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东南州有机蓝莓园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有机蓝莓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促进蓝莓有机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于2013~2015年对贵州省黔东南州有机蓝莓园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共发现害虫种类6目26科148种,其中黑腹果蝇、大窠蓑蛾、越橘巢蛾和金龟子幼虫(蛴螬)为主要害虫;病害种类有7种,包括真菌病害4种、病毒病2种和生理性病害1种,其中真菌病害有蓝莓根腐病、蓝莓灰霉病、蓝莓枝条枯萎病和蓝莓叶枯病,病毒病害有蓝莓枯焦病毒病和蓝莓花叶病毒病,生理性病害为蓝莓红叶病。该园主要病虫为害蓝莓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导致植株萎蔫、枯死或脱落。[结论]研究结果为黔东南州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2001~2003年的调查鉴定,甘肃环县典型草地计有白草病害11种,其中真菌病害9种,细菌病害1种,菟丝子一种。黑痣病(Phyllachora graminis)和细菌性褐条病为主要病害。除黑痣病外,其余10种均为国内新寄主。真菌病害中,3种壳二孢(Ascochyta)、2种茎点霉(Phoma)、1种壳针孢(Septoria)经鉴定到属,因病害使产草量下降约4%.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云南省昆明市周边及丽江市蓝莓商业化种植区发生了一种蓝莓新病害,典型症状为茎干和枝条枯萎死亡,发病早期部分枝条和叶片枯萎但不脱落,韧皮或木质部横切面呈轻棕黄色或灰黑色变色。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及分子鉴定等方法对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种植区采集病样 15 份,分离获得来自蓝莓病株茎干、枝等器官的15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致病性试验证实,均为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利用ITSI-5.8S-ITS4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其序列分析结果与B.dothidea的同源性为 99%~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该病原菌在蓝莓果树上的危害在云南省内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木菠萝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省儋州、澄迈、琼山、琼海、万宁、保亭、通什、琼中、白沙和文昌等10个市(县)的木菠萝病害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发现海南岛木菠萝病害共21种。其中,真菌病害14种,寄生线虫病害1种,寄生植物病害2种,生理性病害2种,病原未明病害2种(各为丛枝病、根腐病);发生较为严重的有炭疽病、绯腐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叶点霉叶斑病、链格孢叶斑病及花果软腐病。发现尾孢霉、弯孢霉等几种较为少见的叶斑病,以及红根病、褐根病、根结线虫病3种根部病害。  相似文献   

5.
为安顺市李树病害无害化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对安顺市李园病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安顺市李树主要病害有16种,包括细菌性病害2种(细菌性穿孔病和根癌病)、真菌性病害11种(李红点病、流胶病、缩叶病、褐斑穿孔病、褐腐病、袋果病、白粉病、疮痂病、炭疽病、褐锈病和灰色膏药病)和其他病害3种(李果锈病、裂果病和日灼病)。其中,红点病、细菌性穿孔病和流胶病3种为重发生病害,年均发病率分别高达57.67%、39.25%和40.19%;袋果病、疮痂病、炭疽病、缩叶病和褐腐病为普遍发生病害;褐斑穿孔病、根癌病、灰色膏药病、褐锈病、日灼病、果锈病和裂果病为零星发生病害。  相似文献   

6.
摘要:根据贵州省麻江县桂花的病害发生现状,通过林间调查法和组织分离法对病害进行调研,采用ITS保守序列测序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致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木樨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其导致的真菌病害分别为桂花叶枯病和炭疽病。  相似文献   

