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蛤主要弧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是一种食药用价值极高的海洋经济贝类,但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张和沿海滩涂环境的逐渐恶化,近年频繁发生暴发性死亡病害,损失严重,病害已成为文蛤养殖的重要限制因素。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对副溶血弧菌、弗尼斯弧菌、溶藻弧菌等引起文蛤主要弧菌性病害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检测技术和防治方法等进行综合评述,为及时了解当前文蛤细菌性疾病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集中国东海舟山海域海底不同层次9个海泥样品,通过稀释培养分离纯化得到海洋细菌78株。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上述分离所得海洋细菌对鳗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费氏弧菌等5种水产病害常见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获得具有抑弧菌作用的海洋细菌17株,占21.8%。其中6株菌株对费氏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7.7%。7株菌株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作用较显著,占9.0%。2株菌株对创伤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2.6%。2株菌株对溶藻弧菌和鳗弧菌显示一定的抑制作用,各占1.3%。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稀释培养法能分离到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海洋细菌;来自海底泥的海洋细菌中存在较多的具有水产病原弧菌拮抗活性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的革兰氏阴性菌,它广泛分布于温暖海域的海产品中,如鱼、虾、贝类等,食用被其感染的海鲜可导致食用者出现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等典型胃肠炎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等临床反应。近年来,由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比例呈猛烈的上升趋势,并且领先于其他食源性致病菌,居于首位。鉴于其污染范围广,致病力强,对副溶血弧菌实现快速、灵敏、经济、有效的检测是减少其污染海洋产品,保障人体健康的关键,也是当代研究的热门。目前,基于其毒力致病机理的检测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范畴的PCR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与免疫学范畴的ELISA,胶体金技术等。本文综述了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菌,常通过食用被该菌污染的食品导致食物中毒。该文综述了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检测技术如PCR、环介导等温扩增、免疫捕获等,及分型技术如RAPD-PCR、ERIC-PCR、PFGE、核糖体分型、RFLP等,这些方法将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重要的检测与分型手段,对预防与控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灭活的鱼肠道弧菌作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建立了鱼肠道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test,IFAT)、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检测技术。IFAT结果显示阳性信号覆盖整个菌体,明亮,清晰,荧光信号呈长弧形且两端钝圆,与鱼肠道弧菌形状一致。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共10条蛋白带发生免疫反应,其中6条蛋白带结果较清晰,显示出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阴性对照组无条带。IFAT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说明所建立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的检测出鱼肠道弧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能扩增dnaJ基因全长的PCR检测方法,为弧菌的快速筛查及种类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弧菌dnaJ基因为靶基因,在其首尾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简并引物,经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建立能扩增弧菌接近全长dnaJ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并通过特异性试验、灵敏度试验和临床应用评价等验证其适用性.[结果]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50.0 μL:2×F8 FastLong PCR MasterMix 25.0 μL,上、下游引物(20 μmol/L)各2.0 μL,DNA模板5.0 μL,灭菌水补足至50.0 μL.扩增程序:94℃预变性3 min;94℃ 10 s,55℃ 15 s,72℃ 15 s,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该PCR检测方法对副溶血弧菌、哈氏弧菌、创伤弧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霍乱弧菌和栖黑海弧菌等8种弧菌属细菌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对弧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CFU/mL.应用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51株分离自海水样品的弧菌和32株分离自对虾样品的弧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全部为阳性,其中,海水样品中包括有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河流弧菌、哈氏弧菌和栖黑海弧菌,对虾样品中包括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河流弧菌和哈氏弧菌;经测序及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种间菌株的dnaJ基因序列相似度为79.5%~92.8%,种内菌株间的dnaJ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8.2%~99.9%.[结论]基于dnaJ基因建立的弧菌PCR检测方法能扩增出弧菌接近全长dnaJ基因,具有快速便捷、灵敏准确、适应性好等优点,结合测序技术,可为弧菌快速筛查及种类鉴定提供更全面和更准确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桑燕娇  宁喜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71-11874
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均是食源性致病菌,对这些菌种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对水产品安全以及保护人类健康极为重要.主要综述了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仿刺参及养殖环境中溶藻弧菌和灿烂弧菌的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藻弧菌和灿烂弧菌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致病菌,给水产动物的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根据溶藻弧菌和灿烂弧菌gyrB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对9株溶藻弧菌和6株灿烂弧菌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两对引物能特异地检测溶藻弧菌和灿烂弧菌,而与其他细菌没有交叉反应;检测溶藻弧菌的每个PCR反应的敏感度为0.13 pg的DNA和103 cfu/mL细菌,检测灿烂弧菌的每个PCR反应的敏感度为0.34 pg的DNA和103 cfu/mL细菌。该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可用于对感染溶藻弧菌和灿烂弧菌的仿刺参及其养殖水体中的细菌性病原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乌鳢体表粘液对爱德华氏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3种海洋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同浓度的提取物对不同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不同,对爱德华氏菌抑制活性最大,其次是溶藻弧菌,最差的是哈维氏弧菌。此外,温度、紫外线和pH对提取物抑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toxR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检测,探讨toxR靶基因能否准确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从而消除其他研究者对该基因特异性的疑虑。