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对盐碱地开发的土壤改良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盐碱地开发整治工程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黄骅市盐碱地开发项目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盐碱地开发工程前、明沟排水工程和暗管排水工程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容重、有机质含量、含盐量、pH值、和含水量等指标的差异。并建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沟排水工程对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高于暗管排水工程,而暗管排水工程对于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效果显著,降低速度快。经过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实施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分别从0.1330、0.2200增加到0.7440、0.6807,明沟排水较暗管排水工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高出23.29%。总体来说,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均能有效改良土壤,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相比实施后的效果更好,且暗管排水工程对含盐量的改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海泡石对镉污染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模拟污染、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海泡石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海泡石能显著促进空心菜的生长,抑制空心菜对镉的吸收,降低空心菜植株体内镉的浓度,同时,由于海泡石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较大的吸附量,可降低土壤镉的有效性。海泡石可作为镉污染土壤的改良剂。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国产化盐碱地改良剂在重度盐碱地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牧草和绿肥兼用型紫花苜蓿为供试作物,研究重度盐碱地施用国产1号(2 250 kg·hm-2)、国产2号(7 960kg·hm-2)和脱硫石膏(22 500 kg·hm-2)3种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出苗率和鲜草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脱硫石膏对土壤(0~20 cm)和紫花苜蓿茎、叶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改良剂)相比,施用改良剂处理的紫花苜蓿出苗率提高18.4%~31.7%,3茬鲜草总产量提高18.9%~43.5%;土壤pH下降0.11~1.46,容重降低0.01~0.06 g·cm-3、孔隙率提高1.15%~10.15%,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施用脱硫石膏和含有脱硫石膏的国产2号使土壤和紫花苜蓿中汞、铅和铬含量有显著提高,但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超过国家《农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1规定的二级土壤使用标准,紫花苜蓿中汞、镉、铅和铬的含量检测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指标(GB13078—2001)的规定。本研究表明,3种盐碱地改良剂以国产2号的施用效果最好,可在同类型盐碱地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盐碱地的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逐步减少,土地质量也在降低,世界范围内土地盐碱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科学、合理地治理盐碱地,应当以系统论的观点,从盐渍土资源、植物资源、水资源等诸方面综合考虑,把盐碱地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根据生态恢复学原理,对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统筹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经济效益与景观效果之间的关系,努力拓展盐碱地开发利用新途径,积极推进盐碱地资源的生态利用与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5.
李玉  田宪艺  王振林  代兴龙  董元杰  贺明荣 《土壤》2019,51(6):1173-1182
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将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减肥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特别对于盐碱化土壤,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既能减少化肥的使用又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本文以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2014—2016年连续两年在滨州市无棣县渤海粮仓试验基地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普通化肥(CCF)、有机肥替代低量化肥(LOM)、有机肥替代中量化肥(MOM)、有机肥替代高量化肥(HOM)5种施肥模式对盐碱地土壤改良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CCF处理对盐碱地土壤盐分的影响不大,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和pH,特别是在小麦开花期,MOM和HOM处理明显改善了土壤盐碱化,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性钠和交换性钠的比例,使ESP和SAR值减小,其中以HOM处理对滨海盐碱土的土壤盐分改良效果最佳;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提高,有机肥替代处理与CCF相比,对土壤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影响不明显,而HOM处理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Na的毒害,有机肥替代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环境;从CK到HOM,小麦产量依次递增,与CCF相比,有机肥替代处理LOM、MOM、HOM分别增产7.5%、18.8%、26.4%。综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达到了减肥的目的,并对滨海盐碱地有明显的改良效果,提高了小麦产量。且在3个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施肥处理中,以HOM施肥处理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最优,获得的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RUSLE的引黄入晋北干线沿线地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引黄入晋北干线沿线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子,为当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引黄入晋北干线沿线地区为研究区,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2005,2010,2015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DEM,LUCC,月降水资料,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并分析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主控因子间的关系。[结果]2005,2015年为轻度侵蚀,2010年为中度侵蚀,从2005—2010年土壤侵蚀模数增长80.91%,2010—2015年土壤侵蚀模数降低47.87%,呈先增后减,总体减小的趋势;以北干线为界,界线两侧土壤侵蚀差异显著,朔州市辖区的土壤侵蚀面积和土壤侵蚀量最大。