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于CROPWAT模型水稻需水量及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地区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影响及水稻不同灌溉制度,基于黑龙江省庆安县1966~2015年气象、土壤数据和水稻作物参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水稻生育期内需水量变化规律,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有效降雨和灌溉需水量,对不同典型年份水稻需水量和有效降雨作耦合度分析,制定水稻灌溉制度。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水稻需水量在气象因素共同作用下以13.68 mm·10年-1速率下降,变化范围为410.8~574.6 mm;该地区特枯水年、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水稻需水量分别为521.0、484.9、451.8、410.8 mm;水稻在拔节和抽穗期需水量较大,两个时期需水量在不同水文年下差异明显;不同水文年下6、7、8月主要需水时期,需水量与有效降雨耦合度均小于1;同一水文年下灌溉定额均为淹水灌溉>"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控制灌溉,淹水灌溉灌溉次数最多,干湿交替灌溉模式灌溉次数最少;不同水文年下与淹水灌溉灌溉定额相比水稻"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控制灌溉节水效果明显,分别可节水6.3%~13.4%、29.1%~39.4%、30.6%~42.6%。有效降雨量难以满足水稻需水要求,在水稻生育期内应根据不同典型年选择合适灌溉制度灌溉,并在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两个高耗水时期加强灌溉。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灌溉能有效缓解水资源压力,研究不同再生水水源灌溉水稻对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对节约水肥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2020年以嘉优中科13-1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间歇灌溉(W1)、薄露灌溉(W2)、浅层灌溉(W3)3种灌溉模式及一级水(R1)、二级水(R2)、河道清水(R3)3种灌溉水源处理共9组试验,分析相同灌溉模式下不同灌溉水源对水稻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3种灌溉模式下,一级水和二级水水源处理水稻株高较河道清水水源处理水稻株高分别高6.7%和8.6%、6.7%和4.3%、7.1%和2.2%.3种灌溉模式下,一级水和二级水水源处理水稻干物质积累量较河道清水水源处理水稻干物质总质量分别高0.7%和28.7%、23.6%和13.3%、47.1%和35.1%.3种灌溉模式下,一级水和二级水水源处理水稻产量较河道清水水源处理产量分别高6.2%和27.4%、16.0%和13.7%、26.7%和2.5%.说明再生水水源灌溉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王芳 《甘肃农业》2005,(12):112-112
长期以来,“灌水越多,产量越高”的落后传统意识,加剧了水资源不足的矛盾,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改革灌溉制度,强化节水的经济、法制、行政措施,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成为当务之急。一、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水资源贫乏的程度:安定区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7199万方,其中地表水5719万方,地下水1480万方。在总量中,矿化度在3g/l以上的苦水资源2129万方,占29.6%,无利用价值。其余5070万方可用于农业灌溉, 及少部分可用于生活和工业用水。其中地下水可利用量1153万方,矿化度 2g/l以下的873.8万方,2~3g/l的279.2万方。地表水可利用量3917万方 (其中自产水3560万立米,入境水资源357万方),年内各月分配极不均匀,7 ~9月占53%,6~9月占64%,而且多以洪水出现,洪峰大、历时短、含泥量多,很难利用。按目前的水利工程设施和控制运用情况,实际能够引用量为 600~800万方,按可利用水资源计,我区人均水资源123.6方,亩均29.4方  相似文献   

4.
所谓水稻无水层灌溉,就是在水稻秧苗返青后不再在田面上积水.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要,使土壤保持70~100%的含水量.按常规一季水稻约需灌水12~20次,而采用这种灌溉技术,只需2~6次,灌溉水量节省一半多.  相似文献   

