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Schum.:Fr.)Sing.]隶属伞菌目、口蘑科、香蘑属。全世界已知该属约有150多种。除花脸香蘑外,我国分布的主要品种还有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肉色香蘑(L.irina)、灰紫香蘑(L.glaucocana)、白香蘑(L.caespitusa)、粉紫香蘑(L.personata),几乎都为味道鲜美的食用菌。花脸香蘑因其菌盖扁、半球形,幼嫩时中部稍微下凹,菌盖表面湿润时呈半透明状或具有水浸状花纹,故也被称为花脸蘑。云贵山区群众传言该菌有养血益肝功效而称之为"养血菌"。新鲜时菌内浅紫色、菌  相似文献   

2.
陆欢  徐宁  王春晖  刘波  孙叶光 《食用菌》2019,(3):57-58,61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又名紫晶品蘑、丁香蘑、花脸蘑、紫花脸香蘑等,是名贵食用菌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1-2]。目前国内对花脸香蘑栽培实践的报道很少,仅在浙江、吉林、黑龙江等地有栽培试验报道。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对花脸香蘑菌种进行纯化复壮[3],并规模化栽培示范成功,总结出大棚阳畦花脸香蘑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8种碳源物质、7种氮源物质及8种碳氮比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物质是土豆,其次是高粱米、蔗糖、葡萄糖;适宜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物质是蛋白胨,其次是酵母膏、牛肉膏、硝酸钠;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是40:1。  相似文献   

4.
以花脸香蘑菌株“ts916”为供试菌株,采用平板培养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的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供试物质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无机盐中,适量质量浓度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抑制花脸香蘑菌丝生长。当硫酸镁质量浓度为1.5 g·L-1时,花脸香蘑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4.88 mm·d-1。供试维生素(VB1、VB2、VB6、VC、叶酸和烟酸)在一定范围内均可显著促进花脸香蘑菌丝的生长,其中当VB6质量浓度为4 mg·L-1时,花脸香蘑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6.63 mm·d-1。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中,6-BA、2,4-D、NAA抑制花脸香蘑菌丝的生长,GA3的添加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表型鉴定和ITS测序相结合的方法鉴定香蘑属2个菌株。结果表明,2个供试菌株1株是花脸香蘑,另1株是紫丁香蘑。对香蘑属菌株进行驯化研究发现,花脸香蘑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子实体的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2℃~26℃,利用玉米秸秆发酵料栽培,成功驯化花脸香蘑菌株。紫丁香蘑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没有获得子实体。  相似文献   

6.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 (Fr) Sing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论述了花脸香蘑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基、营养评价,探讨了花脸香蘑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对液体深层发酵生产花脸香蘑功能饮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配比为:花脸香蘑提取液浓度为50%,甜味剂(白砂糖)2%,酸味剂(柠檬酸)0.06%,稳定剂(海藻酸钠)0.05%,制成的饮料酸甜适口,有花脸香蘑特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以4个花脸香蘑菌株及已公布的花脸香蘑基因组为试材,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花脸香蘑基因组上的SSR类型及分布,设计了50对SSR引物开展试验验证,以期为花脸香蘑的种质资源鉴定、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总计检索到7种SSR类型的2 486条序列,其中主要以单碱基(P1)类型为主,占总SSR的67.70%,且分布密度较高;四、五、六碱基重复的类型较多,但数量较少。由验证试验获得4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好的引物,分别为HLMSSR001、HLMSSR004、HLMSSR015和HLMSSR041。其中,HLMSSR001和HLMSSR004可以通过单一的引物扩增即可将4个花脸香蘑菌株进行区分鉴定。同时,基于4对引物进行花脸香蘑DNA指纹编码的构建,获得了4个花脸香蘑菌株唯一的8位数分子指纹数据库编码。  相似文献   

