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许泳峰 《新农业》2011,(8):31-31
在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露地栽培中,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蚜虫等害虫种类多,发生量大,对商品菜造成很大危害。防治这类害虫过去反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害虫增强抗性影响防效。因此,  相似文献   

2.
7种生物酵素对病虫害的室内防治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驱避、毒杀和平板对峙试验研究7种生物材料发酵液对朱砂叶螨和青枯劳尔氏菌的室内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大蒜、生姜和洋葱发酵液对朱砂叶螨的驱避作用较好,处理后72 h的驱避率分别达到680%,523%和533%;大蒜、丁香和洋葱发酵液对朱砂叶螨的毒杀作用较好,处理后72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1%,657%和670%;生姜、大蒜发酵液对青枯劳尔氏菌的拮抗作用较好,处理后48 h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为30 和22 cm。综合防虫和抗病的能力,大蒜和生姜发酵液为较好的生物发酵材料。  相似文献   

3.
用20%菜盛乳油不同浓度稀释液喷雾防治露地甘蓝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菜盛乳油1 000、1 250、1 500倍液对3种害虫均有较好的速效性,喷药后3 d防效达最高,喷药后7 d的防效虽有所降低,但仍然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徐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06-11507
[目的]为白菜的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观察白菜、大蒜在分种与间种条件下蚜虫的发生和生长状况,分析蚜虫取食的行为及大蒜驱避蚜虫的效果。[结果]分种时白菜易生蚜虫,大蒜不生蚜虫;与大蒜间种的白菜发生蚜虫的时间推迟,蚜虫数量很少,繁殖速度慢。蚜虫取食具有选择性;大蒜对蚜虫具有驱避性。大蒜研磨液浓度越大,对蚜虫取食的影响越大,对蚜虫的刺激性也越大,蚜虫逃避速度快,参与逃避的个体数量多。大田使用的适宜浓度是大蒜研磨原液与清水1∶30的比例。[结论]大蒜与白菜间种可减少白菜蚜虫的发生;大蒜研磨液可以作为植物性农药应用在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上。  相似文献   

5.
夏、秋季在甘蓝上用6种不同药剂进行处理,统计喷药前后菜青虫,小菜蛾的虫口基数,然后计算各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结果表明,所选的6种药剂对菜青虫的防效都较理想,除速凯和驱避剂外,其余4种药剂对小菜蛾的药效也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采用稻草覆盖地表,观察其对甘蓝类蔬菜害虫的控制效果。试验发现,稻草覆盖可增加田间游猎型蜘蛛的数量,且对菜青虫、小菜蛾和甘蓝夜蛾的为害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以秋季的控害效果最好。对菜青虫和甘蓝夜蛾幼虫1~6龄幼虫的控害效果最高分别达到84.8%和78.4%,三种害虫的产卵量都有减少。  相似文献   

7.
为油菜害虫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以绵油1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5种生物农药(苦参碱、鱼藤酮、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和球孢白僵菌)对油菜3种主要害虫(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1 275 mL/hm~2苦参碱对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的防效均较好,分别为87.79%、68.70%和80.40%;1 050g/hm~2鱼藤酮对蚜虫的防效最佳,达82.79%;球孢白僵菌对菜青虫的防效最佳,1 200~1 500g/hm~2浓度越高效果越好;防治蚜虫鱼藤酮宜选1 050g/hm~2,苏云金杆菌宜选750g/hm~2;防治小菜蛾苏云金杆菌宜选750g/hm~2,其他药剂可适当提高施药浓度。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在大棚和露天种植的甘蓝上开展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大棚试验中,3次施药7 d后,1%苦参碱水剂对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2.52%、63.12%、86.53%,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30.76%、51.94%、52.64%;露天试验中,3次施药7 d后,1%苦参碱水剂对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3.87%、53.74%、67.70%,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24.80%、55.02%、63.49%。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药效较慢、速效性较差,适宜用于大棚种植的甘蓝防治菜青虫,适宜与化学药剂搭配防治露天种植的甘蓝菜青虫。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甘蓝与大蒜不同比例间作对春甘蓝田主要害虫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与大蒜间作可以降低春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和菜蚜的发生程度,提高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益害比,有助于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与甘蓝单作相比,1行甘蓝+1行大蒜间作,春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和菜蚜的种群数量分别下降了48.9%和35.6%,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益害比分别上升了17.9%和61.8%,减轻了采用其他措施包括药剂防治甘蓝害虫的压力,提高了防治效果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杨慧 《农家顾问》2008,(7):46-46
防虫网主要是通过切断害虫的传播途径,阻隔飞虫、害虫进入棚内,有效控制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蚜虫、跳甲、斜纹夜蛾)的传播,大幅度降低菜田化学农药的使用。据试验统计,使用防虫网覆盖栽培对美洲斑潜蝇、豆荚野螟、蚜虫、小菜蛾等虫害防效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甘蓝主要虫害的发生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生产上常见的虫害有甘蓝蚜、小菜蛾、菜粉蝶、斑潜蝇等.该文对上述主要虫害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和主要生活习性进行研究,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紫茉莉茎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茉莉茎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菜粉蝶(Pieris rapaeL.)、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用茎氯仿提取物处理菜粉蝶卵5 d后,对其具有较强的杀卵作用,校正死亡率达82.76%;氯仿提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产卵驱避作用,3 d后的驱避率为87.40%;紫茉莉茎石油醚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幼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在取食3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85%,取食5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在取食第3 d与第5 d后,茎氯仿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幼虫均表现出较强的拒食活性,拒食率分别为96.80%与99.67%。4龄菜粉蝶幼虫在取食氯仿提取物处理的甘蓝叶碟7 d后的毒杀效果为87.50%。  相似文献   

