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玉米种植大省,玉米种业的发展关系到吉林省的玉米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吉林省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总结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找出了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保 《种子科技》2022,(21):133-135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0.4亿hm2以上。玉米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有所减低。文章剖析了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制约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我国玉米种业谋求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韩柏岳 《种子科技》2011,29(10):5-7
玉米是山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产业的发展对山西省"三农"工作意义重大。玉米种子产业是玉米产业的核心。面对国内外玉米种业市场严峻的形势,山西玉米种业如何在竞争中突围,如何跨越发展,是摆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部门和种子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颜学海 《中国种业》2021,(10):23-24
鲜食玉米食用品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是百姓“菜篮子”的主要品种,也是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四川省是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试点区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省份,多年来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本文就2021中国(四川)鲜食玉米大会归纳总结,分析四川省鲜食玉米种业发展现状、存在的短板,提出推动四川省鲜食玉米种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戴晋 《中国种业》2018,(4):15-17
近年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线,要围绕这一主线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种业改革,任务紧迫。对玉米种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分析,准确把握了玉米种业供给侧改革的总体思路,以构建育种创新体系、育种创新高地,形成种业利益共同体为玉米种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展望了我国玉米种业供给侧改革的新模式、新思维、新技术,并提出培育玉米创新育种新技术是未来提高玉米种业效益的有效路径,为玉米种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地处黔西北高原的毕节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确保山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玉米又是本市的优势作物,特别是在玉米的生长季节,全市光、温、水等自然气候因子配合良好,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产物的积累转化,玉米“源”足、“库”大、“流”畅,单产水平多年来均高于贵州的平均水平,与全国生产水平相当。另据研究,本市不同海拔山区,每667m2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为1100~1250kg,而现实生产的大面积产量仅为400~550kg,小面积平均单产水平也仅为750~950kg,说明本市玉米生产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为了进一步挖掘毕节市玉米的生产潜力,发展玉米生产,从现实的生产实际看,只有走良种良法配套,逐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路子。由此表明,以玉米育种、种子生产经营及种子管理为基础的玉米种子产业在推进山区玉米生产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全面分析毕节市玉米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玉米种业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云 《中国种业》2018,(10):4-8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品种,更是全国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典型代表。随着当前玉米临储政策取消、价补分离、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等政策的推行,玉米种子推动供给侧改革就更加至关重要。目前,国内玉米种子供给大于需求,且预测供需形势将会持续,高库存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玉米种子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如何通过种业推动产业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玉米种业供需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应分散玉米制种、培育大型制种主体、加大基地玉米种子开放力度、创建完善的玉米制种体系等措施,提升国内玉米种业竞争力,争取全球玉米种业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属北方早熟春玉米区,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之一。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约200万hm^2,年用种量6000~7500万kg,依法取得玉米种子经营权的企业有150多家,委托经销网点遍布黑龙江省的每一个乡镇,使我省玉米种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的种业发展与现代种业发展机制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是体制不能  相似文献   

9.
广西高度重视玉米生产,玉米是广西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广西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玉米品种科技创新能力、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对 2011-2021 年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品种审定、玉米品种权登记、玉米种业获奖情况、品种推广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广西 2011-2021 年玉米种业创新成效概况、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病害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研究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区病害种类和发生程度,明确河西走廊玉米种业四大发展阶段病害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原始时期病害记载数量少,危害轻;玉米种业起步阶段病害种类、数量具有增多趋势;玉米种业形成时期病害种类结构简单,病原组成单一,致病分化简单,重大病害随调运品种引入;玉米种业改革稳定期病害结构复杂,为害严重,病原种群变化大,病原传播途径多。  相似文献   

11.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纵深演进的背景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基础。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玉米是吉林省第一大作物,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对吉林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与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国内外玉米种业发展,提出了当前吉林省玉米种业和种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判出吉林省种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新时期玉米种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这对加快实施吉林省“千亿斤粮”生产工程,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在近日举行的"加快生物育种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国媒体报道沙龙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新海指出,原创性的基因、种质和技术是玉米种业发展的基础,应不断强化优异种质自主创新,确保我国玉米种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面对WTO,中国玉米种业应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玉米育种水平,改革国有种业体制使其产权多元化,扶持民营种业的发展,建设现代的中国种业集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我国玉米种业2015-2020年玉米种子的播种面积、制种面积、制种产量等情况,阐述了我国玉米种业供需格局的周期性变化,并结合玉米主要品种推广面积与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提出了我国玉米种子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1世纪以来,笔者每隔两三年都要去西北玉米制种基地考察,掌握制种形势,探究存在问题,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评价玉米种业的发展。2014年两次应邀参加西北玉米种业考察活动,且行且记,撷英共享。张掖种业:探索制种土地流转之路张掖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适宜玉米制种的优越条件,招徕内地69家种子企业入驻,其中包括中种集团公司、北京奥瑞金公司、登海种业等种业上市公司。争夺有限制种基地的暗流凸  相似文献   

16.
李友强  姜振东 《种子》2022,(6):132-136
甘肃是全国现代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产业化程度最高、最具优势的国家玉米制种基地,保障全国50%以上大田玉米用种,对保障国家粮食用种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玉米种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大做强甘肃现代玉米种业的措施,对进一步提升全国玉米生产供种保障能力,全面推进种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玉米种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玉米是我国第一大农作物,种植面积高达5亿多亩,总产2亿多t,深刻影响着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玉米种业是我国种业的主力军,玉米种子销售额占我国种子企业销售总额的35%以上,市值占全国主要农作物总市值的40%左右,全国经营玉米种子的企业1500多家,种业大企业中玉米占一多半。2016年东北玉米临储政策取消,非优势区大幅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玉米种业遇上重大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贸组织(VeTO)十年,中国玉米种业发展成为农业领域市场化程度较好的产业之一,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呈现从遍地开花到百强竞雄空前繁荣的局面。跨国公司在中国土地上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为农民增产增收。存在的问题是:玉米种子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种)、市场品种多乱杂现象依然严重。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为中国玉米种业未来十年展示美好的前景,也重新把科研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我国玉米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加快玉米种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推动玉米种子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中国种子协会于2006年12月15日在辽宁沈阳召开了首届玉米种业峰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秋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河西走廊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依托科技、品种和优质种子,开辟了我国最具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1].本文着眼于当地玉米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促进这一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