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猕猴桃果实霉斑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药剂、不同防治时间和间隔期对猕猴桃果实霉斑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75%百菌清(Chorothalcnil)和70%甲基托布津(Thiophanate-Methyl)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施药间隔期75%百菌清和70%甲基托布津以12d、50%多菌灵(Carbendazin)以7d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浓度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5%己唑醇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及施药时间、不同施药次数对猕猴桃腐烂病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己唑醇1 000倍、1 500倍和2 000倍3个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81.1%、59.2%和42.5%;用己唑醇1 500倍的施药时间和次数试验结果表明,谢花后一周内施药的处理防治效果均在60%左右,显著高于延后一周施药的处理,施药次数对防治效果影响不大,喷药3次和4次的防治效果均为59%左右,喷药2次防效较差,但与前两者差异不显著;5种杀菌剂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防效最好,为7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咪鲜胺锰盐、己唑醇,防治效果分别为63.5%和52.4%,苯谜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防效较差均不足30%。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和2016年对浙江省江山市徐香猕猴桃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研究不同套袋和去袋时间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5月21日套袋处理的猕猴桃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低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差异显著,防治效果最高达到100%;6月2日以后套袋的处理发病率均在50%以上。8月26日去袋防治效果最高,达70%;2016年套袋处理的猕猴桃含糖量与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去袋时间的猕猴桃果实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未套袋对照处理,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发病规律及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套袋方法研究了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病菌拟茎点霉(Phomopsis sp.)的侵染规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8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该菌在谢花后的3周左右开始侵染幼果,6周左右侵染达到高峰;己唑醇微乳剂、咪酰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菌菌丝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EC50 分别为0.068、0.105 μg/mL,其次是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其EC50 分别为0.224、0.307和0.426 μg/mL,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三唑酮乳油抑制活性较低,其EC50分别为7.862、36.65和99.04μg/ml.  相似文献   

5.
用超强力“107”胶粘剂和石硫合剂晶体混合配制,治疗苹果腐烂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一、猕猴桃贮藏保鲜的条件 (一)对果实质量的要求。用于长期贮藏的猕猴桃一定要在生理成熟阶段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贮藏。关键是要做到适时采收,且不造成任何机械伤。受伤的果实呼吸增加,淀粉酶、乙烯形成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也明显增加,则加速多糖类物质的水解,导致果实迅速软化。而且,受伤部位易引起微生物侵染。此外,采后的果实要及时运往贮藏场所,尽快进入适宜温度贮藏。  相似文献   

7.
“碧玉”猕猴桃果实生长动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淄博市"碧玉"猕猴桃为研究对象,观测果实生长动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月下旬花凋落后幼果开始生长,直至9月上旬停止生长;5月31日—6月21日(22 d)为快速生长高峰期,果实纵径从3.81 cm增长到6.16 cm,宽横径从2.33 cm增长到4.01 cm;随后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呈逐渐上升单曲线,生长规律符合二次曲线。纵径净增长出现2次生长高峰,宽横径净增长出现3次生长高峰,生长曲线为双"S"形。随着果实发育,果形指数逐渐变小,果形由长圆形逐渐向椭圆形变化,横向逐渐膨大。  相似文献   

