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运前期北京市一次典型过程中细颗粒物的生消规律。[方法]利用中国环科院站点的颗粒物在线监测数据、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结合美国怀俄明州立大学网上探空资料和数值预报图等,对2008年8月3~11日北京市一次典型颗粒物生消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在颗粒物累积过程中,颗粒物呈现逐步老化现象;此次过程主要受大尺度的天气背景影响,且近地面的小风静风、高湿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扩散;持续偏南气流将河北省、天津市及山东的污染物带入北京;混合层高度与温度层结等对污染有重要影响。[结论]该研究为空气污染过程中影响颗粒物生消过程的因素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差异较大,阔叶树种叶片上表面形态比较复杂,有沟槽、褶皱、绒毛和蜡质等,下表面主要有气孔、腺毛、绒毛等,形态相对较单一。针叶树种叶表面形态相对简单,有少量褶皱,但是叶表面分泌大量油脂。叶片表面附着的大部分颗粒物表面粗糙且形态不规则,粒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在3种粒径中占比最大。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颗粒物的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组成颗粒物的元素主要有C、N、O、Si、Ca、Fe,及少量的Na、Mg、Pb、Ni、Cd和Pd等元素。从颗粒物来源分析,主要含有C、N、O、Na、Mg、Si和Ca等元素的颗粒物,可能主要来自自然界,而Pb、Fe、Ni、Cd和Pd等元素含量较高的颗粒物可能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产物。叶表面颗粒物附着密度结果表明,圆柏和油松较其他树种叶片颗粒附着密度大,其余较大的树种依次是栾树、国槐和榆叶梅等。研究结果为揭示树木吸收大气颗粒物的机制及合理选择园林绿化树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3—2018年镇江市4个站点常规大气污染物数据,研究镇江区域空气质量状况和大气颗粒物时空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3—2018年,镇江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多年均达标,达标率为64%;大气颗粒物(PM2.5、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总体波动下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其中7—9月大气颗粒污染较轻,12月、1月污染较重。首要污染物以大气颗粒物污染为主,其中PM2.5占比高于PM10;AQI指数和大气颗粒污染的空间聚类表明,新区办事处站有别于其他3站。  相似文献   

4.
徐洁 《农业与技术》2021,(3):105-107
利用后向轨迹模型,结合锦州市近地面O3浓度计算了2020年5—9月以锦州为起点的后向轨迹,通过轨迹聚类分析得出,锦州市的气团来源主要是东北气团和华北气团,分别占25.7%和21.6%;通过PSCF和CWT分析法,计算不同来源地区对锦州市O3浓度的贡献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河北省东部和南部地区对锦州市O3浓度贡献最为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14个国控站2019年1月5—8日的逐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和6种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对应时段的气象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FY-4卫星资料,结合HYSPLIT4后向轨迹的模拟结果,深入分析了2019年1月上旬长沙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6.
于2017年9—12月在我国中部大气背景点洞庭湖采集PM2.5,分析水溶性离子成分,以研究其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等。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洞庭湖PM2.5浓度平均值超过日均一级标准限值,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离子,其中NO3-、SO42-、NH4+在总离子浓度中分别占42.7%、27.4%、23.7%。NO3-、SO42-的摩尔浓度与NH4+拟合度较好,NH4+的量比酸性离子略占优势,说明NO3-和SO42-基本被NH4+中和。线性拟合表明NH4+与NO3-和SO42-主要以NH4NO3和NH4HSO4的形式存在。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说明SO42-和NO3-主要来自SO2和NOx的二次转化。二次转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冬季比秋季更加有利二次转化,尤其是NO3-和NH4+的生成。后向轨迹气团分析发现,采样期间大气污染主要受中部地区和局地区域气团的影响,从山东半岛附近传输的气团对洞庭湖区域可能会产生海源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中部地区尤其是农业区域的大气污染成因和治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查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5,(20):246-248