5.
在有限灌溉试验区里.对麦棉套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灌水处理.得出如下结果:在整个生育期内灌水均比不灌水增产.增产幅度达53.7%~75.5%.以蕾期和花铃期各灌1次水皮棉产量最高:蕾期灌水1次产量次之.但二者差异不显著;蕾期灌水比花铃期灌水增产11.6%。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与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设施番茄水肥利用率,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试验设置滴灌施肥与传统漫灌施肥两种模式,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以及设施菜田土壤温度、硝态氮、有效磷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漫灌施肥相比,滴灌施肥模式能提高设施莱田土壤温度0.5~1.5℃,增产4%~35%,氮肥利用率提高2%~17%。综合节水、氮肥利用和产量3项指标,以每6d滴灌1次,灌溉定额为每次180m^2·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一、水稻薄露灌溉技术的含义: 水稻薄露灌溉的"簿"是指灌溉水层要薄,即2厘米以下(习惯上深灌为6厘米以上,浅灌为3~6厘米);"露"是指田面表土要经常露出,水层不能长期淹盖表土层.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垦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根据2004~2006年黑龙江垦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对水稻的节水效果。选择农垦牡丹江分局858农场267hm2水稻种植典型示范区为试验点,得出控制灌溉较常规灌溉全生育期少灌水3~4次,节水2400m3·hm-2,增产398kg·hm-2。同时,水稻米质,抗倒伏、抗病虫害效果比常规灌溉都有明显提高。发展水稻节水控灌技术,可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对垦区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限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1993年在临汾市乔李村粮田3队进行冬小麦限水灌溉试验,提出减少灌溉次数(即灌溉量),只在关键时期进行灌溉,就可使冬小麦节水与增产的目标同时实现。冬小麦灌溉量减少33.0%~66.7%,产量只减少6.3%~12.3%,灌溉水生产效率提高33.3%~127.8%。因此,根据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临汾地区限水灌溉制度应为:在正常年份,一水条件下,浇足冬水;二水条件下浇好越冬水和浇足拔节水;存充足灌溉条件时要采取限水灌溉,节约水资源,应浇好越冬水,浇足拔节水,少浇孕穗水,小麦亩产可达到4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2016—2019年对水稻开展不同灌溉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节水减排效果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结合不同灌溉方式下灌水量、排水量、灌水次数、水分利用率以及水稻产量等指标,可知间歇灌溉应用效果更好.间歇灌溉方式下早稻和晚稻的灌水量分别为(201.5±34.8)和(240.9±42.1)mm,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35和1.38 kg/m3,产量分别为(6189.0±373.5)和(6409.0±682.5)kg/hm2.间歇灌溉结合70%化学肥料+30%菌肥的配比下,水稻产量更高.该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水稻生长与灌溉水温的关系 1.水稻是喜温、短日照植物,起源于南方.寒地水稻品种是早熟、极早熟粳稻类型.从水稻三性:即基本营养生长性、感温性、感光性来看,寒地水稻对光照不太敏感,而对温度敏感.所以,水稻生长与灌溉水温密切相关,尤其在稻株生长的前期和中期.根据试验研究,综合分析得出水稻在各生育期内对温度的要求,列于表1中.从表中可以看出,从返青期开始,灌溉水温最低在18℃以上,而该地区井灌区地下水温度在4~5℃,不能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灌溉水温的要求.所以,必须采取增温措施,提升水温,以达到作物对灌溉水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薄露灌溉对稻田节水和氮素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型原状土柱渗漏池进行水稻薄露灌溉与常规浅层灌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薄露灌溉可节水11.7%;每公顷单季晚稻减少N(硝态N)渗漏损失0.6kg,减少N渗漏损失率达12%;反映到单季晚稻产量上,薄露灌溉每池(4m^2)收稻谷2.90kg,常规浅层灌溉每池收稻谷2.75kg,薄露灌溉增产5.45%。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模拟我国南方双季稻作区不同的水分条件,设置4种灌溉处理,研究不同的灌溉条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灌和天灌的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最大.而湿灌和配灌在孕穗期达到最大,此后叶面积减小的趋势表现为天灌最快,淹灌最慢。早稻以淹灌的生物量最大,而晚稻以配灌最大;早稻各处理产量差别不大,以淹灌的产量最高,天灌的产量因水文年型不同而有较大的波动,晚稻各处理的产量差别加大,特别是天灌,产量难以保证,最大减产率达到22.9%,而配灌产量最高;各处理多年平均灌溉水分生产率为1.48kg/m^2,早稻较晚稻高,其中湿灌的水分生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 水稻采按叶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经济用水,减少水费开支,而且能增加植株的有效分蘖,促使穗大粒重,提高产量。实践证明,按照叶龄进行节水灌溉,一般比常规灌溉增产5%~8%,高产田块增产的幅度更大,经济效益更高。水稻叶龄节水灌溉有"五种"方法:1 寸水护苗。水稻移栽到活棵要寸水护苗,秧苗移栽后,常因日晒、植株受伤,稻苗延缓返青,必须在秧苗栽插后,采用寸水护苗,时间持续2~3天,有利秧苗早  相似文献   

