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qPCR方法对水稻离体叶片纹枯病接种材料进行纹枯病菌含量的检测,从而对水稻发病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各水稻品种接种样品的纹枯病菌DNA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YSBR1、徐稻3号、台北309、泰粳394和Lemont。通过对接种实验条件的精确控制,离体叶片的病斑扫描,以及相对病斑面积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关于病害严重程度的qPCR检测结果。大田接种试验中,YSBR1、Lemont和泰粳394的平均病级呈显著差异;这进一步证明,通过纹枯病菌DNA的qPCR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定量检测不同水稻品种的纹枯病抗性差异。该研究可为量化纹枯病发病程度、评价水稻品种的抗性水平及进行纹枯病的早期预报,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精准的水稻纹枯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技术,在实验室内完成接种鉴定相关技术因子的量化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72 h发病基本完全,可以进行数据调查;以菌丝块为接种体,供试水稻发病速度适中,品种间抗感性差别明显;接种叶片长度为30 cm,各水稻品种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78%~22.56%,可以满足病斑扩展需求;叶片背面接种发病偏慢,仅为同期正面接种病斑面积的24.28%~32.09%;接种温度30℃最利于发病,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98%~22.55%;接种相对湿度85%最利于发病,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91%~23.07%;接种光照时间14 h最利于发病,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52%~22.97%。此外,本文还应用田间嵌入接种鉴定技术对供试水稻品种的抗性进行了复检,二者的试验结论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成熟胚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强致病力菌株GD-11和GD-118产生的粗毒素为选择压力,从水稻品种的选择、粗毒素致病力的鉴定、突变体的筛选方法、突变体的再生以及突变体再生植株对粗毒素的抗病性鉴定等方面展开研究,建立了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筛选体系并获得了抗病突变体.筛选体系为:两步筛选法,即以粤香占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φ(粗毒素)为3.5%和4.0%分别作为第1、2步的处理浓度,每一步处理的时间为20 d;筛选出的突变体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37.55,而原始型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87.50,抗病效果达57.08%.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苯甲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不同抗性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敏感菌株的EC50在0.293 1~0.403 5μg/m L之间,对抗性菌株的EC50在0.414 7~0.645 7μg/m L之间;甲基硫菌灵的毒力最低,其对敏感和抗性菌株的EC50分别在12.039 7~26.597 1μg/m L和20.770 1~36.953 3μg/m L之间。 相似文献
5.
离体接种鉴定水稻品种的抗瘟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离体稻叶和稻穗接种鉴定水稻品种抗瘟性的方法。离体稻叶接种,采用水稻四、五叶期顶端第一片完全展开叶,用100×10^-6-200×10^-6苯骈味唑溶液作保绿剂,以20×10^-6-30×10^4个/mL的稻瘟病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离体穗接种,剪取稻穗,保留穗颈下一茎节和剑叶,插在培养液中,在室内用浓度为10×10^-6-20×10^4个/mL的孢子县浮液接种,结果表明,不管是叶瘟还是穗瘟,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冬瓜疫病抗性鉴定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冬瓜疫病抗性鉴定方法,并筛选抗疫病的冬瓜和节瓜品种,为培育及利用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灌根接种法为对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9份冬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和比较,评估离体叶片接种法的可行性;并采用所建立的离体叶片接种法对23份冬瓜品种和18份节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从中筛选抗、耐疫病的冬瓜和节瓜品种.[结果]离体叶片接种后,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呈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期变成黑色病斑,有的会长出白色霉层.9份供试冬瓜品种中,铁柱168、B184和P33等7份冬瓜品种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抗感性评价,反应类型结果完全一致.两种鉴定方法对冬瓜疫病的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性高达77.78%:注射灌根接种法发病率的平均值是54.6%,病情指数的平均值是29.6;离体叶片接种法发病率的平均值是60.2%,病情指数的平均值是31.5.对两种接种法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注射灌根接种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两种接种方法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和0.993.节瓜普遍比冬瓜更抗疫病,初步筛选出3份高抗冬瓜品种,分别是连环杂交大冬瓜、铁心999黑皮冬瓜和黑娃四号小冬瓜,病情指数分别为5.9、9.2和1.7;5份高抗节瓜品种,分别是佳庆338节瓜、玲珑节瓜、翠秀节瓜、新粤农8号和5号黑毛节瓜,病情指数分别为4.2、5.0、5.8、6.7和7.5.[结论]与注射灌根法相比,离体叶片接种法具有发病症状明显、操作方便、速度快、不伤害植物等优点,离体叶片接种法可作为冬瓜品种疫病抗病性鉴定的辅助手段,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筛选出3份高抗冬瓜品种和5份高抗节瓜品种可作为培育及利用抗病品种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8.
