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犊牛的瘤胃具有结构和功能不完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等特点。在犊牛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瘤胃结构和功能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巨大变化,并且犊牛期瘤胃结构和功能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其生长性能及成年期的生产性能。短链脂肪酸(SCFA)可以改善瘤胃发酵,并可以影响瘤胃微生物的定植,进而促进瘤胃的发育,但由于犊牛瘤胃发育不健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内源性SCFA较少。外源添加SCFA已经被证实具有促进犊牛瘤胃发育的功能,因此,本文简要综述了SCFA促进犊牛瘤胃发育及影响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作用方式,为犊牛的健康培育及科学饲养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断奶仔猪肠道中定植了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参与断奶仔猪的肠道黏膜免疫过程。肠道微生物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的调节机制主要是通过TLRs和NLRs通路分子分别发生作用。本文对肠道黏膜免疫的特点及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进行了综述,并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调控的潜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利用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维持机体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犊牛在断奶前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体质敏感,而在断奶后生长发育迅速。这两个阶段的犊牛都需要提供含有优质蛋白质的日粮以保证其生长发育。结合中国蛋白质资源紧缺的现状,做好犊牛阶段的氨基酸营养在促进犊牛健康生长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上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氨基酸在提高犊牛免疫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氨基酸对犊牛消化道易感细菌和病毒有特殊的抑制功能。针对犊牛生长速度快、免疫功能不完善、死亡率高、断奶前后生理结构和营养需要变化迅速的生理特点,作者重点介绍了单一氨基酸不同水平及多种氨基酸不同比例对犊牛断奶前后生长性能的影响,并从氨基酸提高犊牛自身免疫力和抑制微生物繁殖两方面来阐述氨基酸对犊牛健康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推进氨基酸在犊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犊牛在断奶前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体质敏感,而在断奶后生长发育迅速。这两个阶段的犊牛都需要提供含有优质蛋白质的日粮以保证其生长发育。结合中国蛋白质资源紧缺的现状,做好犊牛阶段的氨基酸营养在促进犊牛健康生长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上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氨基酸在提高犊牛免疫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氨基酸对犊牛消化道易感细菌和病毒有特殊的抑制功能。针对犊牛生长速度快、免疫功能不完善、死亡率高、断奶前后生理结构和营养需要变化迅速的生理特点,作者重点介绍了单一氨基酸不同水平及多种氨基酸不同比例对犊牛断奶前后生长性能的影响,并从氨基酸提高犊牛自身免疫力和抑制微生物繁殖两方面来阐述氨基酸对犊牛健康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推进氨基酸在犊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酵母β-葡聚糖对早期断奶犊牛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犊牛代乳粉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研究其对早期断奶犊牛器官发育、胃肠道形态发育及直肠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选取42头新生荷斯坦犊牛,按照日粮中酵母,β-葡聚糖添加量不同分为:0(对照组)、25、50、75、100和200 mg/kg 6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期56 d.试验结束时屠宰,取瘤胃前背盲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做肠道组织切片,收集直肠内容物经稀释后做微生物计数.结果显示:瘤网胃相对比重有随日粮中酵母β-葡聚糖含量升高而上升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小肠各段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V/C)以75 mg/kg组显著大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直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以75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乳酸菌数也以75 mg/kg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早期断奶犊牛日粮中添加75 mg/kg酵母β-葡聚糖可提高早期断奶犊牛的小肠绒毛高度,增加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优化肠道微生物结构,从而减少疾病发生,促进犊牛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代乳品中不同蛋白质来源对早期断奶犊牛胃肠道形态结构发育的影响.选取15头2~8周龄的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乳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比例分别为80∶20、50∶50及20∶80的代乳品,记为S20、S50、S80组.结果表明:蛋白质来源影响犊牛胃肠道器官与犊牛体重的比值,其中瘤网胃相对比重随日粮植物性蛋白含量升高而上升,皱胃则与之相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肝脏、胰脏的相对比重随植物性蛋白含量升高而降低.日粮植物性蛋白含量增加可促进犊牛瘤网胃的发育,通过切片观察发现S80组犊牛瘤胃乳头高度较高、呈舌状或圆筒状、上皮颜色较深,该组犊牛瘤胃功能发育较好.不同蛋白质来源影响犊牛肠道的绒毛形态,但不显著影响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小肠各段的比值均在3.0~4.7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利用植物性蛋白代乳品饲喂早期断奶犊牛可以一定程度上刺激瘤胃发育,并未对肠道绒毛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仔猪断奶后胃肠道需要适应来自日粮和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仔猪肠道菌群被破坏,使肠道处于易感状态。文章综述了现代养猪条件下,断奶应激引起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和肠道发育受损,严重威胁仔猪的健康,强调早期菌群干预,促进仔猪尽早建立稳定肠道微生物区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7,(6)
