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芍药种子具有“双休眠”特性,自然播种萌发率低,生长周期长。试验对‘朱砂判’种子进行了GA3和低温处理,研究其对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GA3能够解除种子下胚轴休眠并促进生根,其中100 mg·L-1GA3处理的生根率与生根质量最好,生根率最高为41.33%;低温结合GA3处理不同主根长度的种子,对解除上胚轴休眠和促进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当主根长度<3 cm时,低温(4℃)4 周后500 mg·L-1GA3的处理最有利于种子萌芽与幼苗生长,萌芽率最高为96.67%;这种组合处理还可以促使芍药种子从播种到萌发所需时间缩至48 d。  相似文献   

2.
打破凤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IBA、6-BA以及不同时间的低温(4℃)处理解除凤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处理都可以解除根长4 cm以上的牡丹种子的上胚轴休眠,但GA3和低温处理效果较好,6-BA次之,IBA效果较差。300 mg/L GA3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发芽率逐渐升高,32 d时最高;100 mg/L的IBA和6-BA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随浓度升高发芽率降低。GA3处理的种子萌发较快,但出齐苗所需时间长;低温处理发芽耗时长,但出齐苗所需时间较短。IBA和6-BA处理改变了幼苗根系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的吸水特性及萌发情况。[方法]测定4种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萌发过程的物理吸水曲线并拟合曲线回归方程,进一步观测该批种子在15℃温箱中的萌发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滇牡丹种子吸水到饱和所需的时间为144~216 h,浸泡时间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曲线;萌发情况以50℃热水处理的滇牡丹生根率最高,达93.33%,其平均根长、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萌发率均在各处理中最高;平均根长与平均侧根数、侧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萌芽率与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种皮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吸水率,减少种子浸泡时间;种子播前通过较长时间(144~216 h)的水浸泡可提高滇牡丹种子的生根率,宜采用50℃热水处理滇牡丹种子。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云南龙胆(Gentiana yunnanensis)种子为试验材料,经赤霉素、氯化钙、硝酸钾的不同浓度处理,用不同温度浸种,置不同光照下培养,研究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云南龙胆种子经室温培养10d即可萌发;在不同浸种温度下萌发率相差不显著。蒸馏水室温浸种,24h/d光照培养萌发率为50%,自然光照培养萌发率为60%,黑暗条件培养萌发率为14.00%,光照与黑暗培养萌发指标差异显著(P0.05)。3种试剂浸种,萌发率最高的为300mg/L赤霉素处理,萌发率为82%,其次为0.2%氯化钙处理,萌发率为72%,1.5%硝酸钾浸种萌发率为70%,对照萌发率为60%。试剂处理,自然光照室温培养20d至种子不再萌发为止测其根长,根长最长为硝酸钾浸种,为7.38±0.62mm,其次为氯化钙浸种,为6.83±0.96mm,最短为赤霉素浸种,为5.94±0.90mm,对照为5.34±2.02mm。试剂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光能促进云南龙胆种子萌发,试剂处理不仅能提高云南龙胆种子萌发率,而且能促进胚根与胚轴的伸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时间采收凤丹种荚、种子沙藏或随采随播、不同的浸泡等处理的对比试验研究其对凤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将7月上中旬(果荚蟹黄色)采收的种荚阴干,取出种子后进行沙藏,10月上旬取出种子后常温水浸泡24 h,利用高脚穴盘(13 cm)、泥炭土与珍珠岩1∶1(体积比)的育苗基质在温室苗床中进行育苗管理,次年3月上旬种子发芽率可达65.88%,根长8.13 cm,根粗0.94 cm,芽长1.33 cm,次年10月移栽小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种子休眠原因,对其种皮透性、抑制物质强度(以豌豆Pisum sativum种子为材料)和种子不同部位外植体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皮透性对种子吸水率和呼吸速率有一定影响;用生根前的紫斑牡丹种子胚乳、胚、种皮浸提液处理的豌豆均有部分生根率,且生根率依次增大,但上胚轴萌发率均为0;用生根及发芽后的紫斑牡丹种子种皮、胚乳处理豌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生根前的,且均有部分上胚轴萌发,但前两者生根率及上胚轴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完整种子、种皮置于一旁的去皮种子、去皮种子、胚(裸胚或去子叶胚)的紫斑牡丹生根率依次提高,发芽率均为0;紫斑牡丹胚及去子叶胚均需要经过低温处理后上胚轴才可以萌发。由此说明:①造成紫斑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因素是种皮的透性、种皮及胚乳中的抑制物质。②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原因在胚内部,而与种子在生根后及发芽过程中种皮及胚乳中抑制物质强度的变化无关,去除种皮、胚乳及子叶无法解除其休眠,上胚轴休眠需要经过低温过程方可解除。  相似文献   

