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47-49
<正>朝阳市位于辽西丘陵地带,是全国8个严重水土流失区之一,所处的努儿鲁虎山地区是全国18个贫困地区之一.为了尽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早日摘掉贫困落后帽子,多年来,全市人民同穷山恶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尤其是1987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我市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开发.近10年来,我市治理水土流失共投入资金2.2亿元,投入劳动积累工3.9亿个,投劳折款19.5亿元;累计完成土石沙工程10.5亿m~3.1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面积87.2万hm~2,其中建水平梯田12.1万hm~水、果树台田12.3万hm~2,完成坡面造林整地55.8万hm~2,工程整地种草5.5万hm~2,闸沟造地1.5万hm~2,治理小河道2480km,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4.3%,森林覆被率由80年代初的15.4%提高到现在的33%.水土流失的治理,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农业抗灾保收能力大为增强.我们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工作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新修梯田2.26万hm~2,配套农田道路1 700多km,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 566 hm~2、封禁治理面积6 533 hm~2,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37 km~2,使全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 484 km~2,治理程度达到75.1%。"十三五"期间,安定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太平沟小流域荒山荒坡面积较大、耕地多、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农业技术措施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面积166.67 hm~2,其中:坡耕地治理面积66.67 hm~2,沟壑治理面积33.33 hm~2、荒山及荒坡治理面积66.67 hm~2。通过治理,流域内森林覆盖率增加了7.7%。项目区内的多年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年增加蓄水量为4.74万m~3,年保土量为0.33万m~3。遏制了沟壑的发育,减少了耕地侵蚀,减少了水土流失。有效缓解了下游河道和四合水库的淤积,对于提高四合水库的防洪能力,保护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通过对原有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栽植果树,每年直接增加农民纯收入约260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 1 10年来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成绩1.1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省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发展经济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件大事来抓,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全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蓬勃开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多万hm~2,完成高标准重点治理面积22.67万hm~2.其中修建水平梯田10多万hm~2,建设水土保持林110多万hm~2,种草1.86万hm~2,发展经济果木林12万hm~2.“六五”期间每年完成6.2万hm~2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七五”期间每年完成13.3万hm~2,“八五”期间每年完成20万hm~2,治理速度显著加快.兴国县自1983年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县以来,经过10多年的治理,年土壤流失量由1160万t减少到460万t,山地土壤有机质提高2倍以上,全氮含量提高1倍以上;强度流失区治理后夏季地表最高温度平均下降8℃,冬季上升3.6℃,空气湿度提高6倍;山地植被覆盖度由28.7%上升到72.2%;全县几条主要河流河床平均下降0.26m,蓄水量每年增加2.3亿m~3,作物有效灌溉面积扩大1800hm~2,复种指数由145%提高到245%.  相似文献   

5.
上犹县国家农发水土保持项目第一期工程,3年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9.01km2,占项目建设任务的100.38%。治理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70.4%,年人均粮食增加94.6kg,年农村总产值由10120万元增加到15770万元;年土壤侵蚀量由原来的38.18万t减少到7.15万t,减沙效率达到81.27%,水保工程年保水量由治理前的677.8万m3增加到1254.11万m3;恢复植被5843hm2。治理中重视开发性治理,大力发展林果业,有效地促进了区域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袁家庙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封禁治理措施,工程措施主要通过对区域内的侵蚀沟、小沟道的治理,减少由于水土流失而进入水体中各污染物的数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封禁治理措施主要针对项目区的疏林地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进行治理。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袁家庙项目区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480.83 hm~2,使治理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三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坡耕地是广大山地和丘陵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用地,同时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进一步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十三五"期间甘肃省选取8个市(州)的27个县(区)开展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坡耕地改梯田5.66万hm~2。采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评估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总结典型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郝台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流域凌河源项目。该流域2008年5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底工程建设完工。经过5 a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治理面积1 450 hm~2,共修筑谷坊53座,修作业路9.80 km。共动用土石方51.8万m~3,投入人工14.7万工日。栽植树苗99.14万株。小流域经过综合、连续和规模治理,基础效益良好,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生态效益明显改善,达到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预期目标,为我们今后治理水土流失起到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7省(市)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简称“长治工程”),我省长江流域的11个县(区)被列入“长治”工程.自1989年工程起步以来,找省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群众称“长治”工程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1 治理进展及成效1.1 实施情况“长治”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先后有270条流域列入了三期工程,总面积为16391.46km~2.截至1997年底止,“长治”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86.75km~2,占计划任务的102.0%.其中,坡改梯8.05万hm~2,营造水保林19.09万hm~2,发展经济林果10.45万hm~2,种草9.5万hm~2,封禁管育33.14万hm~2,保土耕作9.45万hm~2,修建谷坊、蓄水池、塘坝等水保工程4652座(处),总投工18279.80万个.1.2 治理成果一是坡改梯增加了粮食产量,多数群众基本脱贫,仅坡改梯工程每年可增加粮食9788.52万kg.已竣工验收的“长治”第一、二期工程,人均基本农田由治理前的407m~2增加到773m~2,提高90.2%;公顷产由1080kg增加到2145kg,人均产粮由239kg提高到348kg,增长45.6%;流域内已有90%的农户基本解决了温饱,其中20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土保持》1997,(11):48-50,56
<正> 赣州地区位于江西南部,简称赣南,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辖18个县(市),总人口755万,土地总面积390多万hm~2,其中山地面积300多万hm~2,耕地面积38.9万hm~2,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也是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80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10万hm~2,占山地面积的37%.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成为赣南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搞好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改善我区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及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关键所在.赣州地委、行署从区情出发,早在1979年就提出了打好农业开发总体战,大力开发山地资源,搞好水土保持,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96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比1980年减少了33.5万hm~2.此外,我们着力寻求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新路子,在水土保持治理中创造了“赣南模式”,即以治理开发水土资源为目的,以生态小流域为单元,以股份合作制为切入点,大力兴办水保经济实体和农村庄园经济,全面推进以“猪—沼—果(鱼、林、禽)”工程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这个模式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生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1 生态农业建设的成效1.1 生态型小流域建设进展迅速1983年地委、行  相似文献   

