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探索菜用秋大豆新品种的耐迟播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特性,为菜用秋大豆秋季延后种植和救灾补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以浙农秋丰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菜用秋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浙农秋丰2号的生长发育,晚播条件下,植株生育进程缩短,长势较弱,可通过增加密度来弥补一部分的产量损失。综合考虑,浙农秋丰2号适宜在龙游地区进行秋延后种植,最佳播种期为7月下旬,最晚播种期为8月20日,再晚会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中豌5号为对照,对引进的10个鲜食豌豆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豌88号和云豌86号2个品种产量较高、粒大、株高及生育期适中、荚果外观商品性好、田间生长整齐、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宁夏南部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浙豌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菜用大粒豌豆新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适宜在浙江省豌豆产区推广种植.表现植株蔓生,株高约110 cm,每株3~5蔓,每株结荚20~25荚.播种至鲜荚采收135~140 d.茎叶浅绿色,托叶大,白花.嫩荚绿色,平均荚长9.3 cm,荚宽2.1 cm,每荚含籽粒7~8粒,豆荚与豆粒大小均匀,单荚重10 g,百粒鲜重66g.嫩豆粒味甜、色翠绿,中等成熟时质糯.品质佳,耐贮运,适宜鲜食和速冻.一般鲜荚产量15 t/hm2.总结了浙豌1号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利用棉田棉杆作为支架套种豌豆浙豌1号,可充分利用作物秸杆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耕地利用率.种植穴数及每穴播种粒数等群体构成因素对豌豆产量及有关经济性状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浙豌1号以播种3万穴·hm-2,每穴播3~4粒种子为宜.  相似文献   

5.
密度和磷肥对豌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豌豆品种成豌8号为试材,研究了种植密度、磷肥施用水平对豌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肥料对大部分农艺性状和产量均表现极显著影响,其中株高、结荚节数、百粒重以及籽粒产量的密度效应小于肥料效应,始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以及单株产量的密度效应大于肥料效应;始荚高度、结荚节数、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5个种植密度梯度和4个磷肥浓度梯度中,以种植密度为28.6万株/hm2和过磷酸钙施用量为500.0 kg/hm2时成豌8号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中豌5号为对照,对引进的10个鲜食豌豆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豌88号和云豌86号两个品种产量较高,粒大,株高及生育期适中,荚果外观商品性好,田间生长整齐,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7.
以浙秋豆2号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稀植可极显著增加浙秋豆2号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实粒数和干籽百粒重.随着播期推迟,种植密度对单株实粒数的影响不显著;适当的早播密植能够极显著提高浙秋豆2号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菜用豌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3个及外引的3个菜用豌豆品种种植在辽宁省菜用豌豆主产区灯塔市沈旦镇北台子村,以当地的主栽品种中豌6号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物候期、主要形态性状及产量分析评价,筛选出优异品种科豌6号,可根据当地不同复种模式选择种植。  相似文献   