15.
孟加拉国农业科学家培育出多个节水型水稻新品种,可节约灌溉用水最高至50%。 这些水稻新品种是由孟加拉国农村发展学会和孟加拉国水稻研究所共同培育的。副会长扎卡里亚介绍说,目前在孟加拉国生产1kg稻谷需要5t灌溉用水,如果按这样的用水量计算。未来几年孟加拉国将面临水荒。而研制出的90多个水稻新品种能节约灌溉用水33%至50%。  相似文献   

16.
1选地 该项技术对土地要求不甚严格,如低洼地、河滩地、井水灌溉稻田均可。但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备一定的灌溉水源。一般应具备提供200m3/亩的灌溉用水量(包括地上水和地下水)。二是土质为砂壤、轻壤或重壤土,即旱整地时土块容易细碎。土壤pH值在6~8.5,沙土地和土质粘重的重盐碱地不宜种植地膜水稻。  相似文献   

17.
通过6a的试验,分别研究了在一般干旱年份(年降雨量超过360mm)和较严重干旱年份(降雨量低于360mm),小麦品种(79121-15与定西24)、耕作方式(垄作与平作)及补充灌溉等农艺技术组合对产量的影响。在一般干旱年份,79121—15的产量比定西24的高,并且它们的产量在垄作种植下比平作种植下有显著提高。在严重干旱年份,定西24的产量比79121-15高。无论在一般干旱年份还是严重干旱年份,补充灌溉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通过不同品种与耕种方式,以及补充灌溉等农艺技术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一般干旱年份,组合品种、垄作和补充灌溉等技术措施,79121-15对产量的贡献率与定西24的相比较被提高了7.3%~9.9%。垄作较平作对产量的贡献率提高了9.3%~13.3%。补充灌溉对产量贡献率提高了17.7%~30.0%。但是,在严重干旱年份,组合品种、垄作和补充灌溉的情况下,补充灌溉提高小麦产量25.1%~35.5%,垄作和品种可适度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截止2002年底,贵州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67.153万hm^2,旱涝保收面积54.562万hm^2,机电排灌面积6.992万hm^2,分别占同期实有耕地面积的37.98%、30.84%和3.95%。农田灌溉面积有限,相当一部分稻田仍是“望天田”,缺乏灌溉条件。为此,本项目专题研究在已有稻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2001~2003年修  相似文献   

19.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而进行灌溉排水,使之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达到节水高产目的的一项技术措施。目前各地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有水稻控制灌溉、水稻非充分灌溉、水稻薄露灌溉、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水稻叶龄模式和水稻旱育稀植等。本区经过多年推行的薄露灌溉技术,彻底改变了农户长期淹灌的状况,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条件,调节了田间小气候,使之土壤经常露田落干而通气增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求新型稻渔共作模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光明渔村开展了新型稻渔共作模式的实践。不同情况下稻田灌溉模式影响了水稻的生长以及产量。实验分为每隔5 d灌溉一次鱼塘水,每隔7 d灌溉一次鱼塘水以及不灌溉鱼塘水。水稻种植品种为“吉宏6号”,水稻平均亩产544.97kg,总体旱田亩产量高于水田,不同灌溉周期亩产量5 d灌溉一次>7 d灌溉一次>不灌溉鱼塘水。地上部分生物量旱田大于水田。灰色关联度分布为0.576~0.907。各水稻根茎秆构成因子与水稻产量关联度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根长(0.907)>秆基部外径(0.863)=穗基部外径(0.863)>秆长(0.846)>株高(0.829)>穗长(0.776),其中与水稻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根茎秆构成因子是根长,关联度最小的是穗长;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水稻产量关联度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有效穗数(0.869)>穗粒数(0.847)>生物量(0.813)>结实率(0.806)>千粒质量(0.759)>每公顷穴数(0.715)>根干质量(0.625)>成穗率(0.576),其中与水稻产量关联度最大的产量构成因子是有效穗数,关联度最小的是成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