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十堰市7个气象站1971~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十堰市烤烟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十堰市具有无霜期长、≥10℃积温高、大田期日照时数长的突出特点,具有烤烟生长优越的光热条件,十堰市烤烟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高温、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等;简述了气象灾害对烤烟生产的影响;探讨了十堰市烤烟生产气象服务方法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为十堰市烤烟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明山保护区的酸雨特征分析及气象影响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酸雨监测信息和气象常规资料,对广西大明山地区的酸雨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明山降水的酸性较强.对影响酸雨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外来污染源的传输是该地区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冷空气的影响路径、降水量、大气逆温等气象要素对酸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十堰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7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资料,对十堰市近50年来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并利用农气观测站1981~2009年农作物观测资料和十堰农业局中稻产量因子及十堰市植保站1988~2009年黑光灯观测的主要农作物病虫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东营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6年6月~2008年6月2 a的酸雨pH值测量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东营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东营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6年6月~2008年6月2a的酸雨pH值测量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东营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杭州1996到2010年环境气象因子和酸雨的资料,表明了气象因子对杭州市区的酸雨量有一定的关系:降水天气一般p H均值比较高,这种环境下酸雨出现的几率很低;逆温特征越明显,则降水酸度越酸,出现酸雨的几率就非常大;在暖平流的控制下降水酸度比较大,并且酸雨的出现几率也比较大;1000m上空风对杭州市区的酸雨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枣庄市2003~2009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枣庄市降水pH值的年变化和月变化情况。通过对酸雨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枣庄市降水酸性趋势越发明显,酸雨污染越来越重,并提出酸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徐州市气象站多年观测的酸雨资料和相关的气象资料,基于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等问题,分析了徐州地区酸雨的产生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以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规划依据,为厂矿建设环境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十堰市水稻育秧期连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7年十堰市7个气象观测站的3月下旬-5月上旬的气象资料,对十堰市水稻播种育秧期间长、中、短期连阴雨的时空分布及各年代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月下旬-5月上旬,全市连阴雨出现频率的总趋势是自北向南增加,受连阴雨影响的程度也是南部地区大于北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长、中期连阴雨出现频率较80年代有明显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长、中、短期连阴雨的发生次数和出现频率虽有明显下降,但仍是十堰市水稻育秧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酸雨气候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东营市2005年5月到2009年4月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和酸雨观测资料及环保局的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对黄河三角洲酸雨的气候特征和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御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酸雨日数占黄河三角洲有效降水日数的53.7%,主要集中在6~9月与本地降水集中时段相对应.8~9月份酸雨出现的频率最高,3月最低.酸性降水最强出现在秋冬季,最弱出现在春季.酸雨的形成与当地的空气污染和上游地区的污染输送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连地区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连酸雨观测站2006~2009年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大连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酸雨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是我国北方酸雨影响较强地区之一,发生频率达66%,降水pH值最低达3.49。秋季降水酸性最强,春季最弱;酸雨频率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冬季最低。大连酸雨出现频率与风速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呈反比关系;雾天由于稳定层结和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酸雨出现;连续性降水并不意味着空气中酸性物质的减少,在连续性降水的所有个例中,第2天酸性增加的占42%。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山东省威海市酸雨污染状况,进而为酸雨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5年威海市酸雨观测资料、气象因素数据,统计分析了威海市降水pH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酸雨的成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威海市酸雨强度和频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降水pH随冬、秋、春、夏逐渐升高,而酸雨出现频率则按冬、秋、春、夏逐渐降低;相比于威海市周边地区,威海市酸雨污染相对较低,但值得引起注意;酸雨的出现与威海市当地气候、污染源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临沂市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临沂市气象观测站2003-2013年11年间617次酸雨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临沂降水pH值、酸雨频率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了酸雨与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临沂市11年间酸雨平均pH值为4.84,酸雨频率为47.0豫,2003-2013年间酸雨频率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和冬季酸雨频率较大,春季和夏季酸雨频率较小,表明秋、冬季两季的酸雨污染比春、夏两季严重。当风速≤3.0 m/s时,酸雨发生频率达67.6豫,随着风速的增大,酸雨发生频率越来越小。当风向为偏东北风和偏东南风时,酸雨发生的机会偏大。  相似文献   

14.
