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湖南省近50a肥料投入与水稻生产情况的分析,结合水稻肥料定位试验的有关结果,提出了红壤稻田系统肥料的管理方略:在维持系统内有机物料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合理调节氮磷钾的比例,进行养分的综合管理,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省农田物质循环状况、农田养分投入与产出以及循环效率等情况,目前省内虽有一些报道,但尚不够完整、系统。为此,我们根据建国以来36年(1950~1985)的农作物产量和投入物质的系统资料,计算出农田土壤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的收支状况,并加以归纳和分析比较,试图从宏观上概括说明我省农田物质循环状况、农田养分平衡及其产投效益,为今后更好地调控农田养分,维持和提高地力,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培肥、施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培肥砂姜黑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培肥淮北平原砂姜黑土的效果。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养分和速效氮磷钾含量 ,土壤养分投入略大于支出 ,氮磷钾养分盈余 ,肥力稳步提高 ,为作物高产打下了地力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4年7季作物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浙北平原新造农田麦稻—油稻交替轮作农田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作物养分盈余明显,氮、磷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均在100%以上,而稻季磷钾养分相对亏缺.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能综合平衡氮磷钾供给,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春季作物产量与氮磷钾总养分实际平衡率呈正相关,而晚稻在氮磷钾总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5%左右能获取最佳产量,且在化肥氮投入一定条件下,晚稻产量与磷钾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红壤稻田施肥制度与土壤持续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稻田土壤不同施肥制度与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关系。维持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实质是维持土壤肥力,有机农业和石油农业施肥制度土壤养分收支基本持平,可持续土壤肥力和生产力;而偏施化肥的施肥制度促使缺施营养元素亏缺量加大,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有机无机结合施肥制度养分循环速度快,养分产出量大,养分消耗加剧,但有机物质生产量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归还和土壤有机质平衡,土壤养分盈余量大,可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番茄品种“普罗旺斯”为材料,研究高肥力土壤不同养分投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植株、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磷肥投入能够提高番茄产量,适当增加钾肥投入能够改善番茄品质,综合分析,P3处理单株产量最高,口感与营养品质好,单株产量比CK1、CK2分别提高22.85%、77.85%,Vc含量比CK1、CK2分别提高6.68%、21.42%,糖酸比分别提高了21.06%、17.93%。但高肥力土壤,氮磷钾施用量高会造成植株、果实和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累积,同时抑制中微量元素吸收。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西兰花生产中基肥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特进行了使用复合微生物肥替代化肥在西兰花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基肥施用的复合微生物肥与常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总养分用量相同时,西兰花的产量和收益与常规施肥无显著差异;当基肥施用的复合微生物肥比常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总养分用量增加25%时,西兰花的产量和收益较常规施肥显著提高;西兰花施用未经高温灭菌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肥比施用同等氮磷钾总养分化肥的产量增加明显;西兰花施用经高温灭菌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肥与施用同等氮磷钾总养分化肥的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8.
稻田系统养分循环利用对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基于12a田间定位试验结果,研究了在不同化肥配施条件下,有机养分循环利用对亚热带红壤稻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化肥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必要条件。在连续不施肥情况下,水稻产量维持在5.6t·hm-2的水平,投入化肥N(229kg·hm-2)、N-P(39kg·hm-2)和N-P-K(162kg·hm-2)之后,产量分别提高到了6.6、7.9和9.0t·hm-2。农田系统有机养分循环利用能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但产量增益随NPK配施程度提高而降低。②在不施肥或只施N肥的情况下,有机物循环利用能显著降低水稻产量的年际变异系数,而在NP或NPK配施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则不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稳产性能,说明适量和平衡地提供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是水稻稳产的物质基础,至于这些养分是来自化肥或有机肥源并不重要。红壤稻田早稻的稳产性受施肥模式的影响较大,施磷肥是降低早稻产量波动、提高稳产性能的最重要条件。③连续12a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化肥NPK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出不稳定的上升趋势,而有机物循环利用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通过有机物养分资源的循环利用,可有效降低当前稻田化肥的高投入水平,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原始椴树红松林中的灌木层及主要灌木种(毛榛子、溲疏和刺五加)的生物量、养分量、存留量、归还量、吸收量、循环速率等方面在林分的养分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层虽在林分的养分循环中处于次要地位,但具有促使林分养分步入良性生物循环的重要作用。毛榛子和溲疏是该林分灌木中的优势或亚优势种,在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的或突出的作用,是重点保护的灌木种。刺五加在养分循环中存留养分比较多,归还养分比较少,虽然消耗地力却是具有药用的灌木种,对它应既维持又要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李书田  金继运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0):4207-4229
