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苏云金杆菌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苏云金杆菌 (Bt)和昆虫杆状病毒是两种开发应用较广的高效、无毒的生物杀虫剂。Bt相对杆状病毒 ,具有杀虫广谱、速效 ,但残效期短 ,易产生抗性 ;杆状病毒具有杀虫专一、效果好、有继代传播的后效作用 ,但杀虫速度慢。Bt与昆虫病毒混用可产生增效作用[1] 。本实验室研制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endrolimuspunctatusCPV ,DpCPV)和Bt加上适宜助剂和填充料混配而成的松毛虫微生物杀虫剂。作者通过以松毛虫作供试虫 ,采用孙云沛[2 ] 法 ,对Bt和DpCPV进行了联合毒力测定。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虫…  相似文献   

2.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Bt混剂的作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与苏云金杆菌(Bt)配制而成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Bt混剂(EpNPV-Bt)的增效作用、速效作用、拒食作用和兼治作用。结果表明,在16~28℃温度范围内,EpNPV-Bt对茶毛虫的作用在整个死亡周期表现为相加作用,协同毒力指数主要分布在-20%~20%之间,其中16、19、28℃的死亡前期表现为增效作用,协同毒力指数大于20%,22℃的死亡中期表现为拮抗作用,协同毒力指数小于-20%。EpNPV-Bt对茶毛虫LT30为5.6天,比EpNPV减少3.8天,幼虫的死亡速度提高了1.8倍。EpNPV-Bt对茶毛虫的拒食效果明显,取食量比EpNPV减少66.2%。EpNPV-Bt对茶刺蛾、用克尺蠖和茶尺蠖等茶树害虫具有兼治作用,其中对茶刺蛾的死亡率达85.8%。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毒与苏云金杆菌混用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昆虫病毒主要是杆状病毒科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颗粒体病毒(GV)和痘病毒科的昆虫痘病毒(EPV).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松毛虫病毒资源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8年以来,云南省从松毛虫自然感病虫尸中分离到6种病毒。于1984~1994年,先后应用推广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文山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及思茅松毛虫4282.3hm2,当年防效70.0%~92.8%,持续感染明显。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致病力强,毒力稳定,并具有继代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AcNPV·Bt·En复配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中国生物防治》2002,18(1):47-49
  相似文献   

6.
AcNPV·Bt·En复配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一类严重危害多种蔬菜的农业害虫,苏云金芽孢杆菌(Bt)作为害虫微生物防治的主角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Bt杀虫剂在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初孵幼虫中显示出良好的杀虫效果,但仍然显示出单剂的缺陷,如残效期短、对大龄幼虫不敏感.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是一种宿主范围较广的昆虫杆状病毒,能感染30多种鳞翅目昆虫,并对甜菜夜蛾有较好的感染致死力.将Bt与AcNPV混用,可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增效蛋白是由某些病毒基因编码的一类金属蛋白酶,具有酯酶活性.纯化的天然增效蛋白在体外能促进NPV对昆虫离体细胞系的感染,能显著提高NPV对昆虫的感染效果,并可增强苏云金杆菌伴孢晶体对幼虫的毒力.本文首次报道基因工程增效蛋白(En)与AcNPV·Bt科学复配使用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目的在于寻求甜菜夜蛾综合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药膜法和毒饵法测定了微生物杀虫剂白僵菌、绿僵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对红火蚁的毒力.结果表明,受药36 h后,3种微生物杀虫剂浓度分别为5×107、1×108、2×108孢子(芽孢)/mL时,对红火蚁有较强的毒力,并随药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3种微生物杀虫剂对红火蚁的毒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白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绿僵菌,LC50分别是2.919 8×105、4.706 8×106、1.401 8×107孢子(芽孢)/mL.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赤眼蜂携带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湖南两个林场试验的结果显示,用携带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比未携带病毒寄生蜂的防治效果要高。两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1%~97.3%和74.6%~81.2%。赤眼蜂对寄主卵的发育程度有明显的选择性,寄主卵发育超过30小时的很少受赤眼蜂寄生。用携带病毒赤眼蜂传播病毒可以增加松毛虫的死亡率。用赤眼蜂传播病毒的方法比在林间喷洒病毒可节省大量的病毒剂。  相似文献   

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迁飞性重大害虫。为了弄清不同微生物联合使用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直接喷雾方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ZJU435和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1lus thuringiensis,Bt)G033A两两之间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室内联合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球孢白僵菌ZJU435悬浮液联合接种10 d后,1~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6%、58.8%和35.4%,都显著高于CQMa421和ZJU435单剂处理组。CQMa421与Bt联合接种5 d后,2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2.6%,显著高于CQMa421(21.1%)和Bt(65.5%)单剂处理;ZJU435与Bt联合接种5 d后,2龄和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0.4%和68.6%,显著高于Bt和ZJU435单剂处理组。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杀虫真菌联合使用、杀虫真菌与Bt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为田间利用不同微生物农药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室内试验,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1.4×10~(4(?)8)个多角体/毫升。田间试验,喷施1.6×10~7多角体/毫升的病虫尸匀浆液,对豆天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在70%左右。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苏云金杆菌或银纹夜娥核型多角体病毒混用,防治同时发生的多种大豆害虫的总效果明显提高,虫口下降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1.