近年来,为了促进断奶仔猪肠道健康,人们在饲料添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其中仔猪肠碱性磷酸酶(IAP)是一研究热点。此种酶通过影响胃肠道微生物数量,进而影响仔猪的肠道健康,并能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文章就肠碱性磷酸酶对仔猪肠道正常菌群维护和预防疾病感染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今后研究断奶仔猪肠道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犊牛自身的消化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加上环境应激及抗生素的限制添加,犊牛的胃肠道健康受到威胁,极易引发腹泻。丁酸及其衍生物具有调节胃肠道菌群、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犊牛生长和降低腹泻等作用,因此被应用于犊牛日粮中。本文主要总结丁酸及其衍生物对犊牛腹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断奶应激由环境变化、饲粮转换以及消化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引起,会导致犊牛生长受阻并增加腹泻的风险,影响生产效率。研究断奶应激对犊牛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及其营养调控措施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胃肠道和免疫功能以及生长性能阐述断奶应激对犊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营养调控措施,以期为未来的犊牛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灵敏、快速的犬细小病毒(CPV)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CPVVP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能扩增574bp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纳米PCR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纳米PCR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最低核酸检出量为2拷贝·μL^-1,其敏感性比常规PCR高1000倍。分别采用纳米PCR和常规PCR,对广西、北京、吉林送检的75份疑似CPV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CPV阳性率分别为89.3%(67/75)和70.7%(53/75),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适用于CPV低含量临床样品的检测。本方法的建立为CPV感染的早期快速、灵敏、准确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为CPV的防控奠定基础,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挖掘重要功能基因提供了转录组分析方法,但如何利用海量测序数据准确、高效地挖掘功能基因,仍是转录组学分析方法研究的重要瓶颈。本文综述了RNA-seq数据质量控制与读段定位、基因组注释、转录本拼接、表达水平评估、差异表达分析等环节分析方法,比较了数据分析常用软件、算法和数据库等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同时,又综述了蛋白调控互作网络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等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方法。转录组分析正在从只利用物种内信息挖掘差异基因,向引入其他物种参考系进行目标物种功能基因挖掘分析方向发展。结合同源基因预测候选基因法、选择信号法、极端数据法、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法及BSR-Seq(bulked segregant RNA-Seq)法等鉴定方法,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可靠。随着测序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不断进步、数据库资源不断完善,测序数据中隐含的基因表达调控和生命规律将会逐渐得到准确、深入揭示。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链果寡糖(scFOS)对断奶仔猪肠道氧化还原状态和黏膜完整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初始体重为(7.02±0.04)kg的24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6)和scFOS组(n=6)。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scFOS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且每天每头饲喂1.2 g scFOS。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并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scFOS摄入可显著降低仔猪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含量(P<0.05)。2)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空肠黏膜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3)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G SH-Px和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空肠黏膜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8)。4)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2(ZO2)和封闭蛋白2(CLDN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闭合蛋白(OCLD)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5)。综上所述,短期摄入scFOS可通过缓解肠道氧化应激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途径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共487头母猪进行了PRLR和FSHβ基因多态性检验,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仔数等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717和0.548,大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长白猪BB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804、0.760和0.789,长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呈现BB>AA>AB趋势。因此,PRLR和FSHβ基因对荣昌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猪空肠液在消化酶纯化过程中活性回收率的差异,为体外仿生消化酶试剂的制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包括2个生长阶段[生长期(60~100日龄)和育肥期(101~140日龄)]和2种饲粮类型[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米糠粕型饲粮]。