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探究百合科Liliaceae植物挥发物(VOCs)成分组成,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收集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和文竹Asparagus plumosus 3种百合科植物VOCs,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这3种植物VOCs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吊兰释放34种VOCs,包含萜类、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等5类化合物,其中二氢香茅醇相对含量最高(28.79 %);一叶兰释放VOCs共鉴定出25种,包含醛类、酯类、醇类、萜类、酮类、烃类等6类化合物,其中壬醛(相对含量为12.12%)为其主要成分;文竹释放出38种VOCS,包含萜类醛类、酯类、醇类、醛类等4种化合物,主成分为牻牛儿醇(相对含量为27.90%)。3种百合科植物挥发物中都含有萜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研究结果为百合科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图2表1参21  相似文献   

2.
[目的]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属于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具有特殊的药用、观赏和历史价值,其枝叶富含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为明确自然条件下金钱松释放VOCs成分对空气负离子和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天目山生长健康的金钱松人工林,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DS-GC-MS)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金钱松枝叶VOCs和不同季节林内空气VOCs组分和含量;同时,采用森林康养监测系统(YZQ-308A)监测金钱松林内空气负离子含量,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林内空气微生物的数量.[结果]金钱松释放VOCs的以7种酯类化合物(36.2%)和11种萜烯类化合物(29.5%)为主;其中的主要物质有乙酸叶醇酯(25.2%)、α-蒎烯(11.8%)、3-己烯醇(5.1%)、水杨酸甲酯(4.6%)、石竹烯(4.1%)、瑟林烯(3.9%)、壬醛(3.2%)和柠檬烯(2.6%)等.金钱松林内空气VOCs相比于空旷地增加α-蒎烯、柠檬烯、雪松烯、α-柏木烯和柏木脑5种萜烯类物质以及辛醛、壬醛和癸醛等醛类物质,夏季VOCs组分和含量最多.林内空气负离子含量显著高于空旷地,空气负离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林内空气微生物数量明显比空旷地少,夏季降幅最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降幅分别为45.7%和48.3%和36.9%(P<0.05);1%时柠檬烯和石竹烯能显著抑制细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1%和23.0%(P<0.05);醛类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有抑菌作用,0.1%的壬醛、0.5%的辛醛和癸醛对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4.3%、24.8%和42.6%(P<0.05).[结论]金钱松林内VOCs对空气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同时能释放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负离子,进一步证实了金钱松VOCs具有净化空气和抑菌作用,为园林植物配置以及森林康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杭州地区常用绿篱植物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var.aureaphyll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se var.rubrum,瓜子黄杨Buxus sinica,龟甲冬青Ilex crenata‘Convexa’和无刺枸骨lles cornuta var.fortunei释放VOCs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瓜子黄杨释放的VOCs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相对含量为27.10%),芳樟醇(19.70%),2-辛烯(7.20%);红花檵木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26.10%),α-蒎烯(6.70%),苯甲醛(6.50%);金叶女贞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16.30%),苯甲醛(8.30%),壬醛(5.50%)和对甲基苯乙烯(5.10%);无刺枸骨主要有β-蒎烯(12.10%),癸醛(9.50%),2-壬烯醇(7.40%),月桂烯(7.20%),苎烯(6.50%),2-辛烯(6.10%)和6-甲基-5-庚烯-2-酮(6.01%);龟甲冬青主要有癸醛(21.60%),壬醛(13.60%),已内酰胺(6.80%)和苯甲醛(5.60%).  相似文献   

4.
桂花枝叶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世峰  冯青  张汝民  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85-9488
[目的]分析桂花枝叶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法与TDS/GC/MS联用相结合分析技术,于2009年5~9月对桂花枝叶挥发性有机物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确定各个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64种化合物,分为7类,以酯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为主,占化合物总量的70.82%,并主要释放(Z)乙-酸-3己-烯-1醇-酯、二氢香茅醇、Z罗-勒烯、癸醛、壬醛等化学成分。[结论]为桂花在园林绿化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储藏过程中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变化,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测定了储藏过程中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Dongkui’果实释放VOCs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释放的VOCs中共检测出62种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和其他烃等6类,其中,石竹烯是杨梅果实释放VOCs的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占VOCs总量的47.06%;在储藏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在储藏4d时达到最高(95.91%),石竹烯相对含量占萜烯类总量的62.74%;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采摘当天最高,其中糠醛和正己醛含量较高,是醛类的主要成分,随后不断下降;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储藏6d达到最高,为5.80%.  相似文献   

6.
