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过去人为地将非叶用作物种植经验用于种茶,对投产后的主采壮年茶园实行多留少采方法采茶。因效果很差,到1978年后又人为地将幼年茶树定型修剪的经验用于主采壮年茶园茶叶采摘,实行多采少留方法采茶。其效果仍然不好,于是才根据四川省沙坪茶场种茶的正反经验,应用了逻辑思维方法才认识了生产茶园种茶原理。以后又实事求是地运用了植物生理学有机营养分配律的库源说,揭示出了采茶和留叶可使茶树产生2种相反的生理作用的理论,并将它们作为茶叶采摘的理论依据到方法形成一个体系指导采茶,就能使茶园采与留、茶叶量与质等协调,为茶叶生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摘对铁观音茶叶品质的形成起至关重要作用,介绍制作铁观音茶叶的采摘技术,主要包括采摘鲜叶的标准、采摘季节和时间、采摘方法、鲜叶保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述了不同采摘方法对茶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对类似地区发展茶叶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于铁观音茶叶而言,采摘技术合理与否将会对其品质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铁观音茶叶的采摘技术进行相应研究。本文围绕铁观音茶叶的采摘标准、时间、方法、保管等展开了重点探讨,并针对茶树采摘期调控问题予以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名优茶叶的采摘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顺是中国茶叶之乡,名优品牌茶畅销国内外,如三杯香、雪龙、香菇寮白毫等。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名优茶叶的采摘与加工,是促进我县茶叶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贵州湄潭茶区茶叶机械采摘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提高茶叶采摘质量,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和东南茶场进行机械采摘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宗茶生产过程中,不同采摘方式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永兴茶区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东南茶场夏秋茶生产的采摘间隔期为15 ~ 18 d,不同时间气候条件差异大,尤其是日照时数、湿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使相同间隔期内采下的芽叶质量相差甚大,确定采摘适期应考虑这几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茶园营养水平对原料质量影响大,适当提高目前湄潭茶区施肥量,改进施肥方法,对获优质机采原料有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正>合理采摘就是根据茶树的特有生长发育特性,正确解决好茶树采叶与留养的关系。通过合理采摘,提高茶园产量,改进茶叶品质,延长茶树经济年龄。一、适时开采为保证鲜叶嫩度,避免茶叶采摘高峰期过于集中,湖南省成龄茶园开采期一般在清明、谷雨期间,有10%左右的茶芽新梢萌发即可开采。茶树春季开采后,春茶每隔3~4天采摘1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摘1次。春茶及夏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与各领域相互交融渗透。本文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出发,介绍了其发展情况,阐述了图像技术在茶叶品质监测、栽培和加工环节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图像技术在茶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图像技术在茶叶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在分析二维灰度图像边界的常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健壮的边界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Canny边缘算法检测二维图像边缘,然后使用了一种健壮的边界跟踪算法抽取物体边界,这种边界跟踪算法在跟踪边缘图像的物体边界过程中能自动修补断裂边缘和排除虚假边界点.实验证明,新方法成功率高,能较有效排除干扰,准确识别出物体边界.  相似文献   

11.
提出利用机器视觉和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来区分茶叶的等级。以4个等级的绿茶为实验对象,通过提取不同等级茶叶的图像形状特征参数,采用多类逐步分析法进行特征优化并建立区分模型,实现了室内条件下茶叶等级的区分,正确率达81.25%。  相似文献   

12.
采用琼脂扩散法、稀释法方法研究了凉茶对幽门螺旋杆菌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琼脂扩散法结果显示凉茶对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凉茶对不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和大肠杆菌为12.5g/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为25g/mL。  相似文献   

13.
基于HSV空间的玉米果穗性状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效检测玉米果穗性状,建立了基于HSV(色调、饱和度、明度值)空间的玉米果穗性状的检测方法:使用机器视觉技术采集绿色背景玉米果穗图像,用HSV直方图阈值算法去除绿色背景,用FFT滤波器去除尖锐边缘和噪声,运用粒子滤波分离单一图像中的多个玉米果穗图像,并采用形态学腐蚀方法,经过4次迭代腐蚀,得到玉米果穗中间3行;检测玉米果穗的大小、形状、纹理和颜色4个特征的性状。随机检测67张玉米果穗样本图像的结果表明,果穗大小和形状特征检测的准确率为100%,果穗颜色和纹理特征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98.55%和96.25%,平均每果穗检测时间为0.1 s。  相似文献   

