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纯度茶氨酸分离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星海  周晓红  王岳飞 《茶叶》2006,32(4):206-209
本文研究一种从提取茶多酚后的残留液中提纯茶氨酸的制备工艺;首先通过ZTC—型天然澄清剂对茶多酚生产废液絮凝处理,随后应用一种特制的弱极性大孔树脂(JAD-1000)对处理液进行初步分离,制备含量在50%以上的茶氨酸粗品,再通过C18层析柱,按照正交实验技术筛选的分离纯化工艺参数,对茶氨酸粗品溶液进行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度茶氨酸;结果表明用pH值3.0的水按照60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收集11.4min-13.5min段的洗脱馏份,浓缩冻干,检测知茶氨酸的回收率为78.4%,茶氨酸含量达98.2%。  相似文献   

2.
膜技术富集儿茶素渣中茶氨酸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茶叶深加工中提制儿茶素后的废料—儿茶素渣为材料,在筛选出膜分离与富集茶氨酸最适料液pH值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截留分子量为2500 Da、3500 Da、5000 Da的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对茶氨酸得率与纯度的影响,以及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对茶氨酸的效应。结果表明:调节料液体系的pH值至2.8~3.5左右,有利于在超滤过程中分离与富集茶氨酸;选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 Da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茶多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大部分被截留,其截留率分别为89.90%、92.20%,可获得率为54.50%、纯度为8.92%的茶氨酸料液,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在加工茶氨酸中,茶氨酸损失率依次为4.51%、3.62%、0.45%、5.15%。综合考虑,利用3500 Da超滤分离与反渗透浓缩可以分离与富集儿茶素渣中的茶氨酸,综合得率与纯度分别为54.05%和8.53%,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08,(3):39-39
本实验以目前工业上生产茶多酚后的废茶水为原料,通过超滤、脱色等预处理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进行吸附分离,探索从其中分离制备茶氨酸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色谱法制备茶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莹  施兆鹏 《茶叶科学》2004,24(4):283-287,275
本文对茶氨酸在制备色谱分离时其在反相C18色谱分离柱上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色谱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前沿分析法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表征,对其在不同超载方式和超载程度时的超载点进行定量表达;并研究在超载状态下茶氨酸的各分离参数的变化关系及其对分离操作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提高茶氨酸产率,以采用体积超载方式为好,并可采用峰宽对体积超载进行表征,当W增宽15%~20%时,表示色谱柱处于体积超载状态;为提高制备量,可采用较大颗粒的填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化学分析法对两种铁观音茶在冲泡过程中茶多酚、表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等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的溶出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以科学指导饮茶。结果表明:铁观音茶依次用沸水冲泡2min、3mi n、5min后,每次所冲泡茶汤中的茶多酚浓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80-300μg/mL);同等冲泡条件下,茶氨酸与咖啡碱更易浸出于茶汤,儿茶素的浸出率高于茶多酚。铁观音茶经3次沸水冲泡后,影响茶汤滋味的儿茶素、茶多酚等成分的累计浸出率分别为30%和10%左右,茶氨酸累计浸出30%左右,咖啡碱最高累计浸出50%左右,进一步印证了铁观音茶是一类较耐泡的茶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恩施玉露茶连续化加工过程主要茶叶品质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茶氨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精揉阶段达到最高;儿茶素中C、EC、EGC、EGCG和ECG含量随着加工的进行呈现降低的趋势。氨基酸、叶绿素及C含量差异极显著,其它内含成分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连续化加工有利于保持恩施玉露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茶叶中茶氨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未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茶叶中茶氨酸。采用Polaris-C18(250mm×4.6mm)色谱柱,以含0.1%(体积分数)三氟乙酸的水和0.1%(体积分数)三氟乙酸的乙腈作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为ELSD-2000。茶氨酸浓度在0.062~0.450mg/ml内,其峰面积的常用对数与进样量的常用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5%。本方法具有精确、灵敏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四川黑茶品质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四川黑茶原料、渥堆叶、康砖成品茶的氨基酸、儿茶素组成含量及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的含量。四川黑茶原料氨基酸含量为1424.00β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47.00βmg/100g,茶氨酸含量为87.15βmg/100g,儿茶素含量为27.63β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30%、8.18%、26.94%;渥堆叶氨基酸含量为1590.00β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68.00βmg/100g,茶氨酸含量为67.62βmg/100g,儿茶素含量为27.52β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24%、7.90%、24.53%;康砖成品茶氨基酸含量为1420.00β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29.00βmg/100g,茶氨酸含量为66.88βmg/100g,儿茶素含量为13.65β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27%、5.99%、23.92%。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武夷山地区36份茶树种质资源样品为试验样本,通过测定样品中L-茶氨酸(L-The)、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咖啡碱(CAF)、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8种组分的含量,分析武夷岩茶初制加工中不同茶树种质资源之间、鲜叶和毛茶之间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36份茶树种质资源分为3类,发现各类群间GA、EGC、EGCG和儿茶素总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毛茶与鲜叶各内含成分的转化保有率发现,经过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工艺后,L-茶氨酸和儿茶素总量的损耗率不超过20%,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没食子酸含量平均提高了40%以上。