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4株水稻纹枯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建立了水稻纹枯病菌对该药剂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对54个菌株的EC50值最小为0.4710μg/mL,最大为2.0607μg/mL,EC50均值为1.0603μg/mL;菌株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EC50均值可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啶酰菌胺的相对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2.
海城地区温室蔬菜灰霉病菌对6种药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辽宁省海城地区温室蔬菜灰霉病菌进行6种药剂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嘧霉胺表现高抗,建议生产上暂停使用;对腐霉利、啶酰菌胺、咯菌腈的EC_(50)最高值及平均值较已报道数值均有提高,应加强抗药检测及治理。对氟啶胺和氟吡菌酰胺的EC_(50)范围分别为0.013~0.066μg/ml和0.027~5.434μg/ml,平均EC_(50)分别为0.035μg/ml和0.963μg/ml,对氟啶胺和氟吡菌酰胺均表现敏感,可做为主要防治药剂科学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11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啶酰菌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间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021~0.2113μg·mL-1之间,平均为0.0882±0.0548μg·mL-1;根据EC50值相关性分析,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啶酰菌胺是一种较新的用于防治灰霉菌的杀菌剂,国内鲜有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抗性报道。为了明确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敏感性情况,通过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山西省8个地区139株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采菌株中137株为相对敏感菌株,2株表现为低抗,敏感菌株占98%以上,说明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啶酰菌胺具有中度抗性风险,且灰霉菌极易产生抗药性,故有必要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室内毒力,为甘蔗黑穗病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冬孢子萌发抑制法、担孢子增殖抑制法及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EC50分别为0.0117、0.0234、0.0636、0.1238、0.1441、13.7620和25.9300 μg/mL,而丙环唑的活性较低,EC50为155.5000 μg/mL.啶酰菌胺对甘蔗黑穗病菌担孢子增殖没有抑制作用,除嘧菌酯对“+”、“-”两种担孢子增殖的EC50分别为4.3250和5.3040 μg/mL外,其余药剂的EC50均小于1.0000μg/mL.对甘蔗黑穗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好的药剂依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啶酰菌胺,EC50分别为0.0145、0.0643、0.1291、0.1689、0.2535、0.6767和4.8610 μg/mL,嘧菌酯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稍差,EC50为94.5000 μg/mL.[结论]供试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不同生长时期均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可进一步开展这些杀菌剂的田间药效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和上海市不同地区的105个水稻恶苗病菌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咪鲜胺、氟菌唑、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和氰烯菌酯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水稻恶苗病菌菌株间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EC_(50)值在0.053 8—0.627 8μg∕mL,平均为(0.267 4±0.151 6)μg∕mL;EC_(50)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恶苗病菌对氟啶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避免和延缓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抗药性的产生。[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明确不同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敏感性差异的分布。[结果]辽宁省不同番茄灰霉病菌菌株的EC_(50)值分布在0.080 0~7.787 2μg/ml,敏感性最低和最高的菌株EC50值相差97.34倍。将符合正太分布的158株番茄灰霉病菌的平均EC_(50)值1.973 1μg/ml初步定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基线。[结论]开展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抗药性风险评估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黄瓜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对生产上常用防治药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水平,采用平板生长速率测定法,检测来自天津6个区县的102株黄瓜多主棒孢对烟酰胺类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天津地区黄瓜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的药剂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EC50最小值为0.29 μg/mL,最大值为773.33 μg/mL;对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78.43%,其中高抗频率为4.9%。天津地区黄瓜生产中啶酰菌胺使用频率较高,啶酰菌胺具有中度抗性风险,该药剂在天津地区不适宜用于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种类及筛选防治丝核菌根腐病的有效杀菌剂,基于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和rDNA-ITS的序列分析,明确天津地区的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于融合群AG-2-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病原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原对咯菌腈、吡唑醚菌酯、氟啶胺和噻呋酰胺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EC50为0.018 1~0.996 6μg/mL,可作为生产上防治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的候选药剂使用;而病原对咪鲜胺的敏感性较差,EC50为10.882 8μg/mL,在生产上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3种柑橘病原真菌对苯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敏感基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点病(Diaporthe citri)、黑斑病(Guignardia citricarpa)和脂点黄斑病(Mycosphaerella citri)在柑橘上的发生日趋严重,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尽管加强栽培管理对病害的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药剂防治仍然是目前这几种病害的最有效途径。苯醚甲环唑是最近登记用于柑橘病害防治的DMI(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14α-demethylation inhibitors)类杀菌剂,苯醚菌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QoI(苯醌外部抑制剂,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类杀菌剂,具有应用于柑橘上述病害防治的潜力。本研究从全国各柑橘产区分离获得柑橘黑点病菌菌株48个,黑斑病菌菌株46个,柑橘脂点黄斑病菌菌株50个,在含药培养基上测定抑制5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药剂有效剂量(EC50值)。结果表明: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菌丝生长对苯醚菌酯的敏感基线依次为0.003,0.011和0.035μg/mL,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依次为0.149,0.008和0.970μg/mL,黑点病菌孢子萌发对苯醚菌酯的敏感基线为0.001μg/mL。