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四倍体沙 0 1梨 F1 代单株进行了染色体数目鉴定 ,共 8个组合 1 0 7株 ,发现4 9株三倍体 2 n=3 x=51 ,其中 1株为大水核×沙 0 1 F1 代 ,2 6株为沙 0 1×大南果梨 F1 代 ,3株为大南果梨×沙 0 1 F1 代 ,1 1株为沙 0 1×秦酥 F1 代 ,2株为安梨×沙 0 1 F1 代 ,6株为沙 0 1×金花 4号 F1 代 ,三倍体出现率为 4 5.8 ;1株为四倍体 2 n=4 x=68 ,系安梨×沙 0 1 F1 代 ,占观察总数的 0 .9 ;1 0株为非整倍体 ,均为三倍体作母本的 F1 代 ,占观察总数的 9.3 .结果表明 ,沙 0 1梨作母本 ,二倍体大南果梨作父本 ,是获得三倍体单株的理想组合 ,沙 0 1是倍性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用去壁低渗法对大鸭梨与大南果梨F1代18个单株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株为四倍体(2n=4x=68),占观察总数的5.6%,13株为三倍体(2n=3x=51),占观察总数的22.2%,4株为二倍体(2n=2x=34),占观察总数22.2%,该组合F1代中多倍体出现率为72.8%,说明大鸭梨与大南果梨杂交组合在多倍体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倍体梨品种F1代染色体数目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 3个优良三倍体梨品种大水核、安梨、白皮洋和 2个二倍体品种为亲本的 5个杂交组合的 14 7株F1 代进行了染色体数目鉴定 ,发现 2株三倍体 ( 2n =3x =51) ,1株四倍体( 2n =4x =6 8) ,这 3株多倍体均为大水核×白皮洋的F1 代 ,表明三倍体梨品种间杂交也能获得多倍体 ,多倍体出现率为 9.38% ;而三倍体与二倍体品种相互杂交F1 代中没有发现多倍体 ,在三倍体为母本 ,二倍体为父本的F1 代中 ,非整倍体出现率为 6 0 % ;在二倍体为母本 ,三倍体为父本的F1 代中 ,非整倍体出现率为 6 .6 7% ,余者均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4.
大鸭梨与不同倍性梨品种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Giemsa染色法对大鸭梨与不同倍性梨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鉴定,共10个组合381株,发现 30株为三倍体(2 n=3 x=51),其中,1株为金花4号×大鸭梨的后代,8株为大鸭梨×金花4号的后代,3株为大鸭梨×秦酥的后代,6株为大水核×大鸭梨的后代,8株为安梨×大鸭梨的后代,2株为大鸭梨×安梨的后代,2株为白皮洋×大鸭梨的后代,三倍体的比例为 1.9%;68株为四倍体(2n=4x=68),其中1株为大鸭梨×安梨的后代,1株为安梨×大鸭梨的后代,1株为大水核X大鸭梨的后代,21株为沙01×大鸭梨的后代,44株为大鸭梨×沙01的后代,四倍体的比例为17.8%;12株为非整倍体,占观察总数的3.1%;余者为二倍体。结果表明,大鸭梨为倍性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金冠×四倍体嘎拉杂种F1代的倍性组成进行分析,以便鉴定出三倍体新种质;同时,为今后多倍体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借鉴.[方法]以田间F1代植株茎尖幼嫩叶片为试材,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杂种F1代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32株的倍性得到了确认:包括三倍体27株,二倍体4株,单倍体1株,未发现有四倍体植株.三倍体比率高达84.4;,二倍体和单倍体的比率分别为12.5;和3.1;.[结论]金冠×四倍体嘎拉杂交组合是一个优良的创制三倍体新品种/种质的组合,今后可以利用其进行更大规模的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6.
紫薇异倍体的杂交亲和性分析及子代倍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倍体红薇(H,2n)、三倍体紫薇(Z,3n)、四倍体紫薇(Z,4n)及四倍体银薇(Y,4n)为试材,进行杂交试验,检测紫薇异倍体杂交的亲和性,并采用细胞学倍性鉴定法对杂交子代的倍性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杂交组合子代的结实特性以及种子的出苗率均存在差异,其中Z(4n)×H(2n)的单果重(0.22 g)、单果种子数(40.1)、千粒重(1.79 g)及出苗率(36.4%)均高于H(2n)×Y(4n),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杂交中,四倍体作为母本的亲和性更高;H(2n)×Z(3n)后代倍性主要为非整倍体,占80%以上,其次是2n,占11.8%;Y(4n)×H(2n)后代倍性主要为3n,占50%,其次是非整倍体,占40%;H(2n)×Z(3n)后代中,1株为3n,2株为非整倍体;Y(4n)×H(2n)后代中,6株为3n,3株为非整倍体;H(2n)×Y(4n)后代幼苗中,1株为2n,1株为3n;Z(4n)×Z(4n)后代中,1株为4n;在杂交组合H(2n)×Z(3n)、Y(4n)×H(2n)及H(2n)×Y(4n)后代中还出现三子叶变异的幼苗。  相似文献   

