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开发利用秸秆饲料的现状及意义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之一,在自然条件下是一种劣质饲料。我国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全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亿t,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应用秸秆饲料在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历史,由于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秸秆生产大国,每年约产生农作物秸秆8亿吨,这些秸秆除少部分用于饲料、还田和造纸外,大部分被废弃和焚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是恶化了环境。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利用秸秆制成生物质炭粒,开辟了一条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粮油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农作物秸秆生产大国,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6.87亿吨左右。过去,由于人们对农作物秸秆的功能及作用认识不足,以及受科技水平低的限制,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很不理想。有关资料显示,农作物秸秆用作饲料和肥料的约占45.5%,用作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约占22%,还有30%多的秸秆没有利用,其中有的被一烧了之,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态效应和技术选择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通过农作物秸秆的多途径综合利用及转化增值,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对节约稀缺的自然资源,替代耗竭性资源投入具有重大意义。分别从资源替代效应和直接环境效应宏观分析秸秆燃料、肥料、饲料利用的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比较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单项技术和综合技术、从生命周期考察技术的综合生态效应,强调技术的区域适应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秸秆可以变废为宝,比如转化成饲料,打造节粮型畜牧业,能显著提高养殖效益。秸秆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之一,我国每年产生秸秆约7亿吨,其营养价值相当于2亿吨粮食,可提供能量相当于3.5亿吨标准煤。然而,我国现阶段秸秆综合利用率却很低,多数被废弃和违规焚烧,成为严重的污染源。鉴于此,我国提出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转化利用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农作物秸秆年生产量为7亿~8亿吨,但多腐烂于田中或被焚烧,饲用率不到30%,既浪费宝贵的资源又污染环境。如能对它们进行微生物发酵等处理,利用率和营养价值都会得到大幅提高,对缓解饲料不足和促进畜牧业发展等都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一、微生物发酵秸秆的利用效能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木质素、粗蛋白、胶质物和抗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仅3%~6%,  相似文献   

7.
<正>农作物秸秆是是草食动物(特别是肉牛、肉羊)饲料的有效供给资源,开发利用秸秆饲料是促进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推广应用秸秆微贮饲料饲喂肉牛、肉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秸秆微贮饲料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微生态制剂,经水浸透并活化后,喷洒在铡短的农作物秸秆上,通过厌氧发酵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分解秸秆中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并转化为糖类,糖类经有机酸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秆具有热值含量高、污染小、种类多以及分布广等特点。对秸秆进行科学回收和利用,可以缓解饲料、肥料、工业原料以及农村能源的供应压力,促进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针对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展望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领域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养猪业,特别是农区养猪业,一贯依赖用粮食来转化生产猪肉,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非常规饲料源如资源相当丰富的树叶的开发利用。据报道,我国树叶饲料资源量大,每年产叶量为5亿吨左右,相当于全国农作物秸秆总量,放牧家畜直接采食、人工采集鲜叶或收集落叶加工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据调查统计,2015年全国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 0.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9亿吨,利用量为7.2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通过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和菌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的集成,可以高效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意义。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可以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1.
小麦秸秆覆盖栽培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覆盖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 ,也是贵州省农业六大普及技术之一。毕节地区每年约有近 30 0万t农作物秸秆资源 ,其中约 4 0 %~ 4 5%作饲料过腹还田 ,直接还田的不到 2 0 % ,作燃料或田间焚烧的占 30 %。特别是小麦秸秆的焚烧丢弃现象尤为突出。此部分秸秆全区每年约 70~ 90万t。如果这一部分秸秆直接利用起来还田 ,每年可归还土壤养分 :N 8370t ,P2 O53150t,K2 O 152 10t ,可归还氮、磷、钾等养分 2 .6 7万t ,这个数字甚至还超过全区绿肥 (按 16 .6 7万hm2 /年 ,鲜草 150 0kg/6 6 7m2 )归还的养分总量。特别是K…  相似文献   