14.
发酵过程生物参数的在线检测,是获得发酵过程生物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合理最优控制的基础。但是,目前许多生物量只能离线检测,不能够为实时的控制系统利用。因此提出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生物反应器浓度在线检测系统,系统由反应液循环与控制装置、反应液浓度光学检测装置、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计算机以及相应的处理软件组成。通过与分光光度计的实验比较,证实了所设计的系统可以用于生物反应器浓度的在线测量,为实现发酵过程生物参数的在线检测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发酵过程生物参数的在线检测,是获得发酵过程生物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合理最优控制的基础。但是,目前许多生物量只能离线检测,不能够为实时的控制系统利用。因此提出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生物反应器浓度在线检测系统,系统由反应液循环与控制装置、反应液浓度光学检测装置、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计算机以及相应的处理软件组成。通过与分光光度计的实验比较,证实了所设计的系统可以用于生物反应器浓度的在线测量,为实现发酵过程生物参数的在线检测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并运用响应曲面法对设计JM-1400型卷绕式拾膜机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拾膜率与机车前进速度、集膜轮工作角度、起膜铲入土深度等三个显著性影响因素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拾膜率的交互影响规律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按优化所得工作参数进行配置时,拾膜率能够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17.
茶树根原花青素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统称为茶多酚,包括黄烷醇、黄酮、黄酮醇、花青素、原花青素和酚酸类等。对茶树根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丙酮浓度80%、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50℃、加酸量0.25%。对多酚的检测方法—香草醛法、对二甲氨基肉桂醛(DMACA)法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结果表明香草醛法最优条件:0~25℃、反应时间15 min、硫酸体积分数为50%、香草醛浓度为10 g·L-1。对二甲氨基肉桂醛(DMACA)法最优条件:0℃、5 min内、盐酸浓度1.2 mol·L-1、DMACA浓度2 g·L-1。  相似文献   

18.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其具有快速,不破坏样品,操作简单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首先对54份不同年份的普洱茶近红外光谱图吸收峰的差异进行分析,然后对普洱茶的年份进行鉴别.结果表明,随着普洱茶年份的增加,其内含主要化学成分不断减少,近红外光的吸收值也不断减少,因此波峰的尖锐程度也不断减少.随后应用聚类分析技术对不同年份的普洱茶进行定性分析,从聚类分析得到的三维立体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年份的普洱茶有比较明显的聚类现象,其中有3份茶叶样品被判断为错误,识别准确率为94.444%.  相似文献   

19.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其具有快速,不破坏样品,操作简单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首先对54 份不同年份的普洱茶近红外光谱图吸收峰的差异进行分析,然后对普洱茶的年份进行鉴别。结果表明,随着普洱茶年份的增加,其内含主要化学成分不断减少,近红外光的吸收值也不断减少,因此波峰的尖锐程度也不断减少。随后应用聚类分析技术对不同年份的普洱茶进行定性分析,从聚类分析得到的三维立体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年份的普洱茶有比较明显的聚类现象,其中有3份茶叶样品被判断为错误,识别准确率为94.444%。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斯里兰卡红茶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以稀奶油为提取介质提取红茶香气物质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比较不同脂肪体系(稀奶油、脱脂奶、全脂奶、黄油、椰子油)与传统水提介质对红茶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中试生产的红茶冻干粉产品品质。结果显示:以稀奶油为提取介质提取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脂肪含量3.8 wt%、料液比1:2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0 min。相较于传统水提技术,采用稀奶油和全脂奶为提取介质的乳提技术更有利于红茶中香气物质的提取,如斯里兰卡红茶特征冬青味的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51倍 和1.71倍。稀奶油提取的红茶中水溶性滋味成分含量与水提方式相近,而全脂奶和脱脂奶提取的红茶提取液中总单宁含量显著增加(P < 0.05)。不同动植物油脂来源的油脂体系影响红茶提取液香气物质含量。采用稀奶油提取红茶提取液中香气物质的含量要高于黄油和椰子油,均质乳化能显著提升三种油脂体系对红茶香气物质的提取得率。按照最佳的实验工艺参数进行中试生产,所得红茶提取物冻干粉品质存在差异,以稀奶油为提取介质的乳提红茶冻干粉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水提红茶冻干粉。以上结果表明采用稀奶油为提取介质的乳提技术相较于传统水提能更有效的提高红茶产品的风味,同时中试生产证明乳提技术的工艺放大可行性。本实验结果可为制备具有独特风味和较高营养价值的含乳茶饮品提供实际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