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成与合成模式。【方法】以‘早酥’梨与芽变‘红早酥’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通过HPLC-MS2法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组分的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早酥’梨和‘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分与含量差异较大,差异主要集中在黄酮醇、原花青素和花青苷代谢支路。2个品种果实自然发育过程中的类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以酚酸、原花青素、黄酮醇和花青苷为主的多数类黄酮组分的合成高峰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酚酸类物质含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原花青素、花青苷和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膨大期后含量维持稳定。‘早酥’梨葡糖糖苷类黄酮、原花青素组分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2在果实成熟期出现第二个积累高峰。类黄酮合成高峰期,大多数类黄酮合成基因表达水平达到峰值。果实发育后期,下游类黄酮合成基因DFR、ANR、ANS和UFGT表达量相应提高。【结论】‘红早酥’梨果皮比‘早酥’梨果皮含有更多类黄酮物质,特别是类黄酮糖苷衍生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含量也显著升高。‘红早酥’梨和‘早酥’梨果皮中的类黄酮合成高峰均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的发育,‘红早酥’成熟果皮中类黄酮组分含量虽有下降,但仍含有较高水平的原花青素和类黄酮糖苷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法(UPLC–PDA–MS/MS–ESI)对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果肉和果心(不含种子)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检出42种酚类组分。大多数酚类物质在果皮中含量最高,仅绿原酸和Z–咖啡酰奎尼酸在果心最高。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种类最多,砀山酥梨果皮中含有5大类42种;秋白梨果皮中含有4大类30种,砀山酥梨比秋白梨多7种黄酮类组分和3种槲皮素糖苷类物质。在果心和果肉中未检出黄烷醇类、黄酮醇类和黄酮类物质。在砀山酥梨果皮中鉴定出其他梨果实中尚未见有报道的芹菜素7–O–芸香糖苷,在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中鉴定出原花青素B1和B2两种原花青素二聚体和原花青素C1及暂命名的C-1、C-2和C-3等4种原花青素三聚体。  相似文献   

3.
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苷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琼  王红清  冷平  贾乐新 《园艺学报》2008,35(12):1735-1742
以‘赛娃’草莓为试材,研究了果实中花色苷和类黄酮类物质的形成机制。在‘赛娃’果实中共检测到12种花色苷和7种黄酮醇类物质。幼果期(盛花后15~25 d)果实内没有花色苷的积累,但黄酮醇类物质大量积累;随着果实成熟,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黄酮醇类物质含量降低;遮光导致花色苷和黄酮醇类物质的积累降低了70%~90%,尤其是花青素糖苷和槲皮素糖苷的含量降低了90%以上,表明遮光抑制草莓花色苷和黄酮醇类物质的积累,且对花青素、槲皮素合成的抑制明显高于花葵素和山奈酚。草莓果实类黄酮类物质代谢在发育前期主要向双氢槲皮素方向合成,果实成熟期主要向花葵素方向合成。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民族传统饮品慕萨莱思酒及其特殊的酿造葡萄"和田红"为材料,采用乙醇提取、浓缩、纯化再浓缩的方法,研究多酚类物质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慕萨莱思酒中多酚分布规律为酒泥酒上清液,酒泥中多酚含量为6.28%;原花青素分布规律为酒泥酒上清液,酒泥中原花青素含量为4.59%;黄酮分布规律为酒泥酒上清液,酒泥中黄酮含量为0.47%;花色苷分布规律为酒泥酒上清液,酒泥中花色苷含量为0.000 2%。慕萨莱思的酿造葡萄"和田红"中多酚分布规律为籽果皮果肉,"和田红"葡萄籽中多酚含量为0.166%;原花青素分布规律为籽果皮果肉,"和田红"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含量为0.064%;黄酮分布规律为籽果皮果肉,"和田红"葡萄籽中黄酮含量为0.038%;花色苷分布规律为籽果皮果肉,"和田红"葡萄籽中花色苷含量为0.012 8%。该研究为阐述"和田红"葡萄和慕萨莱思酒的营养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切片观察法、显色法和比色法对佛焰苞中花色素的分布情况、组分及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红掌佛焰苞中主要含有类黄酮(包括花青素苷、黄酮和黄酮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3类色素。大部分品种中类黄酮主要分布于上下表皮细胞中,‘萨维尔’等少数品种的栅栏组织中也有类黄酮分布;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则分布在栅栏组织中。各色系均含有类黄酮,红色系比其它色系含有更多的花青素苷,绿色系则含有叶绿素;参试品种中只有棕红色品种‘热带之夜’含有少量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苷和叶绿素是佛焰苞显色的主要因素,总体上总花青素苷和叶绿素含量与颜色明度L*呈负相关,而与彩度C*呈正相关,即随着总花青素苷含量的增加,红色和粉红色佛焰苞的红色色调加强,叶绿素含量增加可使绿色和白色佛焰苞的绿色和黄色色调加强。  相似文献   

