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11-16913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普遍存在的热平衡失调问题,设计了一款地源热泵与太阳能复合空气调节系统,并于2010年在石家庄市的老年公寓工程改造中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效果良好,改造后比改造前地埋管换热器初始出水温度提高6℃;最低出水温度提高5℃;地源热泵机组能效比由1.67提高到3.82;冬季运行费用由20元/m2降低至11元/m2;该工程冬季总运行费用由5万元降低至2.75万元。该实例证明该系统结合了地源热泵和太阳能的各自优点,在石家庄地区应用效果明显,并且用于太阳能系统的初投资4.5万元一年后已收回成本,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甲鱼温室养殖设计了一套太阳能、地能及节能水暖锅炉耦合式供暖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天气切换运行太阳能系统、地能系统和节能水暖锅炉3种热源模式,以满足温室养殖的增温需要。设计出太阳能集热面积28.8 m2,选用XD5818-30型全玻璃真空管式;设计地源热泵系统1套,选择型号为JSJN-50 LW的4.5 k W地源热泵机组,取水深度为43 m,取水量约1.0 m/h,同井回灌;通过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实现3套系统的耦合联用,到达经济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地源热泵式中、高温厌氧发酵加温系统比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沼气工程发酵系统。[方法]比较70 m3/d日产气量的中型沼气工程用的地源热泵式中温厌氧发酵加温系统(池容产气率1 m3/(m3.d))和地源热泵式高温厌氧发酵加温系统(池容产气率2.2 m3/(m3.d))2种加温方案,计算其沼气池理论加温负荷、系统初投资以及运行费用,并分析了2者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结果]高温厌氧发酵系统的初投资比中温厌氧发酵系统少8.3万元,年运行费用少2 711元,投资效益净现值为123 333元。[结论]分析表明在加温系统的生命周期内,高温厌氧发酵系统具有更好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4.
蒋绿林  付文彪  徐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71-5573
[目的]更好地模拟地源热泵地埋换热器的换热状况。[方法]介绍了3种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线热源模型、圆柱热源模型和Eskilson模型),以宁波市鄞州区冬天供热为例,选择适当的传热模型进行数据模拟,得出了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分布。[结果]地源热泵系统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后,地埋管周围半径为0.8 m的范围内温度场会呈现强烈的变化,该区域以外的地方温度变化越来越小,直至接近于土壤的原始温度;浅层地表土壤原始温度场分布与深度呈指数关系,当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土壤基本上维持恒温状态,比当地年平均气温高1~2℃。[结论]该研究为新型农村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概念,研究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地源热泵和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热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太阳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输油气站内生活采暖和制冷设备大多是电暖器和空气源热泵,能耗较高.从节能角度出发,分析了地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其相对于空气源热泵的优势.以北京某输气站为例,根据站内地质、气候特征,按照埋地换热器、负荷、流量设计计算方法,确定设备型号、传热介质类型及地埋管布局,在输气站内设计建造地源热泵系统.按照有关标准,对该系统进行节能监测,并分析其节能效果,结果表明:与空气源热泵相比,该系统节能率为27.62%;与电暖器相比,节能率可达63.81%,节能效果明显,长期运行经济效益可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玻璃温室中地源热泵的加温效果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纬度地区玻璃温室中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在南京市溧水区的玻璃温室中进行了地源热泵系统加温试验。结果表明,地源热泵系统能够有效增加玻璃温室内的温度,制热系数达到3.39,较传统的燃煤锅炉加温平均节能36.38%;冬季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加温日运行费用为0.24元/m2,低于采用燃煤锅炉加温的日运行费用0.29元/m2。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联合温室大棚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大棚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替代的技术,但其受天气影响比较大,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作业的方式,可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使得温室大棚一年四季稳定运行。为此,设计了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联合温室大棚系统及该系统的PLC控制回路,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为后续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业温室的调控消耗了大量的燃煤,该问题制约了温室甲鱼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利用太阳能热泵技术为温室供暖是很有必要的。参照工厂化甲鱼养殖温室构建了30 m~2实验温室,以浙北地区的气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实验温室的热负荷。以实验温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双热源混联式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并优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和运行的稳定性,且系统的运行方式灵活多选。以实验温室热负荷计算结果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部件选型,构建了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实验台,实验台设置了开展实验研究所需的温度、流量及辐照度等传感器采集相关参数。系统为太阳能单独运行、空气源热泵单独运行、热泵太阳能串联运行、太阳能热泵并联运行等多种运行模式下的实验研究,可获得各种运行模式下太阳能、热泵和系统整体的性能参数,为开展试验研究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可为同类设备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混合应用线热源和圆柱源理论,建立了太阳能-土壤源混合式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应用该模型,在Visual Basic语言基础上开发出了相关的计算软件。该软件在给定负荷的条件下不仅可以对单独的土壤源热泵系统进行设计与预测,还可以在已知当地日照的情况下对太阳能与土壤源热泵联合运行的情况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冬季日光温室作物生长环境,设计了日光温室太阳能土壤加温系统.