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明确了8种化学杀菌剂和荧光假单胞菌YG-1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并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8种杀菌剂与YG-1菌株的生物相容性,筛选生防菌株与杀菌剂复配的最佳配比,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荧光假单胞菌株YG-1与杀菌剂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病菌...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灰葡萄孢菌有显著拮抗性的产芽胞细菌,利用番茄果实检测拮抗菌及其发酵上清液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ESI-MS检测拮抗菌发酵上清液粗提取物中主要抑菌物质并利用PCR检测合成抑菌物质的相关基因,通过菌体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及gyrB分析对拮抗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拮抗菌fqhm-13及其发酵上清液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0%和78.1%。fqhm-13发酵上清液粗提取物中主要抑菌物质为脂肽抗生素C14 ~ C16的surfactin A和C15 ~ C17的iturin A。fqhm-13基因组中含有脂肽抗生素合成基因ituC、ituD、fenD和srfAB。fqhm-13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研究为利用芽胞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番茄果实灰霉病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
绿针假单胞菌HL5-4对番茄灰霉菌的抑制活性及其定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绿针假单胞菌HL5-4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潜力,通过对峙培养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其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活性;进行离体试验和苗期试验测定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其在番茄果实和叶片的定殖能力;并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L5-4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萌发抑制率为70.74%;在离体试验中,对番茄果实和叶片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2.36%和59.85%,在盆栽试验中,对番茄苗期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62.88%;HL5-4在番茄果实和叶片保持一定的定殖密度,处理7d时能保持10~4和10~3 cfu·g~(-1)以上;HL5-4菌株鉴定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oloeaphtis)。  相似文献   

5.
辣椒青枯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土传病害,是常见的辣椒根部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多年连作重茬,加上综合管理不善,辣椒土传病害逐年加重,从发病趋势看,青枯病所占比例逐步上升,已成为限制其高产栽培和安全生产的重要障碍。施用微生物菌剂防治土传病害作为一项环保、可持续的农艺措施将逐渐成为今后农业的主流趋  相似文献   

6.
从健康番茄植株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得到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WXCDD5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丝生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无菌滤液可以显著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4.29%和94.06%;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番茄叶霉病,防效分别为66.23%和69.45%;拮抗试验显示,该菌株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在53.04%~94.59%;促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用浓度为10~6 cfu·mL~(-1)的菌液浸种处理,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80.0%和62.57%。用菌液(10~7 cfu·mL~(-1))灌根处理的番茄幼苗,其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用菌液(10~7 cfu·mL~(-1))浸泡番茄果实可防止腐烂且对果实营养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25%啶菌噁唑(菌思奇)乳油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我们开展了相关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750倍液和500倍液连续施药2次后,第2次药后7d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3.46%和66.01%,防治效果较好,且番茄未出现药害症状。  相似文献   