6.
以“凤尾”、“凤丹白”、“西施”、“粉莲”、“昌红”、“呼红”和“云芳”7个江南牡丹品种为试材,利用UPLC-PDA和UPLC-Q-TOF MS技术对盛花期花瓣中类黄酮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南牡丹花瓣中共检测到15种类黄酮组分,其中花色苷4种: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芍药花素-3,5-二葡萄糖苷、芍药花素-3-葡萄糖苷;黄酮7种:木犀草素单糖苷(六碳糖)、木犀草素二糖苷(甲基五碳糖+六碳糖)、芹黄素单糖苷(六碳糖)、芹黄素二糖苷(五碳糖+六碳糖)、芹黄素二糖苷(甲基五碳糖+六碳糖)、金圣草黄素单糖苷(六碳糖)、金圣草黄素二糖苷(六碳糖+甲基五碳糖);黄酮醇4种:槲皮素单糖苷(六碳糖)、槲皮素二糖苷(六碳糖+六碳糖)、山奈酚二糖苷(六碳糖+六碳糖)、异鼠李素二糖苷(六碳糖+六碳糖);江南牡丹花瓣中主要的花色苷为芍药花素-3,5-二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苷,主要的黄酮为芹黄素糖苷,即芹黄素单糖苷(六碳糖)、芹黄素二糖苷(五碳糖+六碳糖)、芹黄素二糖苷(甲基五碳糖+六碳糖),黄酮醇为山奈酚糖苷,即山奈酚二糖苷(六碳糖+六碳糖).  相似文献   

7.
李倩  刘延吉 《北方园艺》2011,(16):26-30
以黑莓“三冠王”品种为试材,采用溶剂萃取法和质谱法对黑莓次生物质和花色苷结构进行鉴定,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黑莓资源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黑莓含有酚类、鞣质、多糖及其苷、黄酮及其苷、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挥发油等次生物质.以质谱法分离鉴定花色素苷结构,由矢车菊3-O-阿拉伯糖苷、矢车菊3-O-芸香糖苷、矢车菊3-O-草酸酐酰葡萄糖花色苷、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3-O-丙二酸酰葡萄糖花色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组成.  相似文献   

8.
李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类胡萝卜素、果胶和酚类物质,因其果实中富含酚类物质而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功能和极高的营养价值。本文对李果实中酚类物质组成、含量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李果实中酚类物质组成,不同种质、不同时期李果实中主要酚类物质含量;李果实酚类物质在抗氧化、抗炎、改善认知、防治心血管疾病和骨骼健康等方面的生物活性。旨在通过综述李果实酚类物质组成、含量及其生物活性的报道,为李果实酚类物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李果实酚类物质开发利用和高酚李品种的选育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苹果果实酚类物质含量与果实苦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乜兰春  孙建设 《园艺学报》2005,32(5):778-782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研究了果实酚类物质含量与果实苦涩的关系以及酚类物质在果实中的分布。结果表明, 苦涩的幼果中, 根皮素和儿茶素含量均高达成熟果实的30多倍; 表儿茶素、原花青素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成熟果实的10倍左右。在成熟果实中, 有涩味的果实其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风味正常的果实; 有苦味的果实其根皮素和原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风味正常的果实; 苦涩味均较强的果实其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根皮素和原花青素含量最高。苦痘病果病变组织中根皮素和原花青素含量分别是正常组织的15倍和3倍。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是引起苹果果实涩感的主要物质; 根皮素、儿茶素和原花青素是引起苦味的主要物质。成熟果实中绿原酸主要分布于种子、果心和果肉; 儿茶素、表儿茶素和槲皮素主要分布于果皮; 原花青素主要分布于果皮中, 果肉和果心中也有分布; 根皮素则主要分布于种子、果皮和果心中。  相似文献   

10.
柑桔果实富含酚类物质,主要包括类黄酮和酚酸,其中以类黄酮为主。围绕柑桔果实酚类物质的种类、含量与分布、动态变化及生物活性等,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柑橘中类黄酮的组成与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柑橘是人类膳食中类黄酮的主要来源之一。类黄酮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且其抗癌、抗病毒、抗炎及抑菌效果可能基于其强抗氧化活性。柑橘中的类黄酮类物质分为黄烷酮、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和花色苷等几类,且以黄烷酮糖苷类含量最为丰富。柑橘中类黄酮组成和含量因种质和组织部位而异,柚果实中含有大量苦味的新橘皮糖苷类,而甜橙和橘果实中以无苦味的柚皮芸香糖苷类为主。目前,对类黄酮代谢途径的认识主要局限于其主通路上,但对类黄酮糖基化、酰基化以及甲基化等相关的基因和酶类研究较少。随着柑橘类黄酮代谢研究的深入,其积累和分布的遗传机理将逐渐得以揭示,这将会为培育功能性柑橘新种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2a生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为试材,研究水培条件下缺素处理对山楂根系分泌液和山楂根系中黄酮总量及单体黄酮种类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缺磷处理能够提高根系分泌液中的总黄酮含量,但是差异不显著。缺锌处理的山楂根系中的黄酮种类最多,为5种已知黄酮成分,即牡荆素鼠李糖苷、芦丁、牡荆素、金丝桃苷、槲皮素。对照、缺磷、缺钾、缺钙、缺镁、缺铁中只检测到3种已知黄酮成分,即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缺氮检测到2种已知黄酮成分,即金丝桃苷和槲皮素。在缺镁、缺锌与缺铁处理的山楂根系分泌液中,均检测到5种已知黄酮成分。而对照、缺氮、缺磷、缺钾、缺钙处理只检测到少数几种已知黄酮成分,且含量相对偏低。在山楂的黄酮调控方面,适当的进行缺素处理能够增加黄酮的总量或种类。  相似文献   

