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木耳新品种‘吉黑2号’是用从大兴安岭采集的野生木耳菌株与地方品种“单-单”杂交,再经系统选育而成,从接种到采收115 ~ 125 d,子实体单片簇生,黑色,单个耳片直径3.5 ~ 6.3 cm,厚0.12 ~ 0.14 cm,“小孔”栽培单片耳率比对照‘延特5号’高27.8%,产量为每100 kg干料产鲜耳80.9 kg。  相似文献   

2.
 木耳新品种‘吉黑1 号’,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气生菌丝发达呈绒毛状。子实 体单片簇生,单个耳片直径3.2 ~ 5.8 cm,厚0.11 ~ 0.13 cm,“小孔”栽培单片耳率最高可达90%以上。 为中晚熟品种,从接种到采收118 ~ 130 d。每100 kg 干料产鲜木耳79.8 kg。对绿色木霉等杂菌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戴肖东  马银鹏  张丕奇  陈鹤  张介驰 《园艺学报》2016,43(Z2):2767-2768
木耳新品种‘黑威10号’是从大兴安岭野生木耳中采用组织分离获得,经系统选育而成。子实体单片聚生,黑灰色,单朵子实体直径12.0 ~ 14.0 cm,单个耳片直径7.0 ~ 10.0 cm,厚0.10 ~ 0.14 cm。中熟品种,开口后55 ~ 65 d采收。每100 kg干料产鲜耳120 ~ 165 kg。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生木耳菌株与地方品种"单-单"杂交后再经系统选育,选育出黑木耳新品种"吉黑3号",其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子实体簇生,"小孔"栽培单片耳率高达90%以上,属于中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每100kg干料产鲜耳81.7kg,比对照品种("延特5号")平均增产9.2%。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1997,(3)
我所是专业从事以木耳、香菇等菌种研究为主的科技企业,所供菌种均是大面积栽培、选育、鉴定后的推广品种:①木耳:黑菊8号、秦巴60、燕耳、94-1号,耳片菊花状,朵大肉厚色黑,耐雨淋,点种当年出耳2~3潮,适宜浅、中、高山区栽培,周期架产5~15kg。另有毛木耳781、白背毛木耳、特大毛、台湾毛等。②香菇:段木种中温早熟品种有912,864。1303,日本大叶;中低温品  相似文献   

6.
姚方杰  张友民 《园艺学报》2012,39(3):603-604
 木耳新品种‘旗黑1 号’,菌丝体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发达呈绒毛状,菌落边缘整齐。子实体单片簇生,黑色,单个耳片直径5 ~ 10 cm,厚0.10 ~ 0.13 cm。从接种到采收115 ~ 125 d。每100 kg 干料鲜耳产量为78.7 kg。抗绿霉等杂菌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鲜树枝人工速栽木耳,为目前段木栽培木耳的最新方法。特点是改段木为鲜树枝栽培;改砍穴接种为树皮割线道撒种;改露堆发菌为袋装发菌;改喷水调湿为开启袋口控湿。发菌快,出耳芽多,种后60~70天可出耳,产量比段木人工栽培最高产(11kg/棚)高7~252%,最佳棚产(38.75kg)可获纯利1037.5元。山区、丘陵、平原和城市都可采用。  相似文献   

8.
木耳71菌株是笔者筛选出来的一个优良粗木耳菌株,自《食用菌》94年第1期介绍了它的特性后,有不少读者来信询问栽培技术,现再报道如下: (一)安排好栽培季节 71木耳属中高温型品种,要根据当地全年气温适宜的季节进行栽培。以气温28℃左右时栽培出耳较为理想,栽培周期短,出耳期30天左右即可结束,耳质柔软无毛。低温20℃左右栽培出耳期长,要45~60天出耳才能结束,且绒毛不能脱落,耳质厚硬,会降低质量。一般安排.1~2月扩制母种,2~3月制原种,4、5月生产栽培袋,6~8月出耳管理。 (二)合理配制栽培料 该品种适应多种代料栽培,也可用段木栽培,栽培者可因地制宜选用栽培主料,并添加适量辅料和微量元素。这里介绍几个配方供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1997,(2)
我所是专业从事以木耳、香菇菌种研究为主的科技企业,菌种供应遍及全国,深受用户好评。以下所供菌种均是大面积栽培、选育、鉴定后的推广品种:①木耳:黑菊8号、秦巴60、91—1号,耳片菊花状,朵大肉厚色黑,耐雨淋,点种当年出耳2~3潮,适宜浅、中,高山区栽培,周期架产5~15kg。另有黄背木耳、特大毛木耳、台湾毛木耳、781等。②香菇:段木种有西优1号、2号,日本大叶,白花1号,912,8404,9202,花菌908号等;代料种有241~4,生料1号、2号,日50,9015,62,高棚花菇种等。③其它:平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金江镇打芝坝村仿野生黑木耳栽培技术极其原始,管理粗放,产量极低,但该种木耳口感细腻,品质极佳,价格高昂。为了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研究组对该木耳进行了菌种分离(菌株YUCM510200)、鉴定,以及菌株的耐高温和栽培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木耳耐高温,出耳速度快,耳基致密,耳片为薄片型,菊花状,孕面呈灰黑色,背面有毛。产品外观、口味和仿野生栽培的木耳基本相同,只是在泡发时的香气较弱;生物学效率为每公斤干料产鲜木耳1300 g,以干品计为100 g。该品种由于耐高温能力强,在热带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宏发 《食用菌》1994,16(1):10-10
木耳71菌株是本站从福建、陕西、湖北等地引进的十多个木耳菌株中筛选,提纯复壮获得的新菌株,属粗木耳,中高温型品种,具有菌丝生长快,出耳早、齐,抗杂性强,栽培期短,转化率高等优点,适合春季制袋,夏季野外露地栽培.干耳片黑色无毛,耳片厚薄适中,口感接近细木耳.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7,(6)
<正>毛木耳是高温型食用菌,是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品种之一。在栽培毛木耳过程中,发菌期常出现播种后菌种不萌发、不吃料或生长缓慢以及各种杂菌侵染;出耳期会有流耳、孢子粉病、畸形耳等各种病害,尤其是在老场地栽培,病害更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木耳的栽培成功率、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笔者针对栽培毛木耳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病害,进行了系列综合研究、总结,基本掌握了栽培毛木耳常见  相似文献   