12.
2006年4月下旬发现皖东明光县紫阳林场马尾松毛虫种群中暴发球孢白僵菌自然流行病。根据踏查确定了流行中心区,其僵虫密度远高于周围未流行区域;但中心区僵虫密度不同,最低不到1头/m^2,最高达39头/m^2,形成许多小型流行中心。据此断定,高密度的越冬马尾松毛虫种群呈聚集分布,有利于发病和流行中心的形成。根据僵虫虫龄结构,4~5龄幼虫占僵虫总数93.4%,3龄居中,6龄最少;根据僵虫分布部位,69.8%幼虫死于林冠下,30.2%死于树皮裂缝。由此推断,流行病始于越冬期,而流行高峰始于4月中旬之前。流行区松毛虫的体长和对照区无显著差异,但雌雄比远高于对照区,而产卵量则显著低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13.
几丁质酶在虫生真菌穿透寄主体壁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但其与真菌毒力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几丁质酶基因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中的超表达以及超表达菌株的毒力变化研究了该基因与毒力的关系。将几丁质酶基因Bbchit1通过芽生孢子转入野生型球孢白僵菌中,获得多拷贝的转化子;转化菌株在胶体几丁质诱导培养基中酶活最大值高于出发株4.2倍,表明该几丁质酶基因在转化菌株中得到超表达。毒力测定发现转化子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致死中浓度比出发株降低84.5%,在2.5×107孢子/ml浓度下的致死中量减少84.5%,致死中时缩短0.7d,因此毒力大大提高。第2~9d感病死虫数与转化子第1~8d酶活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出发株不相关(P〉0.05)。这些证据表明,几丁质酶与毒力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分泌达到一定阈值后与毒力才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球孢白僵菌所致马尾松毛虫种群自然流行病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皖东明光县紫阳林场马尾松毛虫种群暴发的球孢白僵菌自然流行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僵虫数量的调查表明,2006年流行区的僵虫密度一周年后由32.6头/m^2急剧下降为0.8头/ m^2;而4个对照区(非流行区)中有3个区僵虫密度显著性上升,上升幅度36.8%~178.1%。2006年5月,流行区空气中和土壤中的球孢白僵菌带菌量在1个月内由6.1cfu/皿迅速降到2.3efu/皿,而非流行区空气中和土壤中的带茵量则在低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翌年5月非流行区空气中和土壤中的带菌量均保持相对稳定,且都远高于流行区。这表明流行区松毛虫发病程度有所减弱和发病率有所下降,从流行病变为地方病;而非流行区发病程度有所增强,发病率有所下降;原流行区迅速转为非流行区,而部分非流行区则逐渐转为流行区。这种动态变化典型地反映了昆虫自然流行病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种群球孢白僵菌自然流行病流行菌株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皖东明光市紫阳林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种群中发生由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引起的流行病。本研究通过4对引物,对采自流行区的44株球孢白僵菌进行28S rDNAⅠ型内含子分析,以探讨流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类型。结果显示,存在8种不同内含子单倍型。各单倍型所占比例不同,其中BABA型占据优势地位,为79.55%;BCBC和BCBA型次之,皆为4.54%;而BAAA等5种单倍型仅各占2.27%。表明引起自然流行病的球孢白僵菌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从生态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在球孢白僵菌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的BABA型菌株,今后可以作为明光地区生防菌株的重点筛选对象。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微生物杀虫剂对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研制了一种颗粒载体.首先,选择了生产企业常用的单螺杆膨化机作为生产设备,进一步通过颗粒大小、结构稳定性、生产过程等关键因素比较,确定了颗粒载体的物料配方(玉米粉、花生粕、膨润土比例为1∶3∶2,加水量20%).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Bt、球孢白僵菌等对蛴螬有效的杀虫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生物农药对危害荔枝秋梢害虫的防效,采用喷雾方法测试了3种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类农药和1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不同浓度下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以20%除虫脲稀释1500倍为药剂对照,清水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生物农药中Bt B稀释2000倍或1500倍和Bt C稀释1000倍时的防效较好,3 d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7.98%、69.45%、59.32%,均显著高于药剂对照组(50.58%);尽管7 d时的虫口减退率86.87%(Bt B2000)、78.67%(Bt B1500)、79.58%(Bt B1000)略低于药剂对照组的91.82%,但差异不显著。