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004年7月中旬至8月底,笔者主要对海南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的渔具种类及其分布情况进行补充调查.调查采用现场测定、咨询和访问当地渔民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法,对每种渔具的渔具结构、作业渔船、作业方法、渔具历史和技术改进等内容进行调查研究[1-2]. 相似文献
2.
3.
水库网箱簖是我省溧阳县沙河水库根据淡水捕捞渔具“龙梢簖”和“旋箔”的原理设计的一种定置渔具。通过多年的生产运用证明,该簖在清除水库害鱼、防逃等方面效果较好。为了在全省范围推广使用,1983年我们在5市的32座不同类型的水库进行了推广试验。试验的重点是探讨网箱簖设置位置、时间与除害、防逃效果的关系,以及如何改进网具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围网,是我国南海区主要渔具之一。渔具种类分有:无囊围网、有囊围网、有底环围网和无底环围网,作业时配合光诱和敲吓。其中有环无囊围网。俗称“索罟”。六十年代中期,在取缔使甩鱼炮之后,光诱索罟在网具结构、渔具材料和捕捞操作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获得显著的效果,推动了灯光围网的发展。七十年代末期,由于资源波动等原因,国营渔业淘汰了机轮围网作业。 相似文献
5.
6.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aL.)属热带性鱼类,为我国1978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海淡水养殖对象,具有食性杂、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1]。目前已在我国数个省、市开展养殖。尼罗罗非鱼性喜群游,其最适生长水温为24~32℃,水温降至14℃时,活动迟缓,停止摄食,水温降至12℃以下时便逐渐死亡[2]。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养殖的尼罗罗非鱼,一般在严冬前开始进行捕捞。水温达到20℃以上时,雄鱼会在池边或者池底挖洞,当遇到外界刺激或拉网捕捞受惊后,便潜入洞中或软泥中。尼罗罗非鱼的这一行为习性给捕捞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各地一般… 相似文献
7.
8.
本试验对中华绒螯蟹"蟹黄"与"蟹膏"的粗蛋白、氨基酸、粗脂肪、脂肪酸、卵磷脂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蟹黄与蟹膏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为29.79%和9.64%,蟹黄显著高于蟹膏(P0.05);至少共含有17种氨基酸,蟹黄中的必需氨基酸显著高于蟹膏(P0.05),4种致鲜氨基酸比例明显高于蟹膏(P0.05);蟹黄、蟹膏中粗脂肪含量为44.3%和34.9%,差异不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蟹黄高于蟹膏,差异不显著(P0.05);蟹黄中卵磷脂、维生素A、D、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蟹膏(P0.05)。试验表明,蟹黄比蟹膏具有更高的营养与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2012年4-8月对环黄渤海三省一市沿海一线的拖网渔具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调查了拖网渔具的作业型式、渔场、渔获物组成、渔具结构、渔船数量及分布等现状。结果表明:黄渤海区三省一市在册拖网渔船12 358艘,其中110.3kW(150马力)以下渔船约占70%,而110.3kW以上渔船只占30%,拖网渔船数量随渔船功率增大而减少。网具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型式:单船桁杆型拖网、双船有翼单囊浮拖网、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黄渤海区拖网总船数量巨大,严重破坏近海渔业资源,渔具选择性差,渔具标准缺失较多,科研滞后。 相似文献
10.
海南“石斑鱼苗网”渔具属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在2004年7~8月间南海区小型海洋渔具渔法调查中发现的“石斑鱼苗网”的渔具结构、属性、性能和管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石斑鱼苗网”属于敷网类,网团型,延绳式。对石斑鱼苗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从保护资源的角度出发,应对其实施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1.