9.
香型蘑菇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是夏秋季生长在山坡草地、草原、菜园等地的一种野生食用菌。气味浓香,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该菌在市场上价格昂贵,贵阳地区售价每千克鲜菇为16~30元。为开发这一美味食品,我们于1990年开始采集不同地区生长的花脸香蘑种二十多个进行分离、驯化、栽培。经五年多的艰辛试验,终于研制成功性能稳定的香蘑新种——花脸香蘑L-607及其一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药(食)用真菌进行了大量研究,花脸香蘑作为优质药用及食用种类,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等药用价值,具备极大的开发潜力。从培养方法、成分组成以及药理活性等3个方面对花脸香蘑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花脸香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浙江食用菌》2011,(6):50-50
花脸蘑属口蘑科、香蘑属,又称丽香蘑,有紫花脸和白花脸等品种,口味鲜美,是东北、内蒙及北方许多地区家喻户晓的野生茵品种。多年来,各地科研人员虽努力驯化,但成功的报道不多,因此,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干品多为野生采集加工,价格高昂,且质量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2.
发酵料栽培花脸蘑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脸蘑Lepistasordida(Fr.)Sing,又名花脸香蘑、紫花脸蘑、丁香蘑。气味香浓、味道鲜美,鲜食和干食口味具佳,为东北地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目前花脸蘑的野生资源稀少,很难满足大众的需求,人工培植花脸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对野生花脸蘑进行组织分离和菌种驯化、栽培试验,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摸索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台蘑是泛指生长于山西省五台山上的一些优质野生菇类,主要种类有大白桩菇(Leucopaxillus giganteus)、肉色杯伞(Clitocybe geotropa)、香杏口蘑(Tricholoma gambosum)、紫丁香蘑(T.umdum)、粉紫香蘑(Lepista personata)、垩白桩菇(Leucopaxillus albissimus)、黄白杯伞  相似文献   

14.
花脸香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的分类学地位及分布、生物学特征、菌株鉴定方法、驯化栽培以及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花脸香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野生香蘑属菌株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野生香蘑属菌株为研究材料,进行ITS测序,并以10个GenBank香蘑属菌株ITS序列为参照,应用DNA—MAN、MEGA4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研究结果表明,No.1、2、4、5、6与GenBank花脸香蘑菌株聚为一类,应视为花脸香蘑菌株,而No.3菌株与肉色香蘑及GenBank中3个水粉杯伞AY521248、DQ149727、DQ149728都具有0.308的遗传距离,其分类地位有待予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花脸香蘑及袋料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优选出适用于花脸香蘑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木屑78%,白砂糖3%,玉米粉10%,豆饼粉5%,轻质CaCO3 2%,石灰1%,KH2PO4 0.5%,石膏0.5%,在袋料栽培过程中,施基肥钙镁磷肥250g/m^2,尿素50g/m^2,KH2PO4 20g/m^2,能明显增加花脸香蘑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丁智权 《食用菌》2011,(6):49-50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Fr.)Sing]幼嫩时中部稍微下凹,因其菌盖扁平、呈半球形,菌盖表面湿润时具有水浸状花纹或呈半透明状,故在东北黑龙江地区都称之为花脸蘑。花脸香蘑子实体中不仅富含人体抗自由基、抗衰老、抗癌微量元素硒、锗、锌,还具有抗补体、抗炎、免疫抑制和促进血小板凝聚以及抗流感病毒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姜雪  庞惟俏  杨洋  郭德军 《北方园艺》2016,(22):152-156
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株野生紫色食用菌B5和BF8菌株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不同香蘑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香蘑在分子水平鉴定和品种亲缘关系的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B5和BF8子实体、菌丝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株菌株的28SrDNA高保守区序列和ITS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93%和89.84%。B5菌株鉴定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BF8鉴定为紫丁香蘑(Lepista nuda),它们为同属不同种的2种食用菌。  相似文献   

19.
花脸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无机盐以加入MgSO 4 0.5 g, KH 2PO 4 1 g(/L)最好;菌丝体在碳氮比20∶1~100∶1范围内均能生长,在20∶1~30∶1时最佳;菌丝培养不必添加维生素;菌丝体在pH7、8、9时生长均较好.经正交试验结果确定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最佳培养基为(/L):蔗糖20 g、豆粉6 g、MgSO 4 0.5 g、KH 2PO 4 1 g.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水浸提法,以粗多糖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 (Fr.) Sing.]菌丝体发酵全液中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 ℃、提取次数3次、pH 12、乙醇终浓度70%;在此优化条件下,花脸香蘑发酵全液的粗多糖得率达4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