通过试验研究了在该系统作用下地温随不同地热管埋深的变化情况,并与地埋秸秆和无处理两种情况的地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温系统可提高地温4~5℃,比地埋秸秆增加地温3~4℃;0.8cm埋深的地热管道比0.4cm埋深的地热管道增温效果更明显.太阳能土壤加温系统对夜间土壤温度有显著地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文章对彭水县乌江沿岸2014年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总面积为188万hm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43亿元·a-1,相当于彭水县2014年GDP(10880亿元)的1234%;按照不同的林分类型,灌木林、混交林、阔叶林面积分别为101万,072万和015万hm2,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697亿,549亿和095亿元;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提供的价值为714万元·hm-2·a-1,比重庆市2008年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688万元·hm-2·a-1)增长了378%;从不同林分类型来看,提供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排序为混交林(762万元·hm-2·a-1)>灌木林(692万元·hm-2·a-1)>阔叶林(635万元·hm-2·a-1)。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丽水市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发展水生蔬菜产业。2015年全市水生蔬菜播种面积066万hm2,产量162万t,产值55亿元。其中,茭白062万hm2,产量154万t,产值52亿元。水生蔬菜已成为丽水市蔬菜主导产业之一,对实现山区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丽水山区特色的水生蔬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不同工艺沼气池产气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新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永盛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钢筋混凝土沼气池、太阳能加热玻璃钢沼气池和智能化上流式玻璃钢沼气池为研究对象,在进料污水相近,水力滞留期(HRT)同为10 d的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工艺沼气池一年中的发酵温度随气温变化情况、沼气池进出料COD变化情况以及产气效果。结果表明:①相同条件下,未加温玻璃钢沼气池比混凝土沼气池年平均温度高085℃以上,上流式玻璃钢沼气池、折流式玻璃钢沼气池和混凝土沼气池年平均容积产气率分别为074,044和035 m3·m-3·d-1;②太阳能加温玻璃钢沼气池年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77 m3·m-3·d-1,高于未加温玻璃钢沼气池(044 m3·m-3·d-1);③智能化玻璃钢沼气池年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93 m3·m-3·d-1,高于太阳能加温玻璃钢沼气池。  相似文献   

15.
<正>地埋管地源热泵的埋管形式一般可分为水平埋管和竖直埋管换热器两大类。水平埋管方式的优点是在软土地区造价较低,但由于水平埋管通常是浅层埋管,相对于竖直埋管而言,换热能力小,且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不适合我国地少人多的国情。竖直埋管换热器也就是在若干竖直钻孔中设置地下埋管的地埋管换热器。由于竖直埋管换热器具有占地少、工作性能稳定等优点,因此在实际运用中竖直埋管已成为主导形式。以下针对竖直埋管换热器,具体介绍其布置形式对地源热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我国太阳能分布和利用现状,以北京为例,理论分析了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和淋浴系统的可行性,考虑到经济因素,结合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进行了太阳能和地源热泵联合运行供暖技术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温室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联合加温系统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技术在设施农业领域的应用方法和发展潜力,寻求解决温室加温费用高、存在污染等问题的方法,对一种用于温室的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联合加温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试验方法,并在昆明地区对系统性能和温室加温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昆明地区最冷月1月,蓄热水箱平均水温可达41.1℃,空气源热泵运行时,制热系数COP平均值均在3以上。无论晴天还是阴天,温室都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联合作为温室有效的加温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温室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的结合节能环保,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太阳能不稳定、不易控制的问题。本文设计了温室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联合加热系统,并对该装置进行试验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太阳能-热泵联合运行可以提高系统的制热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准三维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模拟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运行工况,通过耦合不同方向的低维模型,在换热器进水口的边界处引入换热功率函数作为边界条件。求和平均管壁各点到区域中心的距离来计算线热源到区域中心的距离。从而建立一准三维传热模型,并运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48%。平均相对误差1.33%,精度满足工程要求。而且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相对误差呈减小趋势。运用该模型模拟得到的U型管管内流体温度分布情况表明,钻孔深度为40m时,进水支管与出水支管的温升比为1.34;钻孔深度为80和120m时该比值分别为1.90和2.77,而出水支管的温升几乎相同:说明增加钻孔深度会加剧U型管2支管之间的热短路。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探求温室太阳能和热泵技术在污泥干化领域的应用方法,设计一种新型温室太阳能污泥干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温室、翻泥机、辅助热源、通风系统、保温系统组成。在河南地区对系统的核心部件,扰流风机、翻泥机和热泵系统进行了热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扰流风机扰乱了温室内部的温度分布,使上部的热能向下部流动,温室底部温度提升了3~5 ℃;在本研究涉及的风速范围内,风速为2~6 m/s时对污泥干化起促进作用,6~8 m/s时,干化含水率减小缓慢,此时对污泥干化系统扰动较大。翻泥机翻泥的时间间隔与温室内热能相关,间隔为30~70 min范围内与干化含水率存在线性关系;在太阳能不足的冬季使用水源热泵系统较使用空气源热泵系统污泥干化含水率提高了11%,双系统较水源热泵系统提高了8%。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 000 m2的温室污泥干化系统,日均处理污泥约10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