8.
《湖北林业科技》2015,(5):27-29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猕猴桃和土壤中百菌清残留的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 mg·kg-1,通过对百菌清在猕猴桃和土壤中降解动态研究,表明百菌清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5.74 d和7.76 d,施药后第35 d,猕猴桃中百菌清未检出,土壤中百菌清残留量为0.012 mg·kg-1,推荐百菌清在猕猴桃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5 d。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氟硅唑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残留动态。样品用乙腈提取,PSA分散吸附剂吸附净化,液相色谱-紫外测定。氟硅唑的最小检出量为9.8ng,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9.8×10-3 mg/kg。在0.02~0.2mg/L添加水平下,梨中的回收率85.0%~105.0%,相对标准偏差2.6%~7.4%;土壤中的回收率80.0%~108.0%;相对标准偏差1.5%~11.4%,符合农残分析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在梨中消解较快,土壤中相对缓慢,半衰期分别为5.6~13.1d和5.7~31.4d。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1d,梨中氟硅唑残留量均低于0.2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以3个软枣猕猴桃优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发育和果实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为软枣猕猴桃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优系萌芽率范围为53.4%~55.4%、成枝率为50.2%~51.8%、结果枝率为48.2%~53.2%、坐果率均在85%以上,各优系生长发育良好,结果枝率、坐果率和单株产量均较高。各优系之间果实形态和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评价不同软枣猕猴桃优系,18-3和18-1优系表现出生长发育好、果实大、品质优、产量高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St?ber方法,制备出介孔SiO_2纳米球(MSNs)和树枝状介孔SiO_2纳米球(dMSNs),并以己唑醇(He)为模型农药,通过物理吸附方法分别制备了己唑醇/介孔SiO_2复合纳米球(He/MSNs)和己唑醇/树枝状介孔SiO_2复合纳米球(He/dMSN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制备的介孔纳米球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Brunauer-Emmett-Teller (BET)气体吸附法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和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孔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模拟释放实验和抑菌实验对制备的载药复合纳米球载药量、释药性能及药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Ns和d MSNs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10±10)和(235±10) nm,比表面积分别为1 092.867和1 289.110 m^2/g,孔容分别为0.690和0.814 cm^3/g,孔径分别为32.144和32.673?。He/MSNs和He/d MSNs载药率分别达到42%和84%,且缓释作用明显。He/MSNs和He/dMSNs(0.1 mg/m L)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有效药剂,进行了3种不同药剂、2种不同方法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刮治法后涂刷50%氟硅唑乳油1 000 mg/L对苹果腐烂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黑松枝枯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独具特色的滨海植物观赏性和社会效益。经过调查研究,黑松生长势衰弱是黑松枝枯病的根本原因。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配置黑松专用复壮基质,可改良黑松周边土壤的营养成分和土壤的粘度,又可以增加黑松土壤中的根上霉菌,促进黑松根系的生长,增强对黑松枝枯病的抗性,还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ABT3号生根粉溶液处理的猕猴桃移栽幼苗的生长状况调查发现:用(25~100)×10-6的ABT3号生根粉溶液蘸根移栽可以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12%~20%,促进移栽幼苗的早期生长,其苗高、地茎、生根长、侧根数、总叶面积都显著高于同期用常规方法移栽的幼苗,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基础。其中以50×10-6蘸根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犊牛脐带疾病,临床上主要有脐出血、脐带炎、脐尿管瘘和脐疝等。  相似文献   

16.
17.
多效唑在林果生产中的应用康志雄(浙江省林科所杭州,310023)1多效唑在林果的研究应用近况多效唑是一种广谱的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国外自70年代末期、国内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农作物、果树上进行应用研究。欧美等国应用多效唑的果树有苹果、西洋梨、樱桃、桃...  相似文献   

18.
<正> 三十烷醇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现已广泛用于农业生产。1983年我们在十个国营苗圃进行了幼苗叶面喷雾三十烷醇试验,试验总面积11.5亩。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三十烷醇进行叶面喷雾,可以促进苗木生长,而且用量少、成本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江西是黄肉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与产业优势区,针对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地区合理布局发展黄肉猕猴桃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的叶片、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发育期叶片营养、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软熟过程中果实的品质形成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方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供试猕猴桃品种叶片氮含量均低于0.23 mg·g-1,加强氮素水平管理。猕猴桃的果实发育期存在1个快速生长期,但不同品种的快速生长期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随果实成熟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持续升高;在软熟过程中变化更为明显,果实风味品质进一步体现。果肉颜色在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绿色—黄绿色—黄色”的转变,其转色时期主要发生在软熟期。抗坏血酸、总酚、类黄酮3种抗氧化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随果实不断发育、成熟呈下降趋势。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与感官评价后认为,‘奉黄1号’‘G3’在奉新种植能够较好地体现品种特性。【结论】加强氮素管理可提高黄肉猕...  相似文献   

20.
伏令夏澄果实采后用53℃高温药液浸果2分钟,对果实贮藏期间腐烂及枯蒂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未经高温药液浸果的果实腐烂、枯蒂较多,53℃高温药液比18℃常温药液浸果间呈显著差异(p<0. 01) ;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计算伏令夏橙果实贮藏三个月后的腐烂率(y)与桔蒂率(x)的相关性:r=0. 7334,并导出直线回归方程式 Y=-0. 5970++0. 1971X,F=25. 612;但处理间果实化学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