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丰南县1981~1990年粘虫田间发生的调查资料,经回报检验,10a 粘虫发生情况的回报准确率均为90%,明显高于经验预报,而且能在粘虫实际发生前1个月做出定量预报,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6-1999年二代粘虫系统测报数据及有关气象资料,组建Fuzzy综合评判模型,对二代粘虫发生情况作预测的历史符合率达92.86%,对2000年和2001年二代粘虫发生趋势试报的结果与实况吻合。  相似文献   

3.
Fuzzy控制理论在粘虫数量预报中的应用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粘虫发生数量预报过程模拟成一个Fuzzy控制系统,预报依据作为系统的输入,发生量作为系统的输出。根据历年粘虫发生资料,建立了Fuzzy控制预报模型。结果实测值全部落入预报区间内,对扬州市6个县36年次的历史资料也进行了验证预报,符合率为34/36×100=94%。  相似文献   

4.
粘虫作为我国重要灾害之一,在上世纪大量繁殖,严重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一旦发生,就会大面积受灾.对于粘虫的防治工作,需要掌握粘虫的生活习性,预测预报是预防粘虫灾害的主要措施.本文将根据粘虫的生活习性,分析粘虫的危害性,对北方地区如何预测预报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云南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1年内有4次危害:a.1~2月在海拔1600m以下,越冬代粘虫危害玉米、小麦、黄豆和绿肥;b.4~5月,海拔1300~2000m范围内,1代粘虫危害小麦;c.6~7月,海拔1000~3200m地区,2代粘虫危害水稻、玉米、陆稻、小麦、青棵和燕麦等;d.8~9月,海拔1000m以下,3代粘虫危害晚稻。一般来说,4~5月麦子正处于成熟期,故云南对1代粘虫往往不予防治。因此,仅对越冬代、2代和3代粘虫的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粘虫的预测预报水平和适时防治其危害,试将越冬代、2代和3代粘虫发生趋势的回归统计预测预报研究予以总结。为方便有关生产单位应用这些研究结果,所有的回归预测式均已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6.
近日,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对外正式公布了2014年一代玉米螟、二代棉铃虫及二代粘虫的发生趋势预报。中国农资传媒及时对相关病虫害发生趋势、规模和时间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第一时间将该有效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希望能为有效指导重大病虫害防控、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2-2013年西安市7个区县地面观测站5~7月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西安市植保站玉米粘虫发生面积资料,用干燥度指标作为影响玉米粘虫发生程度的重要气候因素,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建立玉米粘虫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对西安市2012年、2013年玉米粘虫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实际业务预报及决策部门及早部署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吉林省粘虫发生危害期的部分田间调查结果、春季应用糖醋酒诱蛾剂获得的地面测蛾量的数据及吉林省各地一代、二代粘虫发生危害的记录,阐述了近20年吉林省粘虫发生的种群动态及为控制粘虫危害所采取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措施,提出了控制粘虫危害急需改进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9.
汪洋 《中国农资》2014,(24):23-23
近日。农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对外正式公布了2014年一代玉米螟、二代棉铃虫及二代粘虫的发生趋势预报。中国农资传媒及时对相关病虫害发生趋势、规模和时间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第一时间.将谈有效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希望能为有效指导重大病虫害防控、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底,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对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发布了《201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由于病虫源发生基数较高、冬春季气候和作物种植有利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中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年份,全国累计发生面积约3亿hm2。其中,小麦赤霉病、粘虫、水稻  相似文献   

11.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小麦粘虫发生程度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小麦粘虫发生程度的模糊综合评判预报模型,统计和回代检验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预报实践中也限得了与实际相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镇平为一代粘虫常发区,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对防治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对1972~1995年历年粘虫资料的整理研究,建立了一代粘虫发生量和发生期两个预测模式。现报告如下:1一代粘虫发生量(y1)预测模式的建立对影响粘虫发生量的温度、湿度、蛾量、食料、天敌...  相似文献   

13.
粘虫是大理州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上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随着气候、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布局和耕作栽培制度等变化,粘虫在大理州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粘虫可以在大理州越冬;危害大理州粮食作物的主要是二代粘虫;粘虫发生区域从中低海拔地区逐步扩展到中高海拔地区,发生范围扩大,且有加重发生趋势;粘虫危害玉米的面积和程度均呈上升趋势,高密度集中危害情况突出。通过今年的越冬调查,清楚地表明粘虫可以在本地越冬,这对指导本地的粘虫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粘虫是辽宁省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个别年分也为害水稻。常因其突发性和暴食性,造成严重减产。本地区周年发生两次为害,第一次(二代)系常发世代,发生频率约占72%,第二次(三代)系偶发世代,发生频率约占20%。为准确地做好二代、三代预测预报,以本所1951~1980年粘虫消长资料为依据,试将锦州地区粘虫发生世代、虫源性质及大发生因子进行探讨,供粘虫预测预报工作参考。一、发生世代(一)成虫消长依据本所1951~1980年粘虫消长资料。本地区最早始见成虫于3月25日(1959年),最晚终见成虫于11月16日(1961年)。周年出现4次成虫峰期,分布于4月中旬,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5.
根据糖盆(测报灯)诱蛾、草把诱卵和虫害发生实况,综合5个大发生年份气象资料,侧重分析总结了2012、2013年气象因素对二代粘虫迁入及发生危害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二代粘虫短期预报准确率和科学指导农民适期开展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夜盗虫。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主要为害谷子、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粘虫常以幼虫蚕食作物叶片,发生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的作物叶片吃光。建平县有粘虫发生的年份较多,为实现早防、早治,降低防治成本,采取对粘虫发生进行预测预报,是一项及时掌握防治有利时机,有效控制其危害的事半功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0年以来,云南省发生粘虫为害呈上升趋势,维西县玉米、水稻发生的粘虫为害,由以前的五年一大发三年一小发变成现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必须及时统防统治,否则就会对水稻、玉米产量造成很大影响。1发生特点粘虫又称五色虫、行军虫、剃枝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杂食性害虫。粘虫越冬行为规律,其在我国的越冬地界为北纬33°左右,几乎覆盖了云南大多  相似文献   

18.
分析水稻粘虫在福建省明溪县的发生为害特点、发生原因,结合虫情调查与预测预报,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试验示范工作,西安市在所辖区县建立了2个"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站,通过对玉米重大虫害玉米粘虫的监测,评价了"闪讯TM"监测系统在病虫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西安地区一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6月上旬,二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7月中下旬左右,三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与历期人工调查的发生规律相一致。表明"闪讯TM"监测系统能客观反映粘虫在西安地区的发生规律,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的优点,但存在着诱集效果较差,自动计数不准确等缺点,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13,(2):9-9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月下旬发布《201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预计201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重发态势,与2012年持平。其中,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蚜虫、玉米螟偏重至大发生,粘虫、二点委夜蛾、小麦条锈病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较高,飞蝗和草地螟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