研究为了解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工艺,稳定茶叶产品质量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云抗10号大叶种茶晒青芽叶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摘其芽头、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和茶梗,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和氟元素含量低于叶片中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比例)、粗纤维、铜、锌、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高于叶片中的含量,芽头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酯型儿茶素含量低于嫩叶,高于老叶。茶梗的总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铜、氟、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均低于芽头和叶片,而粗纤维、铁和茶氨酸含量高于芽头和叶片。不同芽叶生化成分变异系数高于15%的有铜、锌、锰、氟、粗纤维、可溶性糖、茶氨酸、咖啡碱、儿茶素及其单体类物质,由此表明不同芽叶的生化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高纯度茶氨酸的合成与特性(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一种改进的茶氨酸(γ-谷酰基乙胺)的合成方法,包括L-谷氨酸的去氢成为吡咯烷酮羟酸(PCA),然后再加纯的乙胺(99%,气-液)反应,得率92.6%,再在84%乙醇溶液中重结晶后,高纯度茶氨酸(A型) 的得率37.4%。其结晶在透视和扫描电镜下呈长方形棱柱,具丝光状。A型茶氨酸的融点为224℃。B型茶氨酸从L-PCA合成,为甘蓝叶状,边缘呈波浪型,融点217—218℃。用HPLC分析证明,A和B型茶氨酸是混合异构体,A型含47.9%的L-茶氨酸,B型含90.9%的L-茶氨酸,100%的L-茶氨酸的旋光度(á)为+8.57。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柱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从茶叶中分离制备2种甲基化EGCG(EGCG 3"Me和EGCG 4"Me)。用含水的乙酸乙酯提取茶叶,粗提液浓缩后经HP-20柱色谱分离,再经制备液相色谱分离,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得到2种甲基化EGCG。经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分析,进一步确定2种甲基化EGCG分别为EGCG3"Me和EGCG4"Me。所制备的2种甲基化EGCG的纯度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茶树体内的茶氨酸合成酶(Theanine synthetase synthetase,TS)和部分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家族成员都具有催化乙胺和谷氨酸合成茶氨酸的活性.我们将植物中这类与茶树TS序列高度相似,且具有茶氨酸合成活性的酶,统称为类茶氨酸合成酶(Analogue th...  相似文献   

14.
茶氨酸系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茶氨酸生物合成反应有两种代表类型:(1)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的连接合成反应(需ATP供能);(2)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的酰基转移反应。本文对茶氨酸酶促合成途径进行了综述,以此为茶氨酸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悬浮培养茶叶细胞合成茶氨酸培养基组成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婺源绿茶嫩叶用MS培养基(加IBA 2βmg/L,6-BA 4βmg/L,盐酸乙胺25βmmol/L)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培养基不同组成条件对茶叶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个培养周期中,细胞收获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峰值出现时间为培养的第19~22βd;在NH4+/NO3- 1.0/60.0βmmol/L、K+ 100.0βmmol/L、Mg2+ 3.0βmmol/L、H2PO4- 3.0βmmol/L、蔗糖30.0βg/L、水解酪蛋白2.0βg/L条件下,茶叶细胞生长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分别可达到16.33βg/100βml培养液和3.357βg/100βml培养液;提高培养基中水解酪蛋白浓度可使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得到延长,并有利于茶氨酸积累;H2PO4-浓度主要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速率的同步性,低H2PO4-浓度环境中茶氨酸积累速率峰值滞后于细胞增长速率峰值,高H2PO4-浓度环境中早于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时间;K+ 和蔗糖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均不明显;Mg2+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NH4+/NO3-对茶氨酸合成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从生产效率考虑,培养周期以19~22βd为宜。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I-MS)联用技术,建立了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实验采用C8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正离子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SIM模式)进行测定,可以获得稳定的质谱信号,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APCI-MS仪器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HPLC-APCI-MS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较紫外检测器有很大的提高,可用于微量茶氨酸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7.
离子对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茶氨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添加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离子对试剂,以乙腈-水(磷酸)为流动相,在200nm的检测波长条件下,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茶叶中茶氨酸的分析方法。茶氨酸的保留时间为6.27min;在0.04~20μg范围内,茶氨酸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51466×106X+3.28706×105(r2=0.99901);当S/N=3时,最低检测浓度为1.15ng。所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茶叶中茶氨酸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