 弄清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状况,对养分资源管理和肥料的科学分配与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论述了中国的养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估算了各种有机肥资源及其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分析和评价了中国不同区域养分输入、输出特点及平衡状况。针对目前养分输入、输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新乡市土壤养分施入量与作物产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6~2002年逐年无机养分投入量与粮食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农田无机养料投入的增加,粮食产量及土壤养分残存量随之提高,探明了无机氮磷钾的直接增产与互作增产的效应,明确了在高产栽培中氮磷兼施,以磷增氮的作用。根据1991~2006年106个点位土壤养分监测结果的聚类分析,将新乡市所辖9县市区的土壤划分为四大土壤养分不同类型区,提出了保持土壤肥力、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从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对新乡市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盘锦地区“牛一稻”、“猪-气-菜、稻”、“鸡-猪-鱼、稻”、“稻-萍-蟹”立体农业和单作稻等5种类型的农户生产结构的经济投入产出、能量投入产出和稻田养分平衡及物质转化。结果表明:单作稻经济效益和能量转换率最低;“牛-稻”生产结构的稻田土壤库中氮磷钾盈余最多;“猪-气-菜、稻”、“鸡-猪-鱼、稻”生产结构饲料转化率较高;“稻-萍-蟹”立体农业经济投入最大,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在稻田施用效果的问题,于2013年在姜堰双徐农场开展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以及氮肥与以上配施对耕地地力和稻田生态系统活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需要大量的氮肥投入,所以氮肥+秸秆+有机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其配合施用显著提高每亩穗数和穗粒数,产量达656.3 kg/亩,相对纯化学肥料增产显著。秸秆还田+有机肥+无机氮肥配施对土壤养分的提高效果比单施秸秆更为明显,其中收获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相对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31.3%、27.2%和10.3%。秸秆还田以及有机肥的投入为土壤提供了大量的碳源和腐殖质,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其与化学氮肥的配合施用显著提高细菌数量,为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提供能量和动力,提高了养分循环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粮食作物养分管理与农业绿色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以消耗有限的资源为代价生产足够的粮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并保证环境安全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1])。我国是世界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小麦、玉米和水稻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的18%、22%和28%~([2])。为支撑粮食生产,消耗了大量养分资源。2014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氮磷钾养分消耗分别为1 508、573和374万吨~([3])。总体上看,我国养分资源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现状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秦巴山区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加强秦巴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连续3年在秦巴山区对该区域主要农作物的施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区主要农作物平均化肥氮投入量为173.9kg/hm2,通过有机肥投入的氮远远小于化肥氮,仅为7.2kg/hm2。平均化肥磷投入量为67.8kg/hm2,通过有机肥投入的磷为0.9kg/hm2。化学钾肥平均投入量为30.9kg/hm2,有机肥提供的钾养分为4.3kg/hm2。其主要农作物氮、磷、钾肥养分总投入量中,N∶P2O5∶K2O为1∶0.38∶0.20。不同作物比较,油菜平均产量为2 440.5kg/hm2;其氮磷钾化肥平均投入量分别为153.2、50.2和18.6kg/hm2;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养分分别为6.7、0.8和6.8kg/hm2。水稻平均产量为8 424.4kg/hm2;其氮磷钾化肥平均投入量分别为194.6、60.2和27.8kg/hm2;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养分分别为7.6、1.1和1.5kg/h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农田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关系的论述,指出了适时、适量地对农田追施氮磷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确保农田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施用对薹花期受渍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条件下模拟油菜(Brassica napus L.)蕾薹-花期渍水,研究氮磷钾肥施用对渍水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有利于增强油菜抗渍能力,促进油菜对养分的吸收,增加各器官干物质重,并提高了油菜收获指数和子粒中养分累积的比例,进而减轻了渍水带来的产量损失。氮磷钾三要素中对薹花期渍水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作用效应为氮磷钾。  相似文献   

18.
沼液还田对稻田土壤养分与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式,设置不施肥、全化肥、全沼液和沼液配施化肥4个处理,研究沼液还田对0—20 cm和20—40 cm深度稻田土壤养分及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沼液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盐分、pH以及有机质含量。其中沼液配施化肥对0—20 cm深度土壤影响显著,全沼液处理则是在20—40 cm深度养分显著提高。沼液还田显著提升了各深度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沼液配施化肥对微生物总量提升效果更明显。沼液配施化肥显著增加了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提高了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提升了稻田土壤氮循环效率。沼液还田可有效促进稻田养分循环,沼液配施化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地表水总氮(TN)、总磷(TP)等污染物的首要污染源。藻类广泛存在于包括稻田在内的各类水生态系统中,其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N、P营养物质,而且藻类回收后还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生物肥料、土壤改良剂等,因此,利用藻类同化吸收水体中的养分可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物拦截净化和养分循环再利用双重目的。基于藻类生长特性,本文探讨了以藻类作用为主的稻田藻类固氮减磷、多营养级综合养殖系统、固着藻类沟渠净水系统及高效藻类塘等生态技术模式,并对各类技术模式的主要应用条件进行了深入比较和分析,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原理与技术应用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已成为重大国家需求;水稻是重金属超标最为严重的粮食作物;镉/砷污染稻田是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点与难点。以农产品安全为目标,以定向调控重金属的活性、阻隔其转移的阻控技术,是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新思路,对解决稻田重金属污染治理难题具有重大意义。铁是稻田中最为重要的活性元素,稻田铁循环是连接养分循环与镉/砷行为的枢纽;调控铁与碳/氮循环的耦合过程,可降低土壤中镉/砷向水稻根系迁移的活性,从而减少水稻植株吸收积累镉/砷。硅与硒等营养元素与水稻镉/砷吸收转运密切相关,外源施加硅/硒养分可降低水稻吸收、转运镉/砷的功能基因表达,提高其解毒功能基因表达,从而抑制镉/砷从水稻根系向籽粒的转运。基于以上原理研发了硅/硒营养调控的生理阻隔技术、铁循环调控的钝化技术,并研制了相应的产品。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生理阻隔和土壤钝化技术单独应用或组合应用,均可有效降低稻米中镉/砷含量,从而提高稻米的安全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