R因子与土壤侵蚀呈正相关,当土壤类型为栗褐土,坡度为8°~15°,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时土壤侵蚀面积最大,当坡度大于25°,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林地时土壤侵蚀量最高。[结论]引黄入晋北干线的施工加剧了沿线地区土壤侵蚀,降雨、土壤类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作为主控因子与该地的土壤侵蚀分布联系紧密。因此应确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白刺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白刺是野生灌木,抗性强,能够在重盐碱地上生长;抗干旱,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果。选择白刺在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上进行了耐盐能力及其栽培技术的试验。结果表明白刺耐盐能力很强,在土壤含盐量达2 5%时,造林成活率仍可达90%以上,并具有明显的抑盐改土作用。整地能够提高白刺造林成活率,促进生长。造林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在土壤含盐量0 6%以上的造林地上,以两耕两耙法进行整地,造林密度以1665~2505株/hm2为宜,在雨季进行容器苗栽植,控制杂草生长。不同种源的白刺造林结果表明,大义路种源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梁洪榜  赵丽  周云鹏  刘畅  和婧  匡乃昆  李云开 《土壤》2022,54(6):1257-1264
本研究搜集了1990-2021年间国内外已发表关于盐碱地根际促生菌(PGPR)应用效果的文献,利用Meta分析方法从土壤盐碱程度、PGPR的接种方式和施用菌种三个方面分析了盐碱地施用PGPR对土壤盐碱化程度、理化指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应用PGPR降低了土壤pH和EC,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速效磷、速效钾、速效氮、全氮、有机质)、作物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与中度和轻度盐碱条件相比,重度盐碱条件下接种PGPR对作物的增产提质效果更加明显,作物产量、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36.3%-57.4%、31.0%-62.5%、37.8%-60.9%和37.9%-68.6%,并且土壤接种方式比种子接种在提升作物产量方面更有优势;接种假单胞菌属PGPR对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更显著,土壤pH和EC分别降低了5.2%-9.5%和7.3%-23.0%;接种芽孢杆菌属PGPR对促进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效果更加明显,作物产量增加了36.5%-54.0%,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指标提高了30.0%-49.5%、26.0%-64.5%、23.0%-37.7%。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接种PGPR通过降低土壤盐碱程度,提高土壤肥力与作物生理指标,从而实现了增产提质效果。本研究可为改良盐碱土壤与盐碱地作物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晋北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选择宁武县张家山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验,多方位探讨了生态自然修复下,辅以人工促进措施,对植被恢复的定性定量影响。试验选择乡土树种补充种源,按树种风媒传播范围确定补植密度,因地制宜配置混交方式,采用大营养袋定植等综合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经过5 a试验,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0%~95%,保存率达80%~85%,试验区植被盖度达72.2%,年均增幅达8.3%,人工补充种源新增盖度10.6%,新增生物产量33.72%。植被群落逐渐向物种分布均匀,高低错落的结构演替。  相似文献   

10.
沙枣果肉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对沙枣果肉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在中心组合试验基础上得出了提取沙枣果肉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76℃、提取时间86 min、乙醇浓度72%、提取液pH值5.0、料液比1∶9、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95.9%。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沙枣果肉提取物中原花青素进行纯化,产物纯度为89.91%,原花青素的得率为4.23%;同时对纯化后沙枣果肉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沙枣果肉原花青素有较好的抗脂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人口环境容量失衡度、年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土壤可蚀性、岩性和坡耕地占坡地面积比例等八个因素,作为评价晋北侵蚀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主要因素,利用特尔斐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8个因子的权重,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对晋北侵蚀区土壤潜在危险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研究晋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沙棘、油松植被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蓄水能力为84.8%~95.9%,保土能力为95.2%~99.7%;植被生长的第3年和第4年,荒坡区和苜蓿区的蓄水保土能力急剧增强,第4年蓄水能力分别达82.8%和91.2%,保土能力达97.0%和98.0%;不同植被区4-9月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为7.0%~19.1%,其中油松区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沙棘、苜蓿和柠条区,荒坡区和裸坡区变异较小,不同植被区土壤水分亏缺率为23.98%~52.66%,亏缺顺序为柠条区>苜蓿区>油松区>沙棘区>荒坡区>裸坡区。可见,植被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变异及亏缺程度。  相似文献   

13.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地类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晋西离石王家沟流域为试验基地,收集了1994年7~9月份的土壤水分逐日观测数据和与之相对应的降雨量、气温、空气湿度、蒸发量等气象因子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得到了较高精度的用于预报该地区梯田、坡耕地、荒坡地、弃耕地、人工草地、沟坡林地6种不同地类土壤水分的经验公式,为各种地类的土壤水分预报以及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土壤水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晋北沙漠化区土壤风蚀状况及空间差异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土地退化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耕地和林草地不同地表类型的土壤风蚀模型,逐像元地计算2001—2014年晋北沙漠化地区土壤风蚀状况及空间差异。[结果](1)2001—2014年晋北沙漠化区的平均土壤风蚀模数达到4.67t/(hm~2·a),处于轻度风蚀状态。区域分布上,北部区域风蚀状况明显高于南部。(2)研究区2001,2005,2010和2014年的平均土壤风蚀模数分别为6.83,3.89,4.36和2.55t/(hm~2·a);土壤风蚀总量分别为2.09×10~7 t,1.19×10~7 t,1.31×10~7 t和7.65×106 t。(3)晋北沙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提高和风力减弱是区域土壤风蚀强度削弱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风力作用的减弱贡献率约为77.7%,而植被覆盖度的提高的贡献率为22.3%。[结论]晋北土壤风蚀状况空间差异较大,风速减弱是导致区域土壤风蚀削弱的主要原因。晋北沙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尚未恢复到良好的状态,生态工程建设还需进一步实施,生态工程实施的成果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5.