The applicability of a method, based on varing distance between traps, for estimating attraction area (Aat) and effective fishing area (Aef), for Cancer porteri caught with experimental traps, was tested. Based on fishing experiments, where lines of traps were set with different spacing between them, the minimum distance at which Aat of adjacent traps did not overlap was estimated. This provided an estimate of Aat of 9348 m2/trap. To estimate Aef, an exponential decay function for the probability of capture within the Aat was assumed; Aef was estimated at 577 m2/trap, similar to values estimated for other shallow water crustaceans using SCUBA for calibration. This is inferior to estimates calibrated with underwater photography for crustaceans at greater depth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中国渔船在印度尼西亚海域使用的拖网渔具,从渔具使用规格、缩结状态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类渔具在浅水渔场捕捞带鱼时有良好适应性,但局部配纲不当,网具贴底程度未达到最佳状态。由于网目大,有些局部改革可能导致敏感的负面反应。作者认为,这类网具今后的改革应着眼于提高拖速,以增加对某些优质鱼的兼捕比例。 相似文献
13.
不可降解渔具造成的“白色污染”和“幽灵捕捞”问题已严重威胁到海洋的生态环境,开发可降解渔具材料已经成为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实验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淀粉 (STR)/高密度聚乙烯 (HDPE)/纳米蒙脱土 (MMT)纳米复合纤维,研究MMT对纳米复合纤维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与海水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引入MMT后,纳米复合纤维的熔融温度 (Tm)移向低温,结晶度增加,而断裂强度下降。此外,MMT的加入显著降低了聚乙烯的玻璃态储能模量和内部损耗,但对淀粉相影响不显著。4个月海水降解结果显示,与STR/HDPE纤维相比,STR/HDPE/MMT纳米复合纤维失重率增加了约5 %,纤维直径减小了约11 %,这表明MMT加快了STR/HDPE纤维的降解过程。本实验系统研究了MMT改性淀粉基纳米复合纤维的海水降解性能,可为渔业等海洋产业用降解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渔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以及全国渔具准入标准制订和实施工作不断推进,我国现有的渔具分类国家标准《渔具分类、命名及代号》(GB/T 5147-2003)在对渔具的具体分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比我国渔具分类国家标准和FAO渔具统计分类国际标准(ISSCFG),分析了两个标准在渔具分类的定位、具体分类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笔者在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国家标准在"类"、"型"和"式"方面可能存在欠缺完整性、灵活性、适应性、区分缺乏统一依据等问题,提出了对我国现有渔具分类国家标准进行修订等建议,以期加快对现有国家标准的复审和修订,维护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并使各项渔业管理工作具有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对台湾北部渔场中上层鱼类为期三年的生产性探捕试验结果,着重分析了莆田市现有灯光围网作业渔船采用的渔具渔法在该渔场的适应情况和生产性探捕试验的经济效益。指出了该渔场中上层鱼类的渔期、中心渔场位置和渔获组成。 相似文献
16.
综合应用船舶、机械、信息、新材料等技术,从海洋中捕捞经济渔获物并综合利用,是现代海洋捕捞业的主要特征。海洋捕捞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保障我国食物安全、保护近海生态与资源、实现渔民增收和新渔村建设、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析海洋捕捞渔场探测、渔具渔法与高效自动化辅渔助渔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海洋捕捞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实现节能高效、生态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捕捞技术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2月(休渔除外)在闽南海区蟹笼作业渔船上每月采样一次,分析样品10批,累计重量111.37kg。对该渔获进行种类鉴定、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共出现72个种,其中鱼类40种、蟹类23种、口足类3种、头足类3种、螺类2种、虾类1种;重量比例为蟹类占45.80%、鱼类占44.46%、口足类占6.47%、头足类占3.11%、螺类占0.12%、虾类0.04%。主要优势种为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日本(Charybdis japonica)。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2月(休渔除外)在闽南海区蟹笼作业渔船上每月采样一次,分析样品10批,累计重量111.37 kg.对该渔获进行种类鉴定、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共出现72个种,其中鱼类40种、蟹类23种、口足类3种、头足类3种、螺类2种、虾类1种;重量比例为蟹类占45.80%、鱼类占44.46%、口足类占6.4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