7.
以2017、2018、2019年采自生长在哈尔滨地区哈师大薰衣草园的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种子(贮藏时间1~3 a)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0、1%、2%、3%、4%)与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GA3)溶液(0、50、100、150、200 mg/L)对种子进行协同胁迫处理,以蒸馏水浸种为对照组;将种子于温室播种在54 cm×27 cm×6 cm播种盘中,试验周期14 d。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为评价指标,分析氢氧化钠与赤霉素协同胁迫处理对薰衣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种苗的鲜质量、干质量、含水量、苗长度、苗根长度为评价指标,分析氢氧化钠与赤霉素协同胁迫处理对薰衣草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贮藏时间为1~3 a的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状况为评价指标,分析贮藏时间对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氢氧化钠与赤霉素协同胁迫处理,薰衣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贮藏1、2 a的种子萌发进程优于贮藏3 a的种子,贮藏3 a的种子仍保持较高活力,说明研究区的薰衣...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的最佳萌发条件,提高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的萌发率,以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为试验材料,统计不同温水浸种时间+赤霉素浓度、不同珍珠岩和基质配比、不同低温层积时间+赤霉素浓度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结果表明:赤霉素浓度与浸种时间,赤霉素浓度为600 mg/L,浸种60 min时的发芽率最高,为45.1%。珍珠岩和基质配比为0∶1时,发芽率为40%,显著高于对照(滤纸),且极显著高于其他配比。低温层积时间和赤霉素浓度组合处理下,赤霉素浓度在150 ~900 mg/L,种子发芽率随层积时间的增加先升后降;层积14 d、赤霉素浓度为0 mg/L时,发芽率最高,为74 %。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变温培养条件下温水浸种60 min,低温层积14 d,使用纯基质做萌发床。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的方法,通过人工处理种皮、沙藏层积种子,降低种子内脱落酸(ABA)含量,用赤霉素(GA3)或赤霉素(GA3)与细胞分裂素(6-BA)混合处理种子等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结果表明,人工处理破坏种皮的方法,可以提高红豆杉种子吸水透气的性能,使种子提前萌发。用激素处理种子,也可以快速解除休眠,提前萌发,但是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沙藏层积处理18个月仍然是目前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缩短牡丹无性繁殖周期,以凤丹白(Paeonia ostii‘Fengdanbai’)种子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GA3、6-BA及根长对牡丹凤丹白成熟胚解除上胚轴休眠的影响,探讨能够快速解除上胚轴休眠的适宜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和根长。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未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对照中,上胚轴未萌动;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后,上胚轴均能在2~5 d内萌动,其中最快打破上胚轴休眠的处理是6-BA 0.1 mg/L+GA31.0 mg/L,而较快打破休眠且诱导出的胚苗生长状况最佳的处理为6-BA 0.5 mg/L+GA31.0 mg/L。根长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根长度对解除上胚轴休眠有一定的影响,根长0~1、4~5 cm时打破上胚轴休眠所需时间最短,但以根长为3~4 cm能较快打破上胚轴休眠且成苗率和真叶抽生率最高,成苗的各项形态指标较优,同时对胚苗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均验证了适宜的根长度为3~4 cm。综上,当凤丹白离体成熟胚胚苗根长长至3~4 cm时,使用1.0 mg/L GA3和0.5 mg/L 6-BA同时处理,既可快速打破上胚轴休眠缩短成苗时间,又可收获品质较好的种苗。  相似文献   

11.
低温和赤霉素对紫斑牡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在容器栽培条件下,赤霉素(GA3)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生根的影响,不同主根长度、低温((3±1)℃)时间、赤霉素(GA3)浓度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3能够促进种子生根,其中质量浓度为100mg/L的处理效果最好;种子发芽过程中,主根长度与低温时间的交互效应对初萌期和发芽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只有在主根生长超过40mm时,低温和GA3处理才能有效地促进种子发芽,在此基础上,低温14d结合100、200mg/L 或者500mg/L GA3处理为促进发芽的较好组合。当主根长度超过40mm时,低温和GA3处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幼苗的生长,以低温14d结合500mg/L GA3处理为最佳组合。综合分析表明,紫斑牡丹优化的种子播种育苗程序为:用100mg/L GA3处理种子24h后室温沙藏,待主根生长超过40mm时播种,并置于低温(3±1)℃下处理14d,再用500mg/L 的GA3处理后,于温室中培养成苗。   相似文献   

