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提取物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飞速发展,是一个产品多样化、应用多元化、技术现代 化、市场国际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外向型产业。植物提取物具有用途广泛、绿色环保、经济价值高等 特点。探索出口植物提取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研究解决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检验检疫监 管工作,对于促进出口贸易和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植物疫情日趋复杂,给国门生物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此,国家质检总局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了一套进出境植物检验检疫监管体系。本篇文章从植物检验检疫监管的依据、方式、取得的成效和发展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目前的进出境植物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现状进行研究,为促进我国进出境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刚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51-352,355
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我国农产品及食品出口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中国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已成为阻碍食品出口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保障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的对策,包括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转变检验监管模式等,对保障我国出口食品安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中国提取物产业发展迅速,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发展势头良好,年平均增幅在20%以上,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植物提取物进入国际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国与国之间在实际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和检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的技术贸易壁垒和环境壁垒。通过生态技术途径突破贸易壁垒是中国植物提取物生态贸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19,(16):257-259
通过对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基本情况及食品检验检测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分析,探讨了在新监管模式下如何改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其次,做好食品检验检测的事先、事中和事后统筹规划,国家、省、市、县4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经费的作用,做好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总体部署,抽检做到全覆盖。再者,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考核,不断提升其质量和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因此,在新监管模式下,强化食品生产者的主体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和管理,才能从源头入手、从根本上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植物药资源丰富亟待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植物药大国,却不是植物药强国,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足10%。植物药出口主要以植物提取物为主。我国植物提取物总体上还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我国植物提取物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专业生产企业有200家以上,不少中成药、精细化工等生产企业也生产提取物,出口到88个国家和地区,主  相似文献   

7.
针对从凭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进口的越南预包装小食品的卫生质量情况,提出加强监管的措施,保证进口食品安全卫生。按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按标准要求检测酸价、过氧化值、铅、砷、汞、铜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共检测238批,检出不合格32批,不合格率13.44%,不合格原因主要是菌落总数超标24批,过氧化值超标8批。  相似文献   

8.
采用ISTA(国际种子检验协会)关于实验室能力比对检验的有关方法,对湖北省通过计量认证的52个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进行实验室间能力比对检验,结果表明:在624个检测数据中,37个为不合格数据,11个为有问题数据;净度参数中有17个不合格数据,发芽率参数中有8个不合格数据,水分参数中有12个不合格数据。通过对比对结果分析,探讨了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即检测标准普及率低,检测机构设置分散,信息沟通不畅,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提出了加强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网络体系建设的建议:形成全方位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网络体系;实现快速收集、交换检测数据;建立出入境农产品检测的预警系统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完善质量检测检验报告评价制度;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出口农产品生产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其安全状况关系着民生问题、经济发展大局和食品出口数量及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该文介绍了定西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监管良好氛围,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增强监管意识,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等。  相似文献   

11.
水产品是我国农产品中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但近年来不断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严重制约了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通过对水产品出口贸易情况的研究以及出口受阻情况的分析,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来自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等4大出口市场,品质不合格、农兽药残留和微生物污染是出口水产品被通报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当前水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分析,从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和技术性贸易措施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水产业结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及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等提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检验中,发现水溶肥料不合格现象非常突出.对2014年第2季度广州市市面销售的28份水溶肥料委托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水溶肥料存在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不合格率高达57.1%,主要问题为养分含量不足、重金属超标、标签标注不规范等.深入剖析不合格水溶肥料的危害及其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生产、监管、消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魏迪功  王芳 《陕西农业科学》2006,(5):106-107118
针对我国加入W TO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加,检疫及检疫监管难度增加,客观表现为提高检疫质量与加快通关速度矛盾日趋激化、出口自由贸易与对进口技术壁垒矛盾增加、对内对外管理割裂、检疫管理环节薄弱等问题,从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及检疫监管的三个阶段、植物检疫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植物检疫执行机构的设置、建立风险性大的检疫物指定入境口岸、科学确立植物检疫对象及其重要性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及检疫监管体系目前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应重视建设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食用农产品主要包含植物、 畜牧业、 渔业等有关领域的产品,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直接关乎到食品安全,需要在对食用农产品实现检验检测期间,严格依据国家标准与要求进行规范化检测,应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技术体系.本文对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现状,提出目前虽然食用农产品不...  相似文献   

15.
刘刚 《北京农业》2007,(9):55-55
为保证我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打击食品非法出口行为,维护我国出口食品声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6月1日发布《关于出口食品加施检验检疫标志的公告》(2007年第85号),决定自2007年9月1日起,对所有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的食品加施检验检疫标志。  相似文献   

16.
刘刚 《北京农业》2007,(8):51-51
为保证我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打击食品非法出口行为,维护我国出口食品声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6月1日发布《关于出口食品加施检验检疫标志的公告》(2007年第85号),决定自2007年9月1日起,对所有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的食品加施检验检疫标志。  相似文献   

17.
金泽 《现代农业》2021,(1):77-78
文章围绕粮油种植、贮藏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详细分析了粮食质量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从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与监管体系角度分别进行分析,简要阐述了粮食法律法规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管制度体系等3个方面的情况,并提出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为保证我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打击食品非法出口行为,维护我国出口食品声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6月1日发布《关于出口食品加施检验检疫标志的公告》(2007年第85号),决定自2007年9月1日起,对所有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的食品加施检验检疫标志。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有大量的农产品应用并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是社会 各方关注的焦点。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对于农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检测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主要以某典型 案例分析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各方的行为,利用政府机构的有效监管使得农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更加规范 有序,更能够提升整体检验检测水平,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解卉  李军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18-4619,462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快,行政监管的内容和方式发生着深刻变革。政府减少了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而加强了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国民生命健康以及安全、卫生、环保等领域的监管,这使得出口企业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模式改革重要性日益凸显。简要回顾了我国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的历程,并探讨了电子检验监管系统的建设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