12.
我国每年秸秆产量约有6×108t,居世界首位,其中被利用的数量很少。除少部分用来作肥料、饲料、造纸等原料及燃料外,大部分秸秆被集中焚烧处理,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科技的进步,秸秆资源将会被研究开发并转化成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从而节约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美化人们的生活。目前具有市场前景的开发利用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秸秆挤压膨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由于农作物秸秆质地粗硬,对牲畜适口性差、消化率低、营养价值不高,目前只有少部分用作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粗饲料。研究表明,秸秆通过挤压膨化加工后可提高家畜对秸秆饲料的采食量和消化率。最近几年,我们研究开发了秸秆挤压膨化技术,通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饲喂效果。1.秸秆挤压膨化原理及设备秸秆挤压膨化技术是新兴的饲料加工技术。挤压膨化的原理是将秸秆加水调质后输入专用挤压机的挤压腔,依靠秸秆与挤压腔中螺套壁及螺杆之间相互挤压、摩擦作用,产生热量和压力,当秸秆被挤…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挖掘贵州省丰富的农作物副产物资源、缓解饲料资源短缺和加快推进农作物副产物综合利用,基于《贵州统计年鉴》(2006-2019年)及实地调查数据,开展贵州主要农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甘蔗、花生、油菜、薏苡和荞麦)及其副产物资源调查,对收集到的部分农作物副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消化能和相对饲用价值(RFV)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9种贵州主要农作物副产物中,小麦秸秆、薏苡秸秆和花生秸秆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8.68%、8.52%和8.45%)、较低的酸性洗涤纤维(46.74%、40.63%和37.75%)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1.74%、46.37%和43.16%),营养成分较好;油菜秸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的消化能(分别为10.91、9.25和8.91MJ/kg)均显著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稻草的RFV均显著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且RFV高于100(分别为148.65、110.34和102.68)。说明在贵州地区,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等农作物副产物相对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每年生产7亿多t农作物秸秆,但仅有30%左右被作为造纸工业、建筑业及手工业的原料利用,其余的5亿t秸秆被焚烧或废弃,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大量焚烧,污染环境,土壤矿化,甚至带来其他社会损失.因此,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合理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发挥其潜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华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引进国家最新发明专利成果,开发成功的“华巨”秸秆微贮宝高科技产品,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多点试验、示范推广,对稻草、麦秸、玉米等多种农作物秸秆进行处理,加工成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微贮生物饲料,喂养牛、羊、猪等牲畜效果良好,效益显著。据有关部门统计,仅湖北省一年就生产农作物秸秆约2000万t,目前有70%~80%的秸秆被直接焚烧或堆放在田间地头、场院,任凭风吹日晒雨淋而腐烂。这样不仅白白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甚至成为火灾隐患。如果将全省每年10%的秸秆采用“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达7亿t,如何充分利用庞大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让其变废为宝,促进农业及生态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秸秆饲料加工调制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加工法、化学加工法和生物加工法。  相似文献   

18.
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与颗粒饲料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研究剩余秸秆的能源和饲料2种转化利用途径,对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和颗粒饲料性能和用途、加工原料和工艺过程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和颗粒饲料的原料成分、工艺路线和工况均不同,对成型设备的磨损不同,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生产工艺路线较短,工况较复杂,关键部件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为缩短秸秆固体燃料成型机设计周期,可借鉴颗粒饲料使用的环模式成型机的成型原理进行结构和部件的优化。因此,颗粒饲料成型机不能直接生产秸秆固体成型燃料,需对关键部件加以改进,并建议秸秆分级利用以适应饲料和燃料的不同用途。  相似文献   

19.
<正>大球盖菇又称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与目前广泛种植的香菇相比,在鄂西北山区推广种植大球盖菇,具有以下突出优势。1.属草腐菌类,栽培原料易得价廉大球盖菇主要栽培原料为干燥的稻草、麦秸、玉米秆、大豆秸、花生秧等各种农作物秸秆。在鄂西北山区这些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栽培大球盖菇对农作物秸秆需求量大,若能利用农村闲散劳力,就近收集、就地栽培,不仅可使  相似文献   

20.
秸秆资源统计是其综合利用的前提。按照农业部标准NY/T 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考察与评估技术规范》中的技术方法,以安徽省为例,采用2013 年《安徽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对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能源化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年理论资源量4487.99 万t,年可收集资源量3878.84 万t,年人均资源量72.88 kg/人;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是安徽省主要的作物秸秆资源,3 者合计可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2.23%,年可收集量分别为1567.86、1539.43 和582.98 万t;皖北地区秸秆资源占全省资源总量的49.75%;江淮之间为32.08%;皖南山区为18.17%,呈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逐步递减的整体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将安徽省秸秆资源利用能源化利用划分为重点开发区(A区)、适度开发区(B区)和限制开发区(C区)等3 个区域。为安徽省秸秆资源开发及能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