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小麦低聚肽对肉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小肠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30只体重[(35.58±3.18)kg]相近的4月龄小尾寒羊公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3%小麦低聚肽,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第16~30 d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可通过改变小尾寒羊小肠的形态、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进而提高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ISO)对固始鸡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将80只1日龄固始鸡雏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 mg/kg大豆异黄酮组、6 mg/kg大豆异黄酮组、9 mg/kg大豆异黄酮组,每组20只鸡。结果表明:1)大豆异黄酮对固始鸡体重和小肠长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2)大豆异黄酮显著影响了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P<0.05);3)大豆异黄酮对固始鸡35日龄十二指肠和21、35日龄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4)除35日龄空肠外,大豆异黄酮对固始鸡肠道肥大细胞的数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固始鸡饲粮大豆异黄酮的最适添加水平为6 mg/kg。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蛋种鸡小肠黏膜双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海兰褐蛋种鸡320只,随机分为4个组,试验1、2、3组分别在空白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50 g/t、100 g/t、200 g/t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分别测定21、42和112日龄蛋种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中蔗糖酶、乳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①在21和42日龄时,试验2组蛋种鸡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的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21和42日龄时,试验组蛋种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的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3组蛋种鸡空肠黏膜的麦芽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④42和112日龄时,试验2组空肠黏膜的麦芽糖酶活性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提高蛋种鸡小肠黏膜双糖酶活性,在本试验条件下,100 g/t为最适的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天蚕素、合生素对AA肉鸡小肠黏膜形态及免疫细胞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天蚕素、0.3%合生素、0.5%天蚕素+0.3%合生素。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空肠和回肠、Ⅲ组小肠各段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Ⅱ、Ⅲ组小肠各段和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Ⅱ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降低(P<0.05),Ⅲ组十二指肠和空肠、Ⅳ组空肠和回肠绒毛宽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Ⅱ、Ⅲ组空肠黏膜厚度显著升高(P<0.05),Ⅳ组小肠各段黏膜厚度均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十二指肠和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Ⅳ组空肠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天蚕素、合生素单独或联合添加均能改善AA肉鸡小肠黏膜结构,促进小肠黏膜免疫细胞增殖,联合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对肉兔小肠黏膜形态、盲肠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兔小肠黏膜形态、盲肠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的新西兰肉兔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喹乙醇以及150、200和250 mg/kg抗菌肽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各添加水平抗菌肽均显著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以及盲肠乳酸杆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以及盲肠总好氧菌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此外,200 mg/kg抗菌肽还显著提高了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盲肠总厌氧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和回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增加了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3含量(P<0.05)。由此得出,在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可以改善肉兔小肠黏膜形态,刺激盲肠有益菌的增殖并抑制有害菌的增殖,同时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本试验条件下,抗菌肽在肉兔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28~70日龄马冈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形态结构及回肠黏膜免疫屏障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28日龄马冈鹅公鹅432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各组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10%、15%、20%和25%(游离棉酚含量分别为0、22、44、66、88和110 mg/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28~70日龄马冈鹅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20%和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70日龄马冈鹅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的腿肌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70日龄肉鹅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和总肠道相对长度以及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和总肠道相对重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空肠、直肠相对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P0.05),十二指肠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15%和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回肠黏膜闭锁蛋白(Cla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 0.05)。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的回肠黏膜闭锁小环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过高可引起肠道形态结构和免疫屏障功能受损,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推荐28~70日龄马冈鹅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不高于20%(游离棉酚含量不高于88 mg/kg)。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天蚕素抗菌肽对海兰褐仔公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及免疫活性细胞数量的影响。选择336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仔公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7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150 mg/kg金霉素),抗菌肽Ⅰ(饲喂基础饲粮+1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Ⅱ(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Ⅲ(饲喂基础饲粮+2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Ⅳ(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Ⅴ组(饲喂基础饲粮+3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饲养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各处理肠黏膜结构与对照组相比较完整,除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空肠肌层厚度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不同添加水平的抗菌肽组绒毛高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隐窝深度均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对照组,抗菌肽Ⅴ组效果最为显著(P<0.05)。