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2.
3.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及其杂交种性腺发育和生化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japonica)及其杂交种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的精巢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但其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卵巢指数也显著高于日本绒螯蟹和杂交蟹,而杂交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2)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和杂交种精巢中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最低,日本绒螯蟹精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杂交种肝胰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最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3)日本绒螯蟹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日本绒螯蟹肝胰腺的水分和蛋白含量最高,但脂肪含量最低,杂交种肝胰腺中脂肪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日本绒螯蟹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最高,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低;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水分含量最低,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高。整体上,中华绒螯蟹具有早熟特性,不同种群绒螯蟹性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可能与其发育阶段有关,杂交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较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5.
中华绒螯蟹养殖期间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4年对安徽省巢湖市6个乡镇的池塘、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生与流行存在着季节性,其发病率年平均依次为47.3%、59.6%、51.9%、46.7%、60.0%、29.9%,逐月比较发病率最大峰值出现在每年的8月份;感染率年平均分别为66.6%、75.8%、57.8%、52.0%、86.0%、39.3%,死亡率年平均依次为38.3%、44.6%、36.3%、29.6%、43.5%、21.6%;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与出现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水温持续偏高呈正相关(r=0.7657、r=0.7385、r=0.7237,P<0.01)。 相似文献
6.
7.
长江中华绒螯蟹洄游群体与养殖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长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洄游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形态差异,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系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两个亲蟹群体的38个形态指标。结果显示,通过两个群体雌蟹与雄蟹的逐步判别分析,均筛选获得5个主要因子,分别对其建立了判别公式,雌蟹与雄蟹的平均拟合率分别为94%与92%,中华绒螯蟹洄游群体雌蟹与雄蟹的判别率均高于养殖群体。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之间有16个形态参数差异显著,其中有8个参数差异极显著,差异系数值范围为0.294~0.614。两个群体的雌蟹间有11个形态参数差异显著,而雄蟹间为12个。外额齿间距和第4步足指节长度跟壳宽的比值是判别长江中华绒螯蟹洄游群体和养殖群体的两个最主要形态参数。 相似文献
8.
9.
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太湖采集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5种沉水植物分别制成干粉.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5%的干粉形成5种不同的配合饲料,分别饲喂体重为(9.37±0.15)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0 d,分析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马来眼子菜组的中华绒螯蟹平均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的平均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成活率、肥满度及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沉水植物各组的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轮叶黑藻组、伊乐藻组和苦草组的中华绒螯蟹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金鱼藻组和马来眼子菜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除马来眼子菜组降低外,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中华绒螯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除马来眼子菜以外的4种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1.0%、2.0%、4.0%、8.0%、16.0%的蛹虫草培养残基(简称虫草基),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规格为(4.0±1.0)g的中华绒螯蟹75 d,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常规营养成分、肌肉与血清氨基酸及肝胰腺脂肪酸含量,研究虫草基对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虫草基对中华绒螯蟹水分和蛋白含量无影响(P>0.05),0.5%和1.0%添加组的全蟹、肌肉、肝胰腺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适量添加虫草基可增加中华绒螯蟹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0.5% ~2.0%的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氨基酸组成及主要呈味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1.0%和16.0%添加组中华绒螯蟹血清氨基酸和主要呈味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P<0.05).(3)虫草基的添加可提高肝胰腺不饱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含量,且1.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虫草基可提高中华绒螯蟹肌肉与血清的游离氨基酸、血清必需氨基酸、肝胰腺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从而改善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12.
13.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长江水系南京和江都地区中华绒螯蟹共61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华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选用8种能识别4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RFLP分析。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出8种复合单倍型,其中复合单倍型AAAAAAAA和BBBBBAAB为两个群体所共有,它的个体数所占的百分比在两个群体(南京和江都)中分别为87.9%、12.1%和50.0%、25.0%。在南京群体中,复合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7,而在江都群体中,复合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77;南京和江都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多态度(或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分别为0.008和0.019。结果说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具有一定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液中存在的细胞形态、超微结构不同的三种血淋巴细胞,即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血淋巴液中三种淋巴细胞的含量分别为:大颗粒细胞7.97%,小颗粒细胞15.58%,无颗粒细胞76.45%。光镜下大颗粒细胞体积最大,胞质内可见大量染色较深的粗大颗粒;小颗粒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内有较少的深染色细小颗粒;而无颗粒细胞体积最小,胞质内无颗粒。电镜下三种血淋巴细胞的结构特征表现为:大颗粒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粗大的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稀少;小颗粒细胞胞质内含数量较少、体积较小的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可见;无颗粒细胞内无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稀少,部分细胞质接近透明。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家系定向构建与定向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华绒螯蟹3个群体:“苏蟹一号”F4代选育群体、长江野生群体和沿海河口野生群体及其4大类杂交组合,通过笼式和坑式定向交配设计,实现了规模化定向构建中华绒螯蟹全同胞家系和父系半同胞家系。坑式交配采用亲蟹1雌1雄,共定向构建9个全同胞交配土坑;笼式交配采用亲蟹3雌1雄,共设置交配网笼17个。至2009年4月,经过越冬暂养,其中坑配亲蟹的抱卵率及越冬成活率达100%,笼配49只雌蟹获抱卵蟹亲蟹为45只,越冬成活30只。为尽量减少由于繁育条件不一致造成的各家系间的环境偏差,使每个家系幼体培育阶段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共选择抱卵蟹26只进行育苗。采用面积2×667 m^2室外土池6只,选择6只坑配抱卵蟹,按照一池一只设计,进行室外天然海水土池生态定向育苗;采用3 m×2 m×1.5 m聚乙烯网箱20只,选择20只笼配抱卵蟹按照一箱一只设计,进行室外土池网箱定向育苗。通过规模化培育,最终成功构建20个中华绒螯蟹家系,其中父系半同胞6个,共培育家系蟹苗280万只。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中华绒螯蟹抱卵颜色为异常的粉红色与土黄色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逐渐加入海水与直接排光淡水、加入海水的两种促产方式和较低的交配水温(1.6~9℃)不会造成河蟹抱卵颜色异常,雌蟹的性腺发育状况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粉红色卵与土黄色卵是由性腺处于Ⅱ、Ⅲ期的雌蟹产的,为受精卵。两种卵胚胎发育正常,孵出的幼体发育也正常,在生产中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河蟹仔蟹管道式饲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封闭式的蜂窝状塑料管道作为蟹穴,对河蟹仔蟹进行两个月的饲养观察试验,每隔15d测定一次壳长、壳宽和体重,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河蟹的个体生长特点,比较了蟹穴饲养和非蟹穴饲养以及不同形式的蟹穴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仔蟹的个体生长为跳跃式的非连续增长。蟹穴饲养对河蟹的壳长、壳宽和体重的生长无不利影响,而增重率明显优于散养,且L型蟹穴的生长效果比I型蟹穴要好 相似文献
19.
2000年3-10月,在面积13.33hm^2的荷叶坝进行了湖泊网栏养蟹。共放养规格560只/kg的长江蟹种192.8kg、108,000只,捕获成蟹25,830只、2,893kg,均重112g/只,回捕率23.9%,平均产量14.47kg/667m^2、销售收入868元/667m^2、利润418元/667m^2,投产比1:1.93;每生产1kg河触的物化成本31.1元,利润28.9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