8.
李美玲  李勤 《长江蔬菜》2011,(20):67-68
番茄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常见病害,主要侵害果实,损失较大,一般为害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是需要重点防治的真菌性病害。药剂防治是番茄灰霉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根据当地灰霉病菌的抗药性,选用登记的用于番茄灰霉病防治的药剂,轮换使用,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宋聚红  齐连芬 《蔬菜》2014,(8):64-65
介绍了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条件,并提出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法,从选用抗病品种开始实行预防策略,并辅以必要的物理及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胞外酶及对番茄灰霉病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木霉菌T21及其4种长势好抗逆性较强的REMI转化体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能力,温室防效以及其发酵液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5株木霉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病菌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Ttrm68抑制效果最好,培养一定时间后,木霉可以把番茄灰霉病菌完全覆盖;温室防效也是Ttrm68的效果最好。胞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对番茄灰霉菌抑制效果好的木霉菌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高,而纤维素酶活性则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FD6分离自福建闽侯青口青菜根围土壤,采用凹玻片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测定菌株FD6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能力。PCR法克隆硝吡咯菌素合成基因簇结构基因(prn),利用同源重组构建prnA缺失突变体并分析其功能。结果表明,菌株FD6处理桃后可完全抑制桃褐腐病发生;细菌悬浮液对褐腐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93.18%,细菌培养滤液的抑制率为69.36%;细菌悬浮液对黄瓜根结线虫也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序列分析表明荧光假单胞菌FD6硝吡咯菌素合成基因簇全长为5 868 bp,内含4个开放阅读框prnAprnBprnCprnD,这4个基因组成1个共转录单元。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菌株FD6与P. protegens CHA0、Pf-5的prn基因相似性达94%。利用遗传学方法证实prnA基因是硝吡咯菌素合成的必需因子,此外该基因还影响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和藤黄绿脓菌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胡永静  叶欣悦  须文 《蔬菜》2022,(11):44-49
摘要:为分析折耳根(蕺菜)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番茄活体接种法(以4叶1心 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和培养基接种法(体外抑菌试验),分析比较折耳根提取液对灰霉病菌的抑菌 作用。番茄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折耳根提取液预处理的叶片发病程度比蒸馏水处理(对照)的轻, 在接种病害3 d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下调至81.5%和3.0左右,灰霉Acti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 照处理,叶片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4.96 (对照的1.25倍)、2.23 mg/L(对照的1.30倍),均显著高于对 照;折耳根提取液预处理和接种灰霉病菌均导致番茄叶片脂氧合酶(LOX)活性上升,接种灰霉菌后, 折耳根提取液处理的叶片LOX活性为13.52 OD/g(FW),显著高于蒸馏水处理(对照)的10.92 OD/g (FW),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未接种灰霉病菌的预处理。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折耳根提取液处理后灰霉菌 的长势及扩散程度小于蒸馏水处理的对照,表明其对番茄体外培养的灰霉病菌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西番茄灰霉病菌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行259个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株对多菌灵(carbendazim)、腐霉利(procymidone)和乙霉威(diethofencarb)的抗性检测,结果分为6种抗性类型:单抗多菌灵的类型(B~RN~SD~S)占36.3%,单抗乙霉威的类型(B~SN~RD~S)占24.7%,抗多菌灵和腐霉利的类型(B~RN~SD~R)占20.1%,抗多菌灵和乙霉威的类型(B~RN~RD~S)占6.9%,抗腐霉利和乙霉威的类型(B~SN~RD~R)占5.8%,同时抗3种药剂的类型(B~RN~RD~R)占6.2%。各地双抗或多抗菌株出现的频率分别为田阳73.9%,田东61.9%,武鸣30.1%,南宁8.7%,柳州2.6%。大多数多菌灵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很高(EC_(50)>1000 mg·L~(-1)),大多数腐霉利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较低(EC_(50)<10 mg·L~(-1)),而乙霉威抗性菌株中,双抗或多抗菌株的抗性水平较低(EC_(50)<5 mg·L~(-1));单抗菌株的抗性水平较高(25.1884 mg·L~(-1)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Fr.)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从辽宁省番茄产区采集、分离纯化获得206株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EC50值在 0.001 3~0.073 1 μg·mL-1之间,平均值为(0.022 7±0.014 5)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EC50平均值(0.022 7±0.014 5) μg·mL-1作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从206 株菌株中选取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39株菌株,测定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咯菌腈>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氟啶胺与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化及变异规律,采用荧光标记技术对湖南省9个地理菌群的180株草莓灰霉病菌基因组DNA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56个观察等位基因(Na),平均值为6.22;有效等位基因(Ne)为1.27~4.89,平均值为3.44;不同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1~0.80,平均值为0.65;不同位点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7~1.83,平均值为1.34。供试180株样品9个SSR多态性位点上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13~0.91,不同位点PIC差异大,这一规律与I和H基本一致。不同SSR位点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21~0.77,平均值为0.65;群内遗传多样性(Hs)为0.19~0.50,平均值为0.40;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0~0.46,平均值为0.37;基因流(Nm)为0.58~4.47,平均值为1.16。不同地理菌群平均观察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分别为2.93和2.07,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67,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0,平均多态性位点数(NP)、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6.78和75%。依据不同地理菌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2797~1.9225),将供试湖南省9个地理菌群分为4大类:第Ⅰ大类主要由长沙、邵阳、岳阳、衡阳、张家界、湘潭种群组成;第Ⅱ大类主要由郴州种群组成;第Ⅲ大类主要由株洲种群组成;第Ⅳ大类由常德种群组成。总之,湖南省各地草莓灰霉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地理群体间差异小,病菌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不同地区间存在病菌的移动。  相似文献   