12.
探讨母树径级、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胖大海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观察不同贮藏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通过指数函数建立不同贮藏温度下胖大海种子发芽率与母树径级及贮藏时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母树直径50~59 cm提供的种子发芽率、活力最大;母树直径<30 cm提供的种子发芽率、活力最小.0℃贮藏下种子的平均发芽率最高,常温贮藏下最低.胖大海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保持种子50%的发芽率,其在-5℃、0℃和常温3个贮藏温度下分别不能长于135、195、45 d.综合分析表明,直径过大或过小的母树提供的种子发芽率均较低,从母树直径50~59 cm选种最佳,最好在0℃环境下贮藏种子,可以延长种子寿命至195 d,但胖大海种子不宜长久贮藏,优质的胖大海种子贮藏时间不能超过270 d.这为胖大海优种选择、贮藏及复壮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阿魏是重要的民族药材,其药材来源于新疆阿魏等几种植物。收集到全裂叶阿魏、新疆阿魏和托里阿魏三种植物种子,从种子外观特征、千粒重、吸水性、萌发特征、及温度层积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目的是阐明几种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表明,三种阿魏种子具有快速吸水能力,但种子萌发率不同。全裂叶阿魏种子不存在萌发困难。托里阿魏与新疆阿魏种子存在不同程度生理休眠,低温层积可打破种子的休眠,经高温-低温层积过程的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托里阿魏在高温(25℃/15℃)处理14 d,再低温(4℃)层积处理42 d时萌发率可达46%;新疆阿魏在高温处理42 d,再低温层积处理56 d时萌发率可达64%。  相似文献   

14.
小桐子种子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小桐子的种植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小桐子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储存时间(0、30、60、90 d)、发芽温度(10、20、27、35℃)、沙子含水量(2%、4%、8%)、播种深度(0、0.5、1 cm)、去皮处理(2端去皮、单端去皮、不去皮)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种子储存时间对小桐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10℃条件下小桐子种子不能萌发,在20-35℃范围内,种子发芽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7℃时发芽率最高;沙子含水量为2%、4%、8%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7%、96%和48%;播种深度为0、0.5 cm时发芽率较高;单端去皮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结论]小桐子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最适沙子含水量为4%。  相似文献   

15.
张立峰  吴兴文  佘跃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698-13701
[目的]了解两型豆(Amphicarpaea edgeworthii Benth.)种子硬实特性,探讨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方法]以两型豆种子为材料,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并采用浓硫酸处理、热水烫种、机械损伤3种方法处理两型豆地上种子,探讨两型豆地上种子的硬实特性和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同时探讨两型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两型豆地上种子为扁圆形,长3.38 mm,宽3.02 mm,厚1.88 mm,千粒重为15.32 g,自然成熟后硬实率高达98%,地下种子近扁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5 mm,百粒重50.08~58.26 g;破除硬实方法中,以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 min效果最好,热水烫种处理效果最差;20~30℃恒温条件是两型豆地上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而30/20℃变温为两型豆地下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结论]破除两型豆种子硬实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 min。  相似文献   

16.
牡丹为我国的传统名花,除具有观赏价值外,还是传统中药材中重要的天然药物来源。本文对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进行了综述,如大多数牡丹都有深度简单上胚轴形态生理休眠的特性;牡丹的种胚分化但发育不完全;种胚必须达到一定的长度,胚根才能突破种皮;牡丹种子的萌发需要经历暖层积打破种胚的形态休眠和胚根的生理休眠;上胚轴的生长需要冷层积,且只有胚根生长到一定的阈值,上胚轴才对低温敏感;赤霉素可以代替层积,促进种胚的生长和休眠的打破。最后,针对国内外的研究不足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马缨杜鹃种子适宜的短期贮藏技术,对采自4个居群的马缨杜鹃种子进行不同温度下贮藏30 d和310 d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贮藏30 d时,常温、冷藏(4℃)和冷冻(-2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发芽势差异显著,常温贮藏下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其中马雄山居群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常温贮藏方法较适合于对马缨杜鹃种子30 d左右的短期贮藏。贮藏310 d时,常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显著,冷藏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而冷藏条件下贮藏310 d的种子发芽势显著高于贮藏30 d。因此,冷藏是马缨杜鹃种子310 d左右短期贮藏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两型豆(Amphicarpaea edgeworthii Benth.)种子硬实特性,探讨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方法]以两型豆种子为材料,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并采用浓硫酸处理、热水烫种、机械损伤等方法处理两型豆地上种子,探讨了两型豆地上种子的硬实特性和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同时探讨了两型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两型豆地上种子为扁圆形,长3.38mm,宽3.02mm,厚1.88mm,千粒重为15.32g,自然成熟后硬实率高达98%,地下种子近扁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5mm,百粒重50.08~58.26g;破除硬实方法中,以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min效果最好,热水烫种处理效果最差;20℃~30℃恒温条件下萌发是两型豆地上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而30/20℃变温为两型豆地下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结论]破除两型豆种子硬实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min。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野皂荚种子萌发的特性,采用浓H2SO4酸蚀和高温水处理,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野皂荚种子直径约10 mm,千粒重(10.583±0.61)g; 其种子休眠是由硬实引起,属于强迫休眠; 破除其种子休眠的适宜方法可采用浓H2SO4酸蚀30 min,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达88%、75%、5.91以上; 最适发芽温度为25℃,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84%、50%、7.78; 光照对其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