蔡哲  贺志明  唐春燕  吴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92-11294,11312
利用南昌市降水监测资料与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南昌市酸雨污染的现状,揭示了南昌市酸雨的形成因素。研究表明,南昌市酸雨酸度大,频率高,且近年来降水pH值有下降趋势,主要是硫酸型污染,南昌市酸雨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在秋、冬季。降雨pH值随着降雨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雨量的增大对降雨酸性有稀释作用。高空气象条件对酸雨有明显的影响,高空风风速小于7m/s时,酸雨频率较高,pH值也低,酸雨污染严重,反映了高空风对污染物水平输送同样具有稀释和冲淡的作用。逆温强度较强时,酸雨出现率增大。周边的工业区对南昌市酸雨的产生有明显作用。不稳定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低层污染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扩散,可降低致酸污染物对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1995?2015年石家庄酸雨监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资料,用统计办法将pH值及电导率数据进行数字化整理,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风向风速、降水、气温、湿度等)pH值及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对石家庄市区酸雨的状况和与气象要素对酸雨的影响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雨量越大,降水的酸性会越强,K值会越小。酸雨频率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呈递减的趋势;随着气温上升,酸雨频率明显降低;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月平均降水pH值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近年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12年济南市酸雨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大气监测资料,分析了济南市酸雨的年、季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酸性降水与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的关系。统计资料证明:近5年济南市的酸雨无论从频率还是从强度上都呈现减弱趋势。降水pH值秋季最低,夏季最高;酸雨频率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分析得出,影响济南市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PM10和SO2;在偏东风影响下,酸雨污染严重;酸雨的发生也会受逆温影响,降水前1 d及当天均出现逆温时,酸雨出现频率最高;随着降水量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中雨时酸雨频率最高;另外,雾和轻雾也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蓟州降水酸碱度及发生规律,从而为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及降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9—2021年蓟州国家气象观测站酸雨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酸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蓟州区降水酸度明显降低,酸雨年发生次数和频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各个酸雨等级均呈逐年递减态势,且发生的酸雨多为较弱酸雨等级,8—11月为酸雨多发期,1—2月为酸雨偶发期;降水pH值、K值随降水量级的增大逐渐降低,偏东风对蓟州酸雨发生的贡献率最大。综上所述,蓟州区近年来酸雨发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降水洁净程度越来越好,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酸雨发生规律具有季节性,且与降水量和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分析2006—2018年济宁国家一般气象站共计654个降水样品数据,其中酸雨样品120个,占总样品的18.3%。结果表明,济宁市2006—2018年酸雨污染经历了改善、恶化、再次改善的阶段性变化,但总体趋于改善。济宁市酸雨的形成主要与人为因素、气象因素和地理因素有关;酸雨属于一种污染性降水,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人类的身体健康、文物建筑及民用设施及附属物等都有较大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影响尤为严重;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引进新技术,多部门联合监测是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收集整理济宁国家一般气象站2006年-2018年共计654个降水样品,其中酸雨样品120个,占总样品的18.3%,结果表明济宁市2006年至2018年酸雨污染经历了改善、恶化、再次改善的阶段性变化,但总体趋于改善;总结出济宁市酸雨的形成主要与人为因素、气象因素和地理因素有关;酸雨属于一种污染性降水,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人类的身体健康、文物建筑及民用设施及附属物等都有较大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影响尤为严重;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引进新技术,多部门联合监测是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郑州市国家基准站从1996年开始进行酸雨观测工作,已经积累了每场降水的酸碱度和电导率的资料.本文利用在工作中观测到的所有资料,对1996~2010年的酸雨资料分析研究了郑州市酸雨的变化.从1996年至今,查询翻阅了历年的资料,统计出历年来共测酸雨过817次,达到酸雨标准236次,还有历年的pH值的平均值,从资料上看,酸雨是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