以上3种处理组老熟叶片被害指数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叶片危害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相对于白僵菌处理组,Bt类生物药剂具有防效快且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优点。因此,建议采用Bt B和Bt C两种生物农药来替代除虫脲防治危害荔枝秋梢的鳞翅目害虫,同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施药时机。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o reduce pest attack, several biorational products are allowed for use on organic vegetables in Brazi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eight biorational products applied singly or in combination against Spodoptera eridania Cramer in field plots of cabbage intercropped with coriander. The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once a week over a 5 week period, beginning 34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The evaluations consisted of counting the larvae of S. eridania on the day before and 7 and 21 days after spraying. The damage to leaves and cabbage head, the commercial weight of head and the percentage of head losses were evaluated.RESULTS: Leaf injury in plots treated with Beauveria bassiana and neem oil (Dalneem) yielded scores of 1.3 and 2.5 (scale ranging from 0 to 4)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a score of 3.6 from untreated plots. Head weight losses were 6.1, 5.3 and 4.9% with an aqueous extract of neem leaves, neem oil and B. bassiana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24.6% lost from untreated plots.CONCLUSION: Dalneem, B. bassiana and the extract of neem leaves at 20% exhibi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control of S. eridania.  相似文献   

19.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已经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6个省区发现,对我国苹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苹果蠹蛾的主要防治方法仍旧是传统的化学防治。但考虑到安全性、环境影响和化学农药持久性等问题,人们开始重视采取害虫综合治理策略(IPM),其中生物防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苏云金芽胞杆菌、白僵菌、颗粒体病毒、昆虫病原线虫和寄生蜂在苹果蠹蛾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同时,针对生防技术在果园农业生态系统IPM防治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进行了探讨,包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苹果蠹蛾防控策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黏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体内的免疫反应,设置孢子浓度为104、5×104、105、5×105、106个/mL及5×106个/mL的球孢白僵菌菌液注射黏虫6龄初幼虫,研究球孢白僵菌对黏虫校正死亡率、羽化率、蛹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以及成瘤反应的浓度依赖效应。结果表明,6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随菌液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蛹重随菌液浓度增加而下降,但仅在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蛹重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在孢子浓度为5×105、106、5×106个/mL时羽化率较对照显著降低,雌雄成虫寿命也显著缩短,而6龄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发育历期在105、5×105、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较对照显著延长。此外,白僵菌侵染诱发黏虫免疫成瘤反应,并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效应。注射84 h内,黏虫体内成瘤的数量随注射时间延长而递增,其后不再增加;同时,成瘤数量随着菌液浓度升高而增加,至106个/mL浓度时不再显著上升。该结果为揭示黏虫抵抗真菌侵染的免疫防御机制以及所产生的免疫代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