11.
<正>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是我国水土保持利用外资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三峡工程”.项目区涉及陕、晋、甘、蒙4省(区)的7个地(盟)、21个县(市、旗),总面积15559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3990km~2.项目实施期间(1994~2001年)项目区计划新增治理面积54.66万hm~2,其中基本农田9.49万hm~2,造林26.9万hm~2,新建果园2.77万hm~2,种草15.5万hm~2,兴建治沟骨干工程238座、淤地坝2208座.期末项目区治理面积将达到8445km~2,治理程度由21.3%提高到60.4%.项目总投资21.645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13.05亿元(1.5亿美元),占总投资的60.3%;国内配套资金8.595亿元,占总投资的39.7%.  相似文献   

12.
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为2019—2020年,投资1 455.99万元,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7 km2。根据小流域基本情况、人口分布状况、规划治理总体要求等,将规划治理区域分为封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经果林示范区进行分区施策治理。治理后,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流域内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逐渐趋于完善,植被覆盖率达到74.4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7.88%;据调查及估算,待项目区内的经果林达到盛果期时,每年可新增经济产值1 443.71万元;改善了区域内人居环境,增加了群众收入,培育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彭阳县生态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3年建县以来,彭阳县历届政府始终秉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传统,历经30多年的治理,全县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不断改善,生态建设融入整个城乡建设发展中,并形成了多种优势特色产业,真正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生态综合治理目标。在30多年的生态治理中,彭阳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取得了非凡的治理成效:平均每年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 500 hm~2、提高森林覆盖率0.8百分点,营造人工防护林近13.33万hm~2,累计修建水利水保工程5 600多处;治理小流域106条共1 779 km~2,有近一半的小流域由干沟变成溪流;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76.3%,年减少泥沙约680万t。  相似文献   

14.
赣州市在贡水流域水保重点治理中 ,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猪—沼—果”工程 ,建设生态小流域经济 ,推行股份合作制 ,培育治理专业大户等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水保治理综合效益。 1998年以来 ,该市贡水流域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95条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 33万hm2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普遍达到 70 %以上。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天水市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主要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涉及7县区,总面积859.16 km~2,水土流失面积799.7 km~2,占93.1%。5年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1.9 km~2,累计治理程度达到78.59%。介绍了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甘肃省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的分项目.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304km~2,涉及庆阳、西峰、宁县、正宁、合水、环县6县(市)的51个乡(镇)、38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近50万人.项目概算投资5.78亿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000万美元.项目规划通过8年强化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5.78km~2,其中新修梯田、坝地30578hm~2,人工造林69580hm~2,新建果园10000hm~2,人工种草40000hm~2,新建治沟骨干工程32座、淤地坝60座、果品贮藏保鲜库225座.预计到项目治理期末,水土保持治理程度由21.5%提高到59.6%,拦沙效益由14.8%提高到37.8%,林草覆盖率由15.8%提高到43.6%,通过综合治理开发,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改善,粮食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经济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区域经济得到发展,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期间,长治市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坚持"大水保、大生态、大战略"发展理念,以坡改梯、小流域治理和预防监督为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间,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48万hm~2,新修梯田4.82万hm~2,造林绿化1.81万hm~2,封禁自然修复10.3万hm~2,治理度达到62.5%。介绍了治理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三五"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22-24
<正>1 治理开发的成效延安市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2.88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8.4%,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9000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是导致群众生活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是“七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长期战略任务来抓,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认识和探索,全市的水土流失治理进入了讲求科学、注重效益、大现模治理开发的新阶段.到1996年底,全市共兴修基本农田25.16万hm~2,人均0.16hm~2,造林76.9万hm~2,种草37.18万hm~2,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建立之初的14.4%提高到42.9%;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面积1.67万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8%.“七五”以来的11年间,年平均治 理面积超过1000km~2,治理速度是“七五”前的6.3倍.  相似文献   

19.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湫水河二期治理项目,2003年开始实施,期限为五年。五年间,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324.72 km~2,占计划107%。其中,新建基本农田997._87 hm~2,营造水保生态林1.40万hm~2,水保经济林4 161.87 hm~2,种草1 501.67 hm~2,封禁治理1.175万hm~2,修筑淤地坝(谷坊)336座,治理度达到77.9%,林草覆盖率达到42.7%,人均基本农田0.119 hm~2。流域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主要经验:一是加强领导,二是多元投入,三是分类指导,四是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土保持》1997,(6):56-57
<正>霍山县位于皖西山区江淮分水岭的北坡,县内有国家兴建的佛子岭、磨子潭两大水库,总蓄水量为8.34亿m~3,这对江淮之间的淠史杭灌区和淮河中下游防洪、缓洪、发电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全县共有24个乡(镇)28条小流域283个行政村,36.3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1.92万,土地总面积2042km~2,耕地面积1.79万hm~2,山场面积15.73万hm~2,水域面积1.47万hm~2,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8%,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县.为了从根本上治理淮河,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农民脱贫奔小康.在县委、县政府的多次汇报请求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于1992年把我县列入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重点县,首批工程批准了我县10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方案,这给我县治理区群众带来了机遇,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