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铝和酸胁迫对苜蓿根瘤菌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铝和酸胁迫下,比较分析了天蓝苜蓿和紫花苜蓿根瘤菌的生长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及GR(谷胱甘肽还原酶) 等抗氧化酶系响应特点。铝胁迫设5个梯度,即0,25,50,75,100 μmol/L;酸胁迫设4个pH水平,即4,5,6,7。结果表明,铝和酸胁迫下,2种苜蓿根瘤菌的ODA600均显著降低,生长受到抑制,且天蓝苜蓿根瘤菌的ODA600显著高于紫花苜蓿根瘤菌。在pH水平为4和5时,紫花苜蓿根瘤菌没有生长。在铝毒胁迫下,天蓝苜蓿根瘤菌的SOD酶活性一定程度减小后缓慢上升,而CAT、POD和GR酶活性随铝浓度增大显著下降;紫花苜蓿根瘤菌的SOD,CAT及GR酶活在低Al胁迫下无显著变化,在高铝胁迫下显著下降。随着pH水平的下降,天蓝苜蓿和紫花苜蓿根瘤菌均表现为SOD、CAT、POD、GR酶活性的显著下降。在不同铝及酸胁迫下,天蓝苜蓿根瘤菌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紫花苜蓿根瘤菌。综合分析认为天蓝苜蓿根瘤菌较之紫花苜蓿根瘤菌有较强的耐酸、耐铝性。  相似文献   

2.
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是限制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 Hack)可在长汀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正常生长,可能存在对酸和重金属胁迫特殊的适应机理。鉴于此,以宽叶雀稗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Pb、Cd及酸胁迫试验,测定不同胁迫下宽叶雀稗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b (≥500 mg·L-1)、Cd (≥50 mg·L-1)胁迫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H-4.5,pH-5.5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Pb处理早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中后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增后减趋势;Cd胁迫早期及晚期的SOD、CAT活性先减后增;酸处理中后期的SOD活性及早中期的POD活性均先减后增,早期及晚期的CAT活性则先增后减。宽叶雀稗抗氧化酶系统在Pb、Cd及酸胁迫下响应机制不同,SOD、POD、CAT活性高低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和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不同根型苜蓿幼苗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沙培盆栽法,以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根蘖型公农 4 号杂花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 (CK)、中度(M)和重度(S)3 种干旱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根型苜蓿根系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随干旱胁迫加剧,各根型苜蓿根系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 MDA 含量及 SOD、 POD、CAT 活性绝大部分显著升高,其中清水紫花苜蓿根系 MDA 含量增幅相对较小,这与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保护酶系统(POD、SOD、CAT)有关,且各根型苜蓿幼苗期对脯氨酸、可溶性糖、POD 和 SOD 的响应更敏感;各根型苜蓿根系木质部面积、韧皮部面积、木质部导管数量、导管面积、导管直径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显著增加,而皮层厚度大多显著减小。 【结论】各根型苜蓿幼苗期根系通过对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保护酶和根系内部解剖结构的调节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抵抗一定的水分亏缺。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PEG-6000对3个品种燕麦幼苗进行干旱胁迫,测定了胁迫后1~5 d内其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研究干旱胁迫对燕麦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分数PEG 6000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胁迫水平SOD、POD和CAT活性增加值大于高胁迫水平,受胁迫植株的保护酶系统能够进行自身的调节以抵抗干旱伤害。  相似文献   

5.
以披针叶黄华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和Na2SO4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披针叶黄华试管苗鲜重、干重、单株叶片数及叶绿素含量在0.2%Na2SO4胁迫下均高于对照组,而在0.4%~1.0%Na2SO。和0.2%~1.0%NaCl胁迫下,试管苗鲜重、干重、平均株高、单株叶片数及叶绿素含量均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与NaCl相比,Na2SO4胁迫下试管苗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均小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试管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NaCI胁迫下随着盐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a2SO4胁迫下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而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着2种盐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披针叶黄华试管苗通过提高SOD、CAT以及POD活性,清除盐胁迫下产生的过量活性氧,保护膜结构,缓解盐伤害,同时,披针叶黄华试管苗适应Na2SO4胁迫的能力强于NaCl。  相似文献   