城市植物可以有效阻滞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目前,国内外已经积累大量有关不同植物类型累积颗粒物差异性的研究,但是植物叶面滞留颗粒物的含量受到多种气象因子的影响.该研究分别从降雨、风速、行星边界层等角度,阐述了不同气象因子对植物叶面滞留颗粒物含量产生的影响.今后需要加强气候因子对叶面细颗粒物的去除机理研究,有利于了解颗粒物沉积于叶面的动态以及机制;在降雨因素方面应进行长期监测,充分掌握城市植物叶面颗粒物在降雨作用下的年变化量,有助于建立全面的城市植物滞留颗粒物含量数据库,为今后合理有效利用城市植物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大气污染物与城市植物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秋季毛竹林空气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内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的状况直接反映城市森林对空气颗粒物的净化功能,城市森林空气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本研究对秋季福州旗山森林公园的毛竹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毛竹林内颗粒物浓度总体日变化趋势呈W形,即15:00和19:00出现2个高峰、9:00和17:00出现2个低谷;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细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不及粗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敏感,且出现高峰的时间较粗颗粒物滞后;林内颗粒物主要由PM10和PM2.5组成,且PM10与PM2.5的变化趋势受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的影响较大;气象因子和天气条件对颗粒物浓度(特别是粗颗粒物)的影响较大,颗粒物的浓度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与温度、风速、光照等均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四平市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方法]于2016年3月1日—4月20日对四平市大气颗粒物PM2.5、PM10和气体污染物进行采样,分析采样期间3次污染事件发生时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比较颗粒物与相关气体污染物的相关性,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在3次污染事件中,PM10的平均浓度为339.9μg/m3,是采样期间的3.0倍,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2.0倍;在污染事件1(3月28日)和2(3月31日)发生时,PM2.5浓度也相应升高,分别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1.2倍和1.4倍。污染事件1和污染事件2中,在粒径0.56~1.00μm时颗粒物质量浓度出现峰值,而污染事件3(4月8日)并无相应的峰值出现。[结论]该研究为四平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田敏 《农业与技术》2015,(3):195-196
通过对盘锦市典型区域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析,掌握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布规律,确定了颗粒物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物来源,为治理颗粒物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马鞍山市2017年5个大气气溶胶监测资料和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研究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马鞍山市PM2.5、PM10浓度年均值分别为55.0和91.3μg/m~3;月变化上,PM2.5、PM10颗粒物浓度,全年变化大体相似,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季较高;1—8月逐月下降,8—12月浓度逐渐升高;日变化上,两种颗粒物浓度变化呈明显的双峰特征,9时达到最高,16时达到最低,夜间颗粒物浓度也处于较高水平;气象因子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显著,风和降水对大气颗粒物的扩散和稀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气颗粒物浓度与风速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区位条件是限制聚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聚落发展现状和潜力的重要指标。该研究选取位于云南省岩溶山区的子马、听湖和舍木那3个典型聚落作为研究区,旨在分析聚落的区位条件现状及挖掘其未来发展潜力。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对聚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区位因素做定性、定量及定位分析,构建区位条件评价模型,测算研究区区位条件综合分值。结果表明,子马村区位条件最优,听湖村次之,舍木那村区位条件较差。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当地土地规划、新农村建设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量评价城市建设施工活动对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的影响,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施工路段和非施工路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道路两边大气环境颗粒物浓度及其分布特征、路段尘的负荷、尘的粒径分布特征的监测表明,施工活动明显加重了道路颗粒物污染.与非施工路段相比,施工路段尘负荷是前者的47.5倍;施工路段粒径大于30μm的颗粒物的重量百分比非施工路段高56.7%;施工路段大气颗粒物平均浓度是非施工路段的8.76倍;大气颗粒物浓度随施工点距离增加而减小,与10 m处相比,25 m处浓度减少33%,50 m处浓度减少57%,100m处浓度减少63%.以上结果说明,施工活动是导致城市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施工活动中颗粒物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天津武清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03年11月于天津武清陈楼村采集了7件TSP样品(24h),测定了其中的16种优控PAHs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样品中PAHs谱分布基本一致,表现为中高环化合物占绝对优势,与同一地区城区样品十分相似,但含量为城区样品的1/2左右。研究期间降水造成的湿沉降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及PAHs浓度显著下降,降水过程之后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不同化合物相对浓度说明测得的PAHs主要源于燃煤排放。  相似文献   

15.
