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霍乱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接种是防制该病的重要措施,传统疫苗因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且无交叉保护能力而不能有效控制该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发现为研制适合各种血清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感染的广谱疫苗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江苏及其周边地区近期引起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对送检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使用PCR方法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的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暴发禽霍乱病例中分离出的12株细菌,皆为荚膜血清型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序列型为ST-129。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和多粘菌素B均敏感;但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引起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暴发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型为ST-129,给禽类免疫全价细菌灭活苗可能是较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又称出血性败血病巴氏杆菌。它可感染猪、马、羊、家禽、家兔及多种野生动物或野禽,发病后,在我国称为猪肺疫,牛出血性败血症及禽霍乱等,在学术上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不同,其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毒力及流行病学方面,按流行病学特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4.
禽霍乱油乳剂灭活疫苗 ( TJ株 )Oil Emulsion Inactivated Vaccine( TJStrain) Against Fowl Cholera本品系用免疫原性良好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TJ株 ) ,接种于适宜培养基培养 ,将培养物经甲醛溶液灭活后 ,与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用于预防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即禽霍乱 )。【物  相似文献   

5.
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检查了100头屠宰猪的扁桃体,有29头检出多杀性巴氏杆菌,检出率为29%;7头兽医实习用的水牛的扁桃体有3头为阳性,检出率为43%;5只猫有3只检出本菌,检出率为60%,兔场内的鼠17只,5只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检出率为29%;在野外捕获的麻雀50只,有3只分离出本菌,检出率为6%。由分离的巴氏杆菌任选一部分与已知的致病性菌株作血清型和致病力的比较试验,健康猪携带的巴氏杆菌有一部分与禽霍乱巴氏杆菌相同,兔场鼠携带的巴氏杆菌与兔出败巴氏杆菌相同,表明猪可能是禽霍乱巴氏杆菌的储存宿主,鼠可能是兔出败巴氏杆菌的储存宿主,在畜禽巴氏杆菌病的防制工作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6.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某些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家禽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鸭、鹅和野禽都可以感染。急性型以败血症死亡为特征,但也有呈慢性或良性经过的。我国近年来此病流行较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养禽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群众发展家禽生产的积极性。据国外报导,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原结构比较复杂,有不同的血清型,其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禽霍乱流行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霍乱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鸡、鸭、鹅、野禽和鸟等都可以被感染发病,并常呈急性败血性过程和剧烈下痢,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有时也呈慢性病型。  相似文献   

8.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禽类败血性传染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猪的,叫猪肺疫,感染兔的,叫兔巴氏杆菌病,各种畜禽都带菌,传染源广泛。最急性很快死亡,急性死亡率能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9.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败、摇头瘟等。常引起鹅的急性败血症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其特征是高热、下痢、呼吸困难。由于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一般菌苗很难与发病地区病原菌血清一致,从而使免疫失败。采用药物防控效  相似文献   

10.
禽霍乱对我国养禽业危害极大,目前,国内外尚无较理想的免疫制剂应用于禽霍乱的实际防制。5:A是我国发生禽霍乱最多的一个血清型,为有助于禽霍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免疫和诊断的研究,我们建立了一株抗禽巴氏杆菌5: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5次克隆化,近半年的冻存和传代,能稳定地分泌高滴度的单克隆抗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6巴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人和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本病过去曾称为“出血性败血病”。由各种畜、禽分离的巴氏杆菌,又曾给以不同的名称,如分别以牛、羊、猪、马、家兔和禽等的败血巴氏杆菌(现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名为牛“嗓喉病”、“猪肺疫”、“禽霍乱”等等。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自然感染人、家畜、家禽和野兽、野生水禽等。家畜中以牛、猪发病较多。人的感染多由被家畜咬伤、抓伤所致。本病发生后,同种畜、禽间能互相传染。而不同的畜、禽种间偶见相互传染,若豺狼…  相似文献   

12.
不少地区反映,目前使用的猪肺疫菌苗效力不稳定,注射菌苗后仍有此病发生。禽霍乱病亦有类似情况,这可能与制苗用的菌种不完全符合各地流行的血清型有关。为了摸清我省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为预防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1980~1983年对先后由15个地(州)市分离的41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荚膜血清  相似文献   

13.
禽霍乱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疾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该病自然潜伏期一般为2~9 d,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导致禽霍乱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数鸟类都可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以鸡、鸭、鹅最易感。病禽或带菌的飞鸟是引起禽霍乱的主要传染源,许多家畜可携带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一般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传染,病禽排出的飞沫常带有病菌,病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可污染土壤、饲料、饮水、工具等而引起传染。  相似文献   

14.
禽霍乱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鸡、鸭、鹅、野禽和鸟等都是易感动物,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给养禽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临床上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表现为肉髯,关节局部器官的炎症。  相似文献   

15.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俗称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接触性传染病。湖北某鸡场发生一起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疾病,后经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体征的观察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是禽霍乱的病原菌。此菌的抗原结构复杂,有多种血清型,其分型方法甚多。G.R.Carter以荚腆多糖为抗原(K抗原),用间接血凝法将多  相似文献   

17.
正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主要寄生于动物的黏膜中。目前,已知的巴氏杆菌属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咬伤巴氏杆菌、马巴氏杆菌、犬巴氏杆菌等10多种。各种巴氏杆菌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症状,例如最为常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能引起鸡、鸭等禽类发生禽霍乱,引起猪的猪肺疫以及牛、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家禽的饲养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饲养经济效益增幅并不明显,老病新发的现象比较突出,本文重点介绍禽霍乱的流行与防治。禽霍乱也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败,病原主要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不分年龄所有的家禽都对禽霍乱具有比较强的易感性,感染患禽呈急性败血症和急性下痢等临床症状,个别的患禽也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在腐败尸体和潮湿的土壤中存活几个月,所以家禽饲养场应该加强禽只禽霍乱的合理免疫。  相似文献   

19.
禽霍乱又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俗称"禽出败",是由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各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急性暴发时,可引起禽类大批死亡。本病的  相似文献   

20.
禽巴氏杆菌病,也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鸭、鹅均可共患,其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