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一直致力于"射阳大米"品牌创建与推广工作,本文着重介绍了在射阳大米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应用与品牌推广过程中创新形成的"一个引领、两个导向、三个抓手、四个激励和五个到位"的推广模式,为射阳大米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23年我国水稻面积略有减少,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13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偏强运行,大米消费基本稳定;大米进口大幅减少,出口继续下降;审定品种数量下降,品质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方式不断优化,社会化服务、绿色高效轻简化技术和智能技术加速推广。分析了当前我国水稻产业面临的问题。预计2024年水稻面积保持稳定,单产小幅提高,稻米市场平稳运行,优质稻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稻生产、市场与进出口贸易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稻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单产连创新高,年人均稻谷占有量突破150 kg,稻米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优质稻占比持续提高;市场从统购统销到合同定购,从保护价收购到托市收购,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稻米市场价格稳步上涨;国家持续加强对大米贸易的宏观调控,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我国都是大米净出口国,是国际市场重要的大米供应商,但2011年以来进口大米数量快速增加,大米逐步呈现净进口。长期看,我国水稻生产、市场、贸易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快培育推广优质高产专用水稻品种,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促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吉林省辉农粳稻科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吉珍牌"系列绿色优质稻米产业作法及技术生产实践进行分析总结,认为通过"公司+科研单位+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运作形式,开发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实现大米市场的多元化,同时也可实现食品安全、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的多重收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射阳大米"作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在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树立了典型。经过实地调研,归纳其主要成功经验在于:依托自身优势,紧盯市场需求;创建地理商标,实行名牌带动策略;配合市场监管,依法维护权益。针对其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提升拓展射阳大米名称及其协会组织体制,培育集团化龙头经营企业,建立现代化集约化经营体制,实行"订单农业",改革完善农业经营模式,加快培育粮食产业化经营实体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射阳大米"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6月18日,"黑龙江好粮油"走进福州。哈尔滨市通河县实施绿色农业"双百工程"——农业联合社面积已发展到110万亩,有机水稻已发展到110万亩,人均水田面积全国居首。据通河县委书记刘长河介绍,2018年,通河县在"种得好"上,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抓源头",保证了大米的品质稳定。通河县水稻种植已全部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防病除虫技术。"通河大米"杜绝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同时推广"鸭稻"、"鱼稻"、"蟹稻"等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打出一套品牌提升组合拳。2016年,  相似文献   

7.
注册集体商标推进品牌战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回顾了“射阳大米”这个首例以地理名称注册的大米集体商标的注册过程,探索了一个品牌的运营,指出要塑造一个大米品牌,首先需要保证大米品质的提高;其次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改善米业环境;第三还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8.
宁粳43号系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水稻室选育的优质晚熟水稻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过多年的试验与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特别是在大米品质上表现出较强优势.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食味极佳,深受广大农户和大米加工企业的欢迎,具有较广的推广前景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射阳县稻米产业的调研,指出“射阳大米”能够俏销大江南北,是综合作用发挥的结果。主要是受益于独特的自然环境、选择适销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创新行业协会运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豇豆的高效、优质、无公害化种植生产技术是解决豇豆产品多年来产量低、品质劣、农残超标等难题的关键。引进"台湾9号"豇豆新品种,经过适应性种植生产对比试验,总结品种特性,为大面积无公害化种植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射阳县大米协会成功创建“射阳大米”品牌为案例,将“射阳大米”品牌创建过程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三个阶段,考察了射阳县大米协会在品牌创建各阶段的行为,分析了射阳县大米协会成功创牌的原因。研究表明,在政府的支持下,行业协会通过自身建设和科学运作,可以不断解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中的瓶颈问题,从品牌规划、质量提升、规范管理、市场营销和打假维护等方面推进品牌提升。“政府赋能与管理、行业协会主导”的“射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射阳县大米协会成立于2001年11月,两年多来,协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着为发展射阳优质稻米产业服务的宗旨,履行“服务、维权、自律、发展”的职能,充分发挥龙头纽带作用,着力增强行业组织化程度,聚合全县稻米种植、加工、营销优势,推进射阳大米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县委、政府的肯定,还受到盐城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协会成立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上海一家粮油超市的总经理专程来到江苏省沛县大屯镇,与该镇农产品销售公司签订了50万kg的紫竹17优质米订购合同,合同价每kg5元,是普通稻米价格的2倍多。如今,在上海各大超市里,沛县大米因绿色无污染、无农药残留,口感滑爽、清香扑鼻,而深受上海市民青睐,生产的“千荷湖”、“一季春”等绿色无公害大米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该县每年外销绿色米1亿多kg,收入2亿元。为使绿色稻米增值,增加农民收入,该县扶持了微山湖、天马、金穗等十余个稻米加工企业,配套了全自动电脑碾米机、色选机、抛光机等先进加工设备,年加工小包装绿色稻米1.5亿kg…  相似文献   

14.
辉粳7号是由吉林省辉南县辉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省辉农粳稻科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于2005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又被鉴评为吉林省第四届优质水稻新品种。通过与其配套A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可有效提高辉粳7号稻米的安全性和品质,提高辉粳7号稻米的商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水稻+"模式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了提质增效和绿色生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范本。本文从模式创新、农产品优质化、综合效益提高、产业发展加快等方面论述了浙江省"水稻+"绿色高效模式应用现状与特点,指出了水稻生产薄弱、品牌化优势发挥不充分、标准化和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不够等问题,并提出因地制宜确立"水稻+"产业化发展主导模式、集成水稻优质稳产技术、大力打造绿色优质品牌等对策措施,促进浙江省"水稻+"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辉粳7号是由吉林省辉南县辉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省辉农粳稻科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于2005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又被鉴评为吉林省第四届优质水稻新品种。通过与其配套A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可有效提高辉粳7号稻米的安全性和品质,提高辉粳7号稻米的商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7.
陈灿  焦文献  袁娇  黄璜 《中国稻米》2022,28(4):12-18
分析了合理栽培、耕作方式、稻田生态种养和土壤重金属生态调控等不同中国生态学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生态学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使水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整体上使稻米品质变优。稻米品质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应用生态学技术改善米质是生产绿色优质安全稻米的有效途径;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选用优质的水稻品种,综合利用好气候、土壤、栽培等因素,并将各生态技术科学耦合,发挥技术群体的优势,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产品加工与营养学研究团队研发的"功能型菜籽油7D产地绿色高效加工技术",以国产双低优质菜籽为原料,采用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菜籽细胞微波破壁提质生香、低温物理压榨、绿色物理精制与质量控制等新型油脂制备专利技术加工制成"7D功能型菜籽油"。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产品加工与营养学研究团队研发的"功能型菜籽油7D产地绿色高效加工技术",以国产双低优质菜籽为原料,采用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菜籽细胞微波破壁提质生香、低温物理压榨、绿色物理精制与质量控制等新型油脂制备专利技术加工制成"7D功能型菜籽油"。  相似文献   

20.
2022年我国水稻面积略有减少,单产因受灾有所下降,总产已连续12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先稳后涨,优质优价更加明显;大米进口量首次突破进口配额,出口量略有减少;品种审定数量明显减少,品质结构持续优化;经营规模有序扩大,社会化服务、绿色技术和智能技术加速推广。预计2023年水稻面积小幅增加,单产保持稳定,大米市场稳步上行,优质稻较快发展,智慧稻作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