4个桂花品种鲜花挥发物成分TDS-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TDS - GC - MS联用技术对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thunbergii)、银桂(O.fragrans var.latifolius)、丹桂(O.fragrans var.aurantiacus)和四季桂(D.fragrans var.semperflorens)4个品种的鲜花挥发物(VOCs)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桂VOCs中主要成分为(Z)-β-罗勒烯(相对含量20.6%)、β-紫罗兰酮(13.8%)、β-蒎烯(11.0%)和柠檬烯(7.3%);银桂主要为B-紫罗兰酮(39.7%)、γ-癸内酯(8.9%)、α-紫罗兰酮(8.6%)和(Z)-乙酸-3-已烯酯(6.9%);丹桂主要为β-蒎烯(17.2%)、柠檬烯(11.2%)、(Z)-β-罗勒烯(8.2%)和(E)-B-罗勒烯(6.1%);四季桂主要为β-紫罗兰酮(15.7%)、α-紫罗兰酮(8.2%)、β-蒎烯(7.2%)和(Z)-β-罗勒烯(6.7%).不同桂花品种鲜花VOCs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不同.研究结果将为桂花品种资源保护、开发及园林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玉兰与望春玉兰花香成分和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白玉兰和望春玉兰鲜花的芳香成分及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玉兰和望春玉兰花香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白玉兰共检测出25种芳香成分,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到了70.29%,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β-水芹烯、α-金合欢烯、桉叶油素、β-蒎烯、氧化芳樟醇和α-蒎烯;望春玉兰共检测出32种芳香成分,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为71.34%,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β-水芹烯、顺式-β-罗勒烯、桉叶油素、β-蒎烯、β-月桂烯和紫丁香醇D.不同的芳香物质及含量组成,使白玉兰和望春玉兰形成各自独特的香气类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木兰科Magnoliaceae几种常用园林绿化植物鲜花挥发物(VOCs)成分组成,采用活体动态顶空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分析了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飞黄玉兰Magnolia denudata Feihuang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鲜花VOCs成分。结果表明:二乔玉兰含有顺-罗勒烯(27.59%),-蒎烯(14.34%)和芳樟醇(12.90%)等15种萜类化合物,占总量的92.60%;紫玉兰鲜花释放的VOCs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包括月桂烯(21.98%),桉叶烯(10.16%)和柠檬烯(8.12%)等22种化合物,占总量的71.72%;飞黄玉兰主要释放紫苏烯(62.46%),顺-芳樟醇氧化物(9.56%)和顺-马鞭草烯酮(7.54%)等化合物;深山含笑花释放的VOCs中苯甲酸甲酯(65.31%)占有最高比例,其次是莰烯(4.41%)和2-甲基丁酸(3.76%)。图2表1参22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植物花期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日本紫藤Wisteria floribunda不同开花时期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本紫藤鲜花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酚类、芳香烃类和烷烃类等34种化合物;其释放量在花蕾期较少(229.68峰面积单位),初开期逐渐增加(378.16),盛开期最高(605.57),其中萜烯类数量最多(10~12种),其相对含量花蕾期为69.0%,初开期50.0%,盛开期59.0%,在各阶段的总峰面积依次为159.26,189.43,355.61。罗勒烯、乙酸叶醇酯、柠檬烯、α-蒎烯等是日本紫藤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金鱼草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及释放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并结合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编钟’和‘马里兰’两个金鱼草品种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编钟’香气成分27种,‘马里兰’香气成分31种,主要包括醛、酯、苯型烃及其衍生物、萜类、烷烃、醇及其他类(含氮、硫及多环化合物)物质。‘编钟’花香的释放总量是‘马里兰’花香释放量的4倍多。其中,萜类物质释放量最大,在两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60%。‘编钟’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苯乙酮和β-月桂烯,‘马里兰’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2-乙基-1-己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Thunbergii’,银桂O. fragrans ‘Odoratus’,丹桂O. fragrans ‘Aurantiacus’和四季桂O. fragrans ‘Semperflorens’叶片挥发物(VOCs)的组分和含量;同时采用自然沉降法,调查了4个桂花品种林地空气中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表明:金桂叶片VOCs中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辛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和3-己烯醇;四季桂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苯甲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和壬烷;银桂和丹桂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辛醛、壬醛、癸醛、壬烯、6-甲基-5-庚烯-2-酮和3-己烯醇。金桂林地中细菌数量在3,5,7,9和11月比对照分别降低46.6%,48.3%,67.6%,34.6%和26.0%(P<0.01),其他3个桂花品种林地中细菌数量在不同月份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金桂林在3,7和9月对真菌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比对照分别降低33.5%,38.8%和34.1%;4个桂花品种林对放线菌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说明:4个桂花品种树木可以降低林地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图3表1参18  相似文献   

12.