抗菌肽Ⅴ组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Ⅲ、Ⅳ、Ⅴ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天蚕素抗菌肽可显著改善海兰褐仔公鸡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同时也增加了小肠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其中抗菌肽Ⅴ组添加效果最好,天蚕素抗菌肽添加量为350 mg/k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苏氨酸和异亮氨酸对皖西白鹅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肠道形态结构、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30日龄体重相近的皖西白鹅1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苏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g/kg的L-苏氨酸,异亮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 g/kg的L-异亮氨酸。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90日龄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2)异亮氨酸组60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苏氨酸组60日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及90日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苏氨酸组和异亮氨酸组60、90日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苏氨酸组60、90日龄十二指肠麦芽糖酶活性及90日龄空肠淀粉酶、乳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异亮氨酸组60日龄空肠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苏氨酸组(P<0...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制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pH、黏膜形态结构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6.39±0.42)kg的(21±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和窝源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1组为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试验2组为益生菌组,每千克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 CFU活菌.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1)28日龄时,益生菌组回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和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制剂,28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提高回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回肠隐窝深度(P<0.05);35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回肠隐窝深度(P<0.05);42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5).3)28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日龄和42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知,添加益生菌制剂能改善断奶应激对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影响,提高肠道淋巴细胞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降低肠道pH,从而缓解断奶应激对肠道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择120只1日龄罗丝308商品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WEⅠ组、AWEⅡ组和AWE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300和500mg/kg沙葱乙醇提取物(AWE),以研究沙葱乙醇提取物对肉仔鸡小肠黏膜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00mg/kgAWE可显著提高28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及42日龄肉仔鸡空肠绒毛长度(P<0.05)。对照组及各试验组小肠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添加沙葱乙醇提取物对肉仔鸡十二指肠V/C比值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各试验组十二指肠V/C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8日龄时各试验组空肠V/C比值及回肠V/C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显示,在日粮中添加沙葱乙醇提取物对肉仔鸡小肠黏膜的正常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增强了小肠的吸收能力,其中以500mg/kgAWE的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猪圆环病毒(PCV)是引起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致病病原。之前发现的猪圆环病毒只有2种血清型,分别为圆环病毒1型(PCV1)与圆环病毒2型(PCV2),其中起主要致病作用的是PCV2。2016年,美国学者Palinski等从具有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症状和繁殖障碍的母猪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圆环病毒,并命名为圆环病毒3型(PCV3)。随后波兰、韩国、中国、瑞典等国家也检测到了PCV3的存在。目前PCV3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均有流行。鉴于PCV2对养猪业造成的重大危害,PCV3的发现应引起人们的重视。论文主要从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和国内外流行情况,以及PCV3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PCV3的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氟虫腈是含氟吡唑类广谱性杀虫剂,活性高且应用范围广,但是其生物毒性对环境会产生危害。论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氟虫腈残留危害及其检测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用于氟虫腈药物残留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子捕获和质谱检测的气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展望,以期为今后研究和开发新型氟虫腈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Ghreli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生长激素释放肽,近年来其在哺乳动物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研究日益丰富,而在禽类免疫系统中的研究相对较少。论文就Ghrelin在调节哺乳动物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炎症及组织损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将禽类Ghrelin在免疫系统中的研究与之进行比较,为深入探索禽类Ghrelin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及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豫北地区连续6年定位试验,以沙化裸地为对照,研究了紫花苜蓿单播、多年生黑麦草单播、紫花苜蓿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和相关土壤酶活性,并分析了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沙化裸地相比,0~40cm土层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紫花苜蓿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模式下最高,为9.17g/kg;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表现为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和紫花苜蓿单播模式下最高,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模式下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比沙化裸地增加266.80%、87.79%、49.96%、433.26%和232.38%;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分别与蔗糖酶和淀粉酶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正相关,土壤碱解氮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试验中蔗糖酶、淀粉酶和脲酶可表征土壤碳、氮特征。由此认为,相对于沙化裸地,豫北地区经6年人工草地建植,土壤碳、氮含量以及相关土壤酶活性有效提高,以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为最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的作用机制,通过β-半乳糖苷酶试验测定了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CVCC1568的抑菌活性,以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CVCC1568的抑菌动力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CVCC1568细胞壁通透性,以及胞内紫外吸收物质、蛋白及核酸的泄露量。