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日光温室种植葡萄10a后不同土层养分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电导率、水溶性盐分和阳离子交换量在0~20cm与20~40cm土层间变幅最大,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土壤p H也在0~20cm与20~40cm土层间变幅最大,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显著提高趋势。为了平衡和调整各土层养分,提高地表养分利用率,建议深翻土壤和间作浅根性蔬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二代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一、二代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土壤均无酸化、碱化趋势;一、二代落叶松幼龄林相比,除根际一代落叶松幼龄林交换性钠略低于二代落叶松幼龄林,土壤深度60cm时,盐基饱和度略低于二代落叶松幼龄林外,在土壤其他深度,一代落叶松幼龄林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盐基总量,交换性阳离子钠、钾、钙、镁的含量均高于二代落叶松幼龄林;落叶松连栽使土壤地力下降,影响树木生长,连栽代数增加,土壤盐基总量、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钾、镁的含量与落叶松代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祁丰林场4种森林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剖面(0~60 cm)土壤交换性钾、交换性钠、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不断减小,不同土层的差异显著性各不相同;其他3种交换性离子含量变化规律各不相同,总体表现为浅层土壤交换性离子含量低于深层土壤交换性离子含量,而且不同土层的差异显著性各不相同。交换性盐基总量在不同森林的大小表现为: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混交林>祁连圆柏林>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林,对应的数值分别为:150.08、146.29、131.40、128.82 cmol/kg。4种森林土壤交换性离子仅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北京开花竹林土壤主要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北京市早园竹开花竹林和正常竹林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开花竹林土壤中氮肥和磷肥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竹林,钾肥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中氮、磷、钾肥含量明显降低,尤其是竹鞭和竹根集中分布的10~30 cm深的土层,土壤养分严重亏缺。因此,在竹林经营中,应以"补氮提磷"为土壤养分管理目标,同时将10~30 cm深的土层作为竹林施肥的"目标土层",积极探索有效的竹林施肥和土壤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日光温室种植葡萄10年后,不同土层养分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电导率、水溶性盐分和阳离子交换量在0-20cm与20-40cm土层间变幅最大,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土壤p H也在0-20cm与20-40cm土层间变幅最大,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显著提高趋势。为了平衡和调整各土层养分,提高地表养分利用率,建议深翻土壤和地表间作浅根性蔬菜。  相似文献   

6.
甘肃山地核桃园土壤水热和养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核桃园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甘肃省康县和清水县核桃园土壤温度、水分变化和矿质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究了山地核桃园土壤水热和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核桃生育期土壤温度变化曲线呈倒"V"形,不同深度(20~80 cm)土层的年平均温差小于1.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幅减小,土壤最高、最低温度的出现时间均推后;坚果生长前期(坐果期至硬核期),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坚果生长后期(硬核期至成熟期)不同土层的温度相近;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CV,%)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含水量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变异系数也随之降低;20 cm深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幅最大,80 cm深的变幅最小,平均变异系数为2.42%~5.84%;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核桃生长前期的变幅较大而生长后期的变幅较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硼、锌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全磷、全钾含量差异不大;钙、镁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康县试验园)或较大变化特征(清水县试验园);两地土壤偏碱性或碱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的变化规律,对广西南宁老虎岭红锥幼林进行了定位跟踪,并对土壤的p 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红锥幼林同一林龄,除全磷随着土层的加深基本保持不变以及全钾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升高外,其它土壤肥力主要指标基本表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随着林龄的增加,0~20 cm层土壤水解氮表现了不断降低趋势,0~20 cm层土壤全钾、速效钾、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铁表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除有效铁外,其它微量元素有效养分各林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全钾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铁之间表现了显著负相关,其它各指标之间均表现了无显著相关或显著正相关关系。红锥幼林在地力维持方面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覆盖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毛竹笋用林覆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咸宁市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覆盖措施连续覆盖3 a,分析比较不同土壤层次间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覆盖可改善表层(0~10 cm)土壤的物理性质,使该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等显著提高(P<0.05)。覆盖对土壤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影响,覆盖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较深层(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来说,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覆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毛竹林覆盖后,不同土层间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等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除全钾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在0~10 cm层最高。【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以稻草20 cm+谷壳10 cm方式覆盖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好。  相似文献   

9.