[方法]采用SN/T1870—2016中副溶血性弧菌toxR的引物探针对副溶血性弧菌和其亲缘关系接近的弧菌标准菌株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证实该引物探针只能扩增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他弧菌诸如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等未得到扩增。[结论]证实SN/T1870—2016中toxR的引物探针特异性高。该研究可为各检测机构提供数据支持,为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与研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已发表的气单胞菌属16S rDNA序列,设计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16S rDNA序列的特异保守区,建立这2种菌的快速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仅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得到了特异性扩增,而几种常见弧菌科水产病原菌,包括豚鼠气单胞菌、易损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和鳗弧菌并未得到特异性扩增,说明设计的引物可以用于这2种病原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可以为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的快速检测、病害预警和病原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梭子蟹乳化病的病原菌-溶藻弧菌为抗原,制成免疫血清;利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HRP-IgG)为酶标二抗、建立了检测溶藻弧菌的间接ELISA快速诊断法。结果表明,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溶藻弧菌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的检测量为104cfu/mL。同时交叉反应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人工感染试验48 h后,就能在血淋巴和鳃中检测到溶藻弧菌。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法进行现场检测,表观有病蟹的阳性检出率为90%,表观健康蟹的阳性检出率为20%,养殖海水中没有阳性检出。  相似文献   

13.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通过DNA提取和PCR扩增分离鉴定样本中的欧文斯弧菌(Vibrio owensii)、哈维氏弧菌(V.harveyi)、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副溶血性弧菌(V.parahaemolyticus)、新喀里多尼亚弧菌(V.neocaledon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坎式弧菌(V.campbellii)、霍乱弧菌(V.cholerae)、含CTX肠毒素霍乱弧菌(V.cholera CTX)、拟态弧菌(V.mimicu)和河流弧菌(V.fluvialis)11种致病性弧菌。根据样本TCBS平板检测结果,统计样本中所检测弧菌的重复出现率,按出现频率逐级分析,对检出率较高的欧文斯弧菌(V.owen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和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进行详细探讨,并根据养殖过程出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为凡纳滨对虾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并分别采用LAMP检测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GB/T4789.7-2008)对克氏螯虾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101 cfu/mL;对6种细菌共8株菌进行LAMP法扩增,仅3株副溶血性弧菌得到阳性扩增。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5.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发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因此,快速、准确地对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进行检测是预防该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关键。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PCR衍生技术快速检测该菌的研究进展,为该菌检测方法的应用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发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因此,快速、准确地对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进行检测是预防该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关键。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PCR衍生技术快速检测该菌的研究进展,为该菌检测方法的应用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梭子蟹乳化病的间接ELISA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梭子蟹乳化病的病原菌-溶藻弧菌为抗原,制成免疫血清;利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HRP-IgG)为酶标二抗、建立了检测溶藻弧菌的间接ELISA快速诊断法。结果表明,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溶藻弧菌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的检测量为104cfu/mL。同时交叉反应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人工感染试验48 h后,就能在血淋巴和鳃中检测到溶藻弧菌。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法进行现场检测,表观有病蟹的阳性检出率为90%,表观健康蟹的阳性检出率为20%,养殖海水中没有阳性检出。  相似文献   

18.
应用斑点ELISA技术检测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nzym e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ot-ELISA)技术检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 olyticus的方法。根据棋盘试验,确定副溶血弧菌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1∶200,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以出现明显清晰斑点者判定为阳性。用该方法检测时,副溶血弧菌呈阳性,哈维氏弧菌V.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河流弧菌Vf.luvialis biotype、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呈阴性。斑点ELISA方法不仅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而且可用肉眼直接判定结果,适合在基层单位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最为严重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之一,准确即时的检测手段是预防控制该菌传播的关键所在.通过量子点(QDs)标记副溶血弧菌鞭毛蛋白抗体(Ab),利用生物免疫传感器技术实现副溶血弧菌的快速、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QDs-Ab的荧光通过加入氧化石墨烯(G0)产生淬灭,构建了捕获目标细菌的探针,氧化石墨烯最适淬灭浓度为60 ng/ml.细菌捕获探针中加入副溶血弧菌后,能够检测到重新恢复强度的绿色荧光.副溶血弧菌的检出限达到104 CFU/mL.针对副溶血弧菌设计的生物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选取灿烂弧菌、溶藻胶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能明显引起荧光强度的改变,而试验组却能显著提高荧光强度.该研究建立的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的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在细菌的早期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20.
溶藻弧菌是一种常见的海洋伺机性病原体,是引起人类、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与其它病原微生物一样,弧菌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息息相关,毒力基因是产生各种毒力因子的物质基础。本文对溶藻弧菌的病原学、致病机理及其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