13.
刘树峰  叶华智  蒋素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58-5059,5077
从田间采集感染了绿僵菌病的鳞翅目(毒蛾)幼虫体上,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对4种蔬菜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毒力的绿僵菌菌株(VM0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4种鳞翅目蔬菜害虫的3龄幼虫均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其中,对菜青虫效果最好,2个浓度处理后的总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2%;对斜纹夜蛾的效果其次,处理的总死亡率分别为93%和85%;对小菜蛾和银纹夜蛾的效果再次之,高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分别为68%和70%,低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分别为45%和52%。根据该菌株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确定该菌株为黄绿绿僵菌小孢变种(M.flavoviride Gams & Rozsypal var.minus Rombach)。  相似文献   

14.
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拒食活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林  李明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562-564
采用浸渍叶碟法分别测定了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结果表明,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拒食效果,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2.58X-3.73和Y=3.08X-5.64,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41和2.88 mg/mL;非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1.95X-1.54和Y=1.93X-1.21,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27和1.64 mg/mL;其中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效果好于对小菜蛾幼虫的效果,而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好于对菜青虫幼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蜡蚧轮枝菌代谢产物杀虫及植物生理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蜡蚧轮枝菌V 816菌株代谢产物杀虫活性及生理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代谢产物对甘蓝蚜、温室白粉虱、菜青虫、小菜蛾等有一定杀虫效果,其中以温室白粉虱防效最好,72小时死亡率可达70 8%。此外该菌株的代谢产物还具有一定的植物生理活性,对黄瓜子叶的扩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杆菌复配剂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20与生物杀虫剂Success混配制成复配剂,对2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和菜青虫(Pierisrapae L.)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配制剂可以有效防治菜青虫和抗性小菜蛾幼虫,其防治效果和杀虫速度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Bt菌株20和生物杀虫剂Success,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两种昆虫病毒制剂对菜粉蝶和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菜粉蝶(Pieris rapae)颗粒体病毒和芹菜夜蛾(Anagrapha falcifera)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及两者的混合制剂对菜粉蝶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病毒制剂对菜粉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5 d最终防效在93%以上;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及两者的混合制剂对小菜蛾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5d最终防效在89%以上,其效果均分别优于化学农药毒死蜱88%和84%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12a-羟基龟藤酮EC对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幼虫、桃蚜、菜青虫和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上述4种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在药后3 d时,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桃蚜、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分别是93.6%、98.3%、84.3%和87.6%.10%12a-羟基鱼藤酮EC防治此类害虫时不仅防效高而且作用速度和持效性均优于对照药剂52.5%农地乐EC;另外,该药剂在田间高剂量使用时,没有药害,对农作物安全.因此,该药剂可推荐用于防治小菜蛾等十字花科蔬菜害虫.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从柑桔玉带凤蝶 Papilio polytes L.幼虫的尸体中,分离出一株能形成伴孢晶体的苏云金杆菌类的菌株,编号为“8010”菌;经鉴定为库尔斯塔克变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 的新菌株;血清型为 H_(3a3b),酯酶型为Galleriae 型。本文报道了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力测定、工业生产和田间防治等方面的试验结果。研究表明,“3010”菌是一种对柑桔凤蝶、柑桔卷叶蛾、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具有速效、广谱、高毒、无公害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20.
采用点滴法比较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粘虫、枸杞蚜虫和白菜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发现,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相对最高,48h的LC50为4.663g/L,其次是粘虫、枸杞蚜虫、白菜蚜虫。因此,确定小菜蛾为穗花马先蒿的主要靶标试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