16.
番茄茉莉酸缺失突变体灰霉菌侵染响应miRNA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miRNA对番茄灰霉菌胁迫的响应机制,以番茄茉莉酸(JA)缺失突变体def1、spr2及其野生型(CM)为试验材料,构建了3个材料接种灰霉菌前后(0 h、48 h)2个时期的miRNA文库,并采用Illumina平台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合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目的 miRNA及其预测的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灰霉菌侵染番茄后,JA缺失突变体def1和spr2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CM,H2O2含量低于CM。高通量测序鉴定了130个已知miRNA和811个新miRNA。进一步筛选出8个保守miRNA(Sly-miR156e-3p、Sly-miR166c-5p、Sly-miR171f、Sly-miR172b、Sly-miR319a、Sly-miR390b-5p、Sly-miR399b、Sly-miR482d-5p),其在6个样本中表达模式各异。预测差异miRNA靶基因122个,结合qRT-PCR技术分析了8个miRNA和8个靶基因的表达情况,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推测Sly-miR156e-3p、Sly-miR390b-5p、Sl...  相似文献   

17.
钙素对SA诱导番茄幼苗抗灰霉病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钙对水杨酸(SA)诱导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幼苗抗灰霉病的作用,采用‘L402’番茄品种,通过分别喷施8 mmol • L-1 CaCl2和5 mmol • L-1 EGTA后再喷施2 mmol • L-1 SA,3 d后接种灰霉病菌孢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番茄幼苗灰霉病病情指数、活性氧积累、主要防御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灰霉病菌孢子5 d后,SA处理的番茄幼苗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37.27%,Ca + SA处理较SA处理进一步降低18%;接种1 d和2 d后,叶片中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分别出现应激高峰,且处理间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Ca + SA处理分别提高33.05%和29.31%,EGTA + SA处理分别降低32.62%和46.34%;叶片中抗病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在接种病菌后也出现应激高峰,其中Ca + SA处理显著提高了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EGTA处理及EGTA + SA处理显著降低了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Ca2+在SA诱导番茄抗灰霉病中具有正调控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同时检测番茄抗根结线虫基因(Mi) 和抗叶霉病基因(Cf5) 的Mutiplex-CAPS技术,并利用该技术检测了12份番茄材料含有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9.
成都番茄青枯菌生理分化和品种抗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初步鉴定出成都地区番茄青枯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属小种1,并根据其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不同进一步划分成4个致病类型;还用3个不同菌株接种鉴定了成都的6个主要番茄栽培品种的青枯病抗性,结果表明6个品种均不抗青枯病,属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20.
对早春小拱棚茄子进行8种药剂防治灰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80%茄果安700倍液防效最高,为78.2%~92.3%;50%施美特800倍液次之,防效为76.2%~91.8%;40%施佳乐1500倍液防效列第3位,为75.8%~90.6%.且这3种药剂和其它5种药剂对茄子灰霉病防效达极显著差异,但是50%施美特800倍液在第3次用药后对茄子有轻微药害,建议加大稀释浓度.茄果安、施美特、施佳乐3种药剂的防效及持药性较强,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