结果表明,抗菌肽BSN-37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CVCC1568的生长繁殖,随抗菌肽浓度增加,抑制活性越高,抗菌肽BSN-37作用后的大肠杆菌CVCC1568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紫外吸收物质、蛋白和核酸的泄露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说明抗菌肽BSN-37能破坏大肠杆菌CVCC1568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表现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过表达IL-6对山羊毛囊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通过在山羊毛囊干细胞(HFSCs)中过表达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探讨其对山羊HF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MAPK/ERK信号通路在山羊HFSCs增殖和迁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构建pXJ40-myc-IL-6过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到山羊HFSCs中,以空载体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利用Western blot定量检测IL-6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山羊HFSCs的增殖活力,划痕试验判定山羊HFSCs的迁移能力,最后采用Westernblot检测山羊HFSCs中MAPK/ERK和P38信号通路中关键激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将获得的IL-6过表达载体转染至山羊HFSCs3d后,与对照组比较,山羊HFSCs的增殖活力出现抑制,且抑制效果持续至第7天(P<0.05)。IL-6过表达载体转染至山羊HFSCs24h后,处理组划痕部位的愈合率达到8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5%(P<0.01)。与对照组相比,MAPK/ER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p-ERK1/2)显著下调(P<0.01),P38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p38的磷酸化水平(p-p38)表达量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过表达IL-6基因对山羊HFS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且过表达IL-6可能是通过MAPK/REK信号通路对山羊HFSCs增殖和迁移发挥负性调控作用,以上结果为揭示山羊HFSCs的迁移及组织修复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Sonic Hedgehog(SHH)是Hedgehog家族的一员,其不仅参与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同时也参与脂肪生成和肌肉生成。SHH在动物肌肉和脂肪沉积上的双向作用提示它是调控肌内脂肪含量(IMF)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中,使用重叠PCR法克隆了去除信号肽序列的牛SHH(btSHH)基因,然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了btSHH蛋白。使用镍亲和层析试剂盒纯化了原核表达的btSHH,并用Western blot验证了目标蛋白的正确性。将纯化后的btSHH添加到前脂肪细胞3T3-L1的培养基中,并诱导细胞分化后表明,重组btSHH蛋白能够显著地抑制脂肪沉积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未来肉牛生产中应用btSHH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糖化玉米秸秆(SCS)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器官指数、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的雌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25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基础饲粮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4%、8%和12%SCS及8%SCS(高油)替代部分能量饲料。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8%SCS(高油)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8%SCS组(P<0.05),8%SCS组和12%SCS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P<0.05),8%SCS组、12%SCS组和8%SCS(高油)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和4%SCS组(P<0.05)。2)8%SCS(高油)组的饲粮代谢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SCS组的能量代谢率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和4%SCS组(P<0.05),4%SCS组的粗蛋白质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SCS组的钙代谢率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3)8%SCS组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SCS组的腺胃指数显著低于8%SCS组(P<0.05),4%SCS组的盲肠指数显著低于8%SCS组和12%SCS组(P<0.05)。4)12%SCS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8%SCS组的血清尿酸、尿素、总蛋白、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8%SCS(高油)组(P<0.05),8%SCS(高油)组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4%SCS组、8%SCS组和12%SCS组的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和8%SCS(高油)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4%SCS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大部分养分代谢率、器官指数、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1~21日龄肉仔鸡饲粮中添加4%SCS替代部分能量饲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山茱萸果核对奶山羊泌乳性能、乳脂肪酸组成及乳腺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2胎次、泌乳天数[(20±7) d]相近、体重相近的奶山羊5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和基础饲粮+1%山茱萸果核(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预试期10 d,正试期45 d。试验过程中记录奶山羊产奶量,试验结束时颈静脉采血进行血清生化指标分析,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同时采集奶样和乳腺组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乳中脂肪酸组成及乳腺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山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与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奶山羊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乳脂率和乳总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乳蛋白率和乳糖率无显著变化(P>0.05)。3)试验组奶山羊乳中短中链脂肪酸中C4∶0、C6∶0、C8∶0、C10∶0,饱和脂肪酸中C14∶0、C16∶0、C20∶0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18∶3n6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5∶1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山茱萸果核显著上调了乳腺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的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下调了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相对表达量(P<0.05),对脂肪酸合酶(FASN)、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山茱萸果核可提高奶山羊的产奶量,对乳脂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山茱萸果核可通过促进乳中短中链脂肪酸的合成,调控乳腺中ACC、SCD1和ATG L基因的表达,改善奶山羊乳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表达鸡新城疫病毒(NDV)HN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融合蛋白的重组减毒沙门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扩增了NDVHN和IBDVVP2主要抗原基因片段,通过重叠延伸PCR扩增获得HN-VP2融合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YA-HN-VP2,将该重组质粒电转化至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1344ΔcrpΔcyaΔasd中,获得表达HN-VP2融合蛋白的减毒重组菌SL1344ΔcrpΔcyaΔasd(pYA-HN-VP2),并分析其生化特性、遗传稳定性和毒力等生物学特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减毒沙门菌可分泌表达HN-VP2融合蛋白,大小为84ku,且该融合蛋白分别能与相应特异性阳性血清发生反应;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重组菌株失去了利用麦芽糖、山梨醇及乳糖等碳源的能力,其生长速度显著慢于野生菌株SL1344;毒力较野生菌株至少下降5个对数单位,且能够稳定遗传重组质粒pYA-HN-VP2。本研究为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沙门菌病的三联口服疫苗研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