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果林的种植,可以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经果林的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果林种植技术、经果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期望可以为经果林的良好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引进的11-07、16-08、Y1和SCZ 4个紫色甘薯[Ipomoea batatas (L.)Lam]品种分别在玉溪市3个不同海拔和3种不同的经果林地进行种植试验,分析其丰产性、品质等.结果表明,无论是从海拔差异还是从果树差异来看,SCZ的产量和品质较高,可作为有价值的商品紫色甘薯品种引进到玉溪经果林地推广种植;11-07可作为紫色甘薯高产的补充品种引进到玉溪经果林地种植;另外,经果林地种植紫色甘薯,以小树型为好.玉溪市经果林地可有选择地种植优良紫色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农业始终受到国家的重视,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种植业中的果树栽培获得许多关注。经果林的种植一方面有助于农民收入提高,另一方面能改善土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本文研究了经果林的种植技术,具体给出相关措施应对病虫害问题,希望能对经果林种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烤烟种植大户经营模式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阳市6个乡(镇)种烟大户和分散农户的几种烤烟种植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为贵阳市烤烟种植模式主要有5种:公司 职工 科技园经营、政府 公司 大户经营、多个大户合作经营、大户独立经营和分散农户经营模式,各种种植模式在栽培管理水平、烟叶质量、产量表现上均以大户种植模式优于分散农户种植模式,且以烟草公司 职工 科技园经营最好。在烤烟生产上建议限制小面积农户,控制大户,发展烤烟的适度规模化种植,有利于技术人员的管理与指导和农户的集中管理,提高烟叶的质量,实现烤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罗平县不同烟叶生产组织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比较了5种不同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5种组织模式作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农互助组可节约投入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从成本收益看,烟农互助组模式最高,种烟大户次之,职业烟农最低。从烟叶种植技术看,传统农户>烟农互助组>职业烟农>家庭烟叶农场>种烟大户。不同组织模式总体评价结果为烟农互助组最佳。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7,(1):65-67
近年来,天津地区出现了很多水稻生产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水稻生产模式也由传统的种植模式向订单种植模式转变,结合企业实践,研究了在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研究表明:造成订单履约率低的原因一般为订单双方社会地位悬殊,信息不对称,政府不适当干预。建议采取的措施有引入违约金机制,最低价收购机制,提高订单产品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7.
威宁县东风镇经果林发展适应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贵州省威宁县东风镇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交通水利、灌溉现状以及经果林种植环境条件,提出了发展经果林的栽培方案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级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鼓舞下,阳城县种植大户不断涌现,促进了规模化种植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为了进一步关注、支持、鼓励和引导大户的健康发展,对部分种植大户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晓磊 《中国农资》2014,(42):I0052-I0052
<正>农资流通企业要抓住城镇化后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种植的新形势,开辟新的经营渠道为种植大户服务,重要一点是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在打通和参与到农业产业链条的过程中,了解并满足种植大户的需求,从过去单一销售商品到输出方案以及配套产品和服务,才能拓宽、深化市场,赢得种植大户的信任并最终赢得市场。——王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标准径流小区法,研究了滇中荒草地和经果林地径流泥沙特征和径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相比荒草地,经果林能够有效拦截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泥沙量,达到蓄水保墒、保土的效果。因此,经果林的水土保持功能优于荒草地。经果林作为我国退耕还林主要林种之一,具有经营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效益,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太湖县种植大户经营现状,论述了种植大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剖析了大户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扶持种植大户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指导种植大户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石漠化治理区经果林地土壤养分对间作和单作种植模式的响应机制,为石漠化治理区刺梨、核桃为主的经果林地的植被优化和土壤养分供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野外采集样本和常规土壤养分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排序分析等方法,研究石漠化治理区经果林地土壤养分对种植模式的响应。【结果】除土壤pH随土层加深呈升高外,其余养分含量均随土壤层次的加深呈降低趋势,不同土层土壤以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刺梨-核桃间作高于刺梨单作(P0.05),全钾和碱解氮含量刺梨单作高于刺梨-核桃间作(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10 cm刺梨-核桃间作高于刺梨单作,10 cm后刺梨-核桃间作低于刺梨单作(P0.05);刺梨-核桃间作土壤养分供应水平(0.572分)优于刺梨单作地(0.439分);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研究区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差异的主要因子。【结论】石漠化治理区经果林地土壤养分对间作与单作种植模式响应敏感,巩固维持间作地土壤养分含量供应水平,重点补充单作地的土壤养分以提升供应水平。  相似文献   

13.
结合白芨滩林场经果林发展现状,总结了经果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经果林建设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果品种苗的品质、因地制宜科学建立和推广经果林标准化生产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农业新政策,加快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推进,增强对种植大户以及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与此同时,各地也在加大对种植大户的服务和培训。种植大户的不断涌现,备受农资生产、流通企业关注,如何与种植大户对接也成了业界普遍热议和探讨的热点话题。在近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品牌农资大会上,有关农业专家为种植大户在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下如何转型为新型职业农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费用、用工成本等的不断上涨,许多以种粮为主的包地大户、种粮大户,其种粮效益不断被挤压,有的种粮户甚至亏本。传统的精细栽培种粮技术模式,由于费工、费时、费力、投入高等问题,已难以适应规模化经营的需要。中国未来耕地经营模式,应是以规模化为前提的生产机械化、技术标准化。而规模化种植的利润点,其主要的  相似文献   

16.
江苏昆山市城北镇新北村5组种田大户夏望宝,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农田种植品种,改传统“稻-麦”种植模式为“稻-草”种植模式。秋收时,种植品质好、产量高的牧草,科学饲养隆太杂交鹅,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摆脱传统“稻-麦”种植的低效益状况,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师容 《中国农资》2014,(23):13-13
<正>本报讯为顺应当前规模农业发展趋势,加快公司对接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速度,5月,安徽惠多利农资有限公司先后在安庆、无为、滁州等多地组织召开了由种田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主要成员参加的对接活动,累计200多人参加。活动主要针对小麦后期管理和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农技培训,对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规范化建档管理,并与大户们交流了对接直供的可能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中人畜争粮争地的矛盾及提高土地利用率,开展经果林下套种花溪芜菁甘蓝试验,观测不同种植方式(条播、穴播及育苗移栽)芜菁甘蓝的生长速度和鲜草产量,分析芜菁甘蓝营养成分、土壤养分变化与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经果林内3种方式套种花溪芜菁甘蓝均有较好表现,以育苗移栽种植方式的鲜草产量最高,达125 580.0kg/hm~2;经济效益最好,纯利润达16 674.0元/hm~2。花溪芜菁甘蓝能适应林下土壤及生态条件,改善林下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并能抑制果园杂草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种植大户、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未来农资行业为大户服务成为趋势。做惯了"一买一卖"传统经营模式的农资流通企业如何为大户服务?从哪儿切入?土地流转新政中关于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要求,要大力培育各类经营性的服务组织,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全车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这不但为农资流通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更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土地托管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形式,也是土地流转的一种新探索。由于土地托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订单式"全程服务,降低了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16,(17):87-91
通过对毕节山区经果林产业发展现状的阐述,分析了经果林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毕节山区要重点发展核桃、刺梨、苹果、石榴、樱桃等精品果业,集中打造以赫章、威宁为主的优质核桃板块经济区;以威宁苹果、黔西石榴、总溪河及鸭池河流域樱桃为主的精品水果板块经济区;提出了到2020年全市经果林面积达到26.67万公顷,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对推进毕节山区经果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