13.
综合菌棒发菌、出耳情况以及耳片商品品质,对来源于东北、陕西及浙江丽水等地的18个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judae)菌株在浙江丽水地区进行品种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新科5、A97-2、A08、Au233、黑丰5号、916-1比较适合浙江丽水地区栽培;其中A97-2、A08、Au233、黑丰5号出耳早,产量较高,可以作为秋季接种较迟的品种,品质以A08最好;新科5、916-1出耳较迟,产量高,抗烂棒能力强,是当前栽培的主流品种。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1997,(4)
我所是专业从事以木耳、香菇等菌种研究为主的科技企业,下所供菌种均是大面积栽培、选育、鉴定后的推广品种:①木耳,黑菊8号,秦巴60、燕耳,94-1号,耳片菊花状,朵大肉厚色黑,耐雨淋,点种当年出耳2~3潮,适宜浅、中、高山区栽培,周期架产5~15kg。另有毛木耳781、自背毛木耳、特大毛、台湾毛等。②香菇:段水种中温早熟品种有912、864、1303,日本大叶,中低温品种有西优1号、沪农1号、沪农3号、白花1号,8404、920Z、花菌908号等,代料种有241-4,闽丰1号、甲优1-1、日50,9015、  相似文献   

15.
毛木耳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木耳是四川主要栽培食用菌品种之一,年生产量居全国首位,主要栽培的毛木耳菌株为黄背木耳,该品种已栽培10余年。为提高毛木耳的质量,我们从各地引进了6个毛木耳菌株和1个野生毛木耳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株来源 AP01原名台耳,引自福建三明市食品研究所;AP02,原名143,来源同上;AP03,原名黄背木耳,本场保藏菌株,四川栽培当家品种(对照);AP05,原名2039,引自台湾省;AP07,野生毛木耳组织分离菌株;AP09,原名243,引自福建宁古食用菌所;AP10,原名143,来源同上;AP13,原名台耳,引自福建闵侯真菌厂。  相似文献   

16.
木耳采用悬挂式栽培,其温度、湿度等条件难以满足,造成耳片不能完全展开,产品质量较低。为了提高木耳的质量,我们于1991年底利用阴畦法栽培,给木耳创造一个较适宜的环境,使得耳片可以完全展开,提高木耳的商品价值,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适合四川宣汉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黑木耳品种,以组织分离的野生黑木耳菌株为试验材料、黑木耳916-3为对照,通过生长特性、农艺性状、18S rDNA与ITS分类学鉴定、营养成分分析等,选出野生木耳(达耳1号)产量较高、抗逆性强、营养品质较高,其口感介于黑木耳与毛木耳之间。鉴定达耳1号为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和华北地区,木耳代用料栽培何时接种产量最高?目前尚无公开报道。笔者认为,明确栽培季节对木耳代用料栽培污染和鲜耳产量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阐明这个问题将有利于不失时机地安排适宜的接种期和出耳期,减少杂菌污染,提高木耳子实体的产量。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种:大木耳(Auricularia maxima)。 (二)接种期处理:为造成栽培季节的不同,接种期分前后五个处理,即1988年2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在这五个月份内,各接种一批木耳栽培袋。  相似文献   

19.
在木耳生产中,每到高温高湿的夏季,特别是霉雨季节,常常发生严重的烂耳现象,耳片腐烂流失,不堪食用。全国各木耳产区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毛木耳或黑木耳,只要接触地面均会受害,这给木耳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该问题极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毛木耳的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又名白背木耳、黄背木耳,耳片黑色或褐色,背面有绒毛。它与黑木耳是同属不同种。耳片比黑木耳肥大,质地较粗硬,价值较黑木耳低。毛木耳具有很多优点:适应性广,不论山区或平原,都可种植;产量高,一般每百斤湿耳木可产干耳5~7斤;抗性强,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出耳快且产期集中,一般种后40天出耳,盛产期集中在5~9月。因此,很受群众欢迎,现已成为桂东、桂南及粤西地区食菌栽培中的主要品种。现就其栽培技术的几个主要环节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