每个生长阶段采用2×2完全交叉设计,将8头安装有空肠T型瘘管的“大×长”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猪。在每个生长阶段各进行2期试验,交叉饲喂2种饲粮,形成每个处理8头猪(重复)。每期试验包括10d预试期和3 d空肠液收集期。待每期试验结束后将每头猪空肠液混合,然后采用无水乙醇沉淀法纯化空肠液中的消化酶,测定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和回收率。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70%以上;2)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冻干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60%以上;3)冰乙醇沉淀-复溶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极显著高于冻干过程(P<0.01)。综合以上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和饲粮类型下获得的猪空肠液在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均无显著差异,且通过无水乙醇沉淀法可以获得满意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当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基因组遗传变异情况,对FPLV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猫粪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凝、分子生物学等试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毒在CRFK细胞上盲传5代后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直径约25 nm,分离病毒的血凝效价为1∶256,将分离株命名为FPLV BJ04。基因组扩增结果显示,FPLV BJ04基因组大小为5 118 bp。决定病毒宿主范围和抗原性的VP2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PLV BJ04株与2017年意大利分离株KX434462株位于同一分支;分离株的VP2、NS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FPLV VP2、NS1基因相似性分别为99.1%~99.5%和99.0%~99.5%。动物回归试验中攻毒组猫出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研究对分离的FPLV北京流行株的VP2和NS1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可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FPLV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豆异黄酮是豆科植物中存在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类雌激素活性而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应激、抗炎以及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等能力。本文主要从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结构功能及其对奶牛瘤胃发酵、泌乳性能、抗氧化能力以及增殖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为制定适合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灌溉制度,本试验设2个单因素处理,分别为5个灌溉定额和4个灌溉频率处理,通过分析其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以期制定最合适的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定额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当灌溉定额为546 mm时,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为39.43%,苜蓿的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最佳灌溉定额。不同灌溉频率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2 d灌水1次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42.45%左右,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最佳灌溉频率。可以通过0~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来判断是否缺水,该地区土壤的最佳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十分重要的时期,奶牛要经历生理、日粮、环境和管理等一系列变化,因此,采食量下降,机体处于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负平衡状态,易诱发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和酮病等。烟酸和胆碱能够调控脂肪代谢,提高产后泌乳性能,改善奶牛健康。本文总结了烟酸和胆碱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对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的调控机理,为进一步研究烟酸、胆碱在奶牛围产期合理应用及保障围产期奶牛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泌乳量奶牛的行为学差异,并分析奶牛行为学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选择24头泌乳中期[(114.6±7.5)d]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体重为(670±24)kg,胎次为(2.6±0.4)胎,分为高产组[泌乳量(31.90±1.76)kg/d]和低产组[泌乳量(19.30±1.76)kg/d],每组12头。通过24 h视频监控系统、精准饲喂系统及计步器等,观察和统计奶牛48 h内采食(采食量、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反刍时间、反刍次数)、饮水(饮水时间、饮水次数)、运动(躺卧时间、躺卧次数、站立/游走时间、游走步数)等参数,研究奶牛行为学与泌乳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低产组奶牛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组奶牛(P<0.01),低产组奶牛的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产组奶牛(P<0.01)。2)高产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饮水时间和饮水次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产组奶牛(P<0.05或P<0.01),高产组奶牛的游走步数极显著低于低产组奶牛(P<0.01)。3)总泌乳量与干物质采食量(r=0.829,P<0.01)、饮水时间(r=0.473,P<0.05)、饮水次数(r=0.429,P<0.05)呈正相关,而与游走步数(r=-0.574,P<0.01)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奶牛行为学与泌乳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些行为的差异,可为寻找通过改变行为学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