土壤养分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高低对林地的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色季拉山海拔3 900~4 100m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Origin 9.0、SPSS 20.0等软件,分析了冷杉、云杉、高山柏等11种植被林下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的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及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供试的11种植被下土壤全量氮、磷、钾大多数,无机氮大多数,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全部表现为0~10cm土层10~20cm土层,表明土壤养分具有表聚作用;土壤养分含量具有空间异质性,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变异表现为0~10cm土层10~20cm土层,而全钾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异性表现为0~10cm土层10~20cm土层,无机氮在供试两个土层变异性差异不显著,表明0~10cm土层的无机养分更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中,土壤无机氮占全氮量分别为15.41%~20.45%和16.01%~23.79%,有效磷占全磷量分别为0.152 1%~0.234 3%和0.098 9%~0.158 3%,速效钾占全钾量分别为2.620 8%~4.054 1%和1.564 3%~2.268 2%。  相似文献   

10.
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低海拔分布的甘青锦鸡儿和鲜黄小檗2种典型干性灌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0~60 cm土壤有机碳、pH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等养分剖面含量分布规律,并进行了养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灌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不断减小,鲜黄小檗灌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大于甘青锦鸡儿灌木林;2种灌木林土壤酸碱性均表现为弱碱性,差异不明显;2种灌木林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量不断减小,速效磷在0~30 cm土层表现为增加的趋势,30 cm以下土层变化不明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随土层深度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表现为鲜黄小檗灌木林明显大于甘青锦鸡儿灌木林,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在2种灌木林中的均值差异性不明显;这些养分之间仅有机碳含量与碱解氮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5),其他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祁连山低海拔干性灌木林的经营管理需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期更全面反映毛竹林地培肥机制,为毛竹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与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永安天宝岩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毛竹纯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18块20 m×20 m样地,包括6个处理:施5年毛竹专用肥(Ⅰ),施5年氮、磷、钾配方肥(Ⅱ),施5年有机肥(Ⅲ),施1年毛竹专用肥(Ⅳ),施1年有机肥(Ⅴ)和不施肥(Ⅵ),探讨不同施肥措施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格局、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因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毛竹林0~100 cm土层有机碳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1.39,9.83,10.49,10.34,9.83和11.20 g·kg~(-1);施肥显著降低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不施肥毛竹林(Ⅵ)相比施肥毛竹林(Ⅰ-Ⅴ)表层0~10 cm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9.05%,27.33%,28.84%,18.92%和25.37%,10~20 cm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1.25%,23.68%,23.47%,20.48%和18.6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施肥正效应得以体现,毛竹林(Ⅰ-Ⅴ)80~10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提高2.72%~37.14%;毛竹林(Ⅰ-Ⅵ)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碳含量标准误差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小,表明深层土壤有机碳更为稳定;毛竹林(Ⅰ-Ⅵ)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季节变化,但表现出秋冬季有机碳含量大于春夏季的趋势,不同季节下毛竹林(Ⅰ-Ⅵ)0~100 cm土层有机碳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0.86~12.33,8.98~10.38,10.14~11.32,9.66~11.29,9.19~10.24和10.40~12.23 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N含量、全P含量、水解N含量、有效P含量和速效K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密度和pH值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毛竹林短期施肥未显著改变土壤层有机碳平均含量,但导致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小幅上升,然而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垂直分布格局未变化;施肥或不施肥情况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的季节动态变化,取样时间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估计的影响甚微;毛竹林施肥虽能显著提高竹林生产力,但施肥过程和高强度采伐却破坏原有竹林结构,不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贮存,因此毛竹林经营中应尽量减少土壤扰动,及时合理补充矿质营养元素,适当挖笋与采伐,使土壤有机碳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以利于维持毛竹林地长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和地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年龄(17a、27a和35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在不同年龄阶段间及不同土层深度(0~10cm、10~20cm和20~30cm)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35a生华北落叶松林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是同土层17a生和27a生林分的1.34倍和1.16倍;碱解氮含量也随林龄增加呈增加趋势;35a生林分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27a生林分;27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35a生林分;土壤pH随林龄增加呈减小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17a生、27a生、35a生;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间有显著差异,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土壤pH值在不同土层间无显著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20~30cm、10~20cm、0~10cm。