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星  吴爱月 《蔬菜》2010,(2):10-13
<正>大棚早春茬西瓜采用"三膜一苫"的覆盖保温方式,即大拱棚里套小拱棚,小拱棚内覆盖地膜,小拱棚外覆盖草苫,可比露地西瓜早上市60多d。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翟胜祥 《蔬菜》2010,(12):18-20
<正>枣庄市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近10年来,利用钢架大拱棚(竹木结构大拱棚)+中拱棚(小拱棚)+地膜栽培方式(俗称"三膜覆盖")栽培早春马铃薯,面积逐年增加,设施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广  相似文献   

3.
 早春茬番茄双层“天膜”覆盖栽培早春茬番茄栽培长期以来广泛采用的是3层或4层覆盖,即大棚内搭小拱棚、小拱棚下盖地膜或在3层覆盖的基础上再在小拱棚上盖草帘。近年来,笔者在大棚内改用双层“天膜”加地膜;或双层“天膜”加小拱棚覆盖技术,明显地提高了棚温,在最...  相似文献   

4.
<正>小拱棚加地膜双层覆盖是目前各地普遍推广应用的早熟栽培方式。它把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两者的优点综合起来,在早春低温天气条件下,能比地膜或小拱棚单膜覆盖更早熟、增产,而且成本较低,管理方便。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凤阳当地典型的设施类型为试验对象,研究比较了单层覆盖的温室和大棚、2层覆盖的温室+拱棚和大棚+拱棚等不同设施覆盖类型在冬至前后对气温、土温和光照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冬至前后,温室+拱棚保持日最低气温在5℃以上,最低土温可达9.2℃;大棚+拱棚气温在0~5℃,最低土温6.3℃;温室气温有时在0℃以下,最低土温7.5℃;大棚气温则常在0℃以下,有时达-4.75℃,最低土温达3.95℃。在观测的天数范围内,单层覆盖的温室和大棚、2层覆盖的温室+拱棚和大棚+拱棚日平均最高光照强度分别为25.8和25.6、12.1和7.2klx。建议在淮河流域进行喜温作物的冬季生产适宜采用温室+拱棚类型,其它覆盖类型需再增加保温或加温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3 年的大蒜为什么出现多生长点现象?2013 年大拱棚黄瓜为什么会出现“瓜老”现象?拱棚黄瓜为什么在4、5 月就会发生白粉病?  相似文献   

7.
山东沂南县对老旧大拱棚进行改造升级,新建设的双膜双结构大拱棚坚固耐用、空间大、操作方便,保温性好。探索出的双膜双结构大拱棚黄瓜—芹菜栽培模式实现了大棚蔬菜的周年生产,早春黄瓜可提前30~40 d(天)定植,提早上市,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小拱棚内温湿度的变化及对春大白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T5”K]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不同小拱棚和不同苗龄处理,对不同小拱棚内气温、地温、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小拱棚处理对春大白菜长势、产量、耐抽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拱棚对昼气温的增温效果非常明显,而对夜气温的保温效果不明显。与单层小拱棚相比,双层小拱棚保湿效果好,但增温、保温效果不明显。与无水袋小拱棚相比,有水袋双层小拱棚能加速昼气温的上升、缓冲夜气温的下降。小拱棚对春大白菜的长势、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地延缓叶球内花薹的伸长。相对而言,在本试验中无水袋单层小拱棚处理在春大白菜长势、产量及耐抽薹性方面稍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以2、3、4连栋拱棚为试验棚体,采用原位观测和CFD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3种拱棚的抗风、通风及热湿性能,以期通过总结棚内微环境时空演化规律,为夏季避雨栽培连栋拱棚连栋数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随着连栋数增加中间各跨棚顶外围所受气流阻滞作用增强;棚内气流通道显著影响温湿度时空分布,连栋数增加出风口风速减小,棚内靠近出风口一侧的边跨的温度、相对湿度均增大,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大于相对湿度,以紧邻出风口测点为例,2、3、4连栋拱棚的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为30.44、31.07、31.82℃和60.99%、61.72%、62.59%;针对该研究种植番茄的连栋拱棚,完全开启侧向通风口可引导气流主要流经成熟期番茄的冠层高度,使得冠层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竖直方向最低,利于夏季高温季节避雨栽培.对比3种连栋数的拱棚,从通风、降温除湿效果进行分析,建议夏季避雨栽培,连栋拱棚以2、3连栋为宜.  相似文献   

10.
3膜1苫蜜冠甜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忠 《中国瓜菜》2011,24(3):52-53
<正>近年来,商丘市保护地甜瓜生产发展很快,小拱棚3膜1苫(地膜、拱棚农膜、草苫及草苫上面的覆盖膜)栽培已成为本市加快发展高效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商丘市睢阳区科学技术协会于2004年引进  相似文献   