9.
播种期对甜玉米浙凤甜2号鲜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甜玉米浙凤甜2号春季不同播种期种植试验,对其生育期、鲜穗产量、商品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凤甜2号全生育期随播种期的提前而依次延长,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全生育期;春季提早播种有利于提高鲜穗产量;采用地膜覆盖提早播种,可有效提高鲜穗商品性,主要表现为鲜穗秃尖明显缩短,籽粒排列更趋于紧密,单穗带苞及去苞鲜重增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甜玉米浙凤甜2号春季不同播种期种植试验,对其生育期、鲜穗产量、商品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凤甜2号全生育期随播种期的提前而依次延长,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全生育期;春季提早播种有利于提高鲜穗产量;采用地膜覆盖提早播种,可有效提高鲜穗商品性,主要表现为鲜穗秃尖明显缩短,籽粒排列更趋于紧密,单穗带苞及去苞鲜重增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棉杆作天然支架,在棉地套种菜用高杆豌豆高杆白玉和浙豌1号,实施生态高效栽培。结果表明,这2个高杆豌豆新品种属早、中熟,优质、高产、高效鲜食品种,为了延长采摘和销售期,这2个品种可以搭配种植,利用棉杆作支架,省工省本,有利棉花、豌豆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从国内引进8个菜用大豆品种,2016—2017年对其在重庆市的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2018年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鲜9号和交大11号表现优良,适宜重庆市种植;浙鲜9号的施肥量、田间密度、播种期对产量均有明显影响,迟播对产量影响大。结合生产实际,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期确定、密度控制、水肥管理、杂草管理、采收期确定、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提出了重庆市菜用大豆高产配套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浙鲜豆7号(浙审豆2011001)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秋季菜用大豆。该品种丰产性好,商品性较好,适宜在浙江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栽培时宜适当早播,适时采收,提高鲜荚商品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播期、密度、施肥量3个因素各3个水平正交试验,对山地食粒豌豆云豌18号产量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旨在根据云豌18号品种特性大力挖掘增产潜力,以便在华宁县乃至云南省内适宜区域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合亩产量依次为处理8>处理9>处理5>处理2>处理4>处理6>处理1>处理7>处理3。通过对豌豆产量的方差分析,A因素(播期)、B因素(种植密度)、C因素(尿素施用量)及3个因素的主效应误差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效应大小排序为B因素>A因素> C因素>模型误差,即种植密度>播期>尿素施用量。综合比较后得出,在华宁县海拔1 900 m左右的食粒豌豆种植区,品种云豌18号最佳播种期为10月10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最佳尿素施用量为112.5 kg/hm2,在此条件下豌豆产量最高为943.5 kg。  相似文献   

15.
以双低常规油菜宁油12号和双低杂交油菜秦油7号为材料,针对江苏省油菜生产特点及油菜机械化生产对种植方式的要求,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种植密度的直播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相同播种期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宁油12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8.714 3x2+47.686x+157.4,最适种植密度为41.10万株/hm2,秦油7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11.214x2+61.586x+155.8,最适种植密度为41.27万株/hm2.因此直播油菜在适宜播种期内种植密度以37.5万~45万株/hm2为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秦油7号和宁油12号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处理间的产量水平均达到显著差异,且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此直播油菜在茬口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早播.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在西吉县种植的豌豆新品种,在全膜覆土穴播条件下,以中豌4号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豌豆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WD05-11品种产量较高,且田间生长整齐,单株结荚多,抗旱性为较抗,抗倒伏性中等,抗病,株高及生育期适中,外观商品性好,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7.
明确不同菜用大豆在青海西宁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和感官品质,筛选出适合该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可为改善当地的菜用大豆种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菜用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短日性弱,苏成4号和浙农11号短日性强,采用起垄覆黑色地膜栽培,种植密度均设8、16、24和32株/m2计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各品种最适种植密度下的鲜荚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原产地相比,4个品种达到鲜荚采收期的历时和生育期均延长。不同品种鲜荚产量达到最高的种植密度不同,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均在32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1.93和2.81 kg/m2;苏成4号种在24株/m2、浙农11号在16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2.59和4.11kg/m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具有较高的鲜荚特性,植株矮,产量适中。感官品质评价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苏成4号的甜度、香气、外观、质地和口感得分...  相似文献   

18.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来研究豌豆品种中豌6号播期、密度和施肥因素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中豌6号产量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中豌6号产量(P〈0.05);播期对中豌6号株高和主茎节数影响最大;播期、密度、施肥3个因素对其有效荚数都具有很大影响;有效分枝数受播期和施肥因素的共同影响。综合考虑,中豌6号在重庆地区最优栽培措施为:播期10月23日、密度30×104/hm2、不施肥,此时产量可达2 455.8 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中浙优8号为材料,研究单季稻-兰溪小萝卜种植模式下3个机插密度30 cm×17 cm、30 cm×21 cm、30 cm×25 cm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及其他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每穗粒数增多,产量增加,较高的机插密度有利于中浙优8号的高产。  相似文献   

20.
油菜新品种浙双7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6,他引:1  
通过对浙双72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3因子正交试验表明,对油菜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栽培因素是播种期和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高产栽培中,应适期早播,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同时应适应密植。生产应用中,播种期以9月25日左右为宜,施氮量276kg/hm^2,种植密度10.5万-1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