7.
棉花种间杂交长柱头种质系TY35的培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7):777-779
选用栽培种陆地棉6901(G.hirsutum L.,2n=4x=52)作母本、野生种瑟伯氏棉(G.thurberi Tod.,2n=2x=26)作父本进行杂交,杂交铃用激素处理促幼胚发育,生长40 d后的幼胚用怀特(1934年)培养基加入10 mg/L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F1植株。在F3分离群体中选长柱头植株自交,经连续3代自交获得稳定的长柱头种质系TY35。选具有显性指示性状的特早红叶棉BZ39作父本与TY35杂交,采取人工去雄、纸片隔离和不去雄授粉3种方法杂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去雄直接授粉F1的杂种株率为81.83%,人工去雄和纸片隔离授粉F1的杂种株率分别为92.33%和86.33%。对F1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杂种优势指数测定得出,株高、单株籽棉质量、单株皮棉质量的优势指数均在160%以上;单株结铃数指数为143.18%;子指、纤维长度、衣分等优势指数较低,均在120%以下。  相似文献   

8.
对大鳞副泥鳅(PP)、二倍体泥鳅(DD)和四倍体泥鳅(TT)自交或杂交受精卵进行冷休克(冷休克条件为:受精后5min开始,利用2~3℃冰水冷休克处理30~35min),获得6种多倍体泥鳅后代(DD×PP-0,3n=74;DD×DD-0,3n=75;DD×TT-0,4n=100;TT×PP-0,5n=124;TT×DD-0,5n=125和TT×TT-0,6n=150。母本在前,父本在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诱导组合不同时期倍性进行检测发现:1月龄,DD×PP-0三倍体诱导成功率为87.50%,DD×DD-0三倍体诱导成功率为53.85%,DD×TT-0四倍体诱导成功率为90.91%,TT×PP-0五倍体诱导成功率为84.96%,TT×DD-0五倍体诱导成功率为76.92%,TT×TT-0六倍体诱导成功率为12.50%。12月龄,各组合多倍体诱导成功率分别为91.43%(DD×PP-0,3n=74),60%(DD×DD-0,3n=75),85.19%(DD×TT-0,4n=100),87.50%(TT×PP-0,5n=124),83.33%(TT×DD-0,5n=125)和6.06%(TT×TT-0,6n=150)。12月龄各诱导组合多倍体倍性组成与1月龄相似,诱导成功率随诱导多倍体后代的倍性增加而降低。对不同诱导组合后代进行生长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诱导组合后代在生长早期差异不显著,生长后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以四倍体泥鳅为母本、大鳞副泥鳅为父本的诱导五倍体后代(TT×PP-0)12月龄时期全长和体质量值最大。同时,荧光受精细胞学观察证实冷休克处理通过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获得三倍体型后代。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以多胚优良品种为母本的杂种后代及以四倍体为亲本进行三倍体培育,本文以"红江橙"为母本,分别与沙田柚和柠檬(4x)进行了杂交,并对未成熟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的适宜培养时期不同,红江橙×沙田柚幼胚适宜离体培养时期为授粉后80 d,红江橙×柠檬(4x)幼胚适宜离体培养时期为授粉后85 d。而两组合的幼胚适宜培养基为MS+GA31.0 mg.L-1+6-BA 0.4 mg.L-1+7%蔗糖。通过幼胚离体培养两杂交组合共获得植株277株。  相似文献   