11.
<正>菜豆为喜温作物,生长适温为10~25℃。在我国华北地区,春播菜豆一般采用小拱棚覆盖种植和地膜覆盖种植。小拱棚覆盖种植一般于3月中旬播种,地膜覆盖种植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因播种方式、土  相似文献   

12.
拱棚春大白菜是填补春季淡季蔬菜供应的重要手段。详细介绍拱棚春大白菜生产的拱棚建设、品种选择、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等环节关键技术,以期为北方地区拱棚春大白菜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陈玲  华香 《长江蔬菜》1990,(4):39-39,38
1986年以来,我们进行了番茄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特早熟栽培的试验示范。连续4年获得早熟高产(平均亩产达5541公斤,最高亩产达10034公斤),证明地膜覆盖加小拱棚栽培与单纯小拱棚、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相比,产量分别增加25~30%、30~40%和55~70%;成熟期分别提早10~15天、20~30天和40~50天;而且用工量也不多。现将其栽培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中部干旱带新型双膜大跨度拱棚空间大,机械操作方便,保温性能强。利用该拱棚进行早春西瓜—越夏辣椒—越冬菠菜一年三茬栽培模式,缓解了土壤连作障碍,实现了蔬菜周年安全生产。截至2016年12月,宁夏设施农业建设面积达5.98万hm^2(89.7万亩),其中,拱棚2.71万hm^2(40.6万亩),占设施总面积的45.3%,是宁夏自治区设施蔬菜的主栽类型。目前主要栽培模式有吴忠地区马家湖小拱棚西瓜,中卫市、西吉县小拱棚和大拱棚韭菜,引黄灌区拱棚越夏番茄,  相似文献   

15.
那丽 《中国瓜菜》2003,(3):22-23
郑抗7号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瓜抗病育种组最新培育的特早熟杂交一代西瓜新品种,是郑抗6号的改良品种。全生育期83~85天,果实发育期25天左右,小拱棚栽培时会适当延长;植株生长势中等,易坐果;果实椭圆形,果皮绿色覆浓绿色条带,外观美,商品性好;耐低温弱光,耐湿性好,是目前保护地栽培的最佳品种之一。小拱棚双覆盖栽培是目前应用面积最大的早熟栽培方式,其有效地结合了小拱棚覆盖和地膜覆盖的优点,早春低温条件下能促进西瓜早熟、增产。郑抗7号采用小拱棚双覆盖栽培,其特早熟性可得到充分发挥,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生产示范,效…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省滕州市早春拱棚马铃薯在4月底至6月初上市,此时鲜食马铃薯售价高、品质优、效益好,每667 m2产值平均在8 000元以上,而其投资成本仅千元左右,小小的马铃薯已经成为滕州市农民发家致富的"金豆豆"。山东省滕州市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1950年前后开始零星种植,1988年开始推广早春阳畦栽培,1991年部分农户将阳畦改为小拱棚,经过多年摸索和总结,现已形成多种拱棚、多层覆盖、多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地蛋等。它具有抗旱、高产、优质、高效、营养全等特点,因此成为农村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优选作物,在我国广泛栽培,栽培方式也多种多样。目前,早春马铃薯保护地栽培除了用地膜覆盖外,还有拱棚内覆盖地膜的两膜栽培模式,大拱棚和地膜之间再搭建小拱棚或二层膜的三膜栽培模式。我们采用的是三膜覆盖的栽培方式。一般于1月  相似文献   

18.
<正>拱棚马铃薯春早熟栽培,4月下旬即可上市,使马铃薯供应期比露地提前1.5~2个月,价格3~4元/kg,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拱棚马铃薯春早熟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春马铃薯要求块茎休眠期短,或易于解除休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浙江地区羊肚菌钢管大棚栽培效率低、成本投入大的问题,试验采用小拱棚轻简化大田栽培技术。具体介绍该项技术的菌种及外源营养袋的制作、机械整地播种、小拱棚搭建、发菌及出菇管理等;并比较栽培成本与效益。结果为羊肚菌小拱棚轻简化大田栽培模式与镀锌钢管大棚栽培模式产量相当,但前者可节省85%的设施成本和25%的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20.
辣椒采用“三膜两苫”越冬栽培,具有成本低、效益高(667m2净产值达5000元)、易操作等优点。“三膜两苫”指大拱棚、小拱棚和定植覆膜及两个小拱棚覆盖草苫,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大小拱棚的设计1.大拱棚 采用宽6m,长60~80m,高1.6~1.8m的大拱棚较为经济实用。2.小拱棚 大拱棚内套两个小拱棚,小拱棚宽2.2m左右,两棚之间留40cm的走道,两边留60cm放草苫,在不影响揭盖草苫的前提下尽量将棚建高一些,一般在1.2m左右。二、品种选择选用高产、抗病、耐弱光的品种,本地常用品种有苏椒5号、洛椒24号、大果早丰、大果早杂2号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