6.
用肠炎沙门氏杆菌感染雏鸭,研究雏鸭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动态,同时,探讨药物治疗对感染雏鸭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测定了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雏鸭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于感染12h、36h极显著升高(P〈0.01),而60h后则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于36h、60h升高(P〈0.05或P〈0.01)。而MDA含量则于12h增加(P〈0.05),随后降低但不显著(P〉0.05),说明肝脏抗氧化功能于感染后发生异常变化,同时,用西药氟苯尼考或中草药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杆茵的雏鸭进行饮水给药治疗,均能一定程度上增强肝脏的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肝脏中各种抗氧化酶参与了抵御肠炎沙门氏杆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茶多糖对鸡肉品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日龄AA肉鸡225只随机分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分别在饮水中加入0%、0.2%、0.4%的茶多糖,研究其对鸡肉品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茶多糖能显著地改善肉色(P〈0.01),降低滴水损失(P〈0.01),明显增强鸡肉的抗氧化性能(P〈O.05),显著地提高肉鸡血清中的GSH—Px(P〈0.05)、SOD活力(P〈0.05),显著地降低血清中的LDH活力(P〈0.05)。同时,茶多糖有提高肌肉中IMP含量(P〉0.05)、血清中AKP活力(P〉0.05)以及降低肌肉中CHOL、Pb、Cd含量(P〉0.05)和血清中CK活力(P〉0.05)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盐碱环境对苜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三种同工酶活性的影响,以14个不同品种的苜蓿(分别编号为1~14)为研究对象,对幼苗进行复合盐碱胁迫下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复合盐碱胁迫条件下14个不同品种苜蓿的酶活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苜蓿通过维持较高的POD、CAT和SOD抗氧化酶活性来减少盐害,适应环境;抗复合盐碱强弱顺序为121059483141171236。  相似文献   

9.
狂蝇蛆病对驯鹿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驯鹿狂蝇蛆病与机体氧自由基代谢的关系,分别对感染驯鹿和健康驯鹿血清中的微量元素硒(Se)、锌(Zn)、铜(Cu)、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染组驯鹿血清Se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Zn、Cu含量差异不显著;感染组驯鹿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uZn-S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T活性差异不显著;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机体患病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抗氧化能力降低,引发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观察牛磺酸(Taurine)对大鼠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给试验大鼠每日灌服牛磺酸,3周后处死,测定血清和肝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各牛磺酸给药组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的SOD活性、GSH—PX活力及T-AOC上升,MDA含量降低,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牛磺酸可以提高大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1.
以波斯菊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滤纸床进行发芽实验,探究镉(Cd2+)胁迫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及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种子Cd2+胁迫缓解的最佳处理方式与最适浓度,对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胚芽长、鲜重、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波斯菊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及胚芽长随着Cd2+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波斯菊种子能忍耐<0.6 mmol/L的Cd2+处理,但高浓度的Cd2+ (≥0.6 mmol/L)对波斯菊的发芽指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对单Cd2+处理下的波斯菊种子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外源MeJA的处理方式表明,MeJA浸种预处理方式的效果优于MeJA与Cd2+同时处理的方式。且1.0 μmol/L的外源MeJA浸种预处理的缓解效果最佳,与单Cd2+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波斯菊种子19.3%的发芽率,73.0%的活力指数,幼苗28.1%的鲜重,并降低了植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低浓度的MeJA主要通过提高植物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清除体内产生的活性氧(ROS),并降低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来增强种子逆境胁迫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综合评定分析的方法评价匍匐型天蓝苜蓿(Medicago minima L.)、小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与禾本科草坪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混播后绿地草坪的品质;同时研究它们的植株生长和根系分布,探讨豆禾混播对禾本科草坪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天蓝苜蓿、小苜蓿与禾本科草坪草混播可以促进禾本科草坪草生长,豆禾混播草坪性能优于禾禾混播,其中天蓝苜蓿与这两种禾本科草坪草混播效果佳,可形成致密、颜色均一的绿地草坪;在叶色上,天蓝苜蓿适合与叶片颜色较深的禾本科草坪草混播,而小苜蓿则适合与叶片颜色较浅的禾本科草坪草混播;混播草坪中豆科根系分布较深,禾本科根系分布较浅,豆禾混播可利用不同土层的营养物质;两种豆科植物较适宜的播量均为2 g·m-2,与禾本科草坪草混播最佳的播种时间为秋季。综合分析认为,天蓝苜蓿、小苜蓿与禾本科草坪草混播可以建造优质、美观的绿地草坪。  相似文献   