10.
白桦不同杂交组合三倍体子代当年生苗木生长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选择白桦三倍体杂种子代的优良杂交双亲和杂交组合,以4株中国白桦四倍体(Q14、Q19、Q33和Q34)为母本,5株杂种二倍体(M1、M2、M3、M4和M5)为父本,按测交系交配设计获得了20个杂交组合的白桦三倍体苗木,对各杂交组合三倍体子代的苗高和地径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白桦三倍体家系间的苗高和地径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苗高和地径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白桦各三倍体家系的生长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初步选择Q19和Q34为优良四倍体母本,M1和M2为优良二倍体父本,Q34×M2和Q34×M1为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1.
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和后代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9个不同类型的葡萄品种为亲本,进行了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和后代染色体倍性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较差,难以获得杂种后代。其中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种子形成率、种子出苗率都高于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后代中共产生6株三倍体,以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后代三倍体的比例为13.2%,高于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在以三倍体为育种目标的杂交中,应以优质的四倍体品种做为母本来配置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以4xMtCMS为母本,6个四倍体不结球白菜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测定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与相应父母本相比,四倍体杂交组合杂种6个F1产量均表现正的中亲和超标优势,以4xMtCMS×07P-10和4xMtCMS×07P-8的产量杂种优势最强,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及超标优势最大分别达18.90%、15.27%和12.61%,株高、开展度、叶片数、叶面积和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品质性状显著高于父母本,平均中亲优势均表现为正向优势,但优势率较小,平均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杂种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大豆杂交组合F1代优势及亲子代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广西优良大豆品种(系)为母本,4份巴西大豆种质作父本,配组12个。研究F1代各主要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及F1代与中亲值,F2代间的关系。大多数组合F1代在产量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正向超亲,少数组合向超亲,各性状平均正向超亲大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单株荧数>单株粒数>株高>百粒重>生育日数。F1代与中亲值在株高、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上达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F1与F2代在株高和单株荚数上极显著正相关,在单株粒数、单株产量上达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玉环柚三倍体植株育成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为父本,与单胚性二倍体柑橘品种玉环柚进行有性杂交,获得玉环柚三倍体植株。试验发现,玉环柚授粉后80d为最佳幼胚离体培养时间。幼胚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胚抢救离体培养,直接萌发成苗或发展成为畸形胚,后者进一步诱导可形成增殖丛芽。试管芽经生根、炼苗,获得了58棵完整植株。用流式细胞仪对其倍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株为三倍体(2n=3x=27),49株为二倍体(2n=2x=18),1株为三倍体嵌合体。可见,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种间杂交选育三倍体新植株不失为一种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东方百合2n配子杂交后代多倍体诱导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东方百合栽培种为材料,诱导2n配子,通过杂交受粉,采用胚培养成功培育出73株2n配子后代。在离体培养下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突变率50%. 结果突变后代不但出现四倍体而且出现一定数量的三倍体和不稳定的非整倍体。经过诱变产生的多倍体与正常二倍体比较,多倍体叶片变厚,叶色变深,叶片变大,气孔显著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有些材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畸变,有些表现一定的熟生性。多倍体染色体数目2n=4x=48为四倍体,2n=3x=36为三倍体,二倍体为2n=2x=24.  相似文献   

16.
以四倍体皱缩叶类病毒病变突变体为母本,以不同的2x正常叶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能够获得少量三倍体种子.三倍体自交,其后代会出现非整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的倍性分离,以及正常叶与皱缩叶基因型的分离,其分离比例未呈现明显规律性.再以2x系为亲本,对分离群体中二倍体和四倍体皱缩叶株进行杂交选择,可以在不同世代选育获得二倍体和四倍体皱缩叶及正常叶型新种质,现已获得了熟性超亲和双亲未表现的白色果实等5个二倍体选系.以同一2x系为轮回亲本经多代回交选择,还可以获得具有二倍体轮回亲本农艺性状的二倍体和四倍体皱缩叶近等基因系.  相似文献   

17.
大鸭梨与苹果梨F_1代染色体数目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去壁低渗法对大鸭梨与苹果梨F1代16个单株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4个单株为四倍体(2n=4x=68),占观察总数的25%;10个单株为三倍体(2n=3x=51),占观察总数的62.5%;1个单株为二倍体(2n=2x=34);1个单株为非整倍体。多倍体出现率为87.5%,表明大鸭梨与苹果梨杂交组合在多倍体育种中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甘蓝异倍体间杂交获得三倍体和非整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二、四倍体间杂交 ,获得了甘蓝同源三倍体 (2n =3x =2 7) ,其中 4x× 2x的结籽率为 3 .61 % ,2x× 4x的为 0 .57%。用三倍体再与二倍体亲本杂交 ,3x× 2x的结籽率为 1 0 .46 % ,2x× 3x的结籽率为 0 .83 %。在二、三倍体间的杂交子代中非整倍体均占绝大多数 ,其中 3x× 2x的非整倍体率为 85 .2 9% ,2x× 3x的为 75 .90 %。非整倍体类型均以 2n +1的居多 ,从而为甘蓝成套初级三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广西四倍体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广西以秋水仙碱诱导、选育的四倍体桑种质达600多份,对大部分四倍体种质进行性状调查、产叶性能测定、叶质鉴定和杂交结实性试验等方面进行评选,获得一批高产型、优质型、高产优质型及结实性高、配合力好的优异四倍体桑种质。并以四倍体桑种质为亲本,采用2n×4n、4n×2n、4n×4n形式配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组合共219个,育成了“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3号”等一批高产优质的三倍体组合。今后对四倍体桑种质的深入研究,应继续诱导和充分利用现有人工四倍体资源,与优良二倍体杂交,组配三倍体杂优组合;继续选用优良杂种实生幼苗诱导人工四倍体,培育出优质高产四倍体品种;继续选用优良的四倍体桑作亲本,选配杂交组合,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四倍体桑杂优组合;深入研究利用雄性或雌性配子二倍体化培育三倍体,是桑树三倍体育种的一条陕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风箱果属植物杂交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9年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科研基地进行了风箱果属内植物种间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不同,试验的6个杂交组合均得到了发育正常的杂交F1代种子,但结实率不同,其中以风箱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F1代的结实率为85.71%和88.57%,表现出较高的杂交亲和力;以紫叶风箱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F1代的结实率仅为28.82%和30.05%,杂交亲和力较差;而以金叶风箱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F1代的结实率为52.15%和60.75%,杂交亲和力中等。风箱果属内植物种间杂交获得成功,杂种F1代生长良好,叶色变异丰富,杂交优势较强。已发现若干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