林伟  叶兴荣  张军  赵兵  陆华标 《北京农业》2012,(30):111-112
通过分析南京市气象局昆仑路监测点2010年11月5日-2012年5月11日PM10.0、PM2.5逐时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及同期相应的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的观测资料。研究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日、月、季变化特征,悬浮颗粒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为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及灰霾天气预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畜禽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高密度饲养引起畜禽养殖场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养殖舍内环境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污染引起的家畜呼吸道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可产生大量PM,已成为大气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μm)和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重要来源,影响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畜禽养殖场的PM主要来源于饲料、粪便、羽毛、皮屑等,其成分主要是有机物,含有C、H、O、N、S、Ca、Na、Mg、Al和K等多种元素;PM表面还附着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以及内毒素、氨气、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畜禽养殖舍PM的产生和释放受到家畜的种类、日龄、活动以及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鸡舍内PM的浓度高于猪舍,冬季舍内PM的浓度高于夏季。但是,目前缺少标准化设备和标准方法来测量不同类型的畜禽舍PM的浓度和排放水平。畜禽养殖舍PM的成分复杂,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严重危害家畜的健康和生产。畜禽舍内高浓度PM主要通过以下3种形式影响呼吸道健康,一是PM直接刺激呼吸道,降低机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免疫抵制;其次是PM表面附着的多种化合物的刺激;第三种是PM表面的病原性和非病原性微生物的刺激。目前关于PM对呼吸道健康危害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M对呼吸道的致炎作用,研究发现:PM通过刺激肺泡巨噬细胞产生前炎症因子,继而诱发其它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引起肺发生炎症反应;另外,PM2.5通过引起肺组织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活性,上调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转录激活因子AP-1的表达而诱发肺的炎症;PM2.5也可通过激活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LR2和TLR4的表达,激活NFκB信号通路而导致炎症的发生。也有研究发现,PM2.5在诱导呼吸道炎症的同时,还会激活细胞自噬和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相关信号通路,这为缓解和治疗PM引起细胞损伤提供了靶点。尽管PM危害呼吸道健康的机制研究较多,但是PM成分复杂,并处在不断变化中,因此PM诱导呼吸道损伤的机制也十分复杂,仍需进一步系统深入研究。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释放的大量PM严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和家畜健康,而PM对环境和家畜健康的危害程度与其组成和浓度密切相关。因此,正确认识畜禽舍PM的形态、大小、组成、浓度水平及其形成排放影响因素,对确定畜禽舍PM的来源和PM的毒性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畜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PM的来源、化学组成、浓度、排放、影响因素,以及PM对呼吸道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正确评估PM对畜禽健康生产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讨适宜浓度冠菌素(COR)浸种提高花生幼苗抗旱性的作用效果,为COR在生产上应用提供依据。在正常水分和25%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COR浸种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模拟干旱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0.0001~1 μmol/L 的COR浸种可不同程度补偿干旱胁迫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以0.01 μmol/L COR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均明显提高,根系生长接近对照水平,从而使根冠比提高幅度更大。COR可明显缓解干旱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0.01 μmol/L的COR浸种可作为提高花生幼苗抗旱性的技术措施。根冠比提高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8.
19.
使用2020年6月乌海市臭氧(O3)等污染物浓度数据,国家一般气象站逐小时气象要素,高空、地面环流场气象数据,分析了2020年6月18—19日O3污染过程.结果表明:6月18—19日出现O3轻度污染,18日比19日持续超标时间长,O3浓度值高;O3与NO2、CO、SO2浓度日变化相反,NO2、CO、SO2的波峰对应的O...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灰霾天气过程污染状况,在天津市南开区进行采样,分析了2011年10月17日~ 20日灰霾过程中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和化学成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灰霾过程是由高空风场减弱,低空暖湿气流增强,地面气压场减弱而形成.灰霾期间,PM2.5/PM10比值最高达71.9%,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较粗颗粒物更为明显.PM10和PM25中,二次离子最高比例分别达31.9%、32.8%,NO3-/SO42-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95和0.89,说明此次灰霾过程中固定源和流动源影响相当;OC/EC比值最高分别为3.7和2.8,表明灰霾存在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并在PM10中表现更为明显;人为源元素S最高比例分别为3.4%、3.6%,说明燃煤燃油对此次灰霾过程贡献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