13.
查尔酮合酶基因对桃果实花色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桃(Prunus persica)果皮中克隆了493 bp的查耳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片段,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构建干扰载体TRV-LIC-CHSi,通过农杆菌渗入法沉默目的基因CHS的表达,从而研究CHS在桃果实花色苷代谢途径中的功能。干扰CHS基因的表达后,CHS的表达量降低88.8%,果皮中花青素糖苷含量下降87%,槲皮素糖苷含量下降35%,绿原酸含量升高57%,原花青素含量、儿茶素含量和山奈酚糖苷含量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沉默CHS基因,会使整个花色苷代谢途径转向绿原酸及其复合物方向。CHS基因调控着类黄酮类物质的代谢方向,是花色苷代谢途径中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4.
以26个不同品种的黑穗醋栗果皮为试验材料,采用溶剂提取法对不同黑穗醋栗品种果皮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进行提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对果皮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共检测到10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主要有杨梅酮-3-葡萄糖苷、杨梅酮-3-芸香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和二氢山奈酚-3-鼠李糖苷等;大部分品种果皮非花色苷酚含量在0.5mg·g-1以上,其中含量较丰富的品种为‘格鲁布基’‘戈金鹦鸽’‘滨海明珠’。该研究结果为黑穗醋栗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4个苹果品种富士、国光、金冠、红星的外观品种及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测定了其单果重、果形指数、硬度、糖酸含量、酚类物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国光的酚类物质中绿原酸含量最高,酸度较高;红星的总多酚含量和原花青素含量最高,甜度高;富士和金冠的酚类物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富含花色苷、原花青素、多糖、黄酮、甜菜碱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延缓衰老、降血糖、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保健功效,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黑果枸杞主要以干果的形式出售,而对其深加工方面的研究较少,导致黑果枸杞的产品利用率不高...  相似文献   

17.
蔓越桔为杜鹃花科越桔属小浆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A型原花青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蔓越桔的植物学特性、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花青素、原花青素和酚酸等的研究进展,并简要阐述了蔓越桔代谢组学的研究成果,为蔓越桔的相关生物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黄酮醇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黄酮醇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其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日益增多,逐渐成为热点。对黄酮醇生物合成关键酶(FLS、F3H、F3′H、F3′5′H、UGT)和调控因子(如MYB等转录因子)相关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点对相关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对黄酮醇积累发挥关键作用的试验证据进行归纳,探索调控黄酮醇物质积累的有效途径及靶标分子,以期为利用基因工程定向积累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黄酮醇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富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测定并比较干旱胁迫和对照大蒜幼苗叶片的代谢物质成分。结果共检测出23类743种代谢物,其中313种上调,430种下调,差异代谢物134种,占总体代谢物的18.03%。上、下调差异代谢物质数量最多的为黄酮、苯丙素、黄酮醇、黄酮类、核苷酸及衍生物、氨基酸及衍生物、糖类、有机酸及衍生物等8类物质,主要富集在黄酮和黄烷酮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干旱胁迫后大蒜幼苗叶片黄酮差异代谢物数量较多且上调。对大蒜黄酮代谢途径进行分析,咖啡酸和麦黄酮O–丙二酰己糖苷的上调关联代谢物质最多,推测干旱胁迫下黄酮和苯丙素物质含量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大蒜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以冬枣白熟期(W)、半红期(着色部分SR_R,未着色部分SR_W)、全红期(R)果皮为试材,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着色期冬枣果皮类黄酮组分及变化,构建冬枣MYB家族进化树,通过转录组分析潜在调控类黄酮合成MYB转录因子。结果表明,着色期4个比较组果皮差异代谢物分别为291(R vs W)个、196(R vs SR_W)个、297(SR_R vs SR_W)个和201(SR_R vs W),其中共有差异代谢物98个。通过KEGG分析发现共有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次生代谢物、苯丙烷类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126个类黄酮物质在果皮着色期被检测到,其中包括13个花青苷类物质、53个黄酮物质、28个黄酮醇类物质、8个异黄酮、5个原花青素和19个黄烷醇类物质;随着冬枣果皮着色,3个花翠素、3个黄酮和3个黄酮醇类物质显著增加,而原花青素和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表儿茶素显著减少。冬枣MYB家族聚类共筛选出14个潜在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的MYB转录因子。进一步通过转录组和qRT-PCR分析发现有12个MYB转录因子随冬枣果皮着色呈下调表达趋势,仅LOC107434709和LOC107404750两个MY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