4次/d、3次/d、2次/d、1次/d和1次/2d。每个饲喂频率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军曹鱼30尾。试验结果表明,4次/d饲喂组和3次/d饲喂组军曹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饲喂频率组(P0.05),3次/d饲喂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饲喂频率组(P0.05)。高饲喂频率组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饲喂频率组(P0.05),而水分和灰分含量明显低于低饲喂频率组(P0.05)。4次/d饲喂组和3次/d饲喂组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以及特定生长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3次/d饲喂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4次/d饲喂组(P0.05),所以本实验条件下军曹鱼的最适饲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发育不齐的问题,就家蚕不同收蚁时间、不同饲料含水率对家蚕幼虫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发育整齐度,孵化当天收蚁〉-二夜包〉三夜包〉四夜包;(2)饲料含水率以73%左右为适当,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蚕的发育,影响发育整齐度。  相似文献   

9.
桑蚕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勇  杨明观 《蚕桑通报》1990,21(3):27-29
关于桑蚕人工饲料摄食性遗传的研究,有一些报道。山本、清水(1982)曾报道高摄食性日115号和气食对低摄食性汉川和丰圆表现为完全显性,并认为与摄食性有关的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而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主基因控制。藤森(1982)分析了食性异常蚕“泽丁”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方式,推测高摄食性的“泽丁”对低摄食性“汉川”筹品种表现为完全显性,高摄食性受显性主基因控制。另外,水泽(1980)利用限性卵调查雌雄蚕的摄食性差异,认为雌蚕的  相似文献   

10.
玉米膨化粉碎后,在现有采购饲料的基础上,按上述饲料配方配制混匀后,在筛片直径分别为2.0、1.5、1.0mm下的粉碎机加工而成,在进行饲养和消化代谢试验中,观察了狐的采食效率,计算了该饲料的蛋白质消化率和有关营养代谢指标,结果表明:在喂干料平均150g折合湿料405g的情况下,第一组的采食效率为50~74.7g/min,第二组的采食效率为36~77.1g/min,第三组的采食效率44.4~100g/min;在平均200g干料折合湿料540g的情况下,第一组的采食效率为69.2~136.7g/min,第二组的采食效率为49.1~108g/min,第三组则为41.6~77.1g/min。随着饲料粒度的逐渐变细,狐的采食效率逐渐减慢。随着粒度的逐渐变细,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和代谢率逐渐增加,而且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和第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干物质采食量、磷的消化率和脂肪的消化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统计结果表明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引起注意的是,钙的消化率有逐渐递减的趋势,经比较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12.
现行原种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拟通过对现行蚕品种原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研究,为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及理论依据。本试验周查了中系、日系共14个现行原蚕品种收蚁后在温度对290℃、湿度95%下经过48小时后蚁蚕的疏毛率。结果疏毛率最低为12.7%,最高为97.1%。系统间蚁蚕的摄食性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同系统内不同品种间也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蚕用人工饲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还没有哪种蚕用人工饲料的饲养成绩比全龄桑叶育的效果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现阶段研究认为:人工饲料的主要原料有桑叶粉、脱脂大豆粉、维生素、玉米粉、成型剂、纤维素、抗生素、蔗糖、柠檬酸、无机类物质和防腐剂等。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决定因素与蚕品种和饲料的适口性等因素有关,在组配家蚕人工饲料时应注意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14.
15.
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生理遗传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崔为正 《蚕业科学》2003,29(2):107-113
从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影响因素,摄食性的个体差异及其生理原因,摄食性的遗传模式及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的选育等方面,总结了有关家蚕食性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近进展,探讨了家蚕食性研究在人工饲料育实用化和广食性蚕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齐卡新西兰兔、德国白兔与四川白兔的杂交兔,观测了不同料型(颗粒和粉料)、不同规格(直径4mm和6mm)的颗粒料补饲仔兔的效果和对幼兔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仔兔补饲及70日龄龄前的幼兔宜饲喂直径4mm的颗粒料。颗粒补饲仔兔明显优于粉料,日增重(30克)显著(P〈0.05)高于粉料组(26克),饲料转化率亦高于粉料。70日龄前的幼兔饲喂细颗粒料可明显提高增重,改进饲料报酬;而颗粒直径大小对70日  相似文献   

17.
饲料颜色与猪采食量关系的研究广东正大康地有限公司余佳胜,曾邦藩目前在我国,饲料的颜色比较严重地影响着销售,人们普遍接受黄色的饲料,而拒绝其他颜色的饲料。然据我国饲料原料的情况是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玉米──豆粕型配方模式,制出的饲料不可能都是黄色的。如果一...  相似文献   

18.
家蚕人工饲料组成与不同蚕品种的摄食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稚蚕人工饲料育饲料组成进行筛选,得到了适合稚蚕人工饲料育的低成本配方饲料,并用该饲料对四川省保存的142个原种及6对杂交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验中共催产条斑星鲽雌亲鱼38尾,获产35尾,共采受精卵2 380 mL;共孵化仔鱼18.8万尾,孵化率达43.8%;完成变态13.9万尾,变态成活率74.5%;培育成5 cm以上苗种10.5万尾,苗种培养成活率75.5%.该研究结果为比较鲆鲽鱼类早期发育过程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揭示作为冷温性鱼类,条斑星鲽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规律,从而为该鱼种进一步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省反刍家畜主要生产基地所属九个县(市)812个反刍家畜常见饲料样品的13种矿质元素及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进行不同层次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镁、磷、铁、钙、钴和铜与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相关性最大,其次为硒、钾、锰等,它们与多数饲料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呈正相关;与粗饲料的粗纤维呈负相关;对新有饲料钙、镁、钾都与无氮浸出物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