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商丘县常年种植夏玉米50多万亩,其中单交种面积已达95%以上,每年约需玉米杂交种150万公斤。但夏播玉米单交制种产量较低,一般亩产100公斤左右,大量供种主要靠从外省调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推广单交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我们于1986~1988年,较系统地进行了夏玉米高产制种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经示范推广,平均亩产杂交种突破200公斤。1986年配制豫玉1号杂交种385亩,平均亩产215公斤;1987  相似文献   

2.
<正> 郑三3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室于1985年用豫玉2号(郑单8号)作母本,齐302自交系作父本杂交而成的双高(产量高、制种产量高)玉米三交种。1986年观察试验折合亩产656.25公斤,较对照种豫玉1号增产10.8%。1987—1988年在我院产量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子的生产水平,搞好全市玉米统一供种,1989年度,平度市种子公司全面优化了玉米制种措施,使玉米制种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20000亩玉米杂交制种田中(组合是掖单2号、烟单14号、沈单7号、掖单4号),在有6000亩遭到严重旱灾影响,亩产不足百斤的情况下,产种300万公斤。除满足本市225万公斤供种外,尚支援兄弟县市75万公斤。  相似文献   

4.
<正> 土壤瘠薄且保水性差的旱薄地,产量低而不稳,一直影响着玉米生产的平衡发展。提高旱薄地春玉米产量对提高丰南市粮食总产起着重要作用。为此从90年代初开始,对旱地春玉米种植形式,从栽培、耕作、生物、激素等多方位进行了抗旱综合增产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形成了旱薄地春玉米蓄水保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1992年示范1.2万亩,平均亩产424.3公斤,比常规种植的对照田增产91.5公斤,增产率达到27.5%;1993年示范推广3.5万亩,在严重干旱的条件下(玉米生育期自然降水较正常年份少55毫米,少13.5%),平均亩产375.5公斤,比对照田增产85.5公斤,增产率达到29.5%;到2001年推广面积达20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5.
<正> 郑单8号玉米单杂交种,是我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抗病育种组,于1981年采用黄早四自交系作母本,自育32自交系作父本杂交育成。1982年初次参加夏玉米杂交种观察比较试验,在500多个杂交组合中名列第二,折亩产339.4公斤,较对照种郑单二号亩产259.05公斤增产31%.1983年选入夏播杂交种鉴定试验,平均亩产611.25公斤,较对照种郑单二号平均亩产533.95公斤增产14.48%.当年参加院多点示范,产量居13个杂交种的首位,平均  相似文献   

6.
国外和我国黄淮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目前世界上玉米产量较高的国家为美国,1986年,该国4亿多亩玉米平均亩产达499公斤,高产记录达到1554公斤。M·Tollenaar研究认为,在美国玉米带优越自然条件下,利用最佳的农艺措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每亩理论产量可达5495公斤,而目前生产力上限为2130公斤。美国玉米一般为春播,生长季节较长,因此,增产潜力也较大。我国玉米有相当大一部分为夏播,在夏玉米高产研究方面,山东省处于领先地位,1987年,该省3500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337公斤,高产记录从1986年以来一直保持在每亩9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达1096公斤。  相似文献   

7.
<正> 豫玉二号(原名郑单八号),系河南省农科院粮食所玉米室育成。1982年参试以来,表现高产、稳产,一般亩产500公斤以上,比对照种郑单二号增产17.2—32%。经1985—1986两年全国北方夏玉米良种区试和省区试,产量均居首位,分别比对照种鲁原单8号、郑单二号增产15.6%和27.7%。1986年住临汝县汝州镇城关村高产示范2.2亩,最高单产794.7公斤,比丹玉13增产16.2%,创造我省有史以来夏玉米单产最高记录。1987年,参加省高产示范,平均亩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扬麦158”由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育成。嵊州市农科所于1989年引入试种。几年来,经小区、大区、多点、多年试验,以及参加绍兴市良种区域试验,产量排在首位。一般比对照“扬麦5号”增产15%左右;比“浙麦1号”增产16~46%。嵊州市农科所高产攻关试验经验收,亩产高达428.8公斤。该品种近年来已在嵊州、新昌等地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益,特别受到种粮大户的欢迎。1995年嵊州开源镇种粮大户邢执中连片种植132.5亩,平均亩产261.2公斤;种粮大户周文荣种植90亩,平均亩产263公斤。今年许多种粮大户纷纷要求调种子,栽培面积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伊犁河谷地处新疆西北部,这里光照充足,无霜期130~150d,适合玉米制种。2007年和2008年河北粟神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团制种2700亩地.平均亩产量达723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我站十几年的制种经验,总结以下制种技术。技术的关键是种子自然成熟、提高授粉结实率、保证种子质量和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0.
<正> 安阳市于1988年秋引进豫麦17,进行示范种植。示范结果,亩产246.5—367.3公斤,平均亩产300公斤,比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2.4%。同年,在安阳市农科所的区域试验中,豫麦17亩产达362.8公斤,比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4.2%。1989年—1990年度,该品种参加豫北种子联合体安排的豫北小麦新品种联合示范。春水组7处示范结果,平均亩产345.17公斤,较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达34.5%。在安阳市农科所的区域试验中,亩  相似文献   