钱芸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54-12555
[目的]为绿地种植规划、彩叶树种选择及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上海5种槭树科彩叶树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固碳释氧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5种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量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其中三角槭、鸡爪槭和红枫日平均光合速率和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能力较强,樟叶槭和元宝枫偏低.[结论]经过植株整体计算,槭树科5种树种单株固碳释氧能力大小依次为樟叶槭、三角槭、红枫、鸡爪槭、元宝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对寄主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挥发物行为反应。  方法  采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下野苹果枝条与枝干挥发物,测定苹果小吉丁虫对寄主挥发物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结果  共获得9类4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脂类、醛类、烷烃类、烯烃类、酮类、萜类、醚类及其他类。与健康枝条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受苹果小吉丁虫危害枝条中二十烷、十五烷相对含量增加,丁烯醇、2-甲基丙烯醛、十七烷、二十一烷、环庚三烯、环己酮、α-蒎烯、甘菊蓝等8种挥发物相对含量有所降低,增加的有化合物种类为顺-3-己烯醇、己醛、癸醛、壬醛、(+)-柠檬烯等14种;受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危害的枝条,十五烷、十七烷、3,7-二甲基癸烷,二十烷、α-蒎烯相对含量增加,二十一烷、环己酮、环庚三烯、甘菊蓝相对含量减少,增加的化合物种类为顺-3-己烯醇、丁酸丁酯、己醛、(+)-α-蒎烯、(+)-柠檬烯等12种。与健康枝干释放挥发物相比,受苹果小吉丁虫危害枝干,顺-3-己烯醇、α-蒎烯、(?)-α-蒎烯、莰烯相对含量增加,己醛、环庚三烯、β-蒎烯、甘菊蓝相对含量有所降低,增加的化合物种类分别为3-辛烯-2-醇、丁酸丁酯、癸醛、十五烷、(+)-香橙烯等17种;受苹果腐烂病菌危害枝干中,己醛相对含量增加,顺-3-己烯醇、丙烯醛、环己酮、α-蒎烯、(?)-α-蒎烯、β-蒎烯、甘菊蓝相对含量降低,增加的化合物种类分别为苯甲醛、十五烷、双戊烯等11种化合物。能引起苹果小吉丁虫雌雄成虫触角产生较强触角电位反应物质包括(?)-α-蒎烯、壬醛、(+)-α-蒎烯、苯甲醛、癸醛、丙烯酸丁酯,行为测定中具有趋向反应的物质有(?)-α-蒎烯、α-蒎烯、(+)-β-蒎烯、β-蒎烯、癸醛、壬醛。  结论  综合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α-蒎烯、壬醛、癸醛对苹果小吉丁虫成虫具有较好的引诱作用。图1表3参27  相似文献   

14.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近年来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给浙江省临安市山核桃产业造成巨大影响。为给光肩星天牛引诱剂和驱避剂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测定光肩星天牛成虫对-蒎烯、-蒎烯、对二氯苯、邻二甲苯、莰烯、柠檬烯、樟脑、罗勒烯、对乙基苯乙酮等9种山核桃植株挥发物5个浓度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雌虫触角对-蒎烯的EAG活性高于其他化合物,而雄虫触角对柠檬烯、罗勒烯有明显的EAG反应。此外,光肩星天牛雄虫触角对柠檬烯的EAG反应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大,而光肩星天牛雄虫触角对樟脑的EAG反应活性则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天牛触角对不同种挥发物质的不同浓度所产生的EAG活性都存在差异,且雌雄差异显著(P<0.05)。这些特性很有可能为研发高效特异性光肩星天牛引诱剂与趋避剂提供理论基础。表2参19  相似文献   

15.