7.
从长有粉状病原物的蝙蝠蛾幼虫虫体上分离、鉴定了一种真菌,并用分离的菌进行了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侵染后幼虫表现出所分离死虫虫体的病害症状,确定该菌为拟青霉病的病原物,经鉴定为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不同温度下致病力表明,该病在10~25℃、感病后7d死亡率达50%以上,感病后21 d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获得与鉴定引发杂交水稻稻曲病的病原真菌。[方法]通过微生物培养方法及多相分类鉴定技术,对引发杂交水稻稻曲病害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研究分离获得了引发稻曲病病害的绝对优势病原菌种,并鉴定为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防治水稻稻曲病病原真菌与减少稻曲病病害发生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鑫  余雯雯  束庆龙  曹志华  侯成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11-17912,17934
对安徽主要竹产区病(灾)害实地调查,共发现安徽活竹病(灾)害17种,竹材病害5种、暴雪引起的机械倒伏1种。在活竹病害中,叶部病害7种、枝干病害8种、根部病害2种;除冰雪引起的叶枯和机械倒伏外,其余均为真菌引起的病害。目前竹类侵染性病害危害较重的有刚竹黑痣病(Phyllachora spp.)、丛枝病(Aciculosporium take Miyake=Balansia take(Miyake)Hara),毛竹基腐病(Arthriniumphaeospermum Ellis)、白色腐朽病(Schizophyllum commune)等;自然灾害危害较重的是暴雪引起的竹林成片倒伏。总体来说,雪灾的危害性大于侵染性病害。在竹林营造和管理上,需重视对竹类病虫害和雪灾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广西甘蔗主要真菌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广西蔗区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种类,为甘蔗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1年采用随机踏查、种植户随访、资料查询和定点调查等方法对广西蔗区甘蔗真菌病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样本,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确定真菌病害的种类.[结果]共采集和鉴定出13种主要真菌病害,分别为:黑穗病、凤梨病、梢腐病、锈病、叶焦病、赤腐病、轮斑病、褐条病、褐斑病、虎斑病、白疹病、眼点病、黄点病,其中发生严重并对甘蔗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有黑穗病、锈病、梢腐病和凤梨病.[结论]黑穗病仍然是对甘蔗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生产中急需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以替代现有的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发生于新疆雪岭云杉上的一种新病害:云杉叶枯病和我国尚未报道过的二种新记录病害(芽枯病与枝枯病)及三种新记录真菌:暗红无座盘菌(Agyriumrufum),壁生粉衣菌(Caliciumparietinum)和毒鼠子多隔腔孢(Phragmotrichum chailetii).对这些病害的分布、症状、病原的形态及新记录真菌做了详细的记载和描述.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出口蓝莓病虫害发生及为害情况,2013-2015年在贵州出口蓝莓种植基地进行系统调查。共发现为害蓝莓的病虫害20种,其中病害9种,包括生理性病害2 种, 分别是红叶病和黄叶病,侵染性病害7 种,分别是灰霉病、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锈病、溃疡病和根癌病;虫害11种,分别是果蝇、金龟子(小青花金龟、铜绿丽金龟、斑喙丽金龟)、蚜虫(桃蚜、苹果黄蚜)、蝼蛄、小地老虎、叶蝉、天牛和木蠹蛾。对病虫害及其为害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为害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是灰霉病、金龟子和果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2015年6月在来自湖北随州的蓝莓苗木中,发现一种由帚梗柱孢霉引起的枝枯病。本研究开展了致病菌的鉴定工作,为病害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病样分离物通过组织分离、单孢分离及纯化后,用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致病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ITS序列比对及基于EF-1α,β-tubulin和Histone 3三段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的联合确定,同时本研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通过分离及致病菌测定后,选取代表菌株HBSZ05Ba进一步研究。形态学特征及ITS比对结果均将代表菌株划分入帚梗柱孢霉属球状囊泡组,三段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菌为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有性态为Calonectria canadensis)。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为PDA,光照对菌落生长无明显影响,最适氮源为NaNO_3,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结论】湖北随州蓝莓枝枯病病原菌经鉴定为C.canadense,该种真菌在蓝莓上的为害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福建17种中华猕猴桃病害和1种毛花猕猴桃病害.其中真菌性病害11种,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各1种,生理性病害2种,病因未明的2种.中华猕猴桃灰纹病(CladosporiumoxysporumBerk&Curt.)和毛花猕猴桃圆灰斑病(Leptosphaeriasp.)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福建省三明地区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受害蓝莓枝条样品,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针刺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利用形态学特征并联合分子生物学,明确致病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病组织中分离获得菌株KW1-4,将其回接至健康蓝莓枝条后,接种部位出现干枯病斑,再次分离获得的菌株与接种菌株一致,表明该菌株是引起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菌株KW1-4菌落圆形,白色至灰色,有2种类型分生孢子,α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梭形,具2个明显油球,(4.77~7.63)μm×(1.55~2.71)μm, β型分生孢子线形,无油球,(11.95~19.65)μm×(1.05~1.94)μm。采用ITS,TEF1-ɑ,β-tubulin3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KW1-4与Diaporthe australiana聚在同一分支。对比形态学特征,确定菌株KW1-4为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australiana。【结论】引起福建省三明市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是Diaporthe australiana,本研究首次报道Diapo...  相似文献   

16.
秦岭落叶松林真菌病害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秦岭落叶松人工纯林真菌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鉴定出病原真菌76种,其中1新种(另文报道),1个寄主新记录,10个陕西新记录种。病原以Phylosticta、Pucinia、Coleosporium、Melampsora属真菌为主;寄主以杨柳科、禾本科、松科等8科植物为主,并以叶部病害为多。林分不同层次(乔木、灌木、草本层)、不同海拔的落叶松林病害各有特点。草本层锈病居多;随海拔升高,林分病害趋于单一化  相似文献   

17.
在江西蓝莓产区的病害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由镰孢菌侵染的叶部新病害,主要引起叶片枯萎,进行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将为病原学及该病害综合防控提供前期基础。病原菌的分离采用二步分离法,组织分离之后采取单孢分离。致病菌的确定依据柯赫氏法则。病原菌的鉴定方法依靠表型特征鉴定,同时辅助ITS和TEF-1α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引致江西地区蓝莓叶枯病的致病菌为JX03Aa,经表型鉴定与分子鉴定表明该病菌为亚细亚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江西地区发生的蓝莓叶枯病由亚细亚镰孢菌侵染所致,蓝莓是亚细亚镰孢菌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18.
2010~2012年采用定点踏查、普查和定时系统调查的方式对广西甘蔗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甘蔗病害21种,其中真菌病害15种,细菌病害1种,病毒病害2种,线虫病害3种;甘蔗鞭黑穗病、凤梨病、梢腐病、宿根矮化病和花叶病发生较普遍,是广西蔗区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近几年对广州地区番石榴病害调查,初步鉴定出番石榴病害13种;真菌病害12种,藻类病害1种。其中果实病害7种,叶斑类6种。果实上以炭疽病严重,其次为褐腐病。黑腐病(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褐腐病(phomopsis psidii de Camara);茎点霉果腐病(phoma psidii Ahmad);果褐点病(Cercospora psidii Rengel);褐污斑病(Mycovellosiella myrtacearum A.N.Rai et al );叶  相似文献   

20.
调查广西莲藕,慈菇,荸荠,茭白等4种水生经济植物,共发现有23种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22种,病毒性病害1种,计有5种病害为国内首次报道,12种病害为广西首次报道,记述的11种莲藕病害中炭疽病(Colletolrchumgloeosporisdes)和灰斑病(PhyllostictaSP.)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