11.
辣椒一代杂交种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一般可比主栽品种增产20~50%,甚至一倍以上。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南京黑壳早椒×上海茄门甜椒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但是种子产量低,大棚内制种一般为30公斤/亩,最低的仅15公斤/亩。徐州市奎山乡科技站,1984年制种产量达60公斤/亩,且杂交率在95%以上;1985年制种产量达67.25公斤/亩,居全省之首。目前对蔬菜  相似文献   

12.
<正> 豫芝五号(原名郑27)芝麻,是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针对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问题,选育成的高产型新品种。1990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豫芝五号经6年70余点次试验,产量表现较为突出,平均比对照豫芝一号(下同)增产15%左右。目前,全省已示范推广近40万亩,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1990年平舆县种植豫芝五号9.1万亩,平均亩产71.5公斤,比其它品种增产33.65%;南阳县谢庄乡连片种植135亩,平均亩产110公斤,比驻芝二号增产69.20%;郸城县汲水乡押岑村,连片种  相似文献   

13.
<正> 鲁玉10号(8112×H_(21))是莱阳农学院在选育超黄早4自交系的基础上培育的广适、多抗、中早熟、紧凑型玉米单交种,1989年5月20日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鲁玉10号.一、产量表现1987、1988年山东省区试早熟组,两年30处试验,在4500株/亩的密度下,平均亩产492.18公斤,比对照种鲁玉3号亩增48.19公斤,增产10.85%,居首位.1988年在参加早熟组省区试的同时,提升参加了中熟组全省多点生产试验.在全省六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63.15公斤,比对照种烟单14号增产  相似文献   

14.
经研究发现,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加施菌肥处理的大豆产量效益较好,平均亩产191.7公斤,较常规施肥处理的大豆亩产161.4公斤亩增产大豆30.3公斤,增产18.8%,亩增收92.96元;常规施肥基础上加叶面肥处理的大豆平均亩产为184.0公斤,较常规施肥处理的大豆亩增产22.6公斤,增产14.0%增加效益66.32元。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平均亩产达到了525.7公斤,较玉米65厘米小垄常规栽培生产亩产466.4公斤亩增产59.3公斤,亩增产率为12.7%,亩增加经济效益91.38元。  相似文献   

16.
鲁单50号     
一、品种来源及产量表现: 鲁单50号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一个中熟玉米单交种.其组合为原92×齐319.参加了山东省1995-1997年玉米杂交种B组区域试验和1997年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9.59公斤,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8.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9.5公斤,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10.47%,1998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玉米新组合绵单一号制种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制种亩产250公斤以上的优化栽培模式918个。制种亩产大于250公斤的优化栽培方案为:4月3日播种,亩栽3600—3800株,底肥:硫酸锌亩施1.46公斤、有机肥(腐熟堆肥)亩施1800公斤、碳铵亩施21.53公斤,过磷酸钙亩施76.25公斤,氯化钾亩施15.25公斤;追肥:苗肥亩施碳铵21.53公斤,秆肥亩施碳铵21.53公斤,攻穗肥亩施碳铵43.06公斤。  相似文献   

18.
吕梁山区玉米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通过推广玉米施锌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玉米产量。1999年,在梁上庄马成喜坡地上种植4亩玉米实施玉米施锌技术,亩产达到279公斤,比对照亩产242公斤亩增产37公斤,增产率达15%。2000年,在孝义市柱朴镇实施技术承包,  相似文献   

19.
杂交中粳六优1号由江苏省农科院以六千辛A与77302—1配制而成。1985年引进我县试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较高。当年试种7.7亩,平均单产为571.5公斤。1986年扩大示范种植4100多亩,平均单产达563.4公斤,比大面积种植的盐粳2号增产9.9%,其中连片种植的28.7亩丰产方,平均单产为594.5公斤。1987年在种源紧缺的情况下,我县种植面积仍达2793亩,单产为542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7.6%。三年种植情况表明,六优1号能在较大面积上产量稳定在550公斤左右,因而深得广大农户欢迎。根据三年来六优1号的考察资料,六优1号亩产550公斤的  相似文献   

20.
<正> 玉米是四川丘陵旱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使其单产波动很大。阆中市从1987年开始,借鉴高寒山区玉米地膜栽培的经验,试验、示范超强微膜覆盖保墒抗旱增产技术并获得成功。1995年覆膜栽培25080亩,平均产量为358.2公斤/亩,比露地玉米每亩增加118.6公斤,增产49.5%;1996年全市覆膜栽培14.6万亩.平均产量为286.4公斤/亩,比露地玉米增产5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