化学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新筛选方法:蚕豆叶片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建立简便,快速的杀菌剂筛选方法为目村,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水稻纹枯病杀菌剂生物测定模式-蚕豆叶片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方法简便,取材容易等优点。采用该方法对Pencycuron,井岗霉素进行试验,获得了国内外报导一致的结果,与水稻植株法的防治效果,具有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钙对离体水稻叶片和地上部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氢酶 ( CAT)活性为衰老指标 ,研究了外源 Ca2 对离体水稻叶片和地上部衰老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浓度 Ca2 ( 0 .5~ 1 .0 mmol/ L)提高了水稻幼苗地上部或叶片切段的 CAT活性 ,减慢了叶绿素、蛋白质降解速度 ,延缓了离体器官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体细胞突变体的离体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以纹枯病菌培养液的粗提毒素为筛选剂,筛选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通过在诱导培养和分化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粗毒素进行试验,确定筛选的阳适体积分数为0.10 ̄0.15,筛选后获181株R1植株和189株未经毒素处理的胚培养植株。用菌核接种法分别对R1、R2及R3代植株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筛选的R1植株的平均抗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而R2、R3代植株的抗性亦优于供体亲本及未经筛 相似文献
11.
从黑龙江省27个县市采集分离到77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经显微镜观察全部为多核菌株。利用载玻片定位融合法,将分离纯化得到的77个菌株分别与AG1-1A、AG1-1C、AG3、AG5、AG-6和AG-8等6个标准菌株作对峙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主要菌丝融合群为AG1-1A、AG1-1C和AG-5,出现频率分别是80.51%、12.99%、2.60%。营养亲合群判别结果表明,77个待测菌株分为23个营养亲和群,其中有11个亲和群由单个菌株独立组成,出现频率为47.83%。遗传变异分析中,当遗传距离为0.6667时,从不同菌丝融合群中选取的15个代表菌株可划分为5个类群,与菌丝融合群判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几种田间病级调查标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已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成株期的不同阶段,采用牙签嵌入法进行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于抽穗后30 d采用不同调查标准进行病级调查,研究适宜于水稻纹枯病病情调查的新标准.结果表明:在分蘖末期接种的各参试品种,采用叶鞘位调查标准的结果与常用的Rush调查标准的结果相比较,两者在不同年份间、地点间差异均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种调查标准间相关系数在不同年份、地点间分别为0.945 5~(**)、0.984 6~(**),表明叶鞘位标准作为1个新的调查标准在田间纹枯病病级调查时完全可替代Rush调查标准;对于小孕穗期接种的各品种,采用相对病级调查标准,各品种间不仅抗性差异极显著,而且品种间抗感差异大于分蘖末期接种采用叶鞘位调查标准的相应对照,并且这2种凋查标准间各品种的抗、感趋势完全一致.讨论了在水稻抗纹枯病遗传研究中,以小孕穗期相对病级作为调查标准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水稻纹枯病组织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简要综述了水稻纹枯病的组织病理学 ,包括侵入前菌丝体在寄主表面的生长、侵染结构的形成、病原菌的侵入、扩展及症状表现等 另外 ,也论述了组织病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 ,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下载免费PDF全文
XU Liang WANG Xiao-han LUO Rui-ya LU Shi-qiong GUO Ze-jian WANG Ming-an LIU Yang ZHOU Li-gang 《农业科学学报》2015,14(1):80-87
Eigh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cultures of r 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er gosterol(1), 6β-hydroxysitostenone(2), sitostenone(3), m-h ydroxyphenylacetic acid(4), methyl m-h ydroxyphenylacetate(5), m-hydroxymethylphenyl pentanoate(6),(Z)-3-methylpent-2-en-1,5-dioic acid(7) and 3-methoxyfuran-2-carboxylic acid(8) by means of physico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 mong them, 2, 3, 5–8 were isolated from R. solani for the first time. All th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4–6 and 8 showed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ies on the radical and germ elongation of rice seeds. 1, 4 and 7 showed moderat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some bacteria. 4, 7 and 8 exhibited weak inhibitory activities on spore germination of Magnaporthe oryzae. 8 showed moderate antioxidant activity with the 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 and β-carotene-linoleic acid assay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reveal compounds 5, 6 and 8 from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R. solani to have in vitro phytotox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给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确定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的相关性,对25个分离菌的致病力、可溶性蛋白电泳及由RAPD得到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基于菌体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及其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蛋白质谱带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RAPD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最高的达99%,最低的却只有47%,反映出该病原菌存在许多不同的遗传位点,蕴藏着很强的遗传变异潜能;此外,菌株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与其可溶性蛋白分析反映的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出该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是有遗传背景的. 相似文献
16.
17.
为明确28%多.井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8%多.井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按500g/hm^2用量,第三次药后14d对纹枯病的防效为86.13%,与常用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3.75L/hm^2的防效相当,而且对水稻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田间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建立科学的田间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体系,是开展水稻抗纹枯病遗传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描述了田间水稻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强调只有在充分认识并依据这些特点所建立的抗性鉴定体系才具科学性。分析认为Rush的总体抗性鉴定体系最为合理。为适应抗性QTL精细定位的精度要求,在Rush的总体思想体系基础上,提出并试行了以“最高病斑达到的叶鞘位”为基础的新的病情评定标准,以进一步完善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2种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方面,水稻纹枯病菌在稻草煎液琼脂、水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而在牛肉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最差;在菌核形成方面,理查琼脂培养基最有利于菌核的形成,表现为菌核数量最多,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