使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花椒窄吉丁两性成虫对10种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使用Y型嗅觉计测定其对8种强烈EAG反应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寄主果实的10种挥发物均可引起花椒窄吉丁不同程度的EAG反应,100 μg·μL-1时胡椒酮和正葵醛分别引起雌虫和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d-柠檬烯、月桂烯在100 μg·μL-1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然而在10 μg·μL-1时引起雌虫的EAG反应绝对值最大。10种挥发物中,花椒窄吉丁对(±)-α-乙酸松油酯和罗勒烯的EAG反应相对较弱。2)配对T检验发现仅反式-2-己烯醛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而所测的其他挥发物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3)1~100 μg·μL-1的芳樟醇对雄虫驱避显著,10~100 μg·μL-1的正葵醛对两性成虫均驱避显著,1~10 μg·μL-1的胡椒酮、10~100 μg·μL-1的γ-松油烯对雌虫驱避显著(P<0.05),10~100 μg·μL-1的月桂烯、0.1~1 μg·μL-1的d-柠檬烯对雄虫引诱显著。雄虫对1~10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雌虫仅对1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反式-2-己烯-1-醇在0.1~1 μg·μL-1时对雌虫驱避显著;但在10~100 μg·μL-1时对雌虫引诱显著。说明一定浓度的月桂烯、d-柠檬烯、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引诱作用,一定浓度的芳樟醇、正葵醛、胡椒酮、γ-松油烯、反式-2-己烯醛、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驱避作用,可作为引诱剂或驱虫剂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3种槭树科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爪槭Acer palmatum,复叶槭Acer negundo和羽毛槭Acer palmatumDissectum 2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对鸡爪槭、复叶槭、羽毛槭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3种槭树科Aceraceae植物幼苗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呈降低趋势;根冠比、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Pro)质量分数逐渐增加;鸡爪槭和羽毛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复叶槭过氧化物酶活性持续升高;羽毛槭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他2 种则持续升高。3种槭树科植物幼苗均可通过调节自身生物量、MDA质量摩尔浓度、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以及提高保护酶活性来适应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环境;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分析,3种槭树科植物幼苗耐旱性由强到弱为复叶槭>鸡爪槭>羽毛槭。图4表2参11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lora,黑心菊Rudbeckia hirta和万寿菊Tagetes erecta香气成分的差异,从植物香气角度为3种菊科植物的园林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3种菊科植物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从大花金鸡菊中鉴定出55种成分,主要为:α-蒎烯(相对含量23.43%),柠檬烯(22.75 %),水芹烯(4.37%),桧烯(3.78%)和月桂烯(3.56%);从黑心菊中鉴定出51种成分,主要为:水芹烯(31.36%),顺?鄄氧化芳樟醇(11.88%),桧稀(9.54%),壬醛(6.52%)和辛醛(5.08%);从万寿菊中鉴定出30种成分,主要为:萜品油烯(23.63%),罗勒烯(22.40%),柠檬烯(16.12%),石竹烯(6.36%)和反-罗勒烯(3.50%)。因此,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差异决定了3种菊科植物的香气表现。图1表1参23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索彩叶植物的叶色表达与色素的关系。[方法]对6种植物叶片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进行比色,并分别测定了6种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比较了6种植物叶片叶色类型、色素种类、含量以及分布状况。[结果]叶绿素含量的排序为:加杨(绿叶)﹥中红杨(紫绿叶)﹥全红杨(红叶);青枫(绿叶)﹥紫叶枫(紫红叶)﹥红枫(红叶),而花青素含量的排序正好相反,叶绿素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负相关。植物叶色是由多种色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叶绿素越多叶片越绿,花青素越多叶片越红。彩叶植物叶绿素含量占80%左右,类胡萝卜素占17%左右,花青素占3%左右,彩叶植物与绿叶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有差异,但不至于影响其正常的生命活动。[结论]以期为彩叶植物的生产与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