由此可见,我国柑橘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对苯醚菌酯敏感,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显示这两个药剂在防治这些病害中的潜力。柑橘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苯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的确定,可以为这些药剂推广后的抗药性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由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温室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害的防治主要依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啶酰菌胺。本研究中,采集了11个乡镇的温室黄瓜灰霉菌标本,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了163个菌株。利用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这些菌株的EC_(50),其范围为0.045μg/mL to 50.148μg/mL。有101个菌株为抗性菌株,这些地区的抗性频率为33.33%到86.67%。大多数菌株表现为低抗或者中抗,其中中抗水平菌株抗性频率最高达到80%。测序分析发现,抗性菌株SDHB基因在His272处发生了点突变。适应性分析发现抗性菌株与敏感性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结果暗示,灰霉病群体对啶酰菌胺的稳定抗药性可能会导致防治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有效控制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四霉素、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四霉素的EC_(50)最小,为0.130 6μg/mL,毒力最强;氟啶胺的毒力次之,EC_(50)为0.145 8μg/mL;多抗霉素B最弱,EC_(50)为44.845 5μg/mL。氟啶胺、腈苯唑、四霉素均对草莓灰霉病菌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氟啶胺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0.039 6μg/mL;腈苯唑、四霉素抑菌活性相对较高,EC_(50)分别为0.077 3μg/mL、0.221 9μg/mL;多抗霉素B抑菌效果最弱,EC_(50)为3.691 0μg/mL。因此,供试药剂中四霉素对胶孢炭疽菌病病菌最敏感,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病菌最敏感。说明生物药剂四霉素和化学药剂氟啶胺可同时防治炭疽病和灰霉病,腈苯唑更适用于控制灰霉病。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低浓度抑制法对采自长三角的9个地区、6种果蔬作物的210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灰霉病病菌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分别达68. 57%、70. 48%、68. 10%、0、15. 23%,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灰霉病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等3种药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且抗性较为严重,建议生产中减少使用;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和啶酰菌胺,未检测到对咯菌腈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已检测到对啶酰菌胺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抗性频率不高;在生产上应该选择替代的新型杀菌剂,但仍须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和山东采集的番茄灰霉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08~2010年,从河北定州采集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而2010年,从河北徐水采集的菌株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显著低于从河北定州和山东寿光采集的菌株,但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所有菌株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可替代生产中普遍发生抗药性问题的多菌灵、乙霉威、异菌脲和嘧霉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剂。室内筛选药剂时,应选择不同菌株进行毒力测定,以提高筛选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未使用过杀菌剂咪鲜胺的保护地采集黄瓜褐斑病叶,经组织分离获得代表性黄瓜褐斑病菌116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初步确定辽宁省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为0.162 6μg/mL。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环酰菌胺、咪酰胺、乙霉威、嘧菌环胺、速克灵、异菌脲、烯唑醇、多菌灵、嘧霉胺和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494、0.0636、0.1064、0.1389、0.1442、0.2799、0.7301、0.7902、2.1407和2.7545μg/mL。草莓灰霉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环酰菌胺最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环酰菌胺、咪酰胺、乙霉威、嘧菌环胺、速克灵、异菌脲、烯唑醇、多菌灵、嘧霉胺和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494、0.0636、0.1064、0.1389、0.1442、0.2799、0.7301、0.7902、2.1407和2.7545μg/mL。草莓灰霉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环酰菌胺最敏感。  相似文献   

18.
2010-2014年在四川各马铃薯主产区共分离获得80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对其进行氟啶胺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分布呈单峰曲线,EC50值分布在0.1830~0.8767μg/m 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4.8倍,平均EC50值为(0.4369±0.1426)μg/m L,可作为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未检测到抗性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近年来,柑橘砂皮病在柑橘种植区中发生普遍,对柑橘产业造成了较大影响,筛选出对柑橘砂皮病菌抑菌效果好的新型药剂,为田间防治柑橘砂皮病时选择更多轮换药剂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广西柑橘砂皮病果标样进行病原分离,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21种药剂对柑橘砂皮病菌的抑制作用,从中选择抑菌效果好的药剂,测定其对柑橘砂皮病菌的毒力。【结果】从病果上分离获得3株具有柑橘间座壳形态特征的菌株,其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柑橘间座壳的同源性达99%,鉴定广西当地柑橘砂皮病菌为柑橘间座壳;从21种药剂中筛选出吡唑醚菌酯·壬菌铜、氟环唑·噻呋酰胺、喹啉铜·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和啶氧菌酯进行毒力测定, EC50分别为0.106、0.814、0.064、0.053、0.056μg/mL,其中氟环唑·吡唑醚菌酯的毒力最高。【结论】吡唑醚菌酯·壬菌铜、氟环唑·噻呋酰胺、喹啉铜·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和啶氧菌酯对柑橘砂皮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灰葡萄孢抗药性测定及抗药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湖北省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群体抗药性水平,为防治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评估了源于湖北省的96个灰葡萄孢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抗性。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对多菌灵、农利灵和菌核净敏感,抗性菌株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2%和3%;所有供试菌株均对环酰菌胺敏感,EC50为0.004~0.200μg/mL;对Bc-hch基因序列扩增和酶解谱带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供试菌株对环酰菌胺敏感。抗性菌株抗药相关基因β-微管蛋白和组氨酸激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部分位点的突变是抗药性形成的可能机制之一,另外也发现了新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