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放牧过程牲畜采食和践踏损伤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对盆栽冷蒿枝叶采用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机械损伤的方式模拟放牧,测定了冷蒿叶片和根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损伤初期,轻度和中度处理后冷蒿叶片中蔗糖、葡萄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到损伤24 h,3种处理中蔗糖质量分数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葡萄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葡萄糖质量分数降了60.0%,74.6%和80.1%,淀粉质量分数下降了43.4%,45.2%和77.2%。葡萄糖和果糖结合成蔗糖,使其质量分数较高,在冷蒿体内积累。冷蒿根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变化与叶片相比是有所不同的。损伤初期,冷蒿根部葡萄糖质量分数上升,3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62.9%,94.3%和34.3%,果糖在轻度机械损伤处理后明显上升;到损伤后期,葡萄糖和果糖恢复到对照水平,蔗糖和淀粉随着损伤加强而下降。根部积累的主要是蔗糖和淀粉。冷蒿受损伤后,体内淀粉、蔗糖、葡萄糖质量分数发生变化,参加应急反应,同时轻度损伤可以增加冷蒿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高温干旱胁迫对黄薇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薇Heimia myrtifolia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引种植物,但对其引种后的适应性研究仍较缺乏。为了探究黄薇对高温干旱及协同胁迫的响应,采用人工模拟自然状态下干旱(对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高温(30,36和42℃)及高温干旱协同胁迫对黄薇叶片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加(P < 0.05),脂膜过氧化程度加深,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相关酶活性和相关还原物质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中度胁迫下达到顶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P < 0.05)。高温胁迫下,抗氧化酶效率和AsA-GSH循环效率均有提高。高温干旱协同胁迫下,黄薇受到的伤害明显大于单一胁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POD显著上升(P < 0.05)并于中度胁迫时达到顶峰,MDA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加(P < 0.05),AsA-GSH循环效率均有提高但在中度胁迫下开始下降,脂膜过氧化随着胁迫加深显著加剧,重度胁迫下已无法维持正常生长。黄薇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系统和AsA-GSH循环共同清除氧化物质,提高抗胁迫能力,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程飞  张颖  方元平  陈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91-11793,11867
[目的]研究镉对金鱼藻生长的影响和金鱼藻抗氧化酶对胁迫伤害的响应。[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溶液(纯镉离子浓度分别为0、0.2、1.0、2.0 mg/L)处理金鱼藻,并分别于处理后1、2、4、8 d测定处理后植株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镉的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氧化胁迫参数等指标。[结果]金鱼藻体内镉的积累量随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积累速率随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抗氧化酶系统对镉胁迫具有应激反应,当镉浓度小于1.0 mg/L时,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先上升,4d后又下降,而当镉浓度大于2.0 mg/L时,上述酶活性下降,同时,H2O2含量、MDA含量上升。[结论]低浓度镉可以诱导抗氧化酶活性,抵御氧化胁迫,但随着隔浓度的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植物受到氧化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4.
利用叶面喷施方法,探讨100μmol/L外施褪黑素(MEL)溶液对低温胁迫下不同葡萄品种抗氧化酶系统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循环)的影响,以此推论MEL在葡萄受到低温胁迫时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MEL可以促进低温胁迫下葡萄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积累,降低GSSG含量.长时间(7 h)低温胁迫下,外源MEL可以降低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含量,能够维持较高的AsA-GSH循环系统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喷施外源MEL促进了低温胁迫下葡萄AsA-GSH循环快速而有效的运转,降低了低温胁迫对葡萄植株的氧化伤害,从而缓解了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境中半红树植物抗氧化防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种半红树植物,研究了其在不同生境(潮间带和陆生)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陆生的黄槿、许树O2.产生速率和莲叶桐H2O2含量均显著的高于其潮间带居群,从而使这3种半红树叶片中抗氧化酶类(SOD、APX、CAT、POD和GR)活性均高于其潮间带居群。而处于潮间带杨叶肖槿、阔苞菊(除SOD外)的SOD、APX、CAT活性显著高于其陆生居群,此时,H2O2含量要显著低于其陆生居群,而陆生的阔苞菊居群SOD、POD、GR活性高于其潮间带居群,因此,O2.产生的速率显著低于其潮间带居群。不同树种对不同生境有着不同抗氧化防御策略,总的趋势是,陆生的半红树抗氧化酶活性均要高于其潮间带居群,尤其是POD、GR活性在5种半红树中均显著高于其潮间带居群,暗示环境胁迫造成的选择压力导致半红树植物适应性的反应。高温、高光照、干旱是对陆生半红树的逆境胁迫,因此,上调抗氧化酶活性,以降低逆境对半红树的膜脂过氧化,减少电解质外渗,最终提高了半红树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及复水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国霞  马莲菊  陈强  赵贵林  褚妍  任菲  李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278-1280,1282
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胁迫因素之一。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2个方面综述了植物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及复水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了染毒14d后不同浓度(0、10、20、40、80 mg· kg-1)异恶草酮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体腔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低浓度(10、20 mg ·kg-1)能显著诱导SOD酶活性(P<0.01,P<0.05),诱导率分别为19.56%、13.03%.CAT活性在较低浓度时没有显著性变化,当浓度达到40、80 mg· kg-1时出现显著性诱导(P<0.01),诱导率分别为43.42%、68.08%.T-AOC在整个胁迫阶段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最终趋于正常水平,20 mg· kg-1暴露组T-AOC含量最低(5.74 U·mg-l pro),比对照组减少了44.54%.GSH-Px酶活性在整个暴露阶段处于抑制状态.不同浓度的异恶草酮均能引起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暴露浓度与尾部DNA含量、Olive尾距和尾长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上述结果表明抗氧化酶活性及DNA损伤可作为异恶草酮影响的生物标志物,异恶草酮对土壤动物蚯蚓具有毒性作用,对土壤环境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茶树叶片抗氧化系统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铁观音和福鼎大白茶2年生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叶片O2.-的产生速率加快,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上升;铁观音SOD、POD、CAT、APX和GR的活性以及AsA和GSH的含量在轻度、中度水分胁迫下上升,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下降;而福鼎大白茶的保护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上升,在中度、重度水分胁迫下下降.在正常供水或水分胁迫下,铁观音均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铁观音对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高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9.
草甘膦是全球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但它的大量使用仍然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风险。该文主要探讨了低浓度(2 mg/L)和高浓度(10 mg/L)草甘膦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并且深入微囊藻的抗坏血酸与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深入研究了草甘膦对DHAR和GR酶的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草甘膦存在时微囊藻细胞中的还原型As A与GSH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10 mg/L草甘膦导致的微囊藻的生物量减少,氧化损伤加重不同,2 mg/L草甘膦会刺激微囊藻的生长和蛋白合成。这可能是由于2 mg/L草甘膦会刺激微囊藻体内的DHAR和GR酶的活性,从而再生更多的还原型AsA与GSH,从而减轻了草甘膦诱导的微囊藻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活性氧·抗氧化酶及抗氧化剂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19-18621
活性氧是机体正常的代谢产物,但其存在具有两面性。天然抗氧化剂作为机体抗氧化非酶系统的成分,除可直接清除活性氧,还可抑制活性氧的产生;或通过作用于抗氧化反应元件而提高内源性抗氧化物质的水平或抑制氧化酶的表达而减少ROS的产生。不同抗氧化剂在行使抗氧化作用时往往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