13.
天蓝苜蓿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天蓝苜蓿种子不同时期发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收获的天蓝苜蓿的种子发芽率很低,为9.1%左右,种子萌发对温度反应不敏感;经砂擦种皮后,发芽率提高到74.8%。对刚脱未经晾晒的新鲜种子的试验表明:种子一旦成熟脱落,胚已经成熟,胚没有后熟期。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硬实导致种子很难吸胀或吸胀后胚的伸长受阻,存在种皮抑制胚的现象,排除了胚后熟造成休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弯囊苔草对Cd胁迫的响应及其Cd富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Cd2+浓度(0、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下和不同时间内(1d、4d、7d、10d)Cd2+对弯囊苔草生长、生理指标及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株高、最长根长、新增根数、新分蘖数、鲜重和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干重比均随着Cd2+浓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2)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MDA含量、Pro含量和质膜透性均随着Cd2+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叶绿素含量在低浓度Cd2+胁迫时增加,高浓度和胁迫时间长时下降。(5)弯囊苔草体内Cd含量随Cd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根系对Cd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地上部分。根系对Cd的平均滞留率为93.21%,弯囊苔草对Cd的转移系数小于1,表明弯囊苔草根系对Cd有较强的滞留作用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法研究在不同浓度(0、5、25、50、75、100mg·kg~(-1))镉胁迫下美洲狼尾草(ML,Pennisetum americanum)和杂交狼尾草(ZL,P.americanum×P.purpureum)不同生育期的生长指标、光合作用特征,并比较两者耐镉性和对镉吸收转运差异。结果表明,1)相同生育期下,随Cd浓度的增加两种狼尾草株高先升高后降低,叶宽没有显著性变化,鲜重和干重逐渐降低;2)同一生育期,ML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高于ZL;低Cd浓度(5mg·kg~(-1)),对植株的光合指标影响不大,但Cd浓度增加后,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Cd处理对ZL光合作用影响要大于ML;3)ML生长性能受Cd胁迫影响比ZL要小,但ZL富集系数高于ML,ML耐镉性更好,而ZL修复镉污染土壤的能力更强;4)根系是主要富集部位并且镉从根系往地上部位转移系数较低,3个生育期中幼苗期植株中Cd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NaCl和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模拟典型混合盐碱胁迫,研究不同盐浓度对苜蓿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及胁迫时间的延长,生长速度受到明显的抑制,根、茎、叶鲜重均低于对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短期低浓度胁迫促使叶面积增大,但差异不显著;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苜蓿地上部干重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在浓度达到150mmol/L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根冠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盐碱胁迫促使紫花苜蓿光合产物向根系分配,以增加根系对无机养分的吸收,用以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及光合同化作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中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d浓度0.1mg/L、1.0mg/L处理后,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增加,达到50mg/L时,显著下降(P<0.01);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过氧化氢酶(CAT)在Cd浓度为10.0mg/L、1.0mg/L时活性最高;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在Cd浓度为50mg/L时达高峰。适度镉胁迫下,苜蓿依赖于SOD、GPOD和CAT清除体内活性氧,在重度胁迫下,叶绿体内主要依赖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来抵御氧自由基的毒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重金属镉(Cd)对柠条种子萌发的毒物刺激效应,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研究了不同Cd2+浓度(0,2,5,10,15,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mg/L的Cd2+浓度下柠条种子的发芽率、胚芽和胚根的长度达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3.8%,13.4%和11.2%,根和芽的P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9.2%、1.8%,CAT活性比对照增加6.3%、10.4%;Cd2+浓度为50mg/L时,柠条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46.9%,26.1%和27.8%;高浓度Cd2+(10,15和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及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浓度Cd2+(2、5mg/L)表现为促进作用。镉对柠条种子萌发具有"低促高抑"的毒物刺激效应,5mg/L的Cd2+浓度为柠条种子萌发刺激效应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水培法,探讨了低浓度Cd(15mg/L)和高浓度Cd(100mg/L)处理对马蔺植物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对马蔺幼苗株高、地下部鲜干重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可促进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DA,SOD和POD活性增加。高浓度Cd对马蔺幼苗株高、叶绿素a、b及地上鲜干重均存在显著影响,地下部鲜干重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虽低于对照(0mg/L),但没有显著性差异;MDA,SOD和POD活性显著增加。低浓度Cd和高浓度Cd处理下,叶片的叶绿素a/b比值较对照均增大,且叶绿素b下降幅度大于叶绿素a。高浓度Cd处理下马蔺对Cd的转移系数大于低浓度的,但均0.5,根系富集Cd的能力达75%,说明马蔺具有较强的耐Cd特性。  相似文献   

20.
野生黄花苜蓿栽培驯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野生黄花苜蓿进行了多年的栽培驯化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苜蓿栽培品系与野生群体相比返青早,生长速度快;株型直立或半直立,植株高度、分枝数量、叶量等性状均优于野生群体;平均鲜、干草产量分别比野生原始群体提高2.5倍和1.3倍,比敖汉苜蓿增产15%和4%,在内蒙古东部高寒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野生群体和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