滨海地区土壤具有盐分重、养分含量低的特性,是扩大开发滨海盐土资源,提高垦殖效果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实例对滨海地区盐碱土类型与形成条件进行较系统分析,引用了统计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提出旱、涝、盐、碱、瘦综合治理方案和进一步改良利用的途径。对开发利用荒地和滩涂资源,发展我国沿海经济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和较高的科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对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川河流域土壤蓄水量进行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不同植被条件下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林草的土壤蓄水能力最好,农地居中,裸地最差,尤其以阴坡乔木树种的蓄水能力最好;立地条件不同,土壤蓄水能力不同;通过对不同降水年份的流域土壤储水量进行分析,表明丰水年的储水量比平水年增加9.2%,干旱年比平水年减少21.3%,在相同降水年份内治理后的储水量是治理前的1.5倍。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土石山区典型防护林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山西省中阳县车鸣峪林场4种典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水崩解试验测定土壤抗蚀指数并对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防护林土壤抗蚀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抗蚀指数表现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辽东栎纯林。土壤抗蚀指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现为0-20cm土层抗蚀指数是20-40cm土层的2~5倍。土壤抗蚀指数随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呈三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土壤抗蚀性指数与容重、粒径>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基本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孔隙、容重及水分特征的影响,为皖南旱地红壤改良、提高土壤持水保水与抗旱保墒性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藻土(通气性Si改良剂)、泡沫沙类改良剂(T20)和无机矿石类改良剂(G20)等3种土壤结构改良剂,设置1%,2%,5%与10%的4个添加比例,进行土壤物理性状与水分特征测试。[结果]硅藻土与T20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而G20在添加5%与10%时才显著降低;硅藻土处理土壤毛管孔隙度由52.1%增加到91.3%,优于T20和G20;硅藻土与T20的吸湿系数与凋萎湿度随用量呈先增加而后下降,而G20则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的饱和持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壤结构改良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硅藻土增加最多,T20次之,G20最少。随改良剂用量增加,土壤有效水及难效水均呈增加趋势,其中,硅藻土处理的难效水增加量显著高于T20与G20处理。[结论]改良皖南旱地土壤水分需要根据改良剂材料的种类与用量来进行合理施加,必要时可以组合搭配使用,从而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林保育土壤功能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评价其保育土壤功能,以加强林分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设.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4种不同密度(925,1 325,1 750,2 250株/hm2)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有机质等化学性质以及坡面径流泥沙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确定了 12项评价指...  相似文献   

20.
以关帝山2种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林地[人工种植的华北落叶松林(LYS)和自然演替的针阔混交林(ZKHJ)]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全碳与全氮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计算了各变量在不同置信水平与估计精度下的最佳采样数量。结果表明:① 2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差异显著,ZKHJ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比LYS的分别高1.00%和0.07%;ZKHJ土壤全碳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系数比LYS的分别高17.22%和7.70%。②土壤水分对2种植被类型土壤全碳和全氮空间分布的影响大于土壤温度的影响。③ 2种植被类型土壤全碳和全氮都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机因素引起的异质性较小,空间异质性的变化主要由结构因素引起的。④在同一置信水平和估计精度下,ZKHJ需要的必要采样数量比LYS的多;随着置信水平和估计精度的减低,2种植被恢复类型的合理取样数目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