研究认为,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着林龄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00m×100m青海云杉林样地为试验地,采用野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法测定和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地土壤代换性钾、钙、镁含量及其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青海云杉林土层(0~10cm)代换性钾、钙、镁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0.6、166.9和55.8mg·kg~(-1);土壤代换性钾和钙在土壤剖面中具有向土壤表层富集的趋势,而土壤代换性镁在土壤剖面中具有向土壤下层移动富集的趋势;土壤代换性钾、钙与土壤有机质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代换性镁与土壤有机质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2014年5月4日对江苏省南京市一杨树人工林进行不同火强度点烧试验,5月3日和4日在试验前后分别采取土样,研究火烧后样地土壤有机碳与速效养分含量的即时变异。结果表明:火烧后24 h,土壤p H、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却随着火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则降低,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降幅减小,随着火强度的增加其降幅增大;土壤水解氮含量在高强度火烧下的0~5、5~10 cm土层以及中强度火烧下的0~5 cm土层是降低的,其他土层的水解氮含量是增加的;林火强度与土壤p H、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成熟林密度对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5种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剖面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7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密度下0 10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判断不同密度和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成熟林大多数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性铁含量在A、B等低密度林分中最高,并且在0 30 cm的土壤中,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土壤pH值与全钾、速效钾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交换性钙与交换性镁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明显;(2)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性铁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0 30 cm表层土壤的降幅较大,密度对不同土壤深度养分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影响。[结论]初植密度对杉木人工成熟林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明显,低初植密度更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长期维持,南亚热带杉木林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深度可达60 cm。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武夷山常见几种茶园速效钾及全钾在垂直层次、土壤深度和水平层次上的分布特征,以正岩区、半岩区、洲茶区的水仙、肉桂及黄玫瑰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10 cm、10~20 cm、20~30 cm 3个不同土壤深度土层和上、中、下坡3个不同坡位土壤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深度来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降低;从垂直层次来看,随坡位的升高,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降低;从水平层次看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洲茶区半岩区正岩区。  相似文献   

17.
运用跟踪监测方法,针对集约栽培雷竹林生长立地条件和覆盖技术措施,分析以砻糠为物料的覆盖措施下林地土壤养分和物理结构的变化状况,揭示其与栽培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耕作层0~15cm的土壤养分状况好转,表现为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增加,土壤保肥能力增强;土壤结构状况深受覆盖措施影响,颗粒直径为0.25 mm和0.25~0.5 mm的团聚体颗粒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为2.453~3.113;连续覆盖3次以上的土壤容重下降至0.93~1.07 g/cm3。研究表明,生产上应根据雷竹林覆盖状况和养分变动特点,对栽培措施做出调整,避免雷竹林因生长负荷增大而引起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8.
以栽培龙丰苹果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在覆盖、生草、免耕不同土壤管理制度下的土壤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生草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覆盖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提高了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磷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钾含量;果实产量。免耕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全氮、全钾含量,极显著的提高了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10年生壶瓶枣树为试材,研究了枣果生长期内枣园土壤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枣果的生长发育,干旱碱性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全磷、有效铜、有效锰、交互性镁的含量减少,有效锌含量保持相对的稳定,交互性钙含量在不断升高;枣果生长中期(9月上旬)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全磷、全氮、有效铜、有效锌、交互性镁的含量,在40 cm土层中存在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桂东南广西六万林场28年生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人工纯林和福建柏+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中,通过在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及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人工林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率、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最小持水量则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交换性钙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p H、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均表现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福建柏纯林0~20 cm土壤层理化性质要优于福建柏+红锥混交林,而21~40、41~60 cm土壤层则表现为混交林优于纯林,说明浅根系与深根系树种混交能够从深层次改善土壤肥力。相关性分析表明非毛管空隙度是福建柏